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2年政府工作回顾2012年,是邓州经济社会发展克难攻坚、成就显著的一年。一年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邓州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2年,是邓州经济社会发展克难攻坚、成就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困难中励精图治,在逆境中奋发有为,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致力稳中求进,综合实力实现了新提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85.4亿元,增长10.2%;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4亿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7亿元,增长25.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9亿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6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8131元,增长13.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3.1亿元,增长18.7%;各项贷款余额78.1亿元,增长14.4%;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狠抓量质同增,工业经济跨上了新台阶。质量效益稳中有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27亿元,增长19.1%;实现增加值78亿元,增长19.1%;入库税收1.58亿元。项目引进成效明显。全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元工业项目108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80个、亿元以上项目44个。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开工超亿元项目个数比上年增加11个。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修建主次干道10条17公里,南二环及南三环东延段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220KV变电站、第二水厂、客运站、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基础建设工程顺利竣工,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5平方公里。品牌创建实现突破。“雪阳”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益嘉”地板、“久力健”酒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永泰“棉纱”、益嘉“中密度纤维板”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雪阳科技院士工作站获批建立,成为我市第一家省级院士工作站。
——强化基础建设,“三农”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21.8亿斤,增长2.8%,实现9连增,总产连续6年保持在20亿斤以上,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基础建设成效突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旱涝保收田11万亩、节水灌溉田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和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第12次获得省“红旗渠精神杯”。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5家,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省级示范社称号;流转农村土地15万亩,累计达到55万亩,500亩以上规模种粮大户达到32户;推广应用各类先进适用农业技术60多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0%。移民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认真解决移民安置遗留问题,大力扶持移民创业致富,切实加强移民村基层组织建设,移民安置区大局稳定。全力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配套工程同步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突出建管并重,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全年完成投资27.6亿元,增长46%。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2%。规划编制成效突出。全年共编制各项规划200多项,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启动了湍北行政服务区、物流园区、商务中心区等规划,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扩规编制和湍河风景带、雷锋广场、邓国春秋园等重点区域规划。城乡建设规模空前。中心城区新建、改建东一环、团结东路等主次干道14条33.8公里,铺设输水管网28.9公里、污水管网15.4公里,建设保障房4020套,新建商品房83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70万平方米,宜居水平不断提高。乡级集镇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改建道路64条,新建专业市场5个、广场游园5个,镇容镇貌大为改观。14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顺利,典型带动作用效果明显。管理工作全面加强。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精心组织“两争一迎”工作,大力开展入市口改造、景观街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严格规范建设秩序,全市违法违规建筑全部停工,正在依法依规分类处理,沿路无序建设也得到有效遏止。
——加大民生保障,人民生活得到了新改善。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粮食直补等各类补贴资金3.3亿元,改造农村危房4900户,解决农村10.1万群众和2.4万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实现1.4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9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城市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助水平达到210元,农村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助水平达到87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省先进。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参合农民受益率达到100%,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坚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迈出了新步伐。“三项国策”全面落实。“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创建成功;耕地保护、土地整治工作全国先进;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交通通达能力不断提高。投资7.5亿元,新建干线、县乡公路70公里,尤其是高标准建成了城区至渠首快速通道,实现了我市无一级公路的历史性突破。国民教育健康发展。春风学校主体竣工,致远实验学校二期工程、城区三初中、十一小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幼教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职业教育扎实推进,被评为省“职教强县”,“邓州护士”成为全省新兴特色职教品牌。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势头可喜。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文化资源共享工作成就显著,文化茶馆建设被确定为国家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文化软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市中心医院建设工程全面完工,中医院新院建设进展顺利;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第七届全国农运会象棋比赛组织圆满,我市被评为“最佳赛区”。精神文明活动深入开展。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风气、公共秩序显著改善。平安邓州建设富有成效。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信访稳定责任严格落实,维护了发展大局,确保了社会稳定。依法行政持续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改进工作作风,政府及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统计、人事、气象、档案、质监、邮政、保险、通信、残疾人、地方志、侨务外事、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
一年来的工作实践,记载了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与科学决策,凝聚了全市干群的聪明才智与辛勤汗水,饱含了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奉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干部群众,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邓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前进道路上还存在很多障碍和阻力,实际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优。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强,三产发展严重滞后,农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没有得到彻底扭转,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处于低端化状态。二是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学、就医、住房、食品安全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信访稳定隐患较多,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压力。三是基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三次产业缺乏骨干项目,新引进项目规模不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镇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四是要素制约趋紧。资金、土地、市场、人才等要素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还没有得到根本破解。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保持清醒头脑,客观面对现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3年重点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更是我市加快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新的一年,发展机遇前所未有。2013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稳中求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国家将进一步出台一系列刺激内需及促进外贸增长的政策。随着政策成效的逐步显现,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将逐渐明朗。就我市而言,面临着六大发展机遇。一是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丹江口库区对口协作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国家有关部委将在政策实施、资金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受水地区对口协作即将全面开展,省政府也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大对邓州的支持力度。二是作为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国家将会继续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我市在项目争取上具有明显优势。三是省政府对直管试点县市赋予的先行先试、减政放权的优惠政策,南阳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支持邓州加快发展的意见,将为我们突破发展瓶颈提供有利条件。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蒙西铁路、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开工,不仅强化了邓州区域中心城市的枢纽功能,拓展了对外交流的空间,而且将加大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五是沿海产业加速转移,有利于我们发挥劳动力、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加快发展。六是通过多年努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作风得到了大转变,敢于担当,善于运作,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渐成主流,为我市今后大发展、快发展打造了舆论场,聚集了正能量。
新的一年,发展道路充满挑战。2013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经济发展外部形势依然严峻。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全球经济低增长和国内经济增长下行的态势,实现增速大幅度提高困难重重。就我市而言,有三大差距值得高度警醒,需要奋力缩小。一是与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存在差距。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到2020年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GDP年均增速必须保持在14%左右,而我们现实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远远跟不上全国奔小康的步伐。二是与省对直管试点县市的要求存在差距。省委、省政府要求直管试点县市的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做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但目前我市GDP增速较低,在省直管试点县市中排名靠后。三是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存在差距。邓州作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五个区域中心城市中唯一的县级市,与其它四个区域中心城市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发展机遇,正视问题,克服困难,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有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条件实现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的总体发展目标,也完全有能力把邓州早日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美丽家园!
2013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中心,以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粮食核心区、新型农村社区、商务中心区建设为重点,在探索、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四化”统筹科学发展路子,全面开创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乡居民收入增长9%;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今年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以建设宜居城乡为方向,努力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引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六城联创”为载体,实行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发展,全面构建“三级”城镇体系,确保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宜居水平全面提升。
1、高标准编制城乡规划。以203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0万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升规划编制水平。重点编制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细化完善湍北行政服务区、东部商务中心区和教育文化区、南部产业集聚区、西部仓储物流区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加快推进城区及周边区域水系、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燃气供应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加强规划衔接和各项建设的关联性,形成统筹协调的综合性空间规划体系,努力提高规划的覆盖率和前瞻性,引导开发建设的方向和时序。建立专家评审、群众参议、政府决策、依法审批、社会公示制度,促进规划编制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坚决杜绝沿路无序开发,切实维护规划的刚性和权威性。
2、大力度推进城乡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上,投资65.2亿元,建设“十大工程”,切实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吸纳凝聚力和服务保障力。一是开工建设以湍河两岸三纵五横主干道、两座跨河大桥、湍河风景带为重点的湍北新区;二是开工建设南一环东延段、南二环东延段、南三环西延段、西一环北延南延段、南阁路东延段、纬二路、经二路,改造升级穰城路、交通路、人民西路、团结路(文化路至穰城路段)等城区道路;三是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城区供水配套工程;四是开工建设邓国春秋园一期工程;五是开工建设物流园;六是启动团结中路区域综合改造和福胜寺景区建设;七是启动商务中心区建设;八是启动城市综合体建设;九是启动邓西湖建设;十是完成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改造升级和雷锋广场建设工程。继续推进背街小巷硬化、绿化和主要街道亮化、美化,配套建设自来水二厂、三厂供排水管网和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序开展城中村改造,努力改变老城区面貌,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在乡级集镇建设上,投资1.5亿元,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功能,提升档次品位,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增强乡级集镇的要素吸附力、资源转化力和内生增长力。抓住南阳市3年内打造10个小城市的机遇,外争扶持,内聚实力,尽快把穰东镇打造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小城市。抓好构林、孟楼、林扒、汲滩、赵集、张村、桑庄等重点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提升规模和水平,创出特色和优势,打造区域性中心集镇,为下一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夯实基础。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坚持社区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群众等各方力量,努力破解土地、资金等发展难题,不断提升社区规划、建设、服务、管理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重点抓好纳入南阳市的7个试点和结合我市实际确定的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根据市域空间布局,选择若干条精品线路,合理布点,分年度集中建设。今年集中打造白东、湍洲、朱营、台湾村、习营五个社区,形成“一线五点”精品线路。按照中心城区建设要求,在加快湍河街道整体推进乡镇建设步伐的同时,张楼、裴营、古城、花洲、湍河等乡镇、办事处整合城乡结合部村组,各自建设1—2个高标准、高档次、与城区发展相融合的新型社区。
3、全方位加强城乡管理。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市,今年建成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市,保持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完成城市道路命名工作。科学界定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城市管理职能,全面加强规划、国土、城管、住建、房管、人防等部门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公众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及应用系统建设。健全城市管理绩效考核、服务监督、综合协调和责任追究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层面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和干线、县乡公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实现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
4、多渠道抓好城乡经营。以市建设投资和发展投资两个公司为依托,培育和壮大具有投资职能的政府投资主体,通过土地储备、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增强投资实力,营造信用平台。改革城乡公用事业及其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拓宽经营城乡的要素运营空间,采用政府主导、社会主体等办法,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多层次开辟城乡建设投资渠道。今年重点在湍北新区、邓西湖、福胜寺、台湾村和团结中路区域综合改造等工程上先行先试。充分挖掘利用土地资源,努力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资产升值,保障城乡发展需求。
(二)以培育产业集群为主导,努力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战略,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强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持续不断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确保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量质同升。
1、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提档工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园区5条道路,同步配套供排水、电力、绿化、亮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争取启动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仓储、销售物流园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主导产业空间布局,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全面提高园区的吸附和承载能力。理顺园区管理体制。配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人员,健全内设机构,加快工商、规划、国土、国税、地税、财政、公安、环保等单位在产业集聚区设立分支机构步伐;探索完善园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托管工作。引导穰东服装园、构林面粉园、刘集黄酒园、燕店粮油食品园等乡镇专业园区,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全面提升发展水平。支持其它有条件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园区,定主导产业,定扶持政策,打造工业板块,发展块状经济,逐步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明晰园区主导产业布局。产业集聚区东部确定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区域,中部确定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区域,西部确定为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区域。对已入园但规模小、装备差、开工不足、效益低下的企业逐步实行“腾笼换鸟”,优化资源配置,力求主导产业布局合理、重点项目摆放有序、关联企业高度集聚。提高项目入驻门槛。除个别高新技术项目和知名品牌企业外,进入园区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达到1亿元以上,亩均投资强度必须达到233万元以上,亩均年纳税必须达到5万元以上,并且必须符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要求。投资规模不足1亿元但和主导产业配套或相关联的项目,按照产业布局摆放在标准化厂房内。其它项目根据类别摆放在乡镇专业园区。
2、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升级工程。紧紧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拟定招商族谱,引进知名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力争三年内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以专用汽车整装为重点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加快建设港粤工业园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北方星光汽车产业园。依托十堰、襄阳、武汉汽车制造基地,融入沿江汽车产业带,引进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支持爵士浩业、坚石伟隆做大做强,引进关联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油泵校验台、涡轮增压器生产基地和校油泵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打响“邓州校油泵”品牌。力争十二五末,全市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引进品牌服装为重点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从单个企业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帮助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力争十二五末,全市纺织服装业年产值达到150亿元。以打造豫西南粮油肉食生产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结合消费档次升级趋势,坚持特色主导、龙头带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规模化发展水平。力争十二五末,全市食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200亿元。
3、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着力点,以项目拉动投资,以项目调整结构。切实抓好竣工项目生产进度。对永泰六期、大唐生物发电、颐宝生物、裕丰复合肥一期等重点投产项目,跟踪问效,重点服务,确保达产稳产,提升运行质量。切实抓好在建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对永泰织布和细络联、绿鑫源40万吨包装纸、申港纺织、阳光油脂、裕丰120万吨复合肥、公子一派、爵士浩业、新拓纺织、良机重工、凯盛建材、中宇钢构等在建续建项目,建立服务、建设明细台账,分类指导,加快推进,确保按期竣工,尽早形成生产能力。切实抓好新签约项目落地进度。对星光汽车产业园、港粤工业园专用汽车、中联水泥二期等新签约或即将签约项目,紧盯不放,力争早落地、早开工。切实抓好前期项目争取进度。重点做好大火电、远通光纤等大个项目前期工作,大员上前,全力争取。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骨干企业壮大,谋划和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择机招商,重点出击。
4、全力推进骨干企业壮大工程。把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整合重组、技改扩规等方式,集中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能够支撑邓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力争用3年时间培育20家年产值10亿元、年纳税3000万元或亩均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永泰、雪阳、裕祥等棉纺骨干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引进品牌服装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企业,实现集群发展。支持金业烟草、益嘉林业、中联水泥、金星啤酒、恒安商砼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扩规发展。支持北方星光、华鑫纸业等企业与大型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实现借势发展。帮助益嘉林业、雪阳集团等企业做好上市前的基础工作,尽早实现上市发展。
5、全力推进发展环境优化工程。努力优化政策环境。坚持“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纠正“与商争利”、“与民争利”等行为,该下放的权力坚决放下去,该放开的政策坚决放到位,杜绝以政策之利谋取部门和个人之私。努力优化法制环境。对企业、客商、投资人的合法行为、合法利益严格予以保护,严厉打击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以优良的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竞争舞台。努力优化服务环境。严格落实全程代理、联审联批制度,积极解决企业资金、用地困难,切实加强企业环保建设,全力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努力优化人文环境。积极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社会氛围,使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继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以稳粮增收为目标,努力在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农业作为稳市之基,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农业基础地位更牢、农民收入增速更快。
1、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以涉农项目为支撑,以第二个百万亩土地整理项目为切入点,建成高标准粮田32万亩,完成土地整治22万亩。继续推进农综开发、引丹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张沟水库续建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6亿立方农业灌溉用水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积极做好邓北灌区项目前期工作和防洪减灾水利工程建设,探索合理、高效的民生水利工程设施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巩固粮食核心主产区地位。
2、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腰店(桑庄)东、腰店西、文渠3个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园区和1个蔬菜高产示范园区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完善良种繁育、动物防疫、气象信息等农业服务体系,全方位提高“三农”服务水平,多层次加强农业经济支撑力量。努力培育优质农业品牌,切实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农村流通主体,提高农产品销售组织化程度。依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向种养能手、产业大户、涉农企业集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3、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重点培育以六和、华盛、牧原、益嘉、南阳新合作等公司为龙头的肉鸡、肉鸭、生猪、板材和蔬菜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集群。肉鸡、肉鸭产业以六和、华盛公司为龙头,力争肉鸡、肉鸭年屠宰能力分别达到3000万只,肉食加工能力达到18万吨;生猪产业以牧原公司为龙头,全力拓展生猪饲养规模,积极筹划年屠宰能力200万头的生猪屠宰项目,形成鸡鸭和生猪饲养、宰杀、加工、销售产业链。板材加工产业以益嘉林业为龙头,形成林木种植、板材加工、木地板及家具生产、销售产业链。蔬菜产业以南阳新合作公司为龙头,带动全市发展蔬菜35万亩以上,形成蔬菜生产、保鲜、加工、销售产业链。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涉农龙头企业,配套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4、扎实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服务和移民后续发展工作。继续营造干渠沿线良好施工环境,保证邓州段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扎实做好供水配套工程征地拆迁和资金兑付工作,加快供水配套工程建设步伐;认真落实《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涉及项目的规划实施工作,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渠首及沿渠生态带建设。认真落实移民扶持政策,引导移民发展特色经济,靠产业发展走上致富之路;加强和创新移民村社会管理,持续提升移民村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以提高生产生活服务水平为重点,努力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三产作为活市之源,以商务中心区建设为支撑,壮大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确保商贸繁荣昌盛、三产实现振兴。
1、尽快编制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省第三产业发展目标,聘请知名专家制订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和保障措施。依据第三产业跨度大、领域广的实际,首先对全市的优势行业做出单项规划,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促进优势行业快速发展。完善第三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充实领导力量,着力解决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加快三产相关行业管理创新步伐,重点对我市的交通运输、房地产业、成品油市场等进行统筹谋划,整合相关资源,提升发展水平。
2、扶持壮大商贸流通业。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商务中心区内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启动建设部分重点项目,争取3年内建成集商贸服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休闲、文化教育、科技研发等为一体的商务中心区,助推我市商贸流通产业上档升级。对丁字口、南桥店等现有的商业区制订改造升级规划,提升档次和品位,形成副商业中心。引导有条件、有优势的社区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商业中心。逐步形成以商务中心区为龙头、副商业中心区为龙身、社区商业中心为龙尾的商贸流通体系。二是加快专业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按照“扩大规模、适度集中、完善功能、提升档次”的原则,在城区着力发展壮大建材、服装、农资、农机、农产品等具有传统优势的专业市场,改造提升栖凤园、舒心园等专业市场,努力解决城区部分路段马路市场现象。结合乡级集镇建设,培育发展乡镇专业市场。三是加快住宿餐饮业上档升级步伐。结合实际需求,引进建设至少两个四星级以上宾馆和一批知名大型餐饮连锁店等,提升住宿餐饮业档次和品位。推进城乡风味小吃、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上档升级,规划建设特色街区,打造邓州传统服务业名片。
3、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科技开发、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继续推广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重点在文化旅游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实现突破。一是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打造省级旅游强市为目标,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编制市域文化旅游体系规划,明晰发展定位,搞好创意策划,挖掘景点文化内涵,确定景区、景点文化主题,提升旅游价值,形成旅游卖点。加快启动台湾村、福胜寺、习营、杏山等景区建设,尽快建成高端景区、景点,打造邓州旅游圈,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3家4A级、4家3A级景区。二是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支持商业银行在邓州设立分支机构,提高三产发展的金融支撑力。加快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建设,把多功能的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结合,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周期,提高物流综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推进农产品检测中心、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全面提升机动车检测中心影响力和辐射力,尽快形成区域性检测中心。
(五)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在和谐社会构建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以加强社会保障为重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方法,确保在加快发展中保障民生、在维护稳定中加快发展。
1、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城镇职工、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征缴力度,落实“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及城乡低保政策,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作机制,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逐步建立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灾民救助等制度,力争实现乡乡都有一所中心敬老院,全市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投资5.3亿元,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500套,努力解决城市特困户住房困难。加大廉租住房补贴力度,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享受住房补贴。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5个贫困村的整村脱贫任务,解决1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和1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2、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交通通达能力,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要求,继续加大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节点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力争向上争取资金7.5亿元,改建扩建干线公路65公里,开工建设南邓一级公路、张沟水库东侧西快速通道与邓彭路之间的连接线等公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力争今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0所。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做好城区学校建设工作,今年财政投资4500万元,在城区新建1所小学、改扩建5所小学、规划筹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启动育才幼儿园、致远实验学校三期等民办学校建设,确保用今、明两年时间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工建设职教中心,积极推进幼师升格,着力把“邓州护士”、“邓州幼教”、“邓州数控”打造成为全国特色职教品牌。加快投资3亿元的驰诚职业技术学校异地扩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在三年内建成集驾驶员考试、训练、越野车竞赛、高档车驾驶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汽车主题文化公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市直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市中心医院全面搬迁,加快市中医院新院建设,扩建市三院,谋划市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工程,完成6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提高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继续保持“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各项文化惠民项目开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有效治理点源、面源污染,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3、全面加大平安邓州创建力度。严格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信访工作“一岗双责”制度,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继续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全面加强政法基础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顿,努力净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大力推进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创造安定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村组织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新路子,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化解矛盾,夯实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石。
(六)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努力在经济发展后劲增强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投资作为增长之根,以向上争取、向外招引、向内激活为举措,举全市之力,深化开放招商,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坚实、后劲更充足。
1、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全力抓好上级新增投资项目争取。围绕国家资金投向和省定重点领域,论证、筛选、上报一批能够带动全局、具有较强支撑和辐射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立足近、中、远期发展需求,储备200个以上不同领域的项目,做到在建一批、上报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现全年向上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40亿元,借政策项目促进经济增长。
2、积极向外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发展、扩大投资的第一要务,全力推动开放招商工作。第一,突出招商重点。工业上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城建上围绕重点项目抓招商,农业上围绕龙头企业抓招商,文化旅游上围绕旅游资源抓招商,社会事业上围绕社会需求抓招商,商贸服务上围绕三产上档升级抓招商。第二,开展招商活动。一是组织主导产业分区域招商活动。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到福建、浙江、广东佛山一带开展招商活动,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到福建漳州、泉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到沿江汽车产业带的十堰、襄阳、武汉等地开展招商活动。二是依托台湾村、福胜寺、邓国春秋园等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开展招商活动,对外发布主导产业招商项目,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三是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口协作联络活动,深入对口协作城市开展协作项目对接、重大企业外援等联谊活动,推介邓州,争取项目。第三,实现招商突破。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瞄准有意到中部地区建设生产基地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对企业发展战略、投资走向的深入研究,建立政企高层互访交流机制,派驻专业化小分队专职接洽,努力引进世界500强或国内500强企业落户邓州。实现全年引进市外资金120亿元,借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增长。
3、积极向内激活社会投资。把全民创业作为激活社会投资的主要手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努力激活内生动力,全面挖掘社会资源,鼓励支持生产型、文化服务型、基础建设型、生活消费型社会投资。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经济能人、优势农户创业。实现全年激活市内投资60亿元,借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困难多,潜力大、前景好,我们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抢抓一切机遇,奋力开拓进取,务求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切实转变职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提升水平。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承担起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注重发挥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牢记为民宗旨,健全考核体系,完善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服务制度,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
(二)努力提高素质,在学习型政府建设上提升水平。大力实施公务员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公务员培训轮训,加强对现代产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交通、城市管理、信息化等领域新知识的学习研究,提升学识、开阔眼界,学以促思、学以促研、学以促干。鼓励公务员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增长才干。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为政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三)严格依法行政,在法制型政府建设上提升水平。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虚心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诚恳接受社会监督,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制度,及时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完善涉及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畅通市长信箱、市民热线等社情民意反映通道,加快法制政府建设步伐,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让政府更高效地服务人民。
(四)全面改进作风,在务实型政府建设上提升水平。严格落实中央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全面精简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减少检查评比、迎来送往,真正把精力用到谋发展、抓落实上。紧紧围绕全年发展目标,量化细化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评,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全面完成。尤其是对重点城建项目、工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集群项目、新型社区建设等主要工作,采取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现场办公、观摩评比等举措全力推进。
(五)坚持廉洁自律,在清廉型政府建设上提升水平。坚持“一岗双责”,用制度预防和治理腐败。严格执行土地招拍挂、建设工程公开招投标、政府采购、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审计等制度,以完善的制度来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坚持集体决策。深化源头防腐。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转移支付分配,推进公共投资项目评审,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有效防止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拿卡要等行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
面对全市人民的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务实重干、乘势而上,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邓州市 政府工作报告 邓州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