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时间:2023-05-21 12: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潜江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潜江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逆势奋进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同心协力,迎难而上,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运行稳步回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突出科学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严重影响,我们紧密结合实际,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和工作部署,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坚持应急与谋远两手抓,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据统计,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2.07亿元,增长10.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593万元,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96亿元,增长4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13元,增长10.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31元,增长12.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8

()工业经济难中求进。

着力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为支持企业渡难关,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规定》、《关于明确工业项目审批服务流程的意见》等文件,优化发展环境,解决瓶颈制约,抓好各项服务,保持了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争取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实施“成长工程”,2009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支持外贸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市场行情变化,实现了保市场、保份额的目标;扩大银企合作,帮助139家企业争取授信40.9亿元,增长54%,履约金额达41.6亿元,履约率达102%;做大企业担保平台,汇桥担保公司担保额扩大到8亿元,共为63家企业担保融资5.5亿元;筹资2亿多元,新增建设用地9059亩,其中工业项目用地4292亩,名列全省前茅;筹资3737万元,打包收购东方资产公司不良债权1.97亿元;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工作,永安药业上市申报材料已通过证监会审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华山水产、江汉环保等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首批创新型建设试点企业。受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影响,在江汉油田工业增加值下降16.9%的情况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完成117.26亿元,增长10.1%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共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6个,投资总额89.6亿元,方圆钛白粉、苏博新材料、园林青酒业等19个项目已竣工投产,预计新增产值34亿元;金澳集团加氢焦化、永安药业环氧乙烷、华山水产甲壳素深加工等1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金华润“4030”工程等22个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开工在即。

着力提升园区建设发展水平。完成了潜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编制,通过了专家评审。完成了园林经济开发区、后湖工业园总体规划编制。投资1亿多元,加快“三区三园”道路改造升级、电力增容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集聚效应显现。服务于盐化工产业发展的盐化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如期开工。“三区三园”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5.8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7.8亿元,均占市属工业的62.1%。化工医药、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共实现产值18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2%

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和隐患整改力度,全市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的各项控制指标稳中有降。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减排4%6%,提前一年达到“十一五”总量减排控制目标。

()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升。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69.99亿元,增长12.5%;实现农业增加值41.19亿元(现价),增长4.7%(2005年不变价计算)。粮食总产38.87万吨,增长6.5%;棉花总产4.04万吨,纯收益比上年增长37%;油料总产11.31万吨,增长20.8%;蔬菜总产55.45万吨,增长2.5%;生猪出栏90.58万头,增长14.6%;家禽出笼1422万只,增长13.4%;水产品总产8.63万吨,增长11.6%,加工水产品7.28万吨,出口创汇9200万美元,继续保持全省水产品出口创汇第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持续加快。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9家,比上年增加8家,实现销售收入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实施重点龙头企业项目19个,莱克水产龙虾育苗繁殖、罗非鱼深加工、尝香思食品扩规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7个,入社()人数2.5万人。积玉口龙特水产养殖合作社、龙湾水产品产销协会进入全国试点行列,渔洋金城棉花专业合作社、龙湾兴达母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进入省级试点行列。三是标准化生产势头良好。建设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45个,面积185万亩,占种养总面积的80%;“良仁”小龙虾、“楚玉”水产品、“潜穗”大米、“尝香思”酱菜等6个农产品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投资近3亿元,实施了兴隆灌区、泽口灌区、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和幸福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农业防洪抗灾保丰收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连续两年获“全国水利先进县市”。投入7200万元,完成高石碑、浩口、张金和西大垸6万亩高产农田建设,新开工建设9万亩高产农田。投入4000万元,解决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投入1.1亿元,修建通村公路430公里。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0%,农业血防“以机代牛”进程加快,我市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平安农机”示范市。新建沼气池5000口,改厕15000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农垦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市农垦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31.55亿元,增长30%;农业总产值11.46亿元,增长8%;工业招商和技改扩规项目23个,完成投资3.3亿元。筹资3800余万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和农业招商工作走在全省农垦系统前列。

惠农强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三农”的稳定增长机制,涉农专项资金支出达2.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对全市农民粮食、农机等直接补贴达1.07亿元,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产业日趋活跃。

完成三产业增加值69.79亿元,增长12.7%。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6.4亿元,增长19.4%。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完成了4个农贸市场建设规划设计,启动了朱坑集贸市场、棉原和西门农贸市场建设。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90家。累计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1819.8万元。薄利电器等三产业项目已正式营运,翡翠半岛五星级酒店建设进展顺利,火车站配套工程已经启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通过省发改委和省旅游局批复,旅游名镇、名村建设有序推进,以“农家乐”为主的农村观光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金融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07亿元,增长17%;各项贷款余额53亿元,增长47%;全年累放贷款66.4亿元,增长66.5%。房地产业取得重大发展,实现税收6026万元,增长31%,新建了湖滨领地、锦绣潜城等10多个规范化小区。汽车消费大幅增长,全年新增家用汽车2800余辆。烟草销售再攀新高,上缴税金达到5946万元,比去年增长19.2%。保险、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均有新的发展。

二、突出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区域合作更加紧密。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农业“小三场” 、集体林权和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制度等一系列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研究出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招投标管理及工程质量监管、科技奖励等办法,取得初步成果。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步伐,积极做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和资源城市转型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继续按照“共建城区、共建园区、共建矿区”的思路,主动服务油田发展,有力支持了油田经济社会建设。

()招商引资再创新高,项目争取成效显著。坚持以开放促发展,通过小分队招商,组团参加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中博会、高交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举办首届“潜江龙虾节”,全年新引进项目92个,过亿元的项目有11个,实际到位资金31.24亿元,增长10.2%。实际利用外资2693万美元,增长17.1%。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强化项目策划、争取,全市共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274个,到位资金15.9亿元,创历史新高。我市成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已争取中央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1.95亿元。小龙虾产业进入了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500亿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城市圈改革试验竞标项目专项补助资金1亿元。

三、突出基础建设,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

()城市基础建设规模空前。城市建设全年共融资8.82亿元,实际到帐5.3亿元,已投入4.5亿元,完成了广泽大道升级改造、东环路贯通、章华南路杨市段和章华北路泽口段黑化改造,以及泰丰路改造、袁光大道拓宽、城南河景观整治等工程;重点实施了城市新区道路、318国道复线、北环路、曹禺公园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大了绿化和市政设施配套投入和建设力度。启动了东荆河特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园林一级客运站、广华二级客运站建设进展顺利。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整合项目,集聚资金,突出抓好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重点推进后湖集镇道路拓宽、民居改造,上东干渠疏挖护坡等景观建设,开展了水生态修复、小农水建设及环境整治等工程,并加快了休闲农业、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高石碑镇被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镇”,开展了村庄规划、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工作。筹资5246万元,深入开展清洁家园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城乡规划与管理进一步加强。投入10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三区三园”、区镇处场总体规划和各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了城市新区、火车站场、襄岳线新农村建设规划。严格控制城区私房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住宅建设,潜江经济开发区、园林经济开发区和城市新区的农民公寓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数字化城市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测绘局验收。组建成立了城市管理局,推行“建管分离”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四、突出民本民生,社会和谐进一步巩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累计转移22.3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26.09万人,累计征收社会保险基金3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73%。投入资金7631万元,继续实施城乡一体化救助,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高标准完成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村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以上。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显著,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投入2063万元,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启动了高中课程改革。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验收。新编排的大型现代花鼓戏《生命童话》,获得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举办了“唱响潜江”、“封面之星”评选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歌唱你潜江》出版发行。新建镇处文化站4个、农家书屋104个,向农家书屋配送图书15.6万册,在13个镇处和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扎实推进龙湾遗址保护开发。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2‰,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7.61%,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保持在110以内,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投入1000万元,开展了城乡敬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465万元,加大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4起,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20余起,确保了重点时期无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严打专项行动,共破获刑事案件767起,抓获网上逃犯155人,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378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五五”普法、法律援助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新进展。我市被中央综治委、中央组织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称号。

()十件实事基本完成。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政府承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计划总投资3.44亿元,实际投入资金3.72亿元,高产农田建设、安全饮水等9件实事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廉租住房正在加快建设。

五、突出自身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作风建设年”和“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市政府深入开展解决“三难”问题主题活动,在政府系统营造了“马上就办”机关文化,建立了“三办四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及时征求各方意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3件、政协委员提案131件,办复率100 %,满意率达到95 %以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全年受理办件2.4万件,办结率100%。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全力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和治安工作,为加快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得到上级和相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引江济汉通航控制性工程顺利开工,兴隆水利枢纽汉江截流工程成功合龙,汉宜高速铁路潜江段进入架梁施工阶段。我市对口援建的汉源县通乡公路全面完工,并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先进集体”。

同时,武装、国资、供销、工商、物价、统计、粮食、档案、地方志、气象、人防、消防、妇女儿童、残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援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和进步,是在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经济条件急剧恶化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密切协作、广泛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人民,向江汉油田、监狱农场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向关心和支持潜江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市域工业经济支撑作用不够强,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扩大消费的水平不够高;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增大,增收节支任务艰巨;就学、就医、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艰巨;影响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有待进一步突破;政府执行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认真加强调查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0年的形势和主要工作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尾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2010年的发展态势总体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全球全国经济回暖向好,但经济企稳回升并不意味全面复苏,影响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可能会继续波动,对我市的影响依然存在;周边县市的强劲发展态势,导致区域竞争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坚定信心。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复苏企稳为我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省经济持续向好,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今年加大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在去年2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亿元。二是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加速转移、城市圈内产业布局调整明显,随着园区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以及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将不断增强。三是我市成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加上全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市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政策环境。四是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汉宜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当前,我市正处于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多个发展要素集聚发力的提速期,实现加速发展和赶超的冲刺期。为此,我们既要看到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更要看到具备的一系列大好机遇和有利条件,增强必胜信心,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速度,千方百计促进结构调整,千方百计提高经济质量,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及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中部强市的奋斗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方向,以实施“一区两带三极”战略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开展“三项建设”,着力统筹三次产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工作目标增长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提出上述目标,主要是着眼于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向好的有利发展环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着眼于“十一五”目标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着眼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机结合;着眼于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改革发展与社会民生共建共享。上述指标是一个预期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投入更大的工作力度,争取更好的发展结果。围绕以上目标和任务,我们将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扩大有效需求,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着力扩大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有效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以政策引导为手段,充分挖掘消费潜力。落实好国家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汽车、摩托车、家电、普通商品住房等升级类消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认真落实国家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各项措施,发展大宗商品消费信贷,鼓励和支持消费者扩大消费。

()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一是深入研究谋项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工作部署,抢抓机遇,超前谋划,扎实做好项目可研分析,高标准策划一批优质项目,尽快形成符合部门工作特点和园区产业特色的多层次、高标准、全覆盖的项目库。重点围绕盐卤资源深度开发及化工终端产品,策划一批对相关产业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龙头项目;着眼于“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策划好新区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以资源城市转型为契机,策划实施事关全市长远战略、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围绕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策划好荆州沙洋武汉千吨级航道圈潜江段航道建设项目。二是全力以赴争项目。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有关政策,以优质的项目、有效的对接、主动的工作,精心编项目,向上争项目,力争全年对上争取政策资金在去年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三是齐心协力促项目。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建立一整套对国家投资项目的检查、督办、整改、奖惩长效机制,分项目确定责任人、推进进度及措施,定期不定期开展督办检查,确保项目及时有效实施。

()以优化结构为重点,努力扩大外贸出口。立足我市的资源优势,抓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断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业深加工产品出口规模,努力保持和扩大境外市场份额,力争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达到1.72亿美元。

二、坚定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按照“巩固一产业、提升二产业、做大三产业”的总体思路,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努力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工作的好形势。

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力争实现粮食总产40万吨。继续提升板块基地规模,力争棉花总产5万吨、油料总产11.5万吨、人工造林 3万亩、生猪出栏100万头、家禽出笼1500万只、水产品总产10万吨、水产品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安全农业,确保粮食、棉花、油料、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的优质率达到95%以上。努力提高农村经济中的二、三产业比重,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

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力争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6家。扶持华山水产、莱克水产做大做强,抓紧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争纳入全省重点园区建设。以园林青、尝香思、巨源油业等企业为重点,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突破性发展食品加工业。二是推进规模化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创新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程序,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适度规模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三是推进标准化经营。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扎实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虾稻连作项目和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加快知名品牌培育,力争省级以上知名品牌达到10个以上。四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科技带头人培训、科技示范户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深化农技“110”服务。继续抓好农业机械化装备建设、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以及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

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资3.2亿元,突出抓好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灌区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加强高产农田建设。继续抓好户用沼气池、秸秆气化项目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认真执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发展高效、休闲农业,推进订单培训,扩大农民就业,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整治涉农乱收费行为。

进一步加快农垦经济发展步伐。继续加大对农垦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纳入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经济开发区,充分利用农场土地资源优势,支持农场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提升农场“增长极”的支撑作用。

()提升工业经济运行和发展质量。

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加快园区建设,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壮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兴替代产业,逐步形成以潜监线为主轴的沿线新型工业和循环经济带,努力实现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紧扣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围绕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名优产品,延伸医药化工产业链,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壮大铝材冶金产业,组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培育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产业集群。二是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积极发展航空等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企业在增加科研投入、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力争新增35家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加快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低碳技术及产品产业化。继续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以潜江经济开发区和江汉盐化工业园为平台,发展以氢气、硫酸、热能等为中间体的管道经济;以服装产业园为依托,推进棉花、纺纱、织布、制衣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以重点龙头企业为载体,壮大规模化经营,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量。

加快企业结构调整优化。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培育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推进仙桥化学与兵器工业集团合作,支持金澳集团打造百亿企业,支持齐力华盛延伸产业链,加大对长江路桥、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企业上市工作的引导。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家。继续实施“质量兴市”和精品名牌战略,争创著名商标和省级名牌。

加快园区发展步伐。投资1亿元以上,重点抓好“三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明确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的要求,着力将潜江经济开发区和江汉盐化工业园打造成高水平的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将园林、杨市工业园打造成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园,将张金经济开发区打造成铝产业园,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园区的支撑作用,努力打造新的发展优势。逐步引导与园区关联度不高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向镇处场转移。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金华润“4030”工程、金澳集团加氢焦化、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扩规、永安药业环氧乙烷、华山水产甲壳素深加工等项目建设,积极支持西捷飞机制造、川田卫生用品、华中家具产业园项目尽快建设,力争工业投资达50亿元。

继续强化节能减排。完善节能减排考核机制,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实施节能改造和减排治污,大力支持热电联供和矿渣深度开发利用,健全化工企业之间的循环机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比上年削减0.5%,二氧化硫排放比上年削减1%

()做大做强第三产业。

以汉宜铁路潜江段建设及第二届曹禺文化周活动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房地产、职业教育等三产业。

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启动新一轮的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支持金润能源物流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现有物流企业规模经营、集群发展,努力打造江汉平原物流中心。完成园林一级客运站和广华二级客运站建设。完成朱坑集贸市场、棉原和西门农贸市场建设,启动南门集贸市场、东门木材市场和农机汽配市场建设。推动中心集贸市场的 “农改超”建设。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范围,力争“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覆盖到全市每一个镇处。

抓紧发展文化旅游业。努力形成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襄岳公路沿线休闲观光农业为龙身,龙湾遗址为龙尾的旅游线路,继续打好曹禺、“两李”、花鼓戏等文化品牌,着力打造以襄岳线为主轴的沿线水利工程景观、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带。按照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编制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兴隆枢纽工程、龙湾遗址等旅游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加快开发建设步伐。支持翡翠半岛五星级酒店加快建设并投入营运。推出35个旅游商品,引进1家国际旅行社,扶持建设55家农家乐。

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发展。按照有保、有压、有发展的原则,加快廉租房建设,切实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严格控制城区私房建设,大力支持农民公寓建设,严肃查处宅基地非法交易,加大房地产预售管理,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建设结构合理、配套齐全的规范化住宅小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支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加快发展,鼓励学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进职业教育市场化。对现有中职学校的体制、人员、资产实行整合,引入社会资本,尽快启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整合各类职业技术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劳动力转移。

致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筹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加快推进信息、中介、家政等新兴业态发展,努力提升三产业质量。

三、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筹资5亿元以上,根据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改造提升老城区、拓展建设新城区,大手笔大气魄推进城市建设。

()高起点规划重点区域。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老城区和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荆河和兴隆河景观整治规划,以及潜江经济开发区给排水系统等专项规划。尽快完成引汉江水入园林城区方案论证。完成农场村庄规划。

()高质量实施新区及重点工程建设。紧紧围绕推动建设以城市新区为重点辐射周边的城乡统筹示范区的目标,加快城市新区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新周中路混凝土路面及新周东路等五条道路的土路基过渡路面建设,完成新区首期农民公寓建设。抓紧曹禺公园二期、体育活动中心、杨市立交桥拓宽工程建设。推进火车站配套、318国道复线、北环路和紫月路等续建工程。启动红梅路西扩、城区道路和景点绿化、市政设施维修及小街小巷道路、下水、路灯等设施建设。启动北门和318复线以南两个110千伏供电站项目建设。

()高标准推进集镇和新农村建设。抓住银行加大对小城镇建设信贷支持的机遇,探索建立集镇投融资机制,促进中心镇、口子镇开发建设。继续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开展镇、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着力实施土地整理、闸站改造等工程。扎实推进高石碑新农村示范镇建设,每个区镇处场选择12个点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积极推进汉宜高速公路沿线生态景观和环境整治。

()高效能加强城市管理。拓宽“以钱养事”改革领域,实行绩效考核,提高全覆盖、无缝隙管理水平。强化行政综合执法,坚决查处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全面清除城乡结合部及背街小巷“脏乱差”死角。加大规划监察执法力度,严格控制零星房地产开发,禁止无序建房,组织联合“拆违”行动,切实抓好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研究镇村建管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集镇、村庄规划和建设管理。加大建筑市场秩序整顿力度。

四、坚定不移实施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积极探索和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稳步推进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机构改革要求,5月底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进一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提高政府依法行政和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公共及事业领域大力推行“以钱养事”和“以奖代补”机制,提升社会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抓紧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新发展。推进医药卫生改革,着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

()继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整体推进商贸系统企业改制。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机制,加大民营资本培育,拓展民间投资渠道。稳定、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制定第三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将财政性资金扶持与企业投资规模、强度、进度和贡献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政策的导向性和有效性。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和城乡改革联动为着眼点,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小三场”、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集体林权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农村改革。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管理改革。做大做强企业融资担保平台,继续推进银企、银政合作,支持农村信用联社改制成为农村合作银行,鼓励市域内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量。继续加快上市公司培育,完善培育上市企业的长效机制。创新资源城市转型一系列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转型。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并行,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和气魄吸引投资者。充分利用各类博览会、发展论坛、经贸洽谈会等平台,重点推进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产业链、项目库、新兴产业招商上实现突破。集中财力鼓励和支持高附加值、高贡献率的大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33亿元。

()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完善土地收储开发制度,严格经营性土地招拍挂;严格控制工商用地、行政划拨用地转为住宅用地。做大做强城投公司,加强与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力争全年融资超过5亿元。继续推进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市场化融资运作模式,采取BOTBT和委托代建等模式,不断拓宽城建资金来源。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步伐,力争在九大体制机制创新和“五个一体化”上取得突破。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新形势下服务油田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优化油田发展环境,支持油田存续企业和科研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市域内监狱、部队农场的联系与合作,推进共同发展。

五、坚定不移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把科学发展的成效体现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体现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

()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引导和支持全民创业,全面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行动。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高度重视解决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家庭贫困学生的就业问题,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000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700人次。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启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成“五项保险”扩面2万人次,社会保险费征缴3亿元,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全面实施门诊统筹,努力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民面。继续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城乡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特殊群体社会救助等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开展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

()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行“区域一体化办学”模式,全面实施农村校舍安全工程,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逐步规范学前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高度重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确保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推进血吸虫病疫区无害化厕所改造,突出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继续加大对镇级卫生院投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切实办好第二届曹禺文化周。继续改善农村文化场所条件,在所有行政村建立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和管理,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7%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8左右。开展全民环保行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扎实做好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不折不扣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移民任务。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隐患排查整改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危化品、消防、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严格控制一般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抓好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平安潜江”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快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打涉黑、涉恶、涉赌、涉毒犯罪,有效遏制刑事犯罪。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进一步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坚持抓好“四访促和谐”活动,努力化解基层矛盾。积极稳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增强危机应急能力。加强烟草、农资等市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供应和管理,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努力保持市场价格总体水平基本稳定。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支持其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强化司法公正,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扎实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推进“法治潜江”建设;加强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刑释人员帮教工作。

六、坚定不移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行政效力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勤政、廉洁、高效的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执政为民,切实增强政府凝聚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把利民、便民、惠民、富民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在经济建设中突出优化环境,在改革改制中注重平衡有序,在履职尽责中做到合法维权。在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就医、就学、就业、社保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决定,健全重大问题合法性论证、集体决策、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用制度管人、制权、理事。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兑现说过的话,落实发过的文,解决承诺的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坚持真抓实干,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发扬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正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把功夫放在抓落实上,用落实推动工作,用落实树立权威,用落实检验作风。切实改进文风会风。继续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群众。强化跟踪问效,对正在落实的查进度,尚未落实的究原因,落实不力的追责任,严肃查处“不作为” 、“慢作为”、“乱作为”行为,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政府执行力。

()坚持清正廉洁,切实增强政府约束力。坚持不懈地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全面落实廉政责任制,构建政府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切实增强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清廉。深化机关作风民主评议,狠抓治风纠乱。加大对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涉农惠农等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对公务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及公务人员出国()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

各位代表,今年市政府将继续按照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惠及多数、当年完成的原则,扎实办好十件实事:

(1)筹资4000万元,解决农村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筹资200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80公里;

(3)筹资2000万元,实施校安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4)筹资1.74亿元,完成9万亩、启动3.6万亩高产农田建设;

(5)筹资340万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切实减轻群众药物负担;

(6)筹资500万元,支持2000人创业,带动6000人实现就业;

(7)筹资400万元,继续实施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项目,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和晚血病人救治;

(8)筹资300万元,新建100个“农家书屋”,送戏下乡100;

(9)筹资1000万元,开展城区小街小巷和集镇环境整治;

(10)筹资1亿元左右,建设市民体育活动中心。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新的一年,面临新的挑战,充满新的机遇,孕育新的希望。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奋发图强,真抓实干,为早日建成“中部强市”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潜江市 政府工作报告 潜江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