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3-05-21 14: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和2011年主要工作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荆门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荆门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和2011年主要工作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七届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四市”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荆门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这五年,我们致力优化经济结构、强化产业支撑,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市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期,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式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3%,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2.5%3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8%。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24.836.838.4调整为17.752.429.9。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家;工业拉动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0%。市场主体总户数达到8.8万户,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50.2%上升到54.6%。京山县、钟祥市、东宝区连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沙洋县在全省排位大幅前移。

——这五年,我们致力推进生态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44.6平方公里拓展到52平方公里,建成荆门生态运动公园、天鹅湖公园、李宁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城市景观。3个县级城市、4个镇域小城市、各类集镇功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荆门建设全面推进,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被确定为湖北省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荣获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交通、电力、通信、水利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这五年,我们致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活力不断释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文化体制及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累计利用外资6.3亿美元,利用市外境内资金700亿元,引资项目2218个,中集、中海油、中粮、中储粮、华能、李宁、福耀、雨润、汇源、三一重工等“500强”企业和一大批知名品牌相继落户荆门。

——这五年,我们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和谐社会加速构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5%14.2%。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6.3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困难群体帮扶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立。连续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组建荆楚理工学院和荆门职教集团,义务教育各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功承办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分会场活动。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2.59亿元,增长15.6%;规模工业增加值480.77亿元,增长2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63亿元,增长3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24亿元,增长18.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5.6%,超出控制目标0.7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总收入95.42亿元,增长19.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39亿元,可比增长43.8%;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87亿美元,增长28%;出口3.83亿美元,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6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8248元,增长18.7%;城镇登记失业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3.97%。;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除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外,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中国农谷”机遇,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中国农谷”建设被确定为省级发展战略重点,农业强市地位进一步彰显。着力克服三季连旱的影响,取得“一抗三保”重大胜利,粮食增产6620万斤,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突破500亿元,增长29.5%,宝源木业、广源食品被评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农业“三品”标志产品33个。彭墩、王坪、斗立、来龙、桥河等32个村被授予“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58座小型水库整险加固、三干渠等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和大碑湾等泵站改造年度任务提前完工,扩挖、改造当家堰2.2万口。

完成土地整治26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85万亩。新建通村公路328.7公里、通组公路碎石路面1000公里、农村候车棚107个,解决1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发放丰产仓1.4万套。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68%。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6家,达到2321家,居全省首位。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三农”发展综合实力考评进入全省10强。

(二)全面加快“一核六片十五园”建设,工业经济开始在同类城市中领跑。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全省名列第5位,增速全省第4位。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2家,达到682家,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67家,达到255家。全市“1+6”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亿元,增长85%。荆门高新区、化工循环产业园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1.1亿元、税收4.3亿元,分别增长111.05%231.3%。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5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5家。成立“中国光谷·荆门产业园”,与中航集团共同打造航空新城,水泥行业重组壮大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首届“市长质量奖”评选表彰活动,“宝源”获认中国驰名商标。

(三)着力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唱好“重头戏”,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京山绿林世纪广场、屈家岭月湖度假村、沙洋正中水镇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彭墩村入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先后举办油菜花旅游节、漳河游泳节、钟祥长寿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旅游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02.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07亿元,分别增长27.3%31.0%。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东方百货新农村冷链物流、上海商贸城一期等项目投入运行,星球商业中心、宜洋汽车后市场等项目即将建成。交通银行进驻荆门,3家村镇银行相继组建营运。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82.4亿元,增长40.5%

(四)扎实开展“中国光彩事业荆门行”活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6次光彩事业招商推介会和1次主体活动,共签约项目112个,投资总额530亿元。全市在建项目1907个,增长49.8%,其中新开工项目1707个。格林美稀贵金属资源化利用、航特科技工业园一期、广源食品工业园一期、伟嘉纺织工业园、巨星粮油深加工等47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荆门石化扩能改造、天茂丙烯工程、龙池粮油产业园、荆新一级公路、旅游大环线等150个亿元项目顺利推进或基本建成,大连实德科技综合产业园等30多个重大项目前期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全力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及“楚天杯”创建工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顺应城市发展需要,成立了漳河新区。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编制了中心城区七大湖水系保护、漳河“三圈”保护线、道路命名、城市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和CBD概念规划,开展了市政务中心片区、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城市设计,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投资7.2亿元开工建设40个城建项目,长坂坡路、杨湾桥新桥、东宝山隧道改造等工程竣工通车,漳河大道、三水厂管道取水工程按计划推进。实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重大项目“5+2”周六例会制度,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设立区级城管局(城管执法局),积极开展控违拆违和环境卫生、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住建部综合评审,争创“楚天杯”以全省总分第三名的成绩通过综合考评。新投放公交车60辆,公交线路进一步优化。镇域小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机构编制调整和首批下放事权工作全面完成。

(六)深入开展“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45个,总投资125亿元。荆门化工、格林美、荆襄磷化三大循环产业园发展步入快车道,我市被授予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实施节能产品生产及技改项目52个、减排项目24个。荆门高新区污水提升泵站和杨树港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葛洲坝水泥厂异地技改新址基本确定。县级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高于国家标准,竹皮河水质多项指标恢复四类标准。

(七)认真落实“政府10件实事”,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村入万户”和“万名干部进社区”活动,解决了一批事关城乡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扶持创业51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启动物价上涨与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挂钩联动机制,农村低保新增1.25万人。实施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3.3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186万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6931套,其中改造各类棚户区10406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332万元。新建、改建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30所;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2.9万平方米,为1.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资助1.1万名家庭经济困难中职生完成学业,对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实行“四免”政策。全面消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危房和卫生室服务空白村。建设村级文化活动中心60个、农民健身工程210个,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910件。组建荆门日报传媒集团,完成广电网络整合和市艺术剧院改制主要工作。我市被授予“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称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得到国土资源部肯定。国防教育、“双拥”、民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地方志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统计、物价、工商、民族宗教、扶贫开发、移民、血防、烟草、外事侨务、应急管理、机关事务管理、气象、档案、保密和工会、青年、妇女、儿童、对台、老龄、残联、无线电、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八)大力整治“庸、懒、散”,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11件、政协提案326件。圆满完成第七届村委会和第三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六五”普法全面启动。信访非访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人民调解成功率达95.8%。积极推行复式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高。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从365项减到190项,为全省最少;服务时限提速25%。京山县行政审批零收费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市直零收费改革方案开始实施。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跨越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和整治“庸、懒、散”活动,全市公务员队伍履职尽责意识明显增强。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审计创新发展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考核第一名。强化行政、执法、廉政和效能监察,深化源头治腐各项改革,扎实开展以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的专项治理,狠抓招投标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历届政府班子的励精图治,更归功于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帮助荆门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把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作为最鲜明的发展导向,不断在应对挑战中转变观念,在做大经济总量中推进结构调整;必须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最强劲的发展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投资拉动,狠抓项目、园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必须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最紧要的发展要求,积极发展循环、低碳、生态经济;必须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最根本的发展目的,不断满足全市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把勤政务实、廉洁高效作为最有力的发展保障,敢于担当,多谋善断,勇于创新,狠抓落实。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规模仍然偏小,重大项目储备不多,结构调整任务较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供应趋紧与集约利用率不高、“就业难”与“用工难”、资金需求与供给等矛盾并存;城市与工业污染物排放基数较高、治理难度较大,农村面源污染、生活污染还较为严重,工程性减排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比较滞后,城镇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渠道不够宽,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城乡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一些部门办事效率不高,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危机意识不强,缺乏工作激情;此外,极少数公务员的群众观念比较淡薄,腐败问题还时有发生,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下大力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荆门推进“三化同步”、建设“中国农谷”、实现跨越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国际国内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加重的矛盾攻坚期,又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机遇期。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中国农谷”旗帜,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同类城市前列的“两大目标”,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实力、文化、生态、幸福“四个荆门”,奋力实现跨越崛起,成为湖北构建“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

目标任务是:

——全力打造实力荆门。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前移,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实现翻番,分别达到2000亿元、1000亿元、2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8%。城镇化率达到65%,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力打造文化荆门。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培育10家以上过亿元的文化产业示范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力打造生态荆门。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1年下降1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比2011年削减7.4%8.8%10%7.2%,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全力打造幸福荆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万元和1.5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大幅提高。

工作重点是:

(一)抓产业、抓环境。强化产业强市理念,全地域、全产业、全体系推进“中国农谷”建设,初步建成“四地一区一市”。实施工业“千百十”工程,着力培植化工、农产品加工两大千亿产业和荆门高新区、化工循环产业园两大千亿园区,倾力打造10家左右百亿企业,发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力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超过100家。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聚集区、农业生态旅游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力争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大力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生产性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经济总量增速。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切实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抓好财政、土地、投融资和公务员管理体制改革,把荆门打造成全省审批项目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城市。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实施城市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境模范城市,努力使荆门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二)建园区、建新城。坚持产业集群、要素集中、生态集约、管理集成的原则,加快推进“一核六片十五园”建设,力争到2016年,全市“1+6”园区完成总产值5000亿元。按照中心城区“四大功能区”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扎实抓好西片市级政务中心和“零工业污染”生态宜居新区、南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片化工循环产业园区、北片东宝都市工业园区建设,建成“三环八射”、进出方便的城市道路体系,打造鄂中区域性大城市;鼓励和扶持县级中等城市、镇域小城市、工业重镇、旅游名镇竞相发展,力促鄂中城市群加快崛起。积极推进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增强荆门“同城效应”。

(三)重人才、重效率。跨越亟需提高效率,崛起更需人才支撑。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深入推进龙泉英才计划、象山学者计划、金农能人计划,大力实施“金蓝领”工程,培养引进领军型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优秀企业家,以及金融服务、资本运作、创意产业等高端人才,全面提升人才竞争优势。健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企业和高效快捷、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完善信息化工作平台,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办事效率。

(四)促民生、促和谐。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注重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着力扩大公共服务,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就医、就学、养老、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狠抓安全生产,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不断提高发展的包容性,使全市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加殷实、更加安康、更加幸福!

三、2012年的政府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积极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双重压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要素“瓶颈”制约突出等矛盾和问题,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我市建设“中国农谷”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实体经济基础比较扎实的优势,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千亿经济总量、百亿财政收入”目标。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跨入全省“千亿俱乐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保持在同类城市前列位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2.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出口总额增长16%,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省定目标。

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面推进“中国农谷”建设,促进现代农业高端发展。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标,高标准编制“中国农谷”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强化“中国农谷”产业支撑,加强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广高效渔业养殖模式,提高畜禽标准化养殖场覆盖面,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升京山、沙洋、钟祥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东宝森工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水平,力争新增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4家,过30亿元的1家。创新“中国农谷”建设体制机制,抓紧组建屈家岭“中国农谷”省级开发区管委会和荆门农谷产业发展、建设、投资平台;设立“中国农谷”发展基金,引进各类市场主体,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农村土地存贷合作社和流转信息中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力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机制。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坚持规范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力争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69%以上,新认证农业“三品”30个以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65公里汉江堤防崩岸整治、1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4条中小河流整治任务,抓好4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疏通沟渠5000公里。实施低丘岗地改造2万亩、土地整治20万亩。

深化“一核六片十五园”建设,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加快推进“1+6”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提高产业承载力,力争全市各类园区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荆门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0亿元,税收6亿元。坚持项目带动,促进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重点开工建设华能热电联产、实德科技综合产业园、绿辰华顿甲醇汽(柴)油、湖北财富农业科技园、海鸥卫浴工业园、德力西电器设备制造等项目,扎实推进中航荆门航空新城、李宁产业园加工园区、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洋丰中磷二期、玉皇聚苯乙烯、屈家岭安能生物质发电等项目,确保天茂丙烯工程、中集能源装备二期、金龙泉米糠蛋白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与中省企业“双向纳入”机制,支持荆门石化实施“116”工程,抓紧启动100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新增规模企业80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加快新洋丰、宝源木业等企业上市的培训和辅导步伐,力争凯龙IPO顺利过会。提高银政企合作效率,确保信贷投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市经济增长水平,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增速。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扩量升级。编制并实施明显陵-漳河、大洪山、纪山楚文化三大旅游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抓好京山温泉主题公园、沙洋农业四季花开生态风情园、大洪山陈湾温泉、马河青林寨红叶古堡景区、屈家岭美好人间、太子山国际狩猎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做好屈家岭文化遗址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绿林山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支持漳河风景区、彭墩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办好油菜花旅游节、京山温泉网球旅游节等节会,力争全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3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5亿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李宁物流园、众诚批发及冷链物流、多辉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切实做好蒙西至华东地区铁路煤运通道、荆门港石牌核心港区、荆门公铁物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推进国华人寿、天平保险全国电销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力争全市3家农村信用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组建1-2家村镇银行、5-6家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改善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推进政策性保险试点,整顿和规范保险业经营秩序。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扩大内需。新建或续建230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80亿元;调度5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直采基地,促进重点城镇综合商业中心及“销品茂”等新型业态发展。启动工人文化宫城市商业综合体、掇刀汉正街综合改造等项目,支持东方、中商、金城等商贸企业加快发展。引导发展信贷消费、租赁消费和网络消费,促进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千方百计保障市场供应,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继续开展“院士专家荆门行”、“厅市合作”等活动,鼓励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建研发中心、中试和产业化基地,支持格林美申报国家城市矿产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发展环境修复、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坚持以创促建,力争荆门高新区跃居国家高新区行列。成立荆门农业科学院,创办“中国农谷”论坛,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科研、试验基地。实施“质量兴市”、“品牌兴市”战略,保护、培育一批精品名牌。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健全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招商奖励、招商代理、投资协调等制度,以产业为主线,以园区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大招商、招大商,切实提高引进项目的投资强度、科技含量和产业带动水平。力争实现外商直接投资1.89亿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60亿元、出口4.32亿美元以上。鼓励扶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布点经营,扩大对外劳务合作,提高外经合作水平。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发展担保业和BOTBTPEVC等投融资模式,支持发行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力争城投债券早日发行。加强与国内外友好城市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三大循环产业园建设,组织实施重点循环经济项目120个,完成投资100亿元。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新型种养循环模式,继续推进沼气、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推广使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国家示范城市。支持格林美探索建立废旧家电回收的社会商业模式,争创国家城市矿产资源产业示范基地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市。

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认真执行环评审批和项目能评审查制度,创新节能管理机制,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坚持用最严格的措施保护漳河,加大长湖污染治理力度,严肃查处水库投肥养殖行为,整治取缔威胁水源安全的污染隐患。深入开展竹皮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力争葛洲坝水泥厂技改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严格危化企业环境管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区点的排查和监测预警。加快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着力防治畜禽集中养殖污染,有效降低农村面源污染。创新碳汇造林机制,持续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力争全市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

(三)全力推进鄂中城市群建设。

狠抓各类规划修编。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城中村综合改造规划编制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漳河新区总体规划和漳河“三圈”、荆门高新区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心城区给排水、消防、电力、通信、环卫、社会停车场等专项规划。完善县城、镇、村规划,进一步扩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严格规划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大手笔、大气魄推进漳河新区建设,加快西外环、漳河大道、双喜大道等主干道建设步伐,启动建设市政务中心、CBD等项目,突破性推进荆门火车站工程、公铁换乘中心、“五湖连通”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建掇刀石大道、清水源路等南城区道路,全面开展象山大道、白云大道、虎牙关大道和兴隆大道的综合整治。做好已关闭采石场的生态复绿工作,加快象山风景区、东宝山·千佛洞风景区和市植物园建设,新建凤凰湖、双泉、杨湾公园和银河游园等城市绿化精品。建立荆门市地理信息中心,加快“数字荆门”建设。组建荆门城建集团。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全面实施新的城管体制机制,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体系,实行网络化管理,着力解决“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改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提高征收率。积极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实施城区停车收费,逐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按照规范、整洁、便民的标准化要求,规划改造象山、南台等菜市场。坚决打好“拆违控违”攻坚战,确保中心城区违法建设零增加,违建防控率、顶风违建拆除率均达100%

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实现“保强进位”目标。完善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区级发展能力。推动县级城市建管再上新水平,支持京山县争创全省生态文明第一县、沙洋县建设汉江流域“明珠城市”、钟祥市向现代园林型中等城市迈进。以镇域小城市为重点,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以“一村五镇三区”为试点示范,由点及面、整体联动,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武荆高速公路屈家岭连接线(农谷大道)、京山连接线、沙洋连接线,完成国省道大中修100公里,改扩建二级公路100公里。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提高入户率;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培育城市文明风尚。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市民文明行为主题实践活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和“楚天杯”创建成果。抓好村镇、社区、校园、企业、家庭文化建设。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市博物馆、青少年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荆楚文化广场(文化综合体)规划建设,建立社区文化长效机制,完善乡镇文化站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扩大数字电视覆盖面,广泛开展“健康荆门”系列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任务,转变农村文化管办方式。策划并办好中国国际航空体育旅游节和荆门市第六届运动会。

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着力发展新闻传媒、演艺娱乐、体育用品、体育休闲和健身、出版发行等重点产业,支持荆门日报传媒集团做大做强,组建荆门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荆门文化体育产业集团,加快发展影视制作、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编制和包装一批文化项目,大力开展文化招商活动,逐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五)着力建设“幸福荆门”。

扎实做好就业和创业工作。深入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抓好“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力争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7万人次,巩固城乡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实现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法律服务全覆盖。规范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对低收入群体给予动态价格补贴。启动荆门市失能半失能老人托养中心、“千福园”老年公寓二期建设工程,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有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全面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南城区3所新校建设。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级技工学校加快发展,规划建设荆门职教产业园区,启动高职院校筹建工作。支持荆楚理工学院建设和发展,使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强化校车及学生校外托管中心管理,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巩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完善医保市级统筹运行机制,稳步开展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前台结算;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为重点,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南城区医院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血防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继续做好对口援疆(精河县)、援恩(巴东县)工作。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及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升荆门市老年大学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认真落实军人及军属优抚安置政策,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工作。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加强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做好通信、邮政、烟草、盐业、成品油、天然气、无线电工作,积极推进档案、民防、地方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仲裁、气象等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机制,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全面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总结推广京山县“湾长理事”、沙洋县“法治高阳”、掇刀区“和事老工作室”经验,及时化解基层矛盾。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面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以及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抓好虚拟社会动态管理和网络舆情引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矿山、化工、建筑以及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积极开展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市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平安荆门”建设。

各位代表,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年,新一届人民政府将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好10件实事:

1.完成三水厂管道取水工程建设,确保当年投入使用。

2.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通过政策扶持创业5000人、带动就业2万人。

3.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四级行政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为农民提供丰产仓1万套;提档升级村级服务社300家。

4.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0个社区服务中心,改造背街小巷30条,新建10条街巷路灯,建设金柏润公共人防地下工程。

5.按每生3000元标准资助100名应届大学新生入学,定向资助500名困难农民工子女上学,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30所。

6.启动广播电视发射塔迁建工作,并将原址改建为绿化小游园,丰富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景观。

7.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000户,新建廉租住房868套、经济适用住房1600套、公共租赁住房3500套、限价商品房500套,改造各类棚户区7868户。

8.对翠竹园、果园、蔡湾、十里牌等4家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建,完善苏畈桥、东山、千汇、通源等4家菜市场配套设施。

9.新建通村公路200公里,改造县乡道100公里。扩挖、改造当家堰1万口。建设4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10.为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将以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为重点,倾力打造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办事、让人民满意的“民本政府”。

(一)坚持强化责任,在拼搏实干上有更大进步。广泛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加强部门团结协作,建立健全部门主办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坚决克服各行其是、推诿扯皮的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不断完善政府全年重点工作督查、阶段性工作推进和基层问题“现场办”机制,对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抢先机、快推进;在难题面前,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要善于化解、敢于担当,真正做到履职有责、失职必究、执行有力、运转高效。

(二)坚持健全机制,在依法行政上有更高标准。自觉接受市委领导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以及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广泛听取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各项规定。完善政府公开征求意见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推进政务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充分知情、理解、参与和监督。

(三)坚持提高效能,在转变职能上有更实举措。设置专业技术官职位,推进公务员流动管理,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行行政审批零收费。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电子化招投标,形成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事项网上一口受理、在线协同办理机制。牢固树立“有危机、快几拍”的思想,继续推行“三少三短”新政,少开会、开短会,少讲话、讲短话,少发文、发短文,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为群众、为基层办实事上,用在服务企业、推进项目建设上。

(四)坚持从严治政,在廉政勤政上有更好形象。更加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把廉政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上,落实到每项权力行使过程中。加强对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狠抓建设工程、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招投标综合监管。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和预算绩效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稳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深化机关事务管理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深入开展“庸、懒、散”整治活动,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各位代表,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的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荆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全面实现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荆门市 政府工作报告 荆门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