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1月28日在南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县长王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漳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28日在南漳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王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全县上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加速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回顾五年来的政府工作,有以下六个方面值得肯定:
㈠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县域经济规模总量不断壮大。2011年,全县预计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与2006年比,分别增长2.5倍、9.8倍、5.5倍和2.9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36.4∶27.4∶36.2调整为2011年的24.1∶38.6∶37.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亿元,比2006年增长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30家,比2006年净增93家;实现农业总产值 45.1亿元,是2006年的2.27倍,年均增长17.7%;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4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2∶1,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0家,农业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品牌累计达到84个;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是2006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2.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2%。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考核中,我县由2006年的51位前进到2010年的37位,今年有望继续进位。
㈡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搞活经济的第一抓手,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活力之源,倾心尽力争项目、引资金,抓改革、促开放,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五年来,全县累计争取项目1229个,争取中央及省级投资25.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177.3亿元。其中:今年预计可争取中央及省级投资7.1亿元,实现招商引资80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2倍和15倍。完成外贸出口2500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35.8倍;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665.7倍。在抓好投资工作的同时,不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狠抓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了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全面推行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编制了年度部门预算;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品零差价率销售制度;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了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全面推行了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土地收储中心正式运营,集体土地市场流转试点和土地利用“增减挂钩”试点有序开展;成功组建了县城投公司、交投公司、旅投公司及小额担保贷款公司等投融资平台,有效缓解了融资瓶颈问题。
㈢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围绕把南漳建成襄阳大都市的重要功能区,推进南漳与襄阳主城区一体化发展,致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在城区,以争创城建城管“楚天杯”为目标,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建成了凤凰大道,启动了总长18.7公里的绕城公路、金漳大道、发展大道等3条城市主干道建设,完成了卞和路、苗圃路、花苑路、文庙路、情侣路、镜湖路等14条次干道以及庵家巷、西凤路等3条背街小巷建设任务,总长达27.6公里。新建了城区自来水沉淀池和城区污水处理厂,改造延伸城区供水管网8公里,敷设城区天然气主管网27公里。完成了水镜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在集镇,实施了九集、武镇、东巩、涌泉、金钟等一批集镇集中供水改造工程,武镇、清河、肖堰、长坪等镇(区)启动了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集镇形象得到较大提升。在农村,以九集襄南新农村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以清洁家园为抓手,以土地整理、低产林改造、水库除险加固、石漠化治理、高产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为带动,加快了农村水、电、路、房以及以“一建三改”为重点的生态家园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全县28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㈣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五年来,全县民生投入累计达到2.18亿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资金7.26亿元。加快构建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由2007年的11.04%提升到2010年的16.58%。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新农保试点工作,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6%以上,成为全国“试点县中的样板县”,让普通老百姓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新农合参合率达99%以上,累计实现报销总金额1.4亿元,人民群众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五年累计实现再就业8553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2%以内,切实加大了劳动用工维权力度,妥善处置了去年7月陕西南漳籍农民工维权事件,确保了“劳有所得”。累计为1423户、3782人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60万元;新建廉租住房1032套,5.4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搬迁农村危房4032户,保证了群众“住有所居”。五年累计投入5250.7万元,完成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项目240个,总面积10.3万平方米,确保了校舍和学生安全,使广大适龄儿童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多方筹资3600余万元,回购了城区自来水公司;累计投入7984万元,在农村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较为彻底地解决了困扰城乡居民多年的饮水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提高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加大了对大中型水库移民、下岗失业工人、优抚对象、残疾人员等社会特殊群体的保障救助工作,人民群众幸福感逐渐增强。
㈤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统筹兼顾,保持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五年累计申报各类专利410项。扎实推进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成了11个镇(区)综合文化站维修改造任务,县、镇、村三级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262家,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以上,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切实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认真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妥善解决了氰化钠集资兑付、艾滋病群体生活困难补助等一批信访遗留问题,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加强社区建设,夯实了社会管理基础。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面开展了“两实”登记管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先后打掉了以朱曙光、王家雨等为首的17个涉黑、涉恶、涉霸犯罪团伙,全县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公交车司机李豪、伍宗娥夫妇见义勇为事迹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圆满完成了“五五”普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七届、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社会消防工作保持稳定。依法关闭煤矿9家、非煤矿山15家,整合煤矿6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连续四年被市政府授予“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遏制了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
㈥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效能显著提升。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47件,有效推动了政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部门由62个减少到32个,达到了省、市规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五年累计清理、核减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39项,清理、废止规范性文件5件,核减前置条件143件。严格执行企业生产“安静日”制度,坚持执行和不断完善投资代理、检查审批、集中收费、投诉处理等制度,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审批涉企检查612件次,核减不合理收费1159万元。在全县认真开展了“三治三促”效能建设、“三查三治”作风整顿以及政风行风评议和“群众评科长”等活动,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显著提高。扎实有效开展“三万”活动,共组织106个工作组,深入全县11.4万农户,走访基层群众41.9万人,为群众办实事940多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的热烈拥护。
各位代表!在认真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全县审计、物价、气象、档案、史志、老龄、人防、民兵、石油、烟草、盐务、邮政、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新闻出版、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单位”、“全国‘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优秀县”、“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县”、“全省绿化模范县”、“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全省平安县”、“全省社会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文物工作先进县”、“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县”、“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杯’优胜单位”等4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更离不开全县人民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南漳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驻漳机构、驻漳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和政法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积累了一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宝贵经验,这就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引领经济社会的大跨越;必须坚持难中求进不动摇,以工作作风的大转变应对复杂局面的大考验;必须坚持扩大投资不动摇,以项目资金的大投入撬动产业经济的大增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以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推动发展方式的大转变;必须坚持执政为民不动摇,以民生问题的大改善促进社会事业的大协调;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不动摇,以政府职能的大转变推进行政效能的大提升。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综合实力不强,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产业层次不高,调结构转方式的压力较大;城乡规划管理滞后,完善设施功能的任务繁重;社会管理创新不够,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等。今后,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以上问题。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既是南漳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提速进位、加快发展的攻坚阶段,也是实现跨越崛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深入推进“211工程”,全力建设“产业南漳”、“休闲南漳”、“文化南漳”、“绿色南漳”,努力把南漳建成襄阳都市的休闲新区、绿色发展的形象代表、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力争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努力实现南漳后发先至、跨越式发展。到2016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2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9500元和14160元。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主要措施是:
㈠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建设“产业南漳”。以特色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差异化竞争优势,当好跨越发展的排头兵。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大园区。围绕把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新城的总体目标,在做好功能分区的同时,切实抓好园区的各类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以南漳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城南工业园、青龙湾工业园、涌泉工业园、武安镇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清河中小企业孵化园等为支撑的“一区五园”工业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按规划建设磷化工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机械电子产业园、花卉苗木产业园。突出磷化工产业这个重点,按照“千亿级磷化工基地、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目标定位,以龙蟒集团“360”项目、兴发集团“122”项目为依托,大手笔在武安镇规划建设17平方公里的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县域经济第一增长极。二是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大产业。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最大限度地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打造两个千亿元级产业、三个百亿元级产业、两个五十亿元级产业。两个千亿元级产业,即以龙蟒集团“360”项目、兴发集团“122”项目为龙头,打造千亿元级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以华新水泥、陶盛陶瓷、威利邦木业、盈福新盛、盛世神农等企业为龙头,打造千亿元级新型建材产业。三个百亿元级产业,即以明瑞电子、伟利达电子、青山电汽、凯骑电动等企业为龙头,打造百亿元级机电产业;以梅园米业、水镜茶业、水镜油脂、葫芦潭贡米等企业为龙头,打造百亿元级农产品加工产业;以襄阳花鸟虫鱼苗木大市场为龙头,打造百亿元级花卉苗木产业。两个五十亿元级产业,即以利美纺织、新华纺织、天王服装等企业为龙头,打造五十亿元级纺织服装产业;以张家坪抽水蓄能电站、多晶硅太阳能发电、漳河流域水电开发、风能发电等项目为龙头,打造五十亿元级新能源产业。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大企业。狠抓工业梯队建设,力争培育2家百亿元企业、20家十亿元以上企业、60家亿元以上企业,力争每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确保到2016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商标,到2016年,争创10个以上湖北著名商标,争创1-2个中国驰名商标。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力争1-2家企业上市。
㈡以新型城镇化为牵引,不断增强区域辐射,建设“休闲南漳”。抓住市委把南漳纳入襄阳都市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用更先进的理念,在更高层次上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调整,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一是科学修编城市规划,高标准打造休闲新区。立足南漳独特的地理优势,以麻竹高速、过境省道和城区主干道等交通网路为基础,按照50平方公里、30万人的框架,修编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城区控制性详规以及各项专业规划,以把南漳建设成为“城在山中建、水在城中流、楼在绿中立、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为目标,奋力打造名副其实的襄阳都市休闲新区。二是扎实推进新城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道路建设进程,全面建成绕城公路、金漳大道、发展大道、丹阳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形成七纵七横的城区道路格局;加快星级宾馆、商住小区以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凤凰大道、金漳大道两侧建成新的城市中心;加快城区、工业园区供水管网和二水厂等供水设施建设改造,健全各类专业市场及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统筹抓好老城区改造,努力提升城市形象。三是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营造良好城市环境。健全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城管革命”,全面规范城区卫生秩序、经营秩序、交通秩序和建设秩序。坚持源头治理和过程管理并重,严格按规划审批各类城区建设工程,重拳整治违法建设,切实规范城区建设秩序。坚持“执法人性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标准化”,在县城和三个中心城镇推行数字化、网格化、常态化管理模式,建立城管工作全天候、全覆盖快速反应与处理机制,切实提高城市管理质量,营造良好城市发展环境。四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统筹城乡发展,编制和完善集镇、村庄和社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按照20平方公里、10万人的框架,把武安镇建成全省循环经济示范镇、全省小城市建设示范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全省民族团结和谐示范镇和历史文化名镇;按照6平方公里、6万人的框架,把九集镇建成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按照3平方公里、1万人的框架,把东巩镇建成西南经济重镇;其他镇(区)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中心集镇。按照农村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在城关镇、武安镇、九集镇建好15个以上的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在其他镇(区)建好10个以上的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加快城乡道路改造升级,实施305省道襄关线、306省道随南线改扩建工程建设,并在“十二五”期间提升为国道;抓好250省道宜远线东巩段、251省道南荆线东巩段改扩建工程,建立起联系更加紧密、通行更加顺畅的城乡交通网络。确保到2016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
㈢以特色地域文化为载体,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南漳”。坚持以文化孕育和谐,以文化凝聚力量,以文化推动发展。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国情县情、革命传统、改革开放、现代国防等专题教育活动,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楚先人筚路蓝缕精神,感召和激励全县上下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全县人民“知我南漳、爱我南漳、兴我南漳”的共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认真抓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影剧院等“四馆一院”建设,加强镇(区)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全面实现“四馆一院”、镇(区)文化站免费开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和完善惠及城乡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印刷、广告、演艺、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推动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教育等方面的融合与互动,不断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深入挖掘传承楚文化、三国文化、孝文化、民俗文化、古建筑文化等特色文化,积极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人文山水·艺术南漳”,不断扩大南漳地域文化影响力。四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界定现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加强文化综合执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扩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覆盖范围,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五是加快培养和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加快培养一批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素质拔尖的文化人才队伍。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制度环境。重视和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镇(区)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吸引更多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
㈣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绿色南漳”。抓住南漳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机遇,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南漳建成襄阳市绿色发展的形象代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示范区。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致力发展绿色工业。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工业园区项目准入标准,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项目,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水能发电、余热发电、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项目,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巩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创建成果,切实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科技入户工程、粮油高产创建、特色产业板块等项目建设,示范推广一批名、特、优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基地建设,力争全县“三品”品牌达到200个以上。二是加快景区建设,做活绿色旅游。立足南漳地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位置,围绕把南漳建成全国知名、全省著名的旅游休闲游、自驾游目的地,依托独特的地理、文化及资源优势,着力建设总长150公里、幅员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加快景区开发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把襄阳古山寨、水镜庄·水镜湖、香水河·漳河源、七里山森林公园、九龙湖风情小镇等5个景区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襄阳花鸟虫鱼苗木大市场建设,打造“绿色南漳”和“绿色襄阳”的靓丽名片。三是完善生态体系,建设绿色城乡。加快城区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建设,保护培育城区周边水体植被资源,大力营造林木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充分凸显山环水绕、林木苍幽的独特城市魅力,形成现代气息与绿色生态和谐共存的城市特色。深入开展生态镇(村)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工程,让低碳节能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力争到2016年,全县完成天然林保护12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改造低产林3万亩,速生丰产林100万亩,高效经济林100万亩。
三、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南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2012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围绕把南漳建成“四个襄阳”的微缩版,继续深入推进生态立县、开放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克难攻坚,锐意创新,奋力开创南漳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比2011年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增长46.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2亿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8亿元,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增长20%;外贸出口达到2700万美元,增长8%;直接利用外资达到2200万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00元,增长1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增长22.4%。城镇登记失业率、符合政策生育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四项主要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范围以内。
㈠坚定不移地扩大投资,激发跨越发展的原动力。坚持把抓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四个南漳”建设的第一抓手、作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千方百计招大商,全力以赴争项目,以投资的跨越增长推动南漳经济的跨越发展。一是集中全力招商引资。立足南漳自身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围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瞄准央企、世界500强、行业100强,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招商,强化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实行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合作招商,密切跟踪大项目,重点引进规模化投资的工业类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旅游开发项目。确保全年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达10个。二是全力以赴争项争资。围绕建设“四个南漳”,认真研究国家及省级投资政策,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争取有一批大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级投资计划“笼子”。按照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确保项目报得上去、批得下来,及早开工,尽快投产。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力争全年争取资金8亿元以上。健全项目专班工作机制和项目争资激励机制,激发各地、各部门争项争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继续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挂帅、一个单位牵头、一个专班主抓、一条龙服务、一抓到底的“六个一”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切实加快涌泉机电工业园、绕城公路、发展大道、金漳大道、花鸟虫鱼苗木大市场、七里山森林公园、九龙湖风情小镇等一批已动工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尽快投产或完工;突出抓好305省道刘坪至黄潭段改造工程、小农水重点县、土地整理、高产农田等一批计划已下达的项目建设,确保达到投资时序进度;配合抓好保宜高速、麻竹高速、大唐能源开发等一批待开工项目的开工准备工作,确保全年新投产1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同时,建立健全“项目秘书制”,强化项目协调配合机制、检查督办机制和项目考核机制,实现全县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新突破。四是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加大国家促进民间投资的“新36条”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健康发展,加快培植一批本土型、草根型的中小企业群体,着力营造重工崇商、艰苦创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群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大胆超越,积极创业。
㈡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培育跨越发展的竞争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植一批大产业、壮大一批大企业,促进县域工业扩规模、上档次,提效益,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一是夯实发展平台。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南漳经济开发区22平方公里和武安镇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17平方公里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启动清河创业园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滚动发展”的思路,加快涌泉工业园区商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城南工业园“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全力满足各类企业的落户需求,真正把经济开发区建成投资的“洼地”。二是壮大主导产业。围绕做大做强“产业南漳”,对磷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花卉苗木等六大主导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个技术团队支撑、一个园区平台”的推进措施,进一步加长加粗产业链,发挥“产业链条效应”,努力把主导产业做精做细、做大做强,力争六大产业集群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兴发集团“122”项目建设,力争龙蟒集团“360”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培育骨干企业。将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纳入规模企业重点培育,继续采取定目标、定领导、定专班、定责任、定时限的“五定”措施,全程跟踪服务,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重点培育华新水泥、龙蟒磷制品、威利邦木业、梅园米业等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支撑型”企业;加快培植华海纸业、利美纺织、陶盛陶瓷、盈福新盛等一批产值过5亿元的“骨干型”企业,积极支持明瑞电子、华鸿泰粮油、水镜油脂、天王服装等一大批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在全县形成支柱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型企业“铺天盖地”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四是转变发展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在磷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上实现突破,力争全年新发展1-2家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支持发展环保产业,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㈢加快建设富裕新农村,夯实跨越发展的支撑力。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稳定发展种养业。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总产达到8.5亿斤以上。坚持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之路,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有效规避养殖风险,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力争全县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年出栏猪、牛、羊、禽分别达到100万头、5万头、20万只、600万羽。二是实施产业化经营。按照大龙头、大基地、大合作的思路,坚持项目支持、财政奖补、龙头带动、行政推动相结合,全力做大优质粮油、优质畜禽、优质林特、优质烟叶四大板块基地,把基地打造成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力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5家,有1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坚持边发展、边规范,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争合作社总数达到300家。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力争农业“三品”品牌达到90个。三是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坚持点、线、片结合,县、镇、村联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和结对帮扶力度,重点加快武安镇赵家营村、九集镇旧县铺村两个省级农村新社区建设,统筹推进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示范村和市级农村新社区试点镇建设。四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支撑,认真抓好河道堤防整治、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继续开展以“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为主要内容的“三万”活动,抓好以斗渠、农渠、毛渠为重点的农村微型、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设施化水平。五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执行国家涉农收费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扎实做好减负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坚决把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手中。加大组织引导和劳务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力内转外移。
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跨越发展的推动力。坚持以工业化为依托,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力争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56亿元。一是巩固发展传统商贸业。围绕扩大内需,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新型商贸业态,推进商贸企业“小进限”工作,力争全县限上商贸企业达到140家。全力推进商贸流通专业市场建设,提高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改造和完善农村集贸市场,配套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强市场监管和物价监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谐的消费环境。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家电下乡、摩托车电动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工程为契机,全面激活农村市场;着力发展快递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美联配送中心、欣援农资配送中心、城东交通物流中心、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三是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开发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对已出让土地的开发力度,力争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总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四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挖掘传承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做大唱响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突出抓好东巩古山寨二期开发、七里山森林公园、九龙湖风情小镇等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加快启动襄阳花鸟虫鱼苗木大市场前期工作,确保尽早开工建设,争创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五是支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大港纬科伦、利美纺织、龙蟒磷化工、陶盛陶瓷、神马服饰等企业培育扶持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培植1家年出口创汇过500万美元、2家年出口创汇过200万美元的企业。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努力开拓对外劳务市场。
㈤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跨越发展的承载力。抢抓南漳被纳入襄阳市重要功能区的机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一是用战略眼光规划城市。紧紧围绕襄阳都市的“休闲新区”这一科学定位,高标准抓好城市规划这一龙头工程,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区控制性详规、各项专业规划,为城市发展预留足够空间。理顺镇(区)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乡规划执法,严格控制和管理城市规划区建房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用精品意识建设城市。大力推行BT、BOT建设模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分步实施老城区改造,积极探索成片开发、组团式开发之路。健全城区水、电、气、通信等各类基础设施网络,重点抓好城区供水管网的改造延伸,加快农贸市场、建材市场、长途客运站、城东物流园等专业市场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三是用现代理念管理城市。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市民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围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卫生、交通、经营、建设四大秩序整治为突破,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区卫生清扫工作机制,推行全天候、无缝隙的卫生保洁模式,提高城区市容环境水平;坚持从规范三轮车管理入手,加大对无牌无证车辆、故意遮挡号牌、随意乱停乱放、违反交通规则等行为的教育、处罚、打击力度,有效扭转城区交通不畅的问题;坚持从完善城市功能入手,强化部门主体责任,加大对城区各类经营业主日常巡查,确保各类经营者划行入市,规范经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建设行为,切实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四是以统筹观念建设城乡。坚持基础建设和产业建设同步推进,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两轮驱动,加快建设区域中心镇和特色小集镇;通过改制放权、财力支持,高标准规划和市场化运作,加快武安镇试点镇建设。着力建设农民新社区,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
㈥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强化跨越发展的保障力。深入研究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投入,促进发展,力争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7亿元。一是壮大财源促增收。壮大骨干财源、巩固税源基础,优化主体财源、改善税源结构,培植新兴财源、增强税收后劲,挖掘潜在财源、拓宽税源渠道,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二是加强监管促节流。加大预算内外资金、部门专款、行政事业性收入的整合力度,加强各类资金使用情况审核监管力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坚决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三是突出重点促发展。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优化支出结构,保障“三农”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等重点需求,确保全县各项贷款增长率保持在22%以上。四是加强银政企合作。引导、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实行金融开放引进战略,推进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民间融资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建设,逐步建立起品种丰富、功能完善、创新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力争有1-2家商业银行或投融资机构入驻南漳。巩固全省最佳金融县创建成果,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㈦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凝聚跨越发展的向心力。围绕保公益、促均衡、激活力、提水平,倾心竭力为人民谋福祉,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壮大市场主体。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活动,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狠抓社保扩面征缴,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大病救助、优抚安置和慈善救助工作,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认真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加快公共租赁房建设,确保完成380套建设任务。二是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3%以上。继续保持对“两非”的高压态势,保持新生儿性别比自然平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力保全县84.9万亩耕地红线。严格执行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污染企业达标治理,严肃查处环保违法行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能力。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加快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重组,实现“全县一网通”。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整合公共服务部门,建立城镇社区服务站,加强常态化机制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化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四是倾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12年,县政府将进一步健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机制,投资3.6亿元以上,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办好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让公共财政惠及广大人民群众。①实施“菜篮子”工程,投资360万元,高标准建设城关镇李家院村1354亩保障性蔬菜基地,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5000亩,进一步平抑城区蔬菜价格。②实施保障住房建设工程,投资2000万元,建设保障性住房294套,进一步缓解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③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576万元,重点解决8个镇、17个村、2万人和15所县城及农村中小学1.3万名师生饮水安全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④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延伸工程,投资8000万元,铺设城区和涌泉工业园供水管网10公里,改造城区供水管网10公里,加快二水厂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区供水覆盖面和保障率。⑤实施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投资500万元,规范化建设50家村级达标卫生室,以此为示范,推动全县卫生室建设上水平。⑥实施南漳一中女生宿舍及学前教育建设工程,投资1750万元,新建5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分三年解决好南漳一中女生宿舍拥挤问题。⑦实施305省道刘坪至黄潭段公路改造及提档升级工程,投资1.2亿元,启动全长12.8公里的305省道刘坪至黄潭段公路改造及提档升级工程,改善广大山区群众出行条件。⑧实施城区市政功能配套工程,投资1500万元,完成文峰路北段、凤山路西段、西苑巷、玉印路东西段、城东出口路等5条总长1754米的城区道路改扩建工程,方便城区居民出行。⑨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6000万元,继续对农村电网实施改造升级,切实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⑩实施公共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工程,投资2450万元,启动县公共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满足城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各位代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民生实事是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将切实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㈧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跨越发展的执行力。激烈的竞争态势、繁重的发展任务,对做好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更加勤勉、更加务实,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施政水平。一是提升精神区位,燃烧干事激情。坚持以跨越发展为己任,大力倡导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提升精神区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善于用发展的办法、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树立抢前争先、勇创一流的意识,敢于超越自我,敢于突破常规,敢于克难攻坚,以高昂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二是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扎实开展治庸问责、纪律作风整顿、政风行风评议等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做到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高效率。大力精减文件、缩减会议,腾出更多时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把主要精力用在谋事业、干实事上。以实绩考核、政府目标管理为抓手,加强检查督办,严格责任奖惩,形成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落实机制。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服务理念,宁愿政府麻烦,不让企业费事,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保姆式”服务,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三是严格依法行政,规范从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按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切实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落实水平,努力创造和提供条件,让人大代表的声音更响亮,让政协委员的意愿表达更充分。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完善决策效能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四是坚持清正廉洁,树立良好形象。牢固树立“节俭办一切事业”和“过紧日子”的思想,采取过硬措施,强化预算约束,严控行政开支,降低公务成本,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的浓厚氛围。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使命光荣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为建设“产业南漳”、“休闲南漳”、“文化南漳”、“绿色南漳”,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南漳县 五年 政府工作报告 南漳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