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8月28日在隆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县长 陈竑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于2006年9月选举产生,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隆安县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隆安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8月28日在隆安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陈竑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于2006年9月选举产生,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隆安县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隆安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困难挑战,县人民政府在南宁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大力实施 “开放立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项目旺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建设年”和“发展环境建设年”主题活动,打好“建平台,强工业”攻坚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战胜冰冻、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到2010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比“十五”期末翻一番以上。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9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07倍,年均增长12.5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4.17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89倍,年均增长6.79%;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33.1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36倍,年均增长27.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8.89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75倍,年均增长30.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7亿元,五年累计投资121.7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9倍,年均增长34.43%;财政收入完成2.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94倍,年均增长14.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6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04倍,年均增长15.34%。2007年荣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
(二)坚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
“三农”工作进一步推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组织抓好粮食生产、产业结构调整、劳务输出等工作,不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2.79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24.17亿元,年均增长6.79%;五年间,全县粮食年播种面积均稳定在52万亩左右,年总产量均保持在14万吨左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广西隆安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金穗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广西凤翔家禽有限公司、隆安凤鸣农牧有限公司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村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建设雁江镇联隆村古佳屯和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等2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农村“三通”解困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认真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积极打好“建平台,强工业”攻坚战,落实企业节能技改和创税奖励等有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快规模扩张,加大技改投入,制糖、建材、化工、矿产、食品加工、电力等6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铝材加工、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中药材加工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五年间,全县工业累计完成投资42.19亿元,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9.86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33.11亿元,年均增长27.4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十五”期末的21.18%提高到26.32%。至2010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9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
第三产业新兴地位进一步凸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拉动内需保增长的有关政策,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大力培育消费热点,扎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城乡经济持续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4.71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9.61亿元,年均增长15.34 %。旅游、商贸、劳务输出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加,全县第三产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5.04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0.86亿元,年均增长15.56%。积极推进龙虎山风景区、绿水江漂流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提级,加快推进布泉山水、雁江古镇、城乡风貌改造村屯农家乐等旅游景点的规划和开发。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达7000万元。
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46.50:26.66:26.84调整到38.23:33.91:27.8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坚持基础先行,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城镇品味不断提升。按照“一江两岸”的发展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能”标准,科学编制城镇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以及县城、那桐镇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扩规模、强功能、上品位。
城镇功能不断增强。实施中心城镇带动战略,不断加强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县行政中心、国泰街商业中心、城北商业广场、金耀花园、江滨小区、金域蓝湾小区、金地华府小区、江堤路二期、城北出口大道和铁路立交桥、江滨公园、花周大桥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县城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管网配套工程等市政设施投入使用。充分发挥那桐、城厢、南圩等中心集镇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和屏山、布泉等乡镇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商贸、饮食、旅游等服务业,繁荣集镇经济,城镇承载功能显著增强。
城乡环境不断改善。积极实施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农村“三通解困”工程和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累计完成投资2.27亿元,顺利完成了5000多个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实施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完成外立面改造5359户145万平方米,完成坡屋顶改造1655户12万平方米,推出了雁江镇古佳屯、那桐镇兰台屯等精品工程,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狠抓城市管理,积极开展“南珠杯”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抓好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连续三届荣获“广西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C类县特等奖”。深入开展 “大种树、优生态、惠民生、促发展” 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9%。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全面完成自治区、南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大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荣获“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荣誉称号。
(四)坚持突出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
实施“项目旺县”战略,始终坚持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用地保障服务和储备工作,积极破解项目用地瓶颈,千方百计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五年来,广西四合工贸公司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技改等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广西飞捷钢构件生产项目、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隆安段项目、县城至小林二级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云桂高速铁路(隆安段)项目、宝塔医药产业园生活配套中心建设项目、龙光集团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广西千年健民族药生产项目等相继开工建设。
(五)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2元,是“十五”期末的2.16倍,年均增长16.64%;农民人均纯收入3938元,是“十五”期末的1.75倍,年均增长11.87%。深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人口从“十五”期末的14.84万人减少到“十一五”期末的4.77万人。
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实施以交通设施、教育助学、卫生健康、农村人饮、农田水利、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以及生态建设等为重点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六)坚持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繁荣
文明创建深入实施。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荣获“南宁市第六轮(2006-2008年度)创建文明县(区)活动优胜奖”,“ 2010年度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南宁市2008-2010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
科教事业优先发展。以科技服务“三农”、工业园区为重点,着力抓好县域主导产业的培育、支柱产业的提升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应用,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2007年和2009年连续通过两年一届的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开展“两基”和职业教育攻坚,“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职业教育攻坚通过自治区验收;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隆安中学通过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认真做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全面兑现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加快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群众就医服务环境得到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儿童规划免疫针对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水平得到提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从2007年的76.43%提高到2010年的92.89%,2007-2010年全县参合农民累计报销医药费1.49 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荣获“2009年度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荣誉称号。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认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项目,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县体育与老年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2010年南宁市“端午节”龙舟赛隆安主赛场各项活动;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开发和保护工作,“四月八农具节”、“稻神祭”等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打造“那文化”品牌,推进隆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工作,挖掘隆安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隆安的知名度。
计生工作不断提升。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全面推行层级动态管理,实现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各项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南宁市人口计生目标管理一等奖;2009年、2010年荣获南宁市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进步奖;2010年荣获“广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严格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扎实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五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全县累计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3.8万人,参保率为90.79%。积极做好低保提标、农村医疗救助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一步完善五保供养管理体制,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抓好孤儿、五保户、低保户、高龄老人等各类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深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五保和特困户危房改造及受灾户倒房重建工作,较好完成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抓好残疾人工作,2010年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称号。
平安建设全力推进。深入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十百千”工程,积极开展“大接访”和“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大力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加大对治安混乱地区、校园周边环境、外流贩毒等的综合整治力度,治安打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形势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县社会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七)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推进机制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强化责任,严控编制”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县政府工作部门由原来的30个精减为24个。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县完成林改勘界面积153.14万亩,发证107.12万亩。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全县1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完成自治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县相关工作。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重点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扎实推进政府集中采购工作。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依托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充分发挥我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扩大开放与合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落户我县。五年来,全县累计签约市外境内合同项目134个,累计合同总金额115亿元,到位内资76亿元。隆安华侨管理区、宝塔医药产业园双双被确认为自治区级A类产业园区,并分别被布局为南宁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生物能源核心区和生物医药核心区。我县率先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全区第一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不断扩大隆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坚持执政为民,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级政府机关加快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几年来,县人民政府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设立了城市规划工作委员会等决策机构,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全县政风、行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国防动员工作、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共建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审计、统计、农机、民族、地震、宗教、供销、县志、机关事务管理、侨务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工商、税务、金融、质监、气象、烟草、保险、邮政、通信、铁路、供电、海事等中央、自治区驻县单位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抢抓机遇、加速崛起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是内聚信心、外树形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围绕中心不折腾,改善民生不懈怠,在把握机遇中抢占先机,在加快发展中构建和谐,谱写了隆安发展史上振翅腾飞的崭新篇章,呈现出一派生气蓬勃的发展景象,一股干事创业的强劲势头,一个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深深感到,隆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政府工作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南宁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工商联、社会各界和全县人民的团结一心、无私奉献,得益于驻我县单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外来客商及所有关心隆安发展的各界人士的积极配合、通力协作,也得益于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继往开来、扎实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县十四届人民政府,向为隆安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做出积极贡献的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历程,我们风雨兼程、艰苦探索、负重前行。五年的生动实践,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加快发展的宝贵经验;五年的不懈努力,创造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辉煌。我们工作的主要体会是: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咬住发展不放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把挑战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工作主动权,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就能抓住发展的根本点。坚持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五年来,我们始终恪守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标准,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就能开拓发展的新空间。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创新,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与隆安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找准自身优势与区域发展的结合点,不断拓宽和完善发展思路,大胆探索加快发展的新举措、新办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开放创新,把解放思想与优化理念、创新举措紧密结合起来,勇于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才能有改革的新举措、开放的新路子、发展的新空间,才能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四是坚持开放合作,就能注入发展的新活力。五年来,我们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经贸洽谈活动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实践证明,只有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大南宁经济圈” ,积极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积极参与区内外多区域合作交流,才能促进优势互补,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坚持重点突破,就能抓住发展的关键点。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华侨管理区和宝塔医药产业园作为全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带动促进投资增长,以项目带动转变政府职能,全力以赴加快园区建设,筑牢发展平台,夯实发展基础,努力把两个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实践证明,“十一五”时期全县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园区经济发展后劲增强,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
六是坚持依法行政,就能保障发展的原动力。法律法规是科学发展的保障。我们始终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执法,完善行政监督,建设法治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按照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实效。
以上六点经验是全县人民生动实践的集中概括,也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县仍然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仍然较小,质量和效益不高;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工业起步较晚,园区经济规模还不够壮大;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财政增收潜力不多,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扶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政府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县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打造南宁“三个基地”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隆安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阶段的扶贫政策深入实施,国家将在培育地域特色优势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我县作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位于北部湾经济区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的交汇点,必将得到辐射和影响,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将得到上级更多的支持。同时,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县推进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物质基础进一步增强,一批列入区、市层面统筹推进的重点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这为我们积极融入多区域合作、接受先进生产力辐射带动、借力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隆安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以打造南宁“三个基地”、加快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为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隆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今后五年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三个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全力打造南宁生物产业基地。围绕自治区关于产业、交通和北部湾经济区“三个优先发展”的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技改投资为抓手,全力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一是发展壮大制糖、建材、化工、矿产、电力等传统工业产业,加快制糖、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综合利用深度和水平。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华侨管理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宝塔医药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和生活配套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强园区综合承载力。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加快广西药园中药材产业化开发项目、龙光集团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大唐集团生物质发电项目等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四是完善园区发展机制,围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宝塔工业集中区布局宝塔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在隆安华侨管理区布局那桐生物能源产业核心区为契机,加快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推动项目、资源向园区集聚。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南宁生物产业基地,力争使两个工业园区升级为自治区级开发区。
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全力打造南宁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落实水稻、玉米良种和超级稻种植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十二五”期间,全县优良品种推广率达95%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二是严格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良种补贴等各类补贴政策,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十二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三是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核心,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流转,推动优势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重点抓好粮食、糖料蔗、板栗、蔬菜、木薯、香蕉、中草药等七大种植基地和肉鸡、黑山羊、生猪肉牛和水产品等四大养殖基地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南宁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叮当鸡”、“绿水江”香蕉等农业品牌深入人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南宁旅游休闲基地。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科技服务、咨询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突出抓好物流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华穗物流等物流基地以及右江“黄金水道”隆安港宝塔作业区和那桐作业区等内河港口物流中心。积极发展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餐饮、教育培训、家政、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模式升级和产品创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景区的深度开发和品质升级,积极推进布泉山水、西大明山、雁江古镇、广西特色生态名村定江村等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开发,进一步完善龙虎山、绿水江漂流、仙缘谷等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提升各景区景点的服务水平,整合县域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线路,推出旅游精品。到2015年,旅游休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初步建成南宁旅游休闲基地,全县拥有4A级景区2家以上,年接待旅游人数达6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1.5亿元以上。
(二)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投资可持续增长。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激活民间投资,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和社会服务等领域。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继续把增加有效投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项目促增长,以项目增后劲。加快推进云桂高速铁路、龙光集团生物柴油等一批在建重点项目,积极做好南昆铁路复线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完善推进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督促检查,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力争“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搞活农产品流通。办好“稻神祭”、“四月八农具节”等系列节庆,开展更多消费购物活动,营造良好消费氛围。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深入推进家电、摩托车、农机等产品下乡,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优化县城空间布局。按照“一江两岸”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市民居住等空间,着力扩面积、增人口、强功能、兴产业、提品质,把县城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推进新区建设,加快开发右江桥头城东片区、隆南大道商住区,规划建设江北震东片区以及城北铁路立交桥与花周桥城北片区。推进旧城改造,完善和扩大城东区、城北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城区面积,扩大人口规模。以老口水利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快县城河道两岸水景亮化工程和以右江堤坝、环城道路为重点的生态林带建设,改造提升街道绿化亮化景观,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8万人以上。
推进乡镇集镇发展。深入实施城镇中心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口、生产要素和产业向城镇集聚,缩小城乡差距。城厢镇重点围绕县城“一江两岸”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大力推进那桐、南圩等重点建制镇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副中心城镇。丁当镇、乔建镇分别抓好“叮当鸡”和蔬菜、板栗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农业品牌。雁江镇充分依托古镇和金鸡滩水库资源,利用“打铁村”、“雁江米”等品牌,积极打造旅游、手工艺品和农业产业基地。古潭乡依托水果交易市场,打造富有特色的水果交易集散地;屏山乡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旅游之乡”品牌;都结乡充分发挥外出务工的传统优势,积极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布泉乡依托山水风光,打造“旅游休闲之乡”品牌。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使乡镇集镇成为本地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推广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带动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2%以上。
提高城镇管理水平。高效规范城镇管理,正确处理好城镇发展中的“建新”与“整治”的关系。建立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城乡清洁工程”和“南珠杯”创建工作成果,大力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和广西特色名镇名村建设,不断改善城镇的环境面貌和居住条件,提高城镇文明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
(四)着力加强基础保障,全面增强保障实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以右江水路为依托,建设右江“黄金水道”隆安港宝塔作业区、那桐作业区,充分发挥右江水路的潜力。开工建设屏山水库,扎实推进县城备用水源桥横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右江流域控制性工程、重点河段防洪工程和沿江乡镇防洪堤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力度,推进五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到2015 年,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31座,全面解决现有 5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在27万亩以上。二是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云桂高速铁路隆安段、南昆铁路复线隆安段建设工作;开工建设隆安至天等、古潭至大塘、武鸣至平果(那桐支线)等二级公路;争取开工建设那桐互通至大新、隆安至小林互通、隆安互通一级公路,华侨管理区至小林互通二级公路,以及省道路网纵十三线(平果经乔建至宁明)和横九线(平果经敏阳至靖西),实现全部乡镇贯通二级以上道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升通村道路硬化率,“十二五”期末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所有自然屯通村级路,全县10个乡镇都建有农村客运站,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三是加强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南宁至百色输油管道建设以及加油站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和农村电网,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农村能源,继续推进沼气池建设。加快城乡供水排水工程建设,完善供水排水管网以及污水处理系统。加快县城和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到2015年,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80%以上。
加强土地工作力度。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到2015年,全县耕地保有量达51904公顷以上。设立土地储备经营管理委员会等决策机构,按“有保有压、保障重点”的原则,做好项目用地计划,盘活存量,科学配置,统筹安排,全力保证全县经济建设用地和重要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抓好财税征管工作。积极推进自治区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税收增长点,增强财政造血功能。加强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强化政府债务监管,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认真落实“聚财”各项措施,努力挖掘现有财源,拓宽财税收入潜力,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力争到2015年,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五)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县
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机制,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十二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2%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削减10%以上,全县公共机构用电、用水、用油年均下降3%以上。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推进重污染行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的治理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削减,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工艺装备和落后产能,推进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强综合治理,加大城镇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重点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改善环境质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巩固和扩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深入实施“绿满蝶城”造林绿化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设,重点抓好南百高速公路隆安段通道绿化工程,继续推进乡镇建成区的完善增绿工作和村屯的绿化改造工作。深入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活动,力争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增长10%以上。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健全与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提高城乡社会救助覆盖面。加快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推进安居工程建设。继续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缺增量工作,以廉租住房建设为重点,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力争到2015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以上。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改扩建县幼儿园,10个乡镇和华侨管理区均建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建设隆安县第三小学。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力。重视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创新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努力营造各类人才大量集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进发展的功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力争将“稻神祭”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那文化”品牌。规划建设县城体育中心,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加快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以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为契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和安全。
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控制人口总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遏制出生性别比偏高趋势。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加强扶贫攻坚工作。巩固和提高“整村推进”成果,用足用活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分期分批实施好贫困村和库区移民安置区扶贫开发,整合以工代赈、异地安置等扶贫项目资金,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贫困村道路、饮水安全、生态能源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改善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到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1∕4以上。
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和能力建设,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坚持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网络。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在基层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突出地区和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健全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消防、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等工作,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激发科学发展活力
加快扩权强县进程。按照“依法合规、能放就放、责权统一、规范管理”的扩权强县工作原则,依法有序推进扩权强县工作,不断增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以“全域隆安”理念谋划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逐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探索下放审批权限,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理顺部门协调服务工作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发挥隆安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区内外多区域合作交流。积极拓展与泛珠三角等区域间交流合作,加强与桂西资源富集区的联系,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经贸洽谈活动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加强华侨管理区、宝塔医药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好工业发展平台,大力引进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力争“十二五”期间有一批重大项目和大企业落户我县,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扎实开展“四新四实促发展”主题活动,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施政水平。
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隆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新一届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把干事创业作为旗帜,把理想目标作为动力,在工作目标上,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跟快的赛;在发展速度上,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在精神面貌上,破除按部就班、小进则满的保守意识,树立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敢于负责的创新理念,摒弃缩手缩脚、瞻前顾后的畏难情绪,树立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拼搏勇气,努力在全县形成“改革勇攀高峰、工作勇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新任务要有新举措。为政之要,贵在落实。我们要把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不在层层发文、层层开会上做文章,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要健全完善落实机制,逐级明确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头、分解到每项工作、细化到每个环节。要强化督促检查,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以强有力的督查措施、考核措施、组织措施,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新形势要有新作风。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就是保证。我们要下大力气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要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好作风,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做到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要在全县各级政府树立敢负责、能吃苦、作风硬的干部导向,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新班子要有新形象。坚持科学决策,凡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我们都要深入调查研究,虚心问计于民,广泛听取意见,努力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决贯彻执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坚持廉洁从政,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强对政府公职人员的教育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三、2011年政府工作
(一)2011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4亿元,同比增长12.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9亿元,同比增长32.7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90亿元,同比增长4.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67亿元,同比增长68.30%;财政收入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2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17亿元,同比增长16.8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077元,同比增长10.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3418元,同比增长29.96%。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现在距离年底还有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年中工作会议“增投、扩量、稳速、提质、控价、保位”和南宁市年中工作会议“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力度不降”的要求,直面困难,理清思路,倒排工期,强化措施,确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目标。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发挥项目引擎作用。继续以“项目建设年”、“发展环境建设年”等主题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云桂高铁、南昆铁路复线、南百成品油管道、龙光集团生物柴油、华穗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二是抓好工业经济,提升科学发展实力。全力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重点推进广西千年健民族药生产项目、广西药园中药材产业化开发项目等自治区级层面统筹推进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加快裕东汽摩配生产加工项目、大唐集团生物质发电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实质性开工。做好煤、电、油供应的协调工作,确保企业有序生产。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我县工业经济质量。
三是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三农”工作。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水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利规划,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水利工作目标。全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扩大中药材、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作物的面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效益。做好秋冬菜生产,在那桐、城厢、乔建等乡镇建立秋冬种示范基地,力争全县秋冬菜面积达10.49万亩以上。
四是做好物价监控工作,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保障市场供给,加大市场监管,加强价格监控,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坚决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势头。继续抓好13件共5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是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改善城乡基础条件。重点完善丁当、乔建等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抓好县城民安街、新民街、城内街、镇江街等街道路面改造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二期工程,认真抓好旧城改造和江堤路三期建设前期工作,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908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广西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年内一批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农村客运站和便民候车亭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建设190个家庭水柜和20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
六是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四新四实促发展”主题活动,为加快推进“三个基地”建设,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坚强的政治保证。
七是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抓好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化解工作,深入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和“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大防控”活动,加强外流贩毒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深入开展“塑化剂”专项清查、“瘦肉精”专项整治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认真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切实加强防汛抗旱工作,认真抓好自然地质灾害点的防范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中国共产党隆安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描绘了我县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和美好前景。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隆安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隆安县 政府工作报告 隆安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