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月5日在漳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代市长檀云坤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漳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漳州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5日在漳州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檀云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漳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的部署,全力推进工业化提速、城镇化提升、现代农业提效,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市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部完成。
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2229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5亿元,增长16%;公共财政总收入237.8亿元,增长15.7%,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4.9亿元,增长17.6%;规模工业增加值890亿元,增长15.5%;外贸出口70亿美元,增长6.2%;实际利用外资9.45亿美元,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亿元,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6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0元,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1.99%;人口自然增长率8.08‰;节能减排“十二五”中期考核任务基本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积极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15.9∶47.9∶36.2调整为15.4∶49.1∶35.5。一产巩固提升。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设施农业8.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60个、绿色和有机产品10个、地理标志商标11个。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覆盖所有县(市、区)。漳州被授予“中国石斑鱼之都”,诏安荣获“中国海峡硒都”称号,东山成为全国唯一出口海捕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建成投入运营,“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正式挂牌运作。完成植树造林48.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0.8万亩。水利投资24.8亿元,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古雷区域引水工程等17个重大水利项目加快建设。二产扩量提质。工业“千百工程”项目完成投资735亿元,增长16.7%;技改投资330亿元,增长29.9%。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43家,位居全省第1。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830亿元。漳州国家高新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四连冠,入选“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中方试点城市”,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工业设计科技创新大赛、首届中国钟表设计大赛。钟表基地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海洋产业增加值489.5亿元,增长18.3%。三产发展提速。海峡两岸农产品物流城投入使用。“水仙花乡”网站平台上线运行。漳州名优产品(昆明)展洽会、漳州味(福州)食品展销与订货会等活动成功举办,产品市场进一步拓展。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35家。旅游总收入165亿元,增长16%,新增4A级景区1家。漳浦获评“国家优秀旅游县”,南靖入选“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云霄获评“中国温泉之乡”。
(二)突出抓竞赛打战役,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五大战役”、“十项竞赛”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全市在建投资超百亿元项目5个、超十亿元项目104个。福欣特钢一期和联盛纸业第7条生产线正式投产,旗滨玻璃第7、8条生产线点火。古雷石化启动项目即将投产,古雷新港城首期安置房建成交付,总投资150亿元的海滨城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古雷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漳州LNG、漳州核电获准开展前期工作。基础设施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46.5亿元,增长7.1%。厦深铁路漳州段、厦漳跨海大桥和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04公里、农村水泥路472公里,改造危病桥40座。电力建设完成投资20.1亿元,增长27%。
(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城乡建设一体推进。《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漳州(古雷-南太武)滨海新区发展规划》以及13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新改扩建城市道路112公里,新增公园5个、绿道40公里、供水管网21公里、污水管网12公里、垃圾中转站3座。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点火调试。开展“公共交通建设年”活动,实施交通秩序大整顿,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50辆。“点线面”综合整治投入55亿元,完成计划244%;“创城”活动深入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建设,“大城管”体系投入试运行。成功举办福建(漳州)美丽乡村博览会,6个村入选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漳州高效农业型美丽乡村建设被列为全国十大模式之一。
(四)立足激活力添动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有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商品林经营、森林综合保险和林权抵押贷款有序推开。国有企业投融资能力明显增强。出台《整合做强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工作方案》,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直接融资132.6亿元,增长69.7%。首支政府引导型创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增分行1家、支行8家、村镇银行1家,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1430.6亿元,增长18%;存款余额1835.7亿元,增长20.3%。“三维”对接成效明显。成功举办深圳和北京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海外侨商投资漳州(上海)推介会,开展漳籍民营企业家大走访、“海外侨商漳州行”等活动,累计列入省级跟踪对接“三维”项目392个,总投资5934.1亿元。全年对接民企项目187个,总投资1298.4亿元,位居全省第2。漳台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成效更好,现场销售额6600万元,签订购销订单28.6亿元,落实签约项目72个,总投资313.3亿元。成功举办第六届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第二届创业漳州台商大会、第五届海峡百姓论坛、首届两岸青年创业家园论坛等活动,两次赴台经贸恳亲活动落实16个合同项目,总投资27.8亿美元。对外交流交往持续扩大,成立APEC商务协会,新增2个国际友城。
(五)致力惠民生促和谐,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95.4亿元,增长18.1%。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新增城镇就业5.2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抚恤补助、灾害救济、慈善资助等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圆满完成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8800户,搬迁34755人。5个县(市、区)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展“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暨2013年建设年”活动,新增床位2366张、卫技人员1744名。创建10所省级达标高中校、27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新改扩建4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校安工程40个、城区学校扩容工程项目24个,新购国标校车106辆。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高级职称人才2207人。芗剧《保婴记》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导演奖和表演奖,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展成功举办。圆满完成“文化宝岛校园行”活动。漳浦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3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第十二届市运会圆满举行,省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群众体育工作居全国先进行列。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有效应对“西马仑”、“天兔”等强台风和暴雨袭击。制定实施《防震减灾工作纲要》,深入开展城乡建筑物抗震能力普查,粮食应急供应网点覆盖所有乡镇。生态市建设持续推进。全面开展PM2.5监控和治理,主要水系Ⅲ类以上水质比例94.4%,空气质量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漳州生态城市竞争力位居全国第21、全省第1。南靖、长泰获“国家生态县”命名。龙文被确定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东山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漳州开发区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社会保持安定稳定。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和谐征迁,推广倾听群众诉求常态化机制和信访听证评议,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化“平安漳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安全整治“三项行动”,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四项控制指标全面下降。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发展,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妇女儿童、青少年、民族宗教、新闻出版、社会科学、行政复议、地方志、科普、气象、残疾人、红十字会、慈善、工会、统计、人防、物价、国防动员和支前双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步。
(六)注重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大力推行“马上就办”,出台《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办法》,组织开展乡镇综合考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的设区市。市行政服务中心荣获三项国家级荣誉。“12345”政务服务热线启动运行。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依法行政绩效考评位居全省第1。认真执行人大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开展检查、视察、调研等活动,全年共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78件、市政协提案359件,办结率均为100%。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全市政府部门“三公”经费下降14%。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廉政建设扎实推进。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漳机构和驻漳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漳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龙头企业偏少,产业链延伸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城市综合管理有待加强,城市面貌有待改观,城区交通不畅和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土地、资金、人才、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比较突出;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机关服务质量和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个别公务人员的担责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做好2014年工作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集中开展“项目建设年”、“深化改革年”、“作风建设年”活动,突出产业发展,突出深化改革,突出城乡建设,突出民生改善,突出生态建设,突出作风转变,全力推进富美漳州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3%,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8‰以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2%,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范围之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按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竞争力强,城镇化有特色,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要求,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工作,抓项目、扩投资,抓龙头、铸链条,抓发展、惠民生,实施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舞活龙头增强产业综合实力
突出工业重点,强化产业支撑。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开工建设十大产业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快延伸产业链条、做优产业配套,打造4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继续实施工业“千百工程”,力争完成工业投资900亿元以上。加快引办一批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临港工业项目,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壮大。扶持建筑业发展,打造建筑园区。建立以实际投资和税收贡献为导向的产业促进机制,完善工业增产增效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快企业异地搬迁、退城入园,加大工业闲置用地厂房清理;把供地数量与建设速度、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密切挂钩,鼓励零地扩张、建设多层厂房,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突破重点区域,促进产业集聚。举全市之力推进古雷开发建设,力促《古雷石化基地发展规划》早日获批,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两岸石化产业深度合作试验区,创造条件设立石油化工自由贸易区;加快启动石化四、五次加工项目,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统筹做好居民搬迁安置工作,加快建设古雷石化新港城。加快厦门港南岸区域开发,主动参与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化港口资源整合共建,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力争实现厦门港同港同策。高起点规划厦门港南岸新城,着力打造一港两岸联相呼应、对外更加开放、漳台深度合作、与厦门联动协调发展的新兴生态型港口工贸城市。扶持龙海重振工业雄风,加快推进龙海经济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台商投资区优化布局、完善配套,承接台湾资金、产业、技术、人才转移。发挥侨优势,支持常山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海西滨海旅游华侨城。继续推进各级各类开发区创新体制、加快发展,全力打造11个特色园区。
加快三产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规划布局若干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龙文加快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吸引知名服务企业入驻。加快11个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实施开拓市场“百千万工程”,加快“电商换市”步伐,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建设“漳州味”电子商务特色平台。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积极申报“中国温泉之城”,加快东山生态旅游海岛建设,全域规划大乌山旅游景区,加快十大重点旅游项目开发,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业。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层级。创新国家级漳州高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实施企业技改项目200个,完成技改投资35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一园三城四基地五平台”,整合海洋科技创新资源,提升“6·18”科技成果对接转化能力,扎实推进“蓝火计划”,发展科技中介服务,重视引进高级和紧缺专业人才,加速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二)夯实基础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完成全市175万亩、70万吨粮食生产计划。加快粮食储备现代化仓容建设,支持粮油生产、流通企业发展。加强副食品基地建设,推进农超对接,确保市场供应量足价稳。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广使用有机肥。建立最严格的食品监管制度、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做强做优“一县一业”,着力打造八大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增3家产值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培育中药材、珍贵家具用材等产业,科学规划开发富硒健康农业资源。继续扶持远洋捕捞和海上养殖。加快产销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提升农产品物流市场,引办一批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项目。
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今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重点扶持各类普及型设施农业。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推进欧中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漳台农业种业合作研发中心建设,建立繁育与示范基地20个。加强水利设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22个重大水利项目和170个农村重点水利项目,加快新一代气象雷达项目建设。
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创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模式,推进各类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龙海、漳浦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提升“农博会·花博会”办会水平,支持办好“世界百合大会”。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入股合作等模式,促进土地有序流转。依托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深化国有农(林)场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出台农村金融服务政策,创新农村产权、经营权抵押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加快建设富美乡村。开展“一乡镇一示范村”百个富美乡村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加快建设一批百姓富裕、生态优美、文化先进的富美乡村。融入闽南古厝文化元素,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深化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农村道路等级,实施饮水安全工程。
(三)激发活力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推进市场准入平等化。落实《整合做强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工作方案》,支持国有企业更多地参与基础设施、公益项目的投资建设,建立健全“四项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以及特许经营领域,健全扶持本地民营企业发展和在外漳籍民企回归创业的工作机制,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深化土地要素配置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挂钩制度,推进工业用地弹性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低效利用土地市场化退出机制。建立完善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和企业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整合规范政府采购、国有产权(物权)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认真实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推进融资渠道多元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政府性债务资金投向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继续用好应急周转金、增信资金、助保基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推进“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工作,鼓励企业进入场外资本市场挂牌,成立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漳州运营中心。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支持发展村镇银行。
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健全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五个统一”要求,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全面推广“123”政务服务模式,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快捷和无差别的服务。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
(四)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实施“中心东移、跨江南扩、面海拓展”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精心编制厦门港南岸新城和古雷石化新港城总体规划。坚持“三规融合”、“四先四后”,增强引导和控制城镇开发建设的能力。加强景观和建筑风貌规划,把燕尾翘脊、红砖红瓦等闽南建筑风格更多体现到城镇规划建设中。加快旧城改造、古城保护和新区拓展,加紧九龙江西溪南岸规划建设,着力推进圆山新区开发,加快形成“一江两岸”的城市发展格局。启动规划建设闽南文化生态博览城,从圆山新区至东南花都,规划建设体现闽南古厝文化特色、绿道串联成线、与花卉苗木产业带相融合的闽南文化生态走廊,努力建成“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核心区。组织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总体发展规划》,加快厦漳同城大道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厦漳城际轨道R3线。
完善功能配套。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六项提升工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市政设施投入力度,新增和改建城市道路307公里、燃气管网162公里、雨污管网535公里、市政供水管网165公里。加强公交站场建设,新增120辆公交车、1.83万个停车位。开工建设省级1号绿道(滨海绿道)漳州段、市级1号绿道、南江滨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和20片150亩城市片林,新建绿道230公里以上。启动“四馆一院”建设,续建人民广场,新建10个城市小广场。
提升管理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理顺城镇管理体制,推进“智慧城市”、“数字城管”建设。做好城区4条主要道路夜景照明工程的改造提升,加强市区内河整治,推进市区广告按规划、市场化建设。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启动城区“三边三节点”景观风貌建设,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开展“六项整治”和“六个一批”评选活动,组织实施“两违”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闲置建设用地清理处置,盘活土地存量,加强土地收储。
壮大县域经济。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考评激励机制。建立县域协调机制,创新山海协作模式,鼓励发展“飞地工业”。支持各地办好重点工业园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深入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按照次中心城市标准,加强县城规划建设。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重点实施4个港航项目、5个高速公路项目、44个普通公路项目,加快城际快速通道和县际通道建设,促进县域协调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长泰、东山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推进强镇扩权改革,赋予与人口、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县城落户限制,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凭居住证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以古雷开发区、台商投资区为试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五)扩大开放拓展对外合作空间
多渠道拓展外贸市场。用好促进外贸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努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广关检“三个一”工作模式,加快无纸化通关改革,推动厦门港“同港同策”和“关检协作”。组织企业赴境外重点市场参展办展,鼓励支持企业设立境外营销网点、开展国际品牌并购。指导企业用好相关自贸区协定、双边多边贸易协定的最新优惠政策,有效应对“两反两保”等各种贸易摩擦。
大力度推进“三维”对接。整合招商资源,搭建统一的招商平台,组建专业招商队伍,推行小分队招商。深化项目对接和园区合作,编制产业链招商目录,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好创业漳州台商大会、漳台经贸恳谈会,积极参加第18届中国投洽会、“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主动对接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台湾百大企业、重点侨商和世界500强企业,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全方位深化漳台合作。发挥“三大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漳台深度合作机制,加快建设对台交流合作示范区。积极争取放宽特殊区域台商投资石化、特殊钢铁产业持股比例等限制。落实ECFA后续协议和《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先行先试条款。争取在台设立投资促进机构,加强漳台行业协会对口交流,推动漳台旅游协会互设办事处,探索设立东山台湾食品免税区,积极争取成为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推进漳台两地客货轮直航。建立漳台文化交流常态化机制,参加第五届开漳圣王文化联谊大会,加快建设一批对台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积极承办海峡论坛活动项目,扩大基层、民间交流交往。
(六)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办好惠民实事。继续集中新增财力,办好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工建设十大市级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推进扶贫开发攻坚。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5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扶持原中央苏区县和革命老区、少数民族集聚区、库区、海岛及边远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实施第四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开展结对帮扶和“百龙联百村”、“百名科技人员挂钩百家企业”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推进“造福工程”,全年完成危房改造6000户。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就业创业保障机制,重视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农村征地补偿标准和多元补偿机制,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企业工资协商制度。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统筹城乡医保管理,提高大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311套,力争建成10500套。积极稳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旧房改造。继续实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扩面提标工程。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发展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和产业,新建10个农村敬老院。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合法权益。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增床位2000张、卫技人员1000名,培训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4000名。开展“建设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巩固和拓展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办医。推动村卫生所信息化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计生新政,治理“三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资金、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城市新区倾斜,合理划分市区中小学施教区,督促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责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教学设施配套和优质师资引进工程,支持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开工建设13个公办幼儿园,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创办附设幼儿园(班)。全面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开工建设中小学校安工程6万平方米、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5万平方米。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启动建设中职教育园区,支持高职院校扩权提质、加快发展。扶持特殊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发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合并重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向社会购买机制,建立符合文化市场运行的体制机制。开展文化产业(事业)竞赛活动,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市县两级重点文化设施、乡村文化健身场所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文艺专业人才奖励机制,留住骨干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组织开展第七届百花文艺奖评选活动,支持以漳州为题材的各类剧作创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好全国“海丝”精品九城市联展。
全力办好省运会。加快推进体育场馆和接待酒店建设,确保如期保质交付使用。统筹做好经费预算、器材采购、赛事组织、接待服务等各项工作。加大优秀运动员培养、引进力度,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组织开展“全民健身与省运会同行”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同步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进“平安漳州”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社区网格化建设,加大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服务组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市县联合接访、信访终结等信访工作制度,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落实安全生产“四项制度”,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及安全园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强古雷石化产业园区安全监管,继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和市区智能化交通建设。加快公共安全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做好新形势下的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双拥优抚工作。
(七)发挥优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市、生态文明示范区,支持南靖、长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东山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突出抓好“一环”(环城市周边)、“三沿”(沿路、沿江、沿海)一重山“青山挂白”整治,坚决遏制乱采滥挖现象。加大养殖面源污染整治,加强“四海”(海湾、海岸、海滩、海水)等自然资源保护,给广大群众、游客和子孙后代留下美丽的海湾、海滩。加快沿海防护林、城市森林、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生态文化走廊等“六大工程”建设,构筑开敞的绿色空间。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步伐,持续推进“四绿工程”,继续开展“六大森林工程”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4.6万亩。重视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功能提升,实施山体、水域、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工矿废弃地恢复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2万亩。
狠抓节能减排。严把项目节能环保关,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加快重点减排工程建设,推进工业园区污染集中处理,落实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工作,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完善污水配套管网,实施一批污水处理扩建工程,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
整治薄弱环节。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优先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健全重点流域长效治理机制,推进重点区域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投入力度,严厉打击流域违法排污、滥采滥挖等破坏环境行为。加强点源、面源、移动源污染防治,做好六项空气质量新标准指标检测,改善并保持优良的空气质量。实施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危险废物监管,提高防范环境风险能力。加快推进八尺门退堤还海等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从严管理用海审批,进一步加强海砂河砂开采管理。
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政府工作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认真执行人大决定决议,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责,认真办理政协提案;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把依法行政的要求贯穿到政府决策、执法、落实的各个环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高效施政。把心思放在谋发展上,把精力花在干事业上,把功夫用在抓落实上,树立“服务是对外开放第一竞争力”的理念,倡导“马上就办”,像孝顺父母一样做好项目服务工作。简化行政审批,保持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少受累,甚至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强化效能督查,完善绩效评估,严格行政问责,治理庸懒散奢,推进政务服务提速提质提效。
务实理政。政府工作就是要实实在在,脚踩地上。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钉钉子”精神,功成不必在我任,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转文风改会风,少发文、发短文,发管用的文;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少讲话、讲短话,讲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话。“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办实事,工作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对看准、议定的事,定了就办,办就办好,不拖拖拉拉、不半途而废;工作讲求实际,注重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控“三公”经费,让政府过紧日子、人民过好日子。牢记“教训就在身边、诱惑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成败就在手中”,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更加重视预防腐败,推进政务公开,把权力和私欲关进制度“笼子”,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切实做到勤政优政、廉政严政。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使命、新的征程,我们责任在心、重任在肩。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富美漳州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漳州市 政府工作报告 漳州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