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办调研】关于实施城区“菜篮子”工程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3-05-25 20:10:03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实施城区“菜篮子”工程的调查与思考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随着物价不断上涨,县城区菜价更是一路攀升,中低收入家庭已难以承受,引起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县政府主要领导安排,我们围绕如何建设城区“菜篮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府办调研】关于实施城区“菜篮子”工程调查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府办调研】关于实施城区“菜篮子”工程调查与思考



关于实施城区“菜篮子”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随着物价不断上涨,县城区菜价更是一路攀升,中低收入家庭已难以承受,引起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县政府主要领导安排,我们围绕如何建设城区“菜篮子”工程的课题,先后深入到县农业局、物价局、城关镇和城区两个较大的菜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状,查找原因,提出了我县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初步建议,谨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现状分析

随着蔬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受周边市场的拉动,我县蔬菜品种的确比过去丰富了许多,尽管已是深秋季节,菜摊上仍然摆满了黄瓜、西红柿、茄子等本应夏季上市的蔬菜,而且一些本应隆冬季节上市的大白菜、莲藕、山药等也提前上市,各种各样的蔬菜应有尽有。然而,城区居民一方面为蔬菜品种丰富而赞不绝口,另一方面却为昂贵的菜价叫苦不迭。综观菜市(以县物价所915日采价为例),除苞菜价格较低外,没有单价在一块钱以下的蔬菜,尤其是外地贩运的非时令蔬菜,价格更是高的令人难以接受。

与往年菜价相比,今年的蔬菜价格平均增长40%,部分蔬菜价格甚至翻了几番。比如,去年芹菜、青椒、西红柿单价分别为1/斤、1/斤、1.2/斤,今年分别涨到1.2/斤、1.5/斤、1.5/斤,涨幅都在20%以上。尤其是黄瓜、大白菜,去年一直稳定在0.5/斤,今年都涨到1/斤,板豆也由1/斤涨到2/斤,涨幅达100%。不受季节影响的土豆等耐储藏的蔬菜,价格较之往年也有很大变化,由0.5/斤涨到0.8/斤,涨幅达60%

与周边县市菜价相比,我县菜价平均高于其他县市近30个百分点。如南漳、谷城、老河口的大白菜、黄瓜、茄子等大路菜价格均在0.8/斤左右,而我县大路菜现行价格均在1/斤左右,每斤比周边县市至少高0.2元;我县西红柿、莲藕等精细菜平均价格在1.5/斤左右,南漳县精细菜现行价格均在1.2/斤左右,谷城县精细菜现行价格均在1/斤左右,平均价格比我县低30个百分点以上。尤其是一些因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当前保康不产或产量较小的蔬菜品种如山药、莲藕等,高出谷城县石花镇平均价格5060%

与居民承受能力相比,蔬菜消费呈现严重“收支倒挂”。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若每人每天消费2斤蔬菜,按大白菜、黄瓜、茄子等大路菜平均价格计算,每天买菜花6元钱,每年仅买菜一项就需2000多元。我县由于财政基础薄弱,再加上近年来大部分企业效益不佳,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4915元,远远低于周边县市和全市平均水平,而他们在菜的方面消费却远远高于周边县市和全市平均水平。因此,县城区大多数居民包括“工薪族”,不得不为一日三餐“菜”的消费而算计了又算计。一些拿低保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和长期不能按时领取工资的亏损企业职工,更是“谈菜价而色变”。

二、蔬菜价格偏高的原因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我们认为,我县城区菜价偏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原因:

一是蔬菜面积锐减,城区人口增加,菜源不足导致价格上涨。菜园子是“菜篮子”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张,城区蔬菜基地面积却在逐年锐减。据统计,仅1995年以来,城区(主要包括城关镇夹堤村、常青村、王湾村、封艮岩村、土门村)耕地因城区开发建设需要而被征用的面积就达1100多亩,占1995年以前城区耕地总面积2000亩的60%,耕地面积减少,直接导致蔬菜面积减少。同时,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尤其是一部分青壮年在外打工而家庭缺少劳力耕种的农户,纷纷将原有菜地“退菜还粮”,使本身就十分有限的蔬菜面积更进一步减少。目前,城区仅剩的846亩耕地中,有229亩在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只有617亩在坚持种菜。牌坊湾26个蔬菜大棚,由于日照不足,有2个被荒芜,有4个改种花木盆景,有2个改种玉米,目前,只有18个大棚在坚持种菜,致使高效农业示范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我县城区人口由10年前3.94万人增加到5.6万人,按人均每天消费2斤蔬菜计算,县城区全年共需蔬菜4000多万斤,而现有617亩菜地,按照常产15000/亩计算,年可产菜930万斤,仅占需求总量的23%。一方面,城区内人口骤增,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另一方面,现有城区可种蔬菜面积只剩下10年前的40%,加剧了蔬菜供需矛盾。特别是遇到灾害年景,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导致菜价暴涨。

二是物价上涨,种菜、贩菜成本增加,导致菜价上涨。据调查,今年农资普遍上涨,复混肥、蔬菜专用肥、尿素、农药、薄膜价格分别为1000/吨、1100/吨、2000/吨、25/亩、1600/吨,价格分别上涨22%22%18%25%14%,大白菜、黄瓜、辣椒等蔬菜良种除一少部分品种价格与去年持平外,绝大多数蔬菜良种涨幅都在20%左右,人工工资也由去年的平均25/天涨到30/天,菜农投入成本增加,导致了菜价上涨。同时,由于本地蔬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我县城区居民消费的蔬菜70%以上来自谷城、老河口等周边县市。但由于汽油价格暴涨(如93号汽油由5年前的2.3/升涨到4.22/升,涨幅达83%),且老河口、谷城连接我县的运输道路增设了收费站,原有收费站的收费标准也有所提高,蔬菜运输成本大幅度增长,加上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好烂又好折秤,菜贩又把这一部分损失加在菜价上,几经周折,“豆腐盘出了肉价钱”,导致外来蔬菜一上市价格就高得离谱。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配套,蔬菜产量较低,导致菜价上涨。我县城区蔬菜基地的井、渠、电、路等基础设施大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由于管理不善,加之投入不足,维修滞后,设施老化严重,损毁现象突出,目前只有60%的基础设施在保持正常运行,蔬菜生产保障能力十分脆弱,菜地下雨成涝,遇旱无收。尤其是前些年发展GRC复合型蔬菜拱棚一般寿命只有56年,由于投入不足,没有及时更换新的设备,致使蔬菜高产区产量降低,且不能按时上市,导致价格上涨。

四是服务不够到位,产出效益较低,导致菜价上涨城区“菜篮子”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指导。县菜办撤销以后,相应的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蔬菜从生产、流通到销售,没有单位牵头主抓,在区域布局上缺乏统一规划,农民种不种菜、种什么菜、种多少、到哪里种,由农民随意决定,完全处于无序状态,导致部分品种蔬菜相对过剩,而部分蔬菜品种出现空白,市场紧俏,价格上涨。同时,由于缺乏牵头单位主抓,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蔬菜品种大都是老品种,生产方式还是沿袭过去的传统方式,蔬菜品种单一,产量较低;由于缺乏科学指导,绝大多数菜农缺乏科学配方、科学种田的意识,在施肥过程中,不是根据土壤肥力差什么补什么,而是年复一年的盲目施肥,不仅增加了投入成本,反而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蔬菜产出效益。

五是市场管理不够规范,欺行霸市现象突出,导致菜价上涨。近年来,由于部门之间责任分工不够明确、管理不够规范,对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处罚不够,滋生了欺行霸市现象。据调查,县城区两大菜市场内老河口、谷城等地菜贩占了接近一半,他们贩菜货源充足、价格便宜,比保康本地菜贩有优势,本地菜贩的高价蔬菜显然没有市场,但本地菜贩为了争利,经常相互“串帮”,哄抬菜价。一旦外地菜贩按低于本地菜贩报出的价格出售,便会遭到本地菜贩的围攻打骂,就是本来可以低价出售的蔬菜,也非得按“菜霸”的意图抬价销售不可。因而便形成了以“菜霸”利益为目的的高额垄断价格,迫使菜价居高不下。

三、建议与对策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县城区菜价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产原因,有市场原因,有历史原因,但归根到底是生产不足和流通管理力度不够。因此,要解决城区菜价过高的问题,必须从生产和市场两个方面着手,统一规划布局,出台优惠政策,建设城区“菜篮子”基地,从根本上解决菜源问题,并应用市场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保证市场稳定。

第一,统筹规划,引导和指导城区“菜篮子”工程有序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十一五”末我县城区人口将达到7万人,若人均每天消费2斤蔬菜,县城区一年需蔬菜2.6万吨,按复种指数12.5、平均单产6000斤计算,需建设3500亩蔬菜基地。因此,我县未来35年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在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区土地资源优势,借鉴周边县市成功经验,编制我县“菜篮子”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和引导菜农按照发展规划定向定量发展。在区域布局上,考虑到城区下游的过渡湾镇受磷化工企业污染的影响,寺坪镇离县城相对较远,都不宜作为城区“菜篮子”基地大面积发展,必须重新划定蔬菜专业种植区,以城关镇王湾、常青、封艮岩、夹堤、三溪沟、孙家湾、土门、黄土岭、朱家厂、陈家河等城区周围10个村为重点,建设3000亩常年稳定的专业蔬菜基地;以城关镇的九皇山、白果园、管驿、罗仕沟、金盘洞、刘家坪、长坪、郭家庄等村和后坪、黄堡两个乡镇河边、路边村为重点,建设5000亩季节性蔬菜基地(一季粮一季菜),以补充城区蔬菜基地生产的不足。

第二,出台配套政策,促进蔬菜基地建设。要让农民自愿按照“菜篮子”工程目标规划,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按步骤实施,就必须出台优惠的激励政策和保护政策,引导和推动发展。因此,建议县政府把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继茶叶产业之后又一个“一号工程”来抓,蔬菜专业种植区内,每发展一亩蔬菜,参照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标准给予同等标准的现金补贴,对新建的冬暖式大棚(标准面积0.5/个)和小拱棚(标准面积0.25/个),给予适当的现金补贴或奖励。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蔬菜专业种植区面积突破3000亩,并在规划区内建成100个冬暖式大棚和5000个小拱棚。同时,按照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的内在要求,围绕蔬菜专业种植区的建设,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相关的项目工程,争取来的政策、资金捆绑使用,蔬菜基地建到哪里,道路、供电、通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延伸到哪里,不断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规范化生产水平,推动蔬菜产量和质量同步提高。

第三,充分发挥职能,为城区“菜篮子”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把菜农培训与“阳光工程”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挑选一批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菜农,通过理论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实地聆听专业技术指导等方式,学习冬暖式大棚和小拱棚等保护地蔬菜生产技术,学习立体栽培、无土栽培、滴灌等新型栽培技术,带头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并通过“传、帮、带”和典型引导,带动其他菜农科学种植,提高整体生产水平。二是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重点围绕绿色、有机、无公害生产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印发“新、奇、特”等优良品种宣传资料,引导专业蔬菜基地菜农主攻精细蔬菜,引导城关镇较偏远村和后坪镇、黄堡镇菜农主要种植产量高、耐储藏、商品性强的特色土菜,不断丰富蔬菜品种,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三是建立蔬菜“绿色通道”。积极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对所有蔬菜商贩,凭经营许可证到县蔬菜发展管理单位领取《蔬菜流通绿卡》,凭卡在保康辖区内免收过路费。对在蔬菜流通过程中收取的其他费用,按照最低收费标准,尽量少收或免收,力争通过降低运输和经营成本,降低外来蔬菜价格。

第四,强化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菜农、菜贩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最终将在市场交易中得到体现。因此,必须建立公平、规范、稳定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社会各个主体共同利益。一是规范农资市场秩序。针对假冒伪劣农资坑农问题,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事件,避免菜农反复投入,确保菜农利益不受侵害。二是降低农贸市场进入门槛。在“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前提下,对城区农贸市场现有摊位进行调整,划定常年稳定销售区和季节性销售区,为提篮小卖和季节性进城卖菜的菜农指定销售场所。对季节性销售区摊位费收取方式和标准进行调整,实行按月或按天收取,并下调摊位费,切实解决提篮小卖的菜农因交不起摊位费占道经营和有菜卖不出的问题。三是规范蔬菜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加大对占道经营、沿街叫卖、乱摆乱放现象的监管力度,从严控制流动经营,坚决制止场外交易,引导菜农归市经营。加强蔬菜市场管理办公室建设,依靠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整顿市场经营秩序,恢复工商局在菜场设立的复秤台,严厉打击哄抬菜价、短斤缺两、垄断经营、强买强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规范、稳定的市场秩序。

第五,加强组织领导,为城区“菜篮子”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实现“菜篮子”工程建设目标,建立稳定的蔬菜市场,组织领导至关重要,必须健全机构。一是成立城区“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菜篮子”工程事关民生,是一项政府性工程,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因此,建议实行“菜篮子”工程县长负责制,县政府成立城区“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发展计划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农业局、物价局等单位和规划区内的乡镇的行政一把手为成员,组成城区“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发展规划,落实配套政策,动员组织基地建设,进行宏观调控,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实现目标规划。二是恢复县政府蔬菜办公室。规模有序地发展城区“菜篮子”工程,应当恢复县政府蔬菜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挂靠县农业局,代表县政府和“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规划和基地建设,为蔬菜基地建设提供物资供应、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和产后销售服务,负责协调具体问题,指导督办,检查落实,为县政府“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当好参谋。三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从2006年开始,县政府要把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把城区“菜篮子”建设作为对城关镇农业考核的主要依据,对后坪镇、黄堡镇要增加“菜篮子”工程考核内容,从基地建设到生产、流通、销售实行包保,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考核结帐到人,实行奖惩兑现,硬帐硬结。

推荐访问:菜篮子 调研 城区 【府办调研】关于实施城区“菜篮子”工程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