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科技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再次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总结】市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市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科技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再次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江苏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示范市”。现将20xx年科技局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以科技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抓项目实施。科技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始终把科技项目的开发、引进、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广泛开展“创新强百企业,服务进万家”和“科技创新调研宣传服务”活动,深入全市11个镇场和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科研开发情况,紧密衔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指南,着力做好项目的培育申报,取得明显成效。20xx年,全市获批准国家级科技项目10项,其中863计划2项、支撑计划2项、环境建设1项,重点新产品1项,星火计划2项、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1项、农业科技园区项目1项;获批准省级科技项目42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科技条文秘杂烩网件基础设施建设1项、工业攻关5项、创新创业人才计划1项、农业攻关2项、社会发展2项、创新基金3项、国际合作1项、星火计划4项、火炬计划22项;获批准苏州市级项目20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2家,软件企业4家。创历史最好水平。获上级科技拨款3000多万元。科技立项极大地提高了项目承担单位的积极性,降低了项目实施风险,加快了实施进度。预计这些项目将带动新增投资6.1亿元,达产后年新增产值25.78亿元,利税6.7亿元。
2.抓科技招商。深化与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交流,加快高分子新材料、电气机械、无纺机械、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推动技术成果与我市企业提升、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招商新格局。在继续加强与“两院两校”合作的基础上,我市又分别与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成功举办“××市第二届农业科技成果洽谈会”,组织开展“××市产学研合作长沙行、东北行”、“××市—浙江大学官产学研对接洽谈会”、“××无纺基地—东华大学产学研对接会”等活动,向我市企业发布数百项涉及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种合作形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技术需求,有力推进了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开关制造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研究所,亨时特染织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签订了共建技术开发中心的合作协议。中利集团、天银机电、佳峰食品等40多家企业分别与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在高性能材料、电子信息、超精密加工数控系统、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了科技部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中国高新技术及产品展览会”,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oriena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生物植化技术研究与开发。新增苏州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等3家省级外资研发机构。××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的“300c门内护板扶手总成”列入省国际合作项目,××长城轴承有限公司的“应用德国技术合作压阀制造精密轴承”等国际合作项目列入苏州市重大专项。纺机厂的“高性能无梭织机用积极式开口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获专项经费800万元。
3.抓基地建设。继续把发展高分子新材料和电气机械产业作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引导基地内企业加强合作配套,拉长产业链,重点加强对氟化工材料、新型纺织材料、配电开关与控制设备等产业高端技术的跟踪和研究,注重核心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开发,形成规模化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其中一批产品在国内已确立了明显技术优势。加大科技经费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引导科技项目向协作开发、产业配套方向发展,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联合承担的“高分子氟材料聚合物及应用产品”项目、江苏昊诚皮革新材料有限公司承担的“高强高模对位芳纶的开发及应用”,××市长江化纤有限公司承担的“聚乳酸纤维加工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成为首批重点项目,通过几年努力,将这些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有广阔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培育成我市新材料领域的特色产业。全年基地内企业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8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3个,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个。基地骨干企业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列入江苏省创新试点企业,开关制造、中利集团、常铝铝业、三爱富中昊、××纺机等5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07年高分子新材料和电气机械基地产值分别达到了162亿元和110亿元。
4.抓专利申请保护。以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契机,把引导企业健全专利保护与促进制度,大力提高专利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不断完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优先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及其产业化。加大对专利申请的奖励力度,建立了全市专利目标考核机制。广泛开展宣传与培训,组织“四个一”(一部剧、一套图、一个论坛、一次系列活动)知识产权系列宣传活动。借助专利宣传月、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周,通过领导干部、公务员网上学法考试、“法在身边”电视专栏、电台“18空中普法广场”,不拘形式开展知识产权系列宣传活动。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创作编排方言小品“老陆的新产品”,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在社区、街头普及知识产权知识,营造全社会重视知识产权的氛围。实施“十百千”(十家重点、百家提高、千家普及)培训计划。与各镇(场)联合组织《专利法》培训,与质监、外经、海关、农林等部门联合举办“企业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参与标准制订”、“出口企业如何规避和应用知识产权”、“农业企业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题培训。对重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业务知识及运用知识产权能力的提高性实务培训。先后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张勤副局长和马维野司长作知识产权专题报告,并对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进行视察指导。推进企业建立专利信息平台。严厉查处专利假冒侵权行为,协助上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调处2起专利纠纷。认真做好专利试点和产业化工作,组织实施省、苏州市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项。07年,全市共申请专利3204件,其中发明专利266件,授权专利1084件,同比增长92。
5.抓信息化示范。在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步伐,被认定为“十一五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推进活动基地”和“江苏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示范市”,市政府专题召开建设“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启动大会,并邀请中科院院士孙家广等12名国内知名的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了建设“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专家组,为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当高参。拟定《××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发展规划》,明确了制造业信息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新模式,着力推进“asp公共平台建设项目”、“苏南地区新型erp应用示范”、“××高分子新材料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拓展了信息化应用推广面。加快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认定市级信息化服务机构8家,江苏金思维、北京用友、苏州金蝶等一批国内知名信息化软件供应商与技术服务单位主动参与。全年新实施省级项目2项,新增省软件企业4家,软件产品10项。
6.抓政策落实。加强宣传培训,会同国地税部门,组织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各镇场科技助理举办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专题培训,编写下发了技术开发项目备案流程图和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相关资料,使镇场科技助理与企业负责人了解掌握相关政策及具体操作程序。注重示范引导,选择开关制造、汽车饰件、江苏亿通、天银机电等10家企业为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先行试点单位,逐个上门宣传,解释具体操作程序,并在了解企业技术开发费发生、计帐等的基础上,针对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企业技术、财务人员一起分析探讨,确保做好了20xx年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的备案工作。年技术开发费项目备案登记76项,涉及48家企业,同比增长43,当年备案项目金额2.09亿元,同比增长149。会同财政局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入库所得税统计”,做好了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落实工作。
(二)以培育创新平台为手段,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江苏省氟化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中心按照研发人员、经费、任务、技术依托单位和激励措施五项要求,投入经费1665万元,经过三年建设,建成了面积25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中试车间和三条中试生产线,开发新产品9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技术转让3项,已初步建设成为国内设施、功能及研发能力一流的氟化学研发机构。支持引导企业建设各具特色的研发平台,对重点企业研究中心,在科技计划立项、信息共享、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市新增省外资研发机构3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家,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内资研发机构7家,目前已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中心落户××。常铝铝业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我市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的榜样。
2.引导科技创业平台建设。围绕有利于产业集聚及产业链延伸,加强专业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培育、孵化一批在产业链上具有节点作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今年初,我们在参观考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提升质量、促进产业化”的要求,会同东南经济开发区科学制订了科技创业园建设规划,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时认真贯彻江苏省、苏州市《关于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等政策,大力组织实施企业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和培育计划。江苏中科龙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福新博士列入江苏省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获专项奖励100万元;龙芯产业化团队、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技术研究组、有机氟产品研发课题组、含天然植物化妆品开发团队等列入了苏州市重点创新团队。
3.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有效集聚行业科技资源,促进资源与信息共享,围绕高分子新材料、电器机械、纺织服装等行业,建立推进产业集聚的公共服务平台。今年,××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的“江苏金属材料及制品分析测试中心”列入了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实现了我市省级公共服务平台零的突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特色产业基地服务平台建设”列入了苏州市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市华信科技有限公司的“面向特色产业基地基于asp技术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列入了苏州市指导性计划。同时,针对全市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要求,依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着手建设市级重点项目——科技创新产业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以专利、标准、成果和科技期刊、检索工具、报告等基础文献为依托,实现企业用户的自主上网信息资源联合检索和全文下载,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准确、及时、低成本的服务。
(三)以科技致富农民为己任,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实施科技富民项目。今年以来,我们积极组织涉农企事业单位开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产业化开发,建设了一批科技型农业项目。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项“特种水产(河蟹与对虾)无公害健康养殖示范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在优质苗种繁培育、产品质量建设、科研开发、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养殖户提拱了科技示范和技术支撑。全年为水产养殖户提供了优质对虾2.5亿尾,扣蟹3万公斤,开展技术培训30期,培训人次3000多人,推广面积6000亩,亩均净效益超过2500元,大大地提高了农村养殖户的收入。农科所的“优质杂交粳稻常优1号及其超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专项,20xx年示范推广常优系列35万亩,预计增产稻谷2100万公斤,受惠农户数5000户以上。积极实施省科技厅等四部门开展的“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和省“51880”科技富民行动,共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各30项,培训农民250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0000余份。
2.培育科技富民龙头。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农林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做好了园区的迎检工作,园区发展高效农业、致富农民百姓的作用日益显现。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建设了一批科技富民龙头,各镇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星火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辐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结成了紧密型产学研结合体,组建了苏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田娘新型肥料研发中心”,共同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技项目,“田娘”产品也从单一的有机肥料发展成为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三个系列10多个产品。青叶农艺有限公司拥有连栋塑料大棚40个,年产紫苏100吨,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年创汇近百万美元。新港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通过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引进更新,科技示范作用日益显现,根据苏南地区及南京、上海等城市对高品质绿叶蔬菜的需求,以及欧美、日本等国对绿叶蔬菜进口量增加的市场需求,开发利用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企业化运作,品牌销售,超市配送、出口蔬菜的产业化体系已基本形成。
3.推进科技富民示范。围绕节约资源、减少能耗、改善人居环境等重点,开展节能、节电、节水型住宅、新能源利用、人居环境优化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与示范,重点支持建设了6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村。支塘镇蒋巷村被科技部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试点),通过建设优质绿色稻米生产基地,生态绿化与水环境修复技术示范、村庄太阳能技术示范、住区生活垃圾资源利用技术及高效低成本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技术示范、养猪场沼气工程等一系列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已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苏南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典范。辛庄镇嘉菱村的“农村太阳能照明示范工程”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对我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推广利用清洁能源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同时针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围绕科技强警、节能减排、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一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科技创新氛围还不够浓烈,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政策普及面还不广,创业园等科技创新载体相对滞后,科技中介机构建设进展不快。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还不强,很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规模企业比例仅为8,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5,二年来落实技术开发费抵扣的企业仅5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仅46家。知识产权生产转化能力仍需加强,全年申请专利虽然超过了3000件,但发明专利占比不到10。这些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改进。
二、20xx年科技工作思路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科技工作加快发展的关键年。当前,科技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一是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关注前所未有。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市委全体扩大会议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从未有过今天这样浓厚。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前所未有。××已开始步入后工业时期,这是经济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首要任务,基本标志就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尽快建设创新型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未有过今天这样强烈。三是科技部门掌握的工作手段前所未有。在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支持下,科技部门掌握的资源如:项目、资金、人才、政策、载体建设等不断丰富,科技部门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层面从未有过今天这样广泛。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科技的贡献份额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对高新技术产业、社会发展领域等的引领作用需要充分显现,国、省级层面的重大项目需要加大力度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需要努力引进,时代赋予科技部门的多种工作手段需要综合运用,等等。我们必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振奋的精神状态,继续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全面提升科技工作水平。
全市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目标,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观念,以经济工作方式,着力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社会发展创新,加快推进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加快构建以企业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主要工作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和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60只。新建科技孵化器1-2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申报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0项,争取立项3-5项。新增上级各类科技项目计划80项。专利申请超过3500件,发明专利不低于15,授权量达到1500件。
(一)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科技工作思路方式的新拓展
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要求科技部门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模式,以新的视野、新的高度、新的举措开展工作。
1.把握“四个注重”。一是科技工作的重点在立项目的基础上注重营造创新环境。要综合运用项目、资金、人才、政策、载体等多种手段集成推动科技创新,组织和调动更广泛的创新创业资源,调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积极性,着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二是科技资源的配置在关注项目和成果的基础上注重人才培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人才确定科技项目,以科技项目培养人才。三是科技创新的视野在面向内部挖潜的基础上注重外部资源乃至国外资源的利用。加大开放性配置科技资源力度,大力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推进国内外技术转移,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四是科技条线的精力在重视投入的基础上注重科技产出。以经济工作思路做好科技工作,研究产出指标,讲究工作效率,宣传创新成效,力争科技工作多出成果、多作贡献。
2.加快“四个转变”。一是由产品科技向产业科技转变。由注重单个产品转变为集成支持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由单项技术研究开发转变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进一步增强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能力,实现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二是由项目科技向平台科技转变。逐步改变科技经费使用方向,由注重单个项目转变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从区域产业创新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需要出发,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创业园、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提升高新产业的集聚水平和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三是由科技项目管理向科技综合管理转变。科技工作不仅仅是抓项目,而应该项目、人才、环境、政策、平台等多位一体,集成支持,协同发展。要避免重申报轻培育、重前期立项轻项目全程管理、重经费分配轻使用绩效的倾向,通过科技综合服务,形成创新型企业发展梯队。四是由小科技向大科技转变。科技部门要树立大科技观念,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跳出科技看科技,站在更高的层面推进和协调各方面力量投入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产业领域的科技部署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并重,服务和支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二)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创新创业载体的新跨越
1.推进科技孵化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创业企业和科技创新人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市科技局将一方面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加快“江苏××高新技术创业园”建设规划的论证,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尽早启动,推进创业园建设,促进全市科技工作在更高平台上发展;另一方面出台鼓励政策,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新材料、电气机械、玻璃模具、无纺机械、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技孵化器,使其成为高新技术项目培育的源头、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摇篮、产业链延伸的纽带、高层次人才创业的高地。与此同时,大力培育现代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自主研发、工商设计、知识产权管理等技术服务业,孵化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科技服务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
2.提升科技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围绕创新载体与重大项目、产业链的集群推进,建立特色产业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大科技合作、人才智力引进力度。完善载体建设与项目引进联动机制,运作好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和浙江大学××合作服务中心,不断整合集聚效应,引进更多科技项目。提升产学研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与国防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春应化所、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努力拓展我市企业与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产学研联合,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科技服务。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组织企业负责人出国培训和技术考察,在与俄罗斯、欧盟的科技合作上争取有新的突破;广泛收集最新专利及高新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产学研合作活动,于10月份举办“××市首届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会”,展示近年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引进更多技术、成果、人才和智力集聚××。各镇场要根据各自的产业特色,排出时间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组织1次以上小型化、专业化的科技成果洽谈活动。
3.强化科技研发平台。围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加强企业重点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做大做强高新产业和品牌经济,加大研发机构引进力度,吸引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内重点高校在常设立分支机构,或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索建立纺织服装设计、特种纤维、精细化工、无纺机械、模具等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市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与研发载体,努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4.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以产业基地、特色园区为依托,通过集成行业科技资源,新建一批直接为产业集群服务的信息网络、专业数据库、专业测试检测中心等,引导建立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功能,加快建设“市科技创新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积极引导建立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技术交易、专利服务、咨询评估等科技服务机构,为产业集聚提供人才培训、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利申请等技术中介服务。
5.启动建设人才高地。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出台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实施意见,实施引才计划、育才工程,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强化人才导向,把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科技项目组织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试行以人才定项目,以项目引人才的方式,使科技项目既出成果又出人才。更好地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作用,尝试将科技奖励工作由单纯的项目奖励拓展到对科技人才、科技企业家的奖励。加强重点创新团队的培养、支持和政策倾斜,帮助龙芯产业化、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技术研究组等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成长壮大。做好××籍在外人才调查统计工作。
(三)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实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贡献
1.做大高新技术产业。以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实施为推动,根据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组织高分子新材料、电气机械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科技专项,实施科技攻关,力争实现重点突破,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支撑和带动产业基地发展的关键及共性技术成果,带动特色产业整体提升。以企业联合为对象组织实施重大专项,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做专做强,逐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发挥基地集聚效应,实施“百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培育计划”,加快特色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的培育,形成梯型培育工作机制,实现骨干企业现有基础上的数量级倍增。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在各级科技计划中加强引导,形成一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小巨人”,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申报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努力提高高新产值在全市规模企业产值中的比重,提高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提高高端产业和智力型产业在高新产业中的比重,争取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60,占全部工业比重再提高5个百分点。
2.做特农业科技园区。围绕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具有现代特点、产业特长、江南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业。运作好核心区,发挥培育功能。重点开展出口蔬菜、设施花卉与瓜果、种猪、名特优水产品等新品种引进和种养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逐步形成四个中心,即:肉制品加工中心、禽制品加工中心、出口蔬菜加工科技示范中心、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中心。建设好示范区,发挥示范功能。重点加快水稻、水产、蔬菜和农机等五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按照“七个一”标准(聘一批专家,依托一个实体,围绕一个产业,开发一个项目,具备一定硬件,有一个培训场所,有一套完整制度),建成产业带动作用显著,具有“专家 基地 农户”模式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拓展好辐射区,发挥推广功能。建设一批专业性强,特色明显,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镇级农业科技园,创新示范推广机制,形成一业一园、一镇一园格局。同时要加快规模经营产业化步伐,在引进、集成高新技术的同时,吸引、培育、孵化一批现代农业科技型企业,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综合性示范基地、名特优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园区及我市主要农产品深加工及产业化技术的引进消化与研究创新,培育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力争通过科技部考核验收。
3.做强知识产权培育保护。按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的建设要求,以“三为”(为创新成果护航、为创新研发引航、为创新战略辟航)为目标,以“三联动”(与创新联动、与创牌联动、与创优联动)为手段,制订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实施试点城市建设方案。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符合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培育、发展、引进、规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技术创新全过程,强化政策导向,逐步完善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市场效益为目标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专利申请面,力争消灭规模企业“零专利”、高新企业年度专利“零申请”、重大项目企业专利申请“零大户”。深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积极培育企业专利大户,推动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快速增长。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重点规模型企业均配备专利工作人员,基本形成一支适应知识产权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利管理、执法、服务队伍。向国外申请专利有新的突破。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明显加强,专利保护法制环境逐步形成。加快培育拥有自主专利权的重大技术项目及其产业化,示范带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专利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品产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明显提高,专利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长,三种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明专利申请量显著提高。
4.做优制造业信息化。出台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优化生产条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的指导方针,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导向”的原则,以加强企业信息集成和示范推广为重点,围绕有效集聚行业科技资源,促进资源与信息共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建立健全行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提升区域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新培育10家重点应用示范企业,使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30以上;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2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制造企业50以上实现数字化生产或管理,有效带动集团型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市制造业信息化支撑体系和整体水平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努力争创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
5.做实社会发展科技示范。深刻领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实质内涵,紧密衔接国家、省、苏州市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科技工程示范。着力推进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举行新农村科技示范启动仪式,在现有6个示范村的基础上,各镇(场)都建立各自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科技综合示范村,通过政策引导支持超级稻示范、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外向型蔬菜生产示范、生态农业示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示范、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等,以科技综合示范村建设辐射、示范、带动周边村的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围绕建筑节能、新能源应用、清洁生产、固废物资源化等节能减排重点领域,推广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培育扶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集成应用和工程示范。加大对重点行业环境治理的科技支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和面源控制,农业废弃物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推广低成本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工厂废水治理,突出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共性技术难题攻关;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提高科技对污水处理能力;加强重点水域生态系统的重建、修复工作,改善环境生态功能。加大公共安全的科技支持,以食品安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卫生健康为重点,实施惠民工程科技示范项目,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开发和提供科技监测及预警手段,努力打造民生科技。启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建设和谐××作贡献。
(四)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实现全市科技工作的新提升
1.加强科技项目管理。要认真学习、研究、分析上级科技部门的科技计划体系,紧密衔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指南,进一步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实现争取上级项目的量增质升。要切实加强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把对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和对科技项目的管理,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评审、管理、经费及责任追究等重要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追踪问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管理责任、管理信用、失职处罚等措施力度,加大项目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查处力度。要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上半年要会同财政、监察部门对重点科技项目组织专门检查。要加强项目绩效评估,做好项目总结工作。要强化科技统计工作,认真做好产业数据统计、项目产出及成效统计、科技服务业统计等,运用软科学研究手段加强统计分析,充分展示科技创新成效。建立重大项目工作协调机制,注重梦兰、开关、纺机、紫荆花等单位承担的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管理,切实做好跟踪服务,争取项目早出成效,全面提升重大专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
2.加强科技政策落实。要积极做好《科技进步法》的贯彻落实,努力营造全社会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通过举办有针对性的政策培训班,大力宣传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典型,扩大落实创新政策的社会效应。要加大创新政策的落实,拓宽技术开发费备案面,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推动全社会科技投入的增长。要充分用好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区内区外同等待遇,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规模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规模型高新技术企业。
3.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哪些是重点工作,哪些是社会关注的重大事项。继续坚持一着不让地推进作风建设,不断规范机关行政行为,切实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切实提升业务水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创新环境。生产力促进中心要按照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要求,紧紧围绕局机关中心工作,在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成效上下功夫,做优、做强中心品牌。要注意发现典型,摸清情况,及时总结科技成效和经验。要研究加强宣传工作的不同渠道和方式,利用报纸、电视、信息网站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科技政策、科技进步动态、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典型事例,争取全社会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xx全市科技工作压力更大,任务更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开创我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科技局 年度工作总结 科技 【科技总结】市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