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规划】深圳市罗湖区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02 12:50:06 来源:网友投稿

深圳市罗湖区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罗湖实施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梧桐人才高地”的攻坚时期,也是罗湖抢抓“东进战略”、城市更新改革试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等重大机遇,全面推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社规划】深圳市罗湖区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人社规划】深圳市罗湖区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精选文档)


深圳市罗湖区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罗湖实施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梧桐人才高地”的攻坚时期,也是罗湖抢抓“东进战略”、城市更新改革试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等重大机遇,全面推进各项事业转型发展,争当“四个全面”先行区,建成繁荣文明幸福的新罗湖的关键五年。为加强我区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打造一支符合我区创新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依据《深圳市罗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编制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人才发展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罗湖区人才事业取得发展进步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积极探索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五年的努力,罗湖人才总量和素质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和服务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和效益进一步显现,为“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1.人才总量和素质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末,我区大专以上人才总量达21.65万人,比“十一五”末增加1.34%[1]。人才素质稳步提升,人才结构趋于优化。“十二五”时期,我区通过积分入户引进人才13259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4671人,占比约为35.23%;高技能人才2913(含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比约为21.97%[2]2015年,医疗卫生领域引进博士生导师7名(其中5名学科带头人),引进博士6名,博士后1名。

2.人才政策和服务进一步优化

为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产业人才,制定和实施了《关于实施高层次产业人才“菁英计划”的意见》和《深圳市罗湖区“菁英人才”认定办法》、《深圳市罗湖区“菁英人才”综合服务办法》、《深圳市罗湖区“菁英人才”寻聘奖励办法》等“菁英计划”1+3文件。为引进医疗急需人才,制定和实施了《深圳市罗湖区高层次医疗人才认定及综合保障实施细则(试行)》。在人才服务方面,创新人才引进积分入户方式,开辟个人申办渠道。发放人才住房补贴,提供人才安居住房,做好人才的人事档案托管、家属随迁就业、社保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3.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和效益进一步显现

“十二五”期间,罗湖共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110人,逐步发挥其高端引领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53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1家;全区专利申请受理量4361件,专利申请授权量3175件,比“十一五”期间分别增长13.48%27.41%[3]

(二)面临形势

“东进战略”和城市更新为人才发展提供机遇,为人才要素平台建设提供空间支持。一是“东进战略”助推罗湖“二次发展”。抓住“东进战略”机遇,发挥面向东部的桥梁和窗口作用,开拓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能,强化罗湖在促进全市东西均衡发展、带动服务东部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人才聚集的吸引力与人才要素平台的辐射力。二是城市更新助力罗湖“凤凰涅磐”。全市率先在罗湖进行城市更新改革试点,依托棚户区政策全面启动“二线插花地”、城中村和老旧住宅区改造,为转型发展打开产业空间,为人才集聚和发展、人口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新常态下,罗湖人才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一是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国内先进城区,以及市内兄弟区竞相出台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加大引才力度,区域性人才竞争及区际人才竞争“双加剧”。特别是在“虹吸效应”影响下,区内高端人才资源流向新兴区域现象加剧,人才工作面临市内、市外双重压力。二是我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支撑还比较弱。我区科研院所、高校等人才载体少,无法大量吸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导致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紧缺,无法满足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我区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大专以下人口占比超过七成,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队伍比重低,对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养等方面提供的支持不足;我区社会事业和公共管理人才数量和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先锋城区需要。三是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清除,吸引、激励人才的公共服务和后续保障体系还有待健全,特别是住房等生活成本高企、住房保障不足,弱化了引人留才竞争力。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紧紧围绕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关于进一步增强人才推动发展的“源动力”战略部署和罗湖建设“精致精品精彩”繁荣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总体目标,紧抓深圳“东进战略”和罗湖区城市更新改革试点的机遇,以创建“国家消费型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和建设东部高新区为契机,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人才工程,推进人才“一智库三基地”建设,推进深圳城市大学和海外人才离岸基地等重大人才载体项目,开展各类人才发展计划,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优先发展,构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成长快的发展环境,为推动罗湖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依法治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人才发展战略方针,借助“东进战略”、城市更新改革试点等发展机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组织机构体系、资金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形成满足人才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率先形成人才竞争优势,初步建成人才资源聚集地和人才人生价值实现地,打造“梧桐人才高地”,为罗湖建设“精品精致精彩”城区发挥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人才总量继续扩大,力促各类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到2020年,大专以上人才总量约32万人,在“十二五”基础上增加50%左右。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几支人才队伍协同发展,重点形成以金融、商务服务、黄金珠宝、文化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为主体的高层次产业人才体系,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成若干个人才集聚地。

——人才结构更加优化,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创新发展。到2020年,培育引进A类“菁英人才”100名,B类“菁英人才”300名,C类创新创业类“菁英人才”600名,引进孔雀计划、千人计划或其他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或团队15个以上。大专以上人口占全区常住人口比例提高至约3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0%以上。

——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建设更具活力的人才强区。到2020年,人才载体初具规模;人才效能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人才体制机制与国际化城区发展要求紧密衔接;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文化环境更加满足国际人才发展需要。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载体建设工程

全面融入和服务“东进战略”,以“一校三谷”为依托[4],打造“一智库三基地”,建成一批人才吸纳能力强、创新创业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人才载体,大力引进、培育海内外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源头创新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打造创新型孵化平台,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高地。主要举措:

1.建设罗湖高端人才智库

加强柔性引才力度,完善高级专家特聘岗位制度,重点加强与金融研究、城市规划等专业领域排名一流的国内外著名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和智囊机构,建立战略性人才交流合作关系,动态充实罗湖智库专家资源。为创新创业研发机构提供研发导师,指导、促进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政府政策决策提供咨询论证导师,健全科学决策支撑体系;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导师,加强创业指导及商业网络技术支撑;建立“三位一体”的专家导师制,激活罗湖智库“外脑”资源。举办专题专家讲堂,开展多样化引智创新举措。(责任单位:区发展研究中心、区科技创新局、区委组织部)

2.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基地

以梧桐山海外人才离岸基地的建立为契机,探索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新机制,建设社区、园区相融合的国际协同创新平台,在科技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顺应国际人才流动的新趋势,汇聚更加强大的创新能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与中国科协的合作,通过建立辐射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海外渠道、专业化执行团队、专业化科技传播平台、源头创新孵化组织以及投融资平台等人才服务载体,着力为海外人才到罗湖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助力海外人才在境外完善创业团队或创业项目,显著提高海外人才落地创业的成功率。

创建“罗湖海外人才驿站”,发挥罗湖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作用,加大“千人计划”、“孔雀人才”的引进和服务,提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到罗湖落地的项目评价、创业导师、决策支撑、产业链布局等一站式服务,打造创新要素齐全的海外人才创业生态集群。(责任单位:区科技创新局、区经济促进局、区委统战部、区教育局、清水河街道办、东晓街道办、东湖街道办、莲塘街道办)

3.建设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研发基地

大力引进发展创新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创办深圳城市大学等高校,集聚高层次研发人员。重点推广罗湖医院集团众循精准医疗研究院模式,探索建立前瞻研究、尖端创新与孵化平台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大力引进扶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鼓励与金融、航天航空、软件与工程等专业排名靠前的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设立产学研基地。探索科研机构及企事业研发人员离岗创业机制,健全配套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区科技创新局、区卫生计生局、区经济促进局、区投资推广局、区教育局、区委组织部)

4.建设博士后人才创新实践基地

重点支持国信证券博士后工作站、罗湖医院集团博士后人才创新实践基地等人才载体建设,研究出台区级博士后实践基地扶持与博士后人才培养资助政策。扩大博士后设站及招收规模。支持深圳城市大学建立博士后见习基地,创新博士后管理机制。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创新类企业,以及区土地整备中心、区发展研究中心等专业性强的事业单位,与高校合作创建博士后合作培养基地。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博士后工作新模式。创新博士后管理机制,构建区级博士后研究项目库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创建罗湖博士(后)联谊会,打造博士(后)沙龙等学术交流平台。(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投资推广局、区城市更新局、区发展研究中心、区科技创新局、区委组织部)

(二)实施高层次产业人才集聚工程

根据罗湖产业结构和发展特征,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以高层次产业“菁英人才”为重点,大力引进培育我区三大重点产业和三大特色产业人才,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提升高技能人才比例,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推动我区产业转型升级,为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提供人才保障。

1.实施“菁英人才”计划

全力实施罗湖区高层次产业人才“菁英计划”及相关配套政策[5],立足金融、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着眼于互联网、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及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开展高层次产业人才的引进、培育、认定和服务工作,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打造一支引领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产业领军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区共引进1000名产业菁英人才。(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

2.实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

着眼于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依托深圳市互联网产业园、重点创客空间等,以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为契机,拓展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空间,打造互联网应用与电子商务人才集聚区。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编制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开发目录。依托重大攻关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引进和培育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创业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团队,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队伍加速发展。(责任单位:区科技创新局、区经济促进局、区城市更新局、清水河街道办、东晓街道办、东湖街道办、莲塘街道办)

3.实施特色产业人才计划

实施黄金珠宝人才计划。以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地为依托,建立珠宝设计人才孵化平台。联合专业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搭建人才交流和技能培训平台。联合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深圳市珠宝首饰设计师协会,建立人才档案库,搭建人才信息管理平台和企业人才对接平台。联合国际知名设计学院,建立深圳城市大学珠宝学院,培育珠宝行业管理及设计高端人才,提升黄金珠宝人才国际竞争力,形成黄金珠宝特色产业人才聚集地。

实施文化创意人才计划。以怡景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梧桐山艺术小镇、古玩城等文化创意平台为依托,大力引进培育文化创意人才,构筑文化创意人才集聚高地。大力引进和集聚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企业家人才和文化投资人才,业务精通的网络文化及新媒体领军人才,具有敏锐眼光的数字和网络等新媒体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探索开展文化名家资助计划,支持建立各种类型的文化创意、艺术领军人才工作室。(责任单位:区经济促进局、区投资推广局、区文化体育局、翠竹街道办、东湖街道办、黄贝街道办)

4.实施重点产业人才计划

以打造“一路一带”金融集聚区为契机[6],以深圳(罗湖)互联网金融产业园、罗湖财富管理中心、黄金银行等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政策,加强金融人才认证和培训服务,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注册财务顾问师(CFC)、美国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国家理财规划师(ChFP)等国际国内认可的专业资格人才,推动金融产业创新发展。

建设商贸、商务服务业人才队伍。以华润万象城为核心,优化拓展蔡屋围片区高端商业发展空间,依托城市更新项目产业空间,以专业园区和主题楼宇为载体,加快商贸、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大力引进、培育掌握专业知识及管理技术的现代营销、物流、法律、财务会计、品牌管理、咨询评估等领域人才,加大商贸、商务服务领域人才相关培训力度,推动商贸、商务服务业集聚。(责任单位:区经济促进局、区投资推广局、区城市更新局、桂园街道办、笋岗街道办、南湖街道办)

5.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计划

建立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与高等院校、国内知名企业建立培训合作关系,定期举办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邀请知名教授、学者举办经营管理人才系列讲座,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理念和层次。引导经营管理者,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导向,创新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进一步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化氛围,建立“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责任单位:区投资推广局、区经济促进局、区科技创新局、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

6.实施高技能人才计划

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体系。围绕罗湖区3+3+N”产业体系和“一河六圈两带”的产业空间布局[7],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制度,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建立以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技能人才引进与培育体系,提高我区各类技能“工匠人才”总量。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围绕“罗湖质量”建设,支持鼓励“能工巧匠”创新创业,建立罗湖特色的“工匠”培育体系。依托我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技能人才考核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开展探索,带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到2020年,我区高技能人才(含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局、区总工会)

(三)实施社会事业和公共管理人才提升工程

适应建设“精品精致精彩”城区和城市治理需要,围绕提升城区软实力,追求更高城市品质,大力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党政等三大重点领域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培养造就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等领域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讲党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1.实施教育名家名师引进培养计划

深入实施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加大教育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按照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和岗位设置,实施全国范围的公开招聘,着重引进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和教育科研专家。继续实施“海外培训计划”,每年派出2批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参加海外培训。

提升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提升,探索建设名师工作室,形成跨单位的学科团队,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培养教育骨干人才;加强外籍教师队伍建设,力争为全区每所学校引进2名以上具有资格证书的外籍教师。

探索推进教育领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探索推进教师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改革,评审与聘任由学校用人主体自主开展,激活教育队伍的活力,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

2.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计划

深入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培养高端医学人才和团队。在国内外公开招聘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结合推进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改革,选聘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医院院长和高水平医生。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高等医学院校沟通合作、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和导师制培养等方式,加快形成一批卫生领域的高层次学科人才梯队。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专业能力培养与学术交流培训。鼓励举办高层医学学术论坛,开展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市级以上学术活动。鼓励加强与高等医学院校沟通合作,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医疗人才外出进修学习。利用深圳市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引进、培养高端医疗人才。

鼓励医务人员的进修、培训和接受在职学历教育。鼓励在职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各类卫生人员参加各类进修、岗位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整体素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培养医疗骨干;鼓励在医疗、公共卫生、护理和管理岗位的人才在职接受高学历教育,提升学历层次。(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

3.实施党政人才能力提升计划

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1+6”文件[8],促进党政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推行党政人才公开选调、招考等方式,从全国范围重点引进急需或紧缺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具有不同地域管理经验的党政人才;加大机关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加快充实年轻干部,进一步优化年龄结构;推行编制在总量范围内科学动态管理。

深化公职人员考核制度。进一步改进机关干部考核办法,实行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内部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

推进党政人才能力建设和素质提升。制定科学的党政人才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围绕理论基础、战略思维、党性锻炼和业务能力等内容开展全员教育培训,重点加强优秀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同时,制定干部在职自学计划,开展公职人员培训,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到2020年,开展公职人员培训项目150项。(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

四、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

(一)推行人才优先投入的财政政策

加大人才财政投入力度,优先保障人才发展的资金投入,探索人才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入人才资源开发,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使用人才财政类资金,探索在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中成立人才创新创业子基金,重点用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以及各类创新载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人才载体建设。探索成立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根据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引进计划,财政部门在资金预算中安排人才工作经费,专项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杰出人才奖励和重点人才工程建设;以及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住房保障、物业补贴、研修资助、联谊交流等。(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

(二)加大人才安居保障

落实《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深发〔201613号),进一步加大人才住房的建设和供应力度。“十三五”期间,计划供应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2.2万套[9](建设供应4841套,通过货币筹集并计划供应1.72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占比不低于75%。通过城市更新配建、“工改保”、“工改居”、“工改工”产业配套住房建设等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建设规模;在棚户区改造中,将释放出的土地除用于拆迁安置外,主要用于配建人才住房;在新增用地建设中,招拍挂出让的商品住宅项目用地配建不少于10%的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在公共设施上盖,应当配建适量人才房,地铁站点500米范围内新出让的招拍挂居住用地,建设保障房和人才住房比例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60%;“十三五”期间,新建或扩建的各类产业园区,应当配建或就近集中建设不少于总建筑面积25%的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公寓、宿舍)。

在全市人才住房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罗湖发展需要,实施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政策,加大人才安居货币补贴投入与覆盖面。实行灵活自主的人才住房户型面积政策,将人才住房从保障性住房体系中剥离,制订具有鲜明人才属性的罗湖区住房政策,引导市场力量建设符合高层次人才需要的商业住宅,打造罗湖高端人才集居区,形成罗湖人才住房政策的独特优势,满足人才多层次需求、缓解人才住房困难,为落实人才强区和实施各类人才计划提供有力保障。(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人力资源局)

(三)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探索完善医院等专业性较强单位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事管理的行政束缚,推动人才引进、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探索落实和保障用人主体自主权,赋予用人单位在人员聘用、人才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自主权,大力引进培养紧缺专业人才。探索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人才工作,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更好地引进和服务各类人才。(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

(四)扶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研究出台罗湖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在企业注册、财政政策、租房补贴、企业融资等方面予以扶持。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人才服务机构,打造深圳乃至珠江三角洲经济带的人才服务机构集聚中心和人才服务供应中心。建设人力资源企业孵化基地,培育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加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业务创新,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经济促进局、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

(五)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探索建立优秀专家联系制度。由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至少1名专家,通过与专家结对子、交朋友,经常听取意见建议,了解专家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探索推行罗湖人才服务卡制度,使用“梧桐人才卡”,为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社保、医疗、住房、乘车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和便利,将外籍人才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服务纳入“梧桐人才卡”服务范围。探索开展中高端人才秘书服务。加强区人才公共服务机构职能,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协助解决人才个性化需求。加强人才服务窗口建设,建立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人才服务模式,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健全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就业扶持等公共服务,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探索成立梧桐人才联谊会,搭建我区各类人才交流平台,加强人才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局、区教育局、区住房建设局、区卫生计生局、区社保分局)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人才工作是系统性工作,在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下,需要强化部门联动,既要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又要区经济产业部门、城市更新、财政、住建、卫生、教育等部门主动作为,还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全面覆盖、分工合理的人才工作体系;各部门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做好涉及人才发展的财政预算工作,发挥各职能单位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抓好督促落实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相关责任单位要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有关落实方案和操作细则。督促规划中有关工作措施和人才工程的落实,确保本规划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各项重大政策能够贯彻执行并发挥实际效果,加强目标管理,及时研究规划实施中的问题、难题,对规划进度和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三)营造良好氛围

结合中央、省、市、区人才战略和我区人才工作的实际情况,大力宣传本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人才工程,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罗湖各级干部及广大市民都来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形成推动我区人才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推荐访问:规划 湖区 深圳市 【人社规划】深圳市罗湖区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