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05 12: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11日在河西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河西区人民政府区长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河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

——2016111日在河西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河西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03亿元,增长2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亿元,增长33.7%;预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建设美丽河西、首善之区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金融、商贸、商务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保持在91%以上。新增金融、新金融机构16家,各类总部级金融机构达44家,占全市的44%以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进培育电商企业6家。凯德国贸购物中心开业运营,全区超万平方米大型商业设施达39个。承办中国旅游日天津主题活动。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主动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32家北京企业落户河西,总投资额80亿元。组织开展招商外埠行、外地企业河西行等各类招商选商活动,宣传推介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政策环境。预计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160亿元,吸引外资实际到位额4.2亿美元,引进各类500强企业10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制定落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设立1亿元创新创业支持资金。与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分别共建北方创客体验中心、北方研究院。建成众创空间6家,4家通过首批市级认定,在建10家。与34家高校、科研院所确立协同合作关系。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519家、小巨人企业7家,总数分别达2781家和53家。新增科技孵化器1家,总数达13家。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新增民营企业2768家、个体工商户2329户,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4.19万户。落实“一助两促”和万企转型升级行动,召开银企对接会692场次,服务企业融资336.7亿元;累计405家企业572个项目列入万企转型升级计划,完成转型升级企业257家。支持企业上市融资,7家企业完成股改,5家企业在新三板或OTC挂牌,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9家。

楼宇经济规模和效益明显提升。制定并落实楼宇经济扶持奖励办法,街域楼宇经济服务实现全覆盖,楼宇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新增商务楼宇9座,总数达129座,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强化产业定位引导,调整优化楼宇业态,盘活空置楼宇资源20万平方米,入驻率达85%以上。新增税收超亿元楼宇2座,总数达32座,超10亿元楼宇4座。

陈塘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编制,陈塘科技商务区土地整理、配套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等工作进展顺利。已出让土地全部开工建设,创智天地项目竣工,颐航大厦主体封顶,郡都大厦等项目稳步推进。顺风挪宝新能源集团北方公司等企业落户园区。

二、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与天津市实验中学合作共建梧桐中学,师大附小新校舍、闽侯路小学徽州道校区投入使用,天津市第四中学迁址改扩建工程、海河中学示范高中改扩建二期工程有序推进。11所学校通过现代化建设市级评估验收。深化联合学区、一对一互助、集团化办学机制,推进校长教师流动、名校长培养和教师培训,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平稳实施。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特色化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学前教育提升计划,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新建社区早教中心20个、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中心10个。

医疗卫生服务高效便捷。整合优化资源,区属二级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筹建工作有序推进,提升改造区中医医院、妇产科医院、口腔医院,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健康惠民专项行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与驻区三级医院、医学院校签署合作发展协议,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天津医院、环湖医院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实施医养结合试点建设,提供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实施20项民心工程,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积极开发就业岗位,落实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多渠道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全年新增就业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成立区、街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和劳动监察投诉举报中心,促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和慈善救助力度,深化“救急难”试点工作,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1亿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龙瀚东园交付使用,云江里还迁房主体竣工,纯皓家园启动建设。

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发展。启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多措并举新建提升社区服务载体,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18个社区被评为市级美丽社区,总数达51个。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充实近400名社区工作者,在梅江南地区建立3个社区居委会筹备组,服务群众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全区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达3377个。国办养老院筹建工作有序推进,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区食堂6家。优化便民商业布局,新建提升改造菜市场9家、社区商业中心10家。

三、文化事业保持繁荣发展

城区更加文明和谐。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37人入选天津好人榜,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巩固深化创建成果“十大工程”。承办第二届中国·天津国际微电影节。积极倡导“崇善、包容、互助、和谐”的社区精神,市民的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不断提升。广泛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全区注册志愿者达13万余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氛围更加浓厚。

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均等。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加强公共文化设施载体建设,区文化中心建成并开放运行,街道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载体达标建设全部完成,新建城市书吧10个、西岸图书漂流基地7个。开展十大板块、775项文化惠民系列活动,西岸艺术节、西岸图书节等“西岸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西岸剧场有限公司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评选群众文化“双百双十佳”,成功举办河西区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城区环境持续优化。认真落实“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目标责任,多管齐下治污增绿。建成街道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立涉气污染源“一图一表”,全面落实“五控”措施。淘汰黄标车4599辆,陈塘庄热电厂关停迁址,24台供热燃煤锅炉改燃并网,燃煤锅炉改燃并网全部完成,散煤清洁化治理启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达到18%。完成81个小区、255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万余户居民受益。完成126条市政道路及里巷甬路维修、4条支路和10个小区道路改造工程。深入推进绿化美化行动,完成11座桥梁桥下空间综合治理,新建太湖路公园(二期),提升改造9个社区的停车泊位,新建提升绿地42.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67%

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做好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提升和医疗、教育、民政、文化、环卫专项规划编制,完成解放南路地区城市设计。坚持依法征收、文明征收、和谐征收,全年完成各类房屋征收(拆迁)1223户、4.6万平方米。新八大里地区和欣喜里、太行里完成住宅房屋征收,地铁10号线、卫星里、八里台桥下辅道道路改造工程房屋征收有序推进,瑞来里小二楼拆迁取得重大成果。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启动东江道、岩峰路、海地路、新会道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服务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运村、中海八里台等项目进展顺利,津都湾广场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数字大厦二期等17个项目主体竣工,实现开工507万平方米,竣工104万平方米,开竣工面积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完成139片、100万平方米散片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累计382个小区纳入旧楼区长效管理。实施市容环境管理三年行动,开展市容园林、环境卫生等系统工程,打造城市管理精品示范区,市容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加强对占路摆卖、运输撒漏等问题日常巡查管控,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长效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体系,创建节水型小区及单位19个,总数达83个。组建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中心,市政养护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区建设,逐步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区、街、社区三级联网初具规模。

五、民主法制建设长效常态

民主政治扎实推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定、决议。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吸纳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受理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03件、政协委员提案79件,解决率逐年上升,均达91%以上。坚持依法治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区级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建设完成,执法更加规范透明。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六五”普法成效明显。

城区保持安全稳定。树立“大安全”理念,制定《安全河西建设实施意见》,成立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各项安全工作。设立5000万元安全河西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安防网危险化学品企业在线监测平台,提升改造应急指挥中心。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出动执法人员1万余人次,检查单位5153家,3329项安全隐患全部完成整改。土城中队、特勤中队两个消防队站完成提升改造。深化交通运输、校园校舍、建筑施工、公共场所、城市公共设施、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建设,监管举措更加有力。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推进“六进六全”工作,充实基层安全工作力量,社区警力提高到280名,新招录治安巡防员350名。完善技防设施,新建高清视频监控探头828个。依法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破获刑事案件2093起,命案破案率100%,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社会治理不断深化。深入推行阳光信访,信访案件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理率、群众满意率逐年提高。坚持领导包片包案、接访下访制度,依法依规彻底解决重点疑难积案34件。依法治理非访行为,信访秩序得到维护。建成区、街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进访调对接试点工作,建立信访案件处理导入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排查矛盾纠纷1984起,调处成功率99.3%。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应急管理,紧急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六、政府工作效能全面提升

政府运行规范高效。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未来发展提供科学引领。完善政府工作规则,“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执行决策程序,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700余条,行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改善。制定区属企业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意见,进一步推动全口径预算管理,扩大联网实时审计范围,财政资金监管不断增强。完善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加大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力度,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重点领域改革平稳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组织体系更加精干高效。依法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启动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工作。成立区行政审批局,24个职能部门、103项行政审批职责统一划转,在全市率先推行集中审批受理,企业设立“一照一码一章一票”一天办结。深化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队伍组建、执法权下沉、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工作,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成立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大部门监管优势初步显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顺利推进。

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和严实作风,制定区政府整改任务清单,持续推进专项整治,上下联动、从严从实解决市委巡视组反馈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合理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基本完成公车改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各项要求,坚决纠正“四风”问题,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

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民兵训练基地主体竣工。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口计生、残疾人、人防、侨务、对台、保密、档案、红十字、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帮助的结果,是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河西区人民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理念还需深化更新,在推动持续发展、安全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综合实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产业结构调整还处于爬坡较劲阶段,创新能力还需不断增强,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需加快布局调整,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我市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五大国家战略叠加历史机遇期,我区正面临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进入全面落实城区功能,加快建设美丽河西、首善之区的关键阶段。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首善之区建设的基础之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均衡、惠民生、上水平,努力建设天津市中心活动区、创新驱动先行区、和谐优质生活区,推动“十三五”良好开局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完成率控制在市考核指标内。

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金融产业优势。结合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新型金融服务在河西先行先试。以友谊路为轴线,逐步向市文化中心周边及新八大里地区延伸,拓展金融发展空间,稳定金融机构存量,聚集发展银行、保险、证券以及融资租赁、小额贷款、金融后台服务等新兴金融业态,引进5家金融、新金融机构。鼓励会计、律师、咨询评估、人力资源等中介机构为金融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促进现代商贸业转型发展。增强市文化中心、小白楼商业聚集区活力,建设提升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发展老字号、特色店、名牌旗舰店。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应用“互联网+”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引进6家电子商务企业。支持潜力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壮大商务服务、科技服务、航运货代物流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信息技术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等高成长性产业,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贡献度高的企业或项目落户。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陈塘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用好自创区6+4”政策体系,探索建立自创区天使投资基金,加快聚集发展科技金融、研发设计、电子商务、光电等产业,积极推进陈塘科技商务区土地整理出让、合作开发建设,做好创智天地等新建载体招商工作。大力支持和鼓励创新创业。加强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国有骨干企业等创新主体资源整合,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南京理工大学北方研究院等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用足用好创新创业资金,打造3家众创空间。有效落实市、区政策,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支持企业实施创新项目和开发“杀手锏”产品,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加强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能力。深入开展“一助两促”活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落实“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和“一张绿卡管引才”等政策,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大力引进培育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推进产业聚集区建设。推动新八大里商务商业区加快建设,拓展商务商业载体空间,加强产业引导,做好招商服务。加快解放南路综合商业区产业升级,提升家居装饰、汽配汽贸等业态,培育现代商贸、营销展示等功能,打造高品质生活产业群。提升大沽南路-人民公园文化休闲街区功能,重点发展特色文化、餐饮娱乐、体育健身等体验型、休闲型、创意型业态。提高商务楼宇贡献率。启动实施楼宇经济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楼宇经济高端、聚集、特色发展。实行楼宇载体分类管理,盘活30万平方米空置资源,实现效益和业态双提升。用好亿元楼宇专项资金,加大楼宇硬件改造、软件提升和入驻企业扶持力度。注重楼宇企业纳税贡献率,新增税收超亿元楼宇5座,总数达到37座。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搭建政府、企业、协会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我区区位、空间、环境等优势,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探索“天津总部+外地生产基地”发展模式,吸引京冀地区优质生产型企业在我区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开展走访百家北京龙头企业活动,引进京冀企业100家,引进资金100亿元。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强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推进现有33块、220公顷具备出让条件地块招商选商和开发建设,开展招商推介和外地企业河西行活动,引进10家国内外500强及优势企业。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积极引进电子、能源等新业态,提升外贸发展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新增民营企业1700家以上,推动60家企业完成转型升级,新增3家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3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管好盘活经营性国有资产。培育引进上市企业。落实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的意见,研究制定中长期推动企业上市工作规划,实施优秀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工程。帮扶20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5家企业实现挂牌上市。推进桂发祥集团核心业务资产主板上市工作,积极引进外地上市企业落户发展。

二、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实施教育布局规划,海河中学示范高中改扩建二期、河西区教育中心新址等一批载体投入使用,加快天津市第四中学迁址改扩建工程建设,推进解放南路地区起步区和陈塘自主创新示范区配套学校、幼儿园载体规划建设,改扩建师大二附小渌水道分校,筹划建设北师大附属小学,统筹解决小学资源不足问题。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多渠道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成果,深化联合学区、一对一互助、集团化办学机制,加强教师培训,缩小校际差距,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完成电子计算机职专示范校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完善“三通两平台”。深化学校特色建设,打造德育、体育、美育品牌。巩固“512”市民教育成果。促进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提升群众健康水平。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与驻区三级医院、医学院校合作,深化医疗联合体建设,逐步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动区属二级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做强做专二级专科医院,完成全区“3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扩大覆盖范围。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做好全面两孩政策衔接。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精心实施20项民心工程,集中力量办好惠民实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鼓励以创业带就业,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市下达考核指标。深入落实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完成2600名失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实现居民社保全覆盖。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和慈善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立城市低保户和“边缘户”台账、档案,切实做到精准救助、精准解困。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推动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红磡西、纯皓家园等定向安置房建设,云江里还迁房实现入住。

加强社区治理服务。巩固美丽社区创建和社区办公服务设施达标建设成果,优化载体功能,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强化社工队伍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创建一批市级美丽社区。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初步建成区、街、社区三级信息化平台,引导居民积极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深化“两评三会一公开”,完善区、街、社区三级社区协商工作会议制度,促进三级协商议事联动。探索多种形式养老服务,推动国办养老院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市场化运营试点。完善便民商业设施,新建提升改造5家菜市场,新建6家社区商业中心。

三、坚持文化惠民,着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巩固拓展创文成果。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继续办好第三届中国·天津国际微电影节,选树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弘扬“崇善、包容、互助、和谐”的社区精神。大力培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深化常态化公益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充分发挥区文化中心载体功能,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启动河西剧院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档案馆建设。完善文化管理机制体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对位供给力度,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举办西岸艺术节、西岸广场演出季、西岸图书节等活动,不断提升“西岸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哪吒闹海”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筹备2017年全运会相关工作,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推进体育一场一馆选址建设。

扩大文化产业规模。着力打造“文化+产业”的平台经济,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商贸、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建设文化创意聚集区,推进市文化中心、陈塘科技商务区、友谊路沿线和人民公园等地区,发展壮大工业设计、会展演艺、影视制作和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尽快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的优秀文化产业项目。

四、坚持建管并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提升生态宜居品质。继续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深化清新空气、绿化美化行动,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从严落实“五控”措施,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及市容环境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指挥巡查处置机制。加强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完成散煤清洁化治理,实现全覆盖、全替代。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河道日常监管,保持水体质量稳定达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住宅小区建设,做好2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施17条道路、10个社区绿化工程,提升改造珠江公园、西柳公园,推进河岸绿化,新建提升绿地20万平方米。

优化城区功能布局。突出规划引领,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体系,完成医疗、教育等各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市文化中心周边、海河上游后五公里地区城市设计。承接市土地整理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推进下放地块项目融资、征收(拆迁)等工作。配合推动地铁56号线,410号线项目建设,启动地铁711号线房屋征收。完成瑞来里、八里台桥下辅道道路改造工程房屋征收。加快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东江道等4片、启动小海地小二楼等5片棚户区房屋征收工作。推动小白楼、黑牛城道两侧、解放南路以东等重点地区开发建设,启动建设美银A地块等18个项目,加快推进全运村等27个项目,实现开工50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

加强长效常态管理。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推进市容环境管理三年行动,巩固拓展城市管理精品示范区建设成果,整修6条道路沿线建筑立面,维修改造49条道路,修复海河堤岸设施,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综合管理水平。扩大环卫机械化作业覆盖面,提升道路机扫水洗率。完善街道综合执法体系,强化巡查监管力度,严查严控马路餐桌、私搭乱建等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巩固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成果,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加强计划用水考核管理,创建15个节水型小区及单位。做好冬季清雪和夏季防汛工作。市文化中心养护管理全面实施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升环境秩序管理水平。

五、坚持依法治区,着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报告或通报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深化依法治区,强化政府依法行政、企业合法经营、市民守法自律,打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建设,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区、街、社区三级法律顾问制度。启动“七五”普法,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全力建设安全河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认真贯彻《安全天津建设纲要》,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属地责任,用好安全河西建设专项资金,完善安防网建设,加强企业分类分级差异化安全监管。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完成解放南路汽配城隐患治理、渤海无线电厂内出租商户清理工作,着力解决高层楼宇防火以及电梯隐患问题。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开展重点交通违法专项治理,打造文明安全出行环境。加大社会治安管控力度,深化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建立重点领域治安防控网络,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强化反恐防暴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强化公共消防、校园校舍、建筑施工、公共场所、城市公共设施、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城区安全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孵化培育各类新型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大力化解信访积案,深化阳光信访、访调对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深化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六、坚持转变职能,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清理政府部门职权,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断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和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落实审计制度改革要求,完善审计“一张网”建设,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继续探索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模式。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坚持讲规矩、守纪律,严格执行决策程序和规则,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坚持阳光示权,全面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排查,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完善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加强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促进政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统筹建设智慧河西。加快推进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和智慧社区等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协同共享。全面启动信息化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民生、经济、政务等领域信息化应用工程建设。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公务员录用、培训和考核制度。强化教育管理和能力培养,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重点项目进行培养锻炼,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干部考核工作力度,改进平时考核,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和年度考核测评结果运用。

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做好双拥、妇女儿童、人防、侨务、对台、保密、红十字、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 新常态赋予新使命,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区各方面力量,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全面完成本届政府工作目标,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加快建设美丽河西、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河西区 政府工作报告 河西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