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南庄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属各单位,市驻禅单位: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意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若干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南庄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属各单位,市驻禅单位: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区以优化教育资源、理顺管理体制为目标,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随着办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一级办学,一级管理”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为推进禅城教育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遵循规律,创新思路,集聚资源,深化改革,转变方式,重点突破,形成有利于现代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禅城教育全面协调、均衡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体制,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坚持统筹谋划,适应当前、兼顾长远;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尝试、科学求证;坚持自主发展,增强内在发展动力。
(三)主要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禅城区用5年时间,到2018年高质量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实现基础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5%以上,新增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5年及以上;优质资源不断扩充,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学习型社区基本建成。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力资源强区的战略目标,建成与中心城区相适应、令人民群众更为满意的现代化城市教育。
二、具体目标
(一)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群体。到2018年,区域内优质学校占中小学校总量90%以上。学生个性化成长渠道进一步通畅,多元化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学校特色更为鲜明,区域教育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二)建设素质高、专业强的教师队伍。区域内名师、名校长的量与质大幅度提升,教育行政干部和学校管理干部素质水平整体提高,教师师德师风和专业化能力整体提升;全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梯度优化、职业化程度高、可持续发展力强劲。
(三)培育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持续发展的学生群体。全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力强,成为爱国诚信、遵纪守法、团结进取、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
(四)创建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级实验区。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在区域范围内通过体制机制、课程教学、学校文化、师生发展等一系列改革探索,建设一批可持续发展教育区级示范学校和国家级实验学校,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区域教育推动人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改革教育投入机制,构建新型办学体制
1.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构建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教育繁荣发展的格局。
2.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社团、个人等社会、民间资本投资教育,扶持相对薄弱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3.通过合作办学、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促进公办教育资源和民办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实现公办、民办学校之间的互补与共赢。
(二)改革教育发展方式,实施多元办学模式
1.探索集约化办学模式。实施“一校多区”、“教育发展共同体”与“教育集团”等多种形式集约化办学,鼓励公办、民办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或共同组建“教育集团”;充分发挥高校、区域名校的引领作用,采取“附属”、“联合办学”等方式,集结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综合发展力。
2.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将以学校为单位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转为以教育集团或教育共同体为单位的配置方式,实施财政、人事、资产、信息等教育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新体制。
3.试行学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等学制改革,加强中、小、幼各学段的衔接与贯通,探索中、高职五年贯通和“校企合一”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渠道。
4.拓宽教育对外交流渠道,提高国际教育水平。广泛开展教育国际交流,积极引进国际教育品牌,拓宽与发达国家、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渠道,开阔禅城学子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理解和交往能力,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需求。
(三)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激发人力资源活力
1.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培训、考核等途径,提升教师的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业务水平等基本素养。
2.深化教师编制管理改革。加强教师编制的总量控制,实行动态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切实提高教师编制管理与使用的效益。
3.建立科学合理的校长和管理干部梯队。研制校长和管理干部培养制度,建立后备干部与青年干部成长机制,探索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健全校长和管理干部梯队建设机制,促进学校管理团队可持续发展。
4.改革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由以职务职称为主转变为以工作量与工作绩效为主,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5.完善和优化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探索教师交流和退出机制;拓宽名优校长和教师及区内短缺人才的绿色通道,简化招聘、引进和录用程序。
(四)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1.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扩大校长对中层干部任命、教师聘任和考核管理及收入分配的自主权;落实学校办学和招生的自主权;落实学校进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自主权。加强学校自主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章程,建立健全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完善校务公开和家长委员会制度。
2.探索学校理事会制度,搭建社会参与发展平台。选取试点,探索建立理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法人治理结构,邀请热心教育的企业家、社区代表、社会贤达、校友及家长代表担任学校理事,为社会各界参与学校发展搭建平台,为社会资源支持学校发展提供渠道,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和自主发展。
(五)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创新德育工作观念、内容和方法,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认真落实养成教育,打造校风、教风、学风良好的优质学校。
2.完善课程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在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强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多元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切实改革课堂教学,建设现代课堂文化,转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六)创新办园体制,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制,改革公办幼儿园人事、财务、招生、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扩大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促进区域学前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2.创新办园模式,鼓励公办、民办合作办学,通过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园等新机制,扩大优质幼儿园的辐射引领作用。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龙头、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联合体,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
(七)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发挥教育督导功能
1.发挥教育督导导向作用。健全与完善督学责任区工作制度,加强督学队伍建设,明确督学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根据中小学“绿色评价”和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标准,结合本区实际,建立各类督导制度和标准,编制并实施基于目标和绩效的办学水平评估方案。
2.创新教育评估机制与方式。探索构建“督导与评估分开”,“管理与评估分离”评估制度,试行引进社会第三方评估咨询机构,独立对学校和各类办学机构进行评估或提供教育咨询分析,逐步建立以政府督导为主、民间评估为辅、社会积极参与的督导评估机制。
(八)发挥教育多种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开放办学体系,促进学校与市场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供给与需求对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
2.构建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共同参与、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机构健全、层次分明、管理规范、课程多样、内容丰富的现代学习型社区教育平台。
3.完善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社会组织及相关人员的子女入学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环境。
四、保障体系
(一)经费投入保障
严格落实教育“三个增长”的要求,力争实现上级对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的考核目标。拓宽经费筹措和投入渠道,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除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外,对大额专项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制度。严格财务监督和审计制度。
(二)制度政策保障
区人事、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镇(街道)必须认真履行发展教育的责任,根据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提供政策支持,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三)教育环境保障
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街道)要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营造安定有序、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