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实施意见

时间:2023-06-06 14:40:06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3年)的实施意见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加工、包装、配送、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务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

【商务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实施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发

展中长期规划2014

2020年)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加工、包装、配送、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42号),促进全市物流业健康持续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以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完善物流网络、创新物流模式、培育壮大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法治环境建设为保障,着力完善和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加快建成长江经济带西部物流枢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流保障。

(二)主要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壮大物流企业规模,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剥离外包物流业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扶优扶强。

坚持深化改革,切实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破除行业壁垒,完善行业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引导扶持,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切实转变物流业发展方式。结合重大产业和交通网络布局,优化物流网络,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创新物流组织模式,推动国际物流服务合作,增强物流集聚辐射功能,提升物流业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水平,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现代化,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物流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物流龙头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物流效率大幅度提高,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实现物流反应快速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服务系列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目标系统化、物流手段现代化、物流组织网络化、物流经营市场化、物流信息电子化,基本形成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

物流业对经济贡献率进一步提升。铁路货物运输量占比提高到10%,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100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万标箱,为周边地区集疏运货物占比达到40%以上。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物流业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程物流、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甩挂运输、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方式快速发展,信息化、标准化广泛运用,全社会物流总成本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6%左右。

物流龙头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和一批知名物流服务品牌。打造十亿级物流企业910家,百亿级物流集团34家。培育5A级物流企业10家、全国百强物流企业5家。

物流网络更加完善。全面建成“三基地三港区”国家级核心物流枢纽,建成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1个、市级重点物流园区10个。进一步提升万州、涪陵、黔江等区域性物流节点能力,充分发挥其他区县级物流节点功能,形成“一核心多节点三层级”的城乡物流网络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物流通道建设

进一步增强“一干两支”航运能力,积极推进三峡大坝过闸扩能工作,加快实施长江涪陵至江津至宜宾段、嘉陵江、乌江航道整治工程;加强长江沿线港口建设,完善进港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形成果园港、新田港、龙头港、猫儿沱港等六大铁公水联运港口体系;推进船舶标准化改造和甩挂运输,提升长江通航能力和效率。加快兰渝铁路、渝黔新线、渝怀二线、黔张常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郑―渝―昆、渝西等高速铁路和安张、沿江货运铁路前期工作;启动铁路枢纽东环线、市郊铁路建设,提高既有铁路利用率,推进铁路货运进园区,形成覆盖千亿级工业园区的铁路集疏运体系,构建内通外畅的货运铁路网络。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着力提升普通国省干道公路等级,完善以港口、铁路站场、沿江物流园区和产业开发区为节点的网络状公路运输体系,实现高等级公路网对市域内重要物流节点的全覆盖。强化航空货运枢纽功能,拓展江北国际机场航空物流用地,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构建航空大通关体系,完善机场地面交通运输网络,增开全货机航线,打造中西部航空物流高地。

(二)加快完善物流网络

按照各功能区定位,依托物流交通大通道,优化整合市域物流布局。围绕国家级物流枢纽,构建以重点物流平台为支撑、以区域性物流节点为纽带、以城乡社区商业网点为末端的三级物流网络体系。

完善物流节点网络布局。以“三基地三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为核心,加快完善形成全市物流网络,促进各类物流节点有机连接、高效畅通。依托交通枢纽,在都市区二环区域布局团结村、白市驿―双福、珞璜、南彭、东港、洛碛、果园港、寸滩、空港等9大重点物流枢纽,建设西部现代物流园、白市驿涉农物流园、珞璜物流园、南彭贸易物流园、鱼嘴果园物流园、洛碛化工物流园、空港航空物流园等7大物流园区。按照“辐射周边、服务本地”的原则,规划布局区域性物流节点,重点推进万州新田港口物流园、涪陵龙头港物流园、江津珞璜物流园、长寿沿江物流园、合川渭沱综合物流园、秀山武陵山现代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根据发展需求,规划建设区县级物流节点,并合理布局大型超市、社区商业网点等货物装卸点。

调整优化物流枢纽平台功能。着力推进铁路、港口、公路、航空等物流基地建设,优化重点物流园区功能。继续推进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建成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保税贸易产业园。积极推进南彭贸易物流园布局口岸功能。充分利用江北机场跑道空侧资源和空港保税港区功能,布局航空货运功能区,增强航空物流枢纽功能。调整优化寸滩港、果园港、东港物流功能,寸滩港重点发展口岸物流,其他物流功能逐步转移至果园港;果园港重点发展集装箱、商品滚装和散货,增加保税物流功能;东港重点发展件杂、散货、液态类以及重滚物流。白市驿涉农物流园重点发展涉农物流及加工、冷链物流及相关市场群,建设全市农产品冷链、粮食物流配送中心。将洛碛化工物流园建设成为以成品油物流仓储功能为主的化工品仓储基地及成品油、危化品交易中心。珞璜物流园重点发展大件散货物流。城市配送中心、大型仓储和批发市场、货车大型停车场原则上进入物流园区集聚化发展,不再单独布局建设。加强批发市场建设管理,通过土地控制等措施,防止批发市场盲目建设、无序发展。采取市场化机制,逐步引导城市小散乱的物流节点向物流园区集中,促进物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建立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依托物流网络,加快完善城乡配送体系。引导都市功能核心区货运站场和大型批发市场及物流仓储设施整合或外迁。依托现有物流枢纽平台、物流园区、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大型超市等,合理布局大型分拨中心和一批综合型、专业型公共配送中心;按照方便快捷和服务半径适度的原则,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鼓励商业网点、便利店、社区物管等利用自有设施建设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依托物流园区,完善运输市场管理,优化通行保障,着力解决城市配送车辆通行停靠难题。建设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统一配送、城乡一体化配送,提高配送效率。进一步发挥邮政、供销合作社、县乡客运网络和服务优势,加强农村配送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化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鼓励交通、邮政、商贸、供销、出版物销售等开展联盟合作,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进一步完善存储、转运、停靠、卸货等基础设施,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共同配送能力。

(三)创新物流组织模式

推进多式联运。加快推进公铁水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铁水联运的“无缝衔接”。鼓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物流企业结成多式联运实体或合作联盟,推进大宗散货铁水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货物运输“一票到底”。积极发展甩挂运输、带板运输、联合运输、公交化配送等多式联运配送模式。鼓励大型物流企业搭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联动机制。

打造全程物流。依托铁路枢纽、沿江港口、航空货运站、保税港(区)、物流园区等相关物流设施,利用铁路货运班列、水路五定快班轮、航空货运航线、公路货物运输等运输组织方式,形成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组织有序的复合型国际国内物流网络。依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程货物跟踪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整合资源、规范操作,采用先进技术和服务提供供应链物流。引导大型物流企业整合业务和资源,优化物流组织,进行流程再造,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实现现代化的全程物流经营与管理。

推进物流信息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跨行业和区域的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推广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鼓励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供需对接、产业联动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通物流信息链,促进各类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提高物流组织效率。

构建区域性交易平台。依托重庆航运交易所,重点完善航运融资担保、船东互保、船舶交易、货运交易等交易功能,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交易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和人才中心。建立石油化工全行业全产业链商品交易的重庆石油化工商品交易中心。争取建成上海期货交易所重庆有色金属交割库。积极培育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做大做强重庆再生资源交易中心。

(四)改善物流薄弱环节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继续加快白市驿涉农物流园区建设,建成综合性冷链物流集聚区,增强冷链物流功能。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全流程无缝对接。在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大力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设备,建设经济适用的农产品预冷设施。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度监控技术。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提速发展电商物流。充分发挥水、空、铁交通枢纽,一类口岸,保税(港)区3个三合一”内陆开放平台优势,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加快发展快递服务。推进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互动融合、协同发展及业务流程再造,促进电商物流全供应链一体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配送企业整合资源,建立共同配送联盟,完善信息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快重庆市快件集散中心等区域性仓储基地建设,吸引电商、快递、第三方服务公司入驻,设立服务西南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电商物流中心和公共仓储配送中心,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抓住重庆作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机遇,推动企业选择海外建仓模式,优化跨境电商平台综合服务和流程监督,吸引更多线下交易转线上、商贸企业上平台。

推进发展绿色物流。推动液化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在运输、仓储等环节的广泛使用。推广行业标准化,提高托盘、包装等循环利用水平,构建绿色低碳的循环物流系统。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加大废弃物回收物流处理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回收物流中心,提高回收物品管理水平,实现废弃物的妥善处置、循环利用、无害环保。

(五)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培育物流龙头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整合市场主体,组建一批大型现代物流集团和骨干物流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邮政领域,各依托12家大型物流企业整合现有行业资源,形成联盟,规模化发展,打造本领域领军企业。整合资源,培育壮大一批城乡配送骨干企业,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配送服务。依托一批具有海内外资源整合能力、完备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联邦、中海运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渝发展,支持市内物流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增强服务功能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

整合组建专业物流企业。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剥离外包物流业务,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组建专业物流公司,整合物流功能,大幅度提高物流业与产业的融合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引导传统仓储、运输、国际货代、快递等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提高服务能力。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向特色化方向转型发展。

(六)提升标准化和先进技术应用水平

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大物流企业分类评估、冷库等级与全程冷链服务等国家物流标准的推广力度。推进运输标准化建设。推进城市配送示范车队建设,推荐试点配送车辆车型,统一车辆标识,加强和规范其运行管理。推进船舶、城市配送车辆和冷藏车辆的标准化;制订零担物流货运场站、物流管理及服务、危险品(化工)物流服务等地方服务规范,建立覆盖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及物流信息化等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试点,促进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改造。逐步在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园区开展标准化运用试点。

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支持货物跟踪定位监管、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手机物流等物流技术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全自动物流配送、全程温度监控、智能配货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物品编码体系,推动条码和智能标签等标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广泛应用。鼓励各类仓储物流设施特别是电商快递、商超、医药、烟草等领域的仓储设施改造升级,建设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实现立体化仓库、自动化分拣、机械化搬运、智能化管理,提高物流装备现代化水平。

(七)扩大物流开放合作

深化国际物流合作。依托“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大力发展平行贸易,推动国际邮政专列正式运行,开设鹿特丹、巴黎、斯图加特、慕尼黑、米兰等区域物流分拨中心。加快重庆到东盟陆路物流通道建设,建立万象、仰光、曼谷、吉隆坡、河内、新加坡等区域物流分拨中心。引进知名国际物流企业在重庆设立区域总部、分拨中心、供应链营运中心、结算中心。依托江北国际机场引进国际航空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国际航空货物中转,建设航空物流分拨中心。

加强区域物流合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强沿江水水中转合作,深化沪渝两地航交所战略合作,推进江海联运。加强省区市间合作,推动形成包括共同监管、协同执法、企业诚信信息共享在内的联动市场监管体系。利用重庆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沿江及周边地区物流信息化合作。充分发挥公铁水联运潜力,吸引周边地区货物通过多种运输方式经重庆集货后通江达海,吸引长江中下游省市附加值高、时效性强的货物通过“渝新欧”铁路大通道直达欧洲腹地,扩大沿江地区与欧洲的货物贸易,增强重庆的物流集聚辐射功能。

优化开放合作环境。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口岸经济,着力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做强做优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推进万州、南岸保税物流中心(A型)建设,争取设立南彭保税物流中心。争取新设更多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空港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高端服务业。寸滩水港重点发展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和口岸物流。西永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制造、研发、维修。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点发展与国际集装箱铁海联运、铁路国际联运相配套的物流服务业,依托整车进口口岸发展进口汽车销售、改装维修、零配件中心、物流配送和金融服务等产业。完善一体化大通关体系,加快电子口岸和物流信息化互联互通建设,提升快速通关查验能力。推进重庆关区“一站式作业”,推行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口岸通关模式。完善“渝深快线、区域联动”便捷通关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规范市场秩序

全面清理涉及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服务市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督体系,规范物流市场准入制度。严格监管执法,强化执法责任,加强和规范收费管理,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的清理整顿力度;加强对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依法打击利用物流渠道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督促物流企业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加快建立行业征信平台,出台企业失信行为惩戒办法,逐步将信用状况纳入各类准入门槛,建立从业企业和人员“黑名单”制度,加大失信公开和惩戒力度。

(二)强化人才培养

制订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教育培养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积极推动重点物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支持高等院校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推进物流相关学科建设和产学研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培养引进熟悉国际物流规则、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三)完善统计体系

整合重点物流企业统计、部门物流统计、行业市场调查,建立完善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统一统计指标口径,优选调查企业样本,制订科学的物流统计报表,做好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成本、物流业增加值等指标的统计核算工作。按年度发布物流统计分析报告和全市物流业年度发展报告,及时准确反映我市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加强企业统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统计质量。

(四)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工作推进机制,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统筹协调全市物流工作,研究解决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项,推动实施重大物流项目。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按照物流业发展重点工作方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落实全市物流业发展目标任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物流业规划建设各项工作。物流行业协会在物流企业诚信体系、标准和技术推广、交流合作、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对全市物流业发展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推荐访问:重庆市 贯彻落实 实施意见 【商务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