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县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蚌埠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蚌埠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及《怀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土方案】怀远县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怀远县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县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蚌埠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蚌埠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及《怀远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县地质环境条件、气候条件、人类经济活动情况,以及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综合分析预测:2015年我县地质灾害仍以河湖(水库)、路桥堤坝水利工程及农民切坡建房形成高陡边坡地质灾害为主,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汛期(一般在5—9月份,具体灾害发生情况将受降雨量影响),主要地质灾害发生地点为淮河干、支流沿岸,部分危险区段与历年发生水害区段基本相同,灾害类型以路桥堤坝边坡失稳为主。其次是特殊岩土体灾害、地质环境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形成降落漏斗,产生地面沉降等缓性地质灾害。随着城市发展和经济活动的深入,此类灾害的危害性也将随之加大。各类矿山企业(尤其是采石场)应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操作,防患于未然,防止滑坡、地面塌陷和危岩崩坍灾害的发生。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防范重点和防范期
重点防范区域是怀远县城关镇(城关镇进山路西巷)、白莲坡镇(姚山村)和唐集镇(平阿山),灾害类型以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采空塌陷)、不稳定斜坡为主,其中姚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已通过省国土厅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立项,按程序进入施工阶段,城关镇进山路西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招标工作正在进行中。淮河沿岸重点防范区域是淮河干流及支流水系堤坝,灾害类型以渗漏、崩塌为主。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为上述区域内重要交通干线以及行人、住户、农田等。重点防范期为5—9月份。
三、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有关乡镇要将本行政区域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注明联系方式)。对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工程建设单位将监测、预防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当地政府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各乡、镇要切实按照《安徽省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要求,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要根据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应急和治理工作。三要认真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组织制定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抓好落实。要制定每个危险区(段)和隐患点的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险情,相应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预案做好相应的抢险救灾工作。四要加强宣传培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监测和预防的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落实地质灾害监测的责任单位和个人。
五、突出重点,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和督查工作。在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居民点、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巡查,特别是对中小学校址要重点巡查,因地制宜,采取避让或应急治理等有效措施。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划定危险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予以公告。要将“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发放到每个受威胁的群众手中,并组织防灾常识宣传普及,增强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
(二)落实地质灾害速报和月报制度。县国土局要严格按照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月报制度的通知》(皖国土资发〔2006〕98号)要求,将隐患点、各类地质灾害灾情和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情况如实报告,不得夸大,更不许隐瞒不报。县国土、住建、水利等部门要相互通报地质灾害隐患点、灾情及防治情况,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资金、人员。要建立应急专家队伍,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要及时有效进行判断,迅速做好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
(四)加强宣传培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监测和预防的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落实地质灾害监测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开展对农村宅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