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方案】重庆市潼南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09 18: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稳致远、如期达成目标。为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实现“十三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方案】重庆市潼南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发改方案】重庆市潼南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精选文档)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工作方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稳致远、如期达成目标。为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实现“十三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潼南实际,制定我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建设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依托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围绕“新型工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西部绿色菜都、川渝合作示范区”发展定位,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政策和法治办法,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着力推进工商实体经济发展,保护和发展好优质产能,以增加有效供给为根本目的,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与效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动力支撑,全力把潼南打造为成渝北线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方法、市场化的手段,矫正供需结构性错位和要素配置扭曲,促进供需新平衡。切实调动企业和社会参与积极性,大力培育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创业、创造。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营造活力迸发、规范透明、良性竞争的营商环境。

坚持靶向施策。深度整合既有政策,通过准确的导向机制和强力的推进机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靶向引导、精准施策,推动生产要素向提升供给端质量与水平集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立足实际。既关注存量更注重增量,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增量带存量,以存量促增量,不断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给结构,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既要优化存量结构,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又要对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生产不安全、长期亏损的企业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予以淘汰。

坚持积极稳妥。主动谋划、不等不靠、依法依规,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置好企业资产债务。充分考虑经济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时机、节奏和力度,做好各种预案,防范各类风险。在改革过程中统筹做好就业和援助工作,切实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重在落实。严格按照中央和市里要求,摸清情况、明确目的、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既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又要强化改革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目标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

(三)工作目标

通过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时期,努力实现有效供给水平明显提高,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实体经济负担得到切实减轻,各类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短板得到有效弥补,结构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增加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和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大对短板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在提升供给水平的同时扩大市场需求。

——去除无效供给。通过多管齐下、综合施策,鼓励企业主动进行市场出清,去除一批过剩产能、一批房地产库存、一批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使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生产不安全、长期亏损的企业基本消除,腾出资源要素、市场空间支持有前景的企业发展。

——减轻实体经济负担。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企业减税降费力度,清理交易环节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经营性成本,帮助实体经济企业置换高成本债务,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

——促进供需有效对接。针对当前“供需错位”“供需错配”等问题,积极支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手段、新方法,畅通市场供需对接通道,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高效耦合和精准对接。进一步防范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制假、贩假等假冒伪劣行为。

二、以市场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

科学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瞄准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和新特征,紧盯产业和科技发展方向,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形成高质量、多层次、宽领域的有效供给体系,增强供给效率和活力。

(一)加快三次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集群。以结构深度调整促进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向质量效益型、绿色清洁型转变。以天然气综合利用为抓手,打造天然气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智能终端为核心,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现代灯饰为重点,打造消费品产业集群。以机械制造为基础,积极培育机器人、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对接全市新兴产业布局,培育新材料等产业。以南区、北区、东区为支撑的“一园三区”现代工业园区框架,实现千亿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全覆盖,成为支撑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

二是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商贸产业上档升级,培育物流、电子商务、会展及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滨江商圈、江北新城商圈等商业密集区,增强西南国际灯饰城、朝天门金海洋分市场、仁豪家居建材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配套服务能力,推进潼南综合物流园区和火车站物流园区建设;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园,培育O2O、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模式;依托各类节会活动,培育壮大融会议、展览、节会和旅游等于一体的会展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企业的营销总部、财务总部、结算中心或数据中心等区域性总部。建设以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渝西北川东现代物流配送基地、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总部基地为支撑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三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打造“四片两带”现代农业发展区。通过上中下游链接、一二三产联动的方式,持续抓好优质粮油、蔬菜、特色经果林业、渔业、畜牧业等五大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突出打造100万亩柠檬和10万亩油牡丹等产业集群,发展玫瑰、桑葚等观光和精深加工产业,做大特色经果产业链。促进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要素,建成一批集休闲、观光、度假、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休闲农庄和农家乐等休闲农业示范点。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提升农副产品效益和竞争力。

四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住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契机,推进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的结合,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推进绿色制造。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工业“四基”能力。实施城区企业环保搬迁,加大力度推进市场主体无证转有证、个体转企业、限下转限上、规下转规上和股份制改造等工作,鼓励企业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促进化工、食品、纺织、造纸等轻工业提档升级,全面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是统筹推进“四化”融合。按照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的思路优化布局,统筹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建设和完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互联网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互联网+工业”,引导物联网、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促进工业生产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农村信息资源与用户间的有效衔接,加强信息技术集成,实现农业资源、环境、生产、产后与服务信息的全流程覆盖,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

(二)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一是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推进创新主体互动和技术扩散,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方向,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新驱动功能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紧扣工业五大集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是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充分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数量,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通过项目合作、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研究院、博士工作站等。培育科技型企业,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集约发展水平,走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之路。以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和拟上市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集中资源,培育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三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全面落实国家、市级支持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创业发展和服务体系等措施,充分发挥各类政策激励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吸引科技人员、个人发明者、退伍军人和返乡创业人员等创办各类企业。鼓励企业在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开展创新,建立一批区域协同创新科技服务站。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强化金融对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搭建创新融资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和创新创业文化。

(三)提升开放水平拓展市场空间

一是主动融入全国、全市大开放战略。立足《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围绕“成渝合作重点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成渝北线增长极”城市功能定位,向北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广安、遂宁等地区,做到互补发展;向西融入成渝经济区及成渝城市群发展,深化务实合作,深度参与成都及川东地区产业分工、互动发展;向东融入重庆主城及长江经济带建设,承接主城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格局。推进与铜梁、资阳、广安的合作,以打通“断头路”为重点,加快规划衔接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发挥产业合作基础,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消除行政壁垒,建立共同市场。积极探索跨省跨区合作新模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城乡统筹和跨区域融合发展。

二是畅通对外开放便捷通道。建成南泸高速、合安高速,推动市域铁路和兰渝高铁建设,改造升级区域内国、省干线,打造快速陆路运输通道。抓住国家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契机,结合涪江梯级开发,推进涪江航道复航和码头建设,形成通江达海的水路运输大通道。对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加快潼南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打造空中走廊。

三是构建良好的开放发展环境。设立海关(潼南)办事处和检验检疫机构。做大对外贸易,做强外贸进出口企业,推动更多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和更多国际资源进入潼南,培育壮大进出口新增长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产业集群招商、链条招商、专业招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和重大项目。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供给体系活力

一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决策科学民主、审批透明合规、实施监督有效的政府投资机制;探索编制投资负面清单,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投融资PPP模式。在特许经营、土地整治、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探索推进投融资PPP模式;完善项目绩效考核和动态监管机制;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项目运作机制。探索在政府配置资源方式上的创新,带动社会资金投资新兴产业及产品创新型行业。

二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向社会资本开放,积极吸纳外资和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一级开发,增强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清理并取缔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非公经济进入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用事业等领域。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破除行政主导,推进科技资源资本化、市场化,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经费配置、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的机制。对接市级财政性科技资金,聚焦重点研发任务。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监管模式,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支配权、决策权。

四是深化财税金融扶持机制改革。落实好中央、市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的财税、金融政策,推动地方金融机构业务转型。按照国家、市级部署,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五)促进供需有效衔接

一是畅通供需对接通道。围绕消费升级需求,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扩散作用,进一步提高物流体系效率,有效破解市场壁垒,畅通供给渠道,提高供给效率。

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积极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优势产业和中小企业等领域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是打破市场垄断。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开放交通、能源、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体系。

三、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

通过严格准入、市场出清、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升级、招商引资等措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一)去除过剩产能

综合考虑企业经济效益,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手机品牌代工厂,发展中高档智能机,逐渐降低功能手机占比,推动消费品电子产业上档升级。积极发展智能光电子产业,逐步降低传统灯饰灯具制造。

(二)去除房地产库存

一是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科学把控土地供应规模、布局和节奏,因地制宜确定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的供应比例。对住房供应明显偏多、去化周期未达到合理区间,或在建住宅用地规模过大的区域,暂停或延缓土地供应计划。

二是进一步拓展房地产市场。每年举办春季房交会吸引群众购房。执行春季房交会政策,凡购买商品房、存量房的,不动产登记规费按土地房屋权属登记规费总额的50%予以优惠。

三是全面推行货币化安置。原则上停止新建安置房,在征地农转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采取购买商品住房方式安置被拆迁对象,保障被拆迁对象合法权益。

四是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执行居住证制度,加快就医、就学、社保等配套政策落地,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促进农民工及外来人员新增购房。

(三)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

一是严格认定标准。对生产经营困难、资产负债率超过85%且连续亏损3年及以上;长期欠薪、欠税、欠息、欠费且无法正常经营;主要靠政府补贴或银行贷款等方式维持生产经营的企业可以认定为僵尸企业。对经过登记注册但已长期没有经营业务的公司可以认定为空壳公司。具体认定时要科学合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其处理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

二是规范处置一批。鼓励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处置各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压缩过剩产能、延伸产业链、促进转型转产。对不符合国家环保、能耗、质量技术、安全生产等控制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采取清产核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多种措施加快处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破产处置。建立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协调机制,健全政府与法院的联动机制,依法依规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企业借机逃废银行债务。

三是建立利益引导机制。停止财政补贴、资源配置和各种形式的保护,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处置方案。大力支持兼并重组型资产处置,对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过程中的债务重组等按照国家政策予以扶持,对关停企业用地性质可按城市规划进行调整,所获溢价收益用于人员安置等。

四是妥善做好职工安置。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的职工,本人自愿、企业同意后可内部退养;解除劳动关系的,企业依法支付职工经济补偿和拖欠工资,补缴社会保险费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市里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专项资金,对人员安置进行补奖。做好再就业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或自主创业。实行失业保险、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职工基本生活。

四、减轻实体经济负担

坚持“减负”“解难”“放活”原则,用改革的方法为实体经济减负担、降成本。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税费减免政策,落实好市里已经出台的涉企政策30条意见,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成本、社会保险费成本、财务成本、电力成本、物流成本等,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在降低成本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发展思路、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一)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一是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和市里“营改增”政策,按照市里要求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生活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打通二三产业抵扣链条,优化税制结构。

二是大力清理涉企收费。进一步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对属于国家和市里明文规定且有收费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按规定的下限执行;属于本地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严格执行国家今年关于取消停征和整合部分政府性基金项目的要求,停征取消一批政府性基金项目,并将更新后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目录清单向社会公布。

(二)降低要素成本

一是积极推进售电侧改革。严格执行国家和市级电力体制改革有关文件要求,对产能过剩行业执行阶梯性电价。积极推进售电侧改革,执行分类标杆电价。

二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收费行为,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收费。鼓励金融机构清理服务收费项目及价格,列出收费目录清单并公示。鼓励金融机构控制贷款利率上浮空间。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机制作用,为部分生产经营正常、市场前景好但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进行冲贷。

三是置换企业高成本债务。对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销售有回款的企业在信托公司等非银行贷款渠道取得的高成本债务进行置换。由政府引导,行业商会协会组织,企业共同出资搭建平台,为本行业企业提供搭桥贷款服务。对以长换短、以低换高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能存在的贷款风险敞口,给予企业融资增信和贷款担保,建立良性借贷关系。

(三)降低企业经营性成本

一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优化物流布局规划,以重点物流园区为依托,打造三级物流枢纽体系,解决交叉运输、重复运输问题。推动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互联互通,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发展物流仓储配送,完善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城市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减少物流交易环节。

二是降低用工负担。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时间、调整幅度。推进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执行住房公积金最低缴存比例,有困难的企业经申请批准后可缓缴住房公积金。针对困难企业的社保缴费政策,由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餐饮业拓展到交通运输、房地产租赁及经营等行业。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依法参保缴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给予稳岗补贴。适时推出对困难行业企业、小微企业的社保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实施“分类精准放权”,优化审批程序,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应用平台,推动信用信息共享交换与互用。

五、加大风险防控力度

围绕实体经济优化融资方式,提高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全面提高风险防控和危机应对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做好政策性债务管控。实行政府性债务总量控制,做到债务总量只减不增,把负责率和债务率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确保政府性债务绿色可控;进一步规范政府性债务的举借行为,杜绝违规举债;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预警机制,细化债务风险预警指标。

(二)有效控制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杠杆率。支持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的杠杆率进行管控,重点管控银行金融机构夹层投资和保险公司万能险产品等金融衍生品潜在风险。严格防范高杠杆金融产品、担保公司代偿等风险。

(三)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落实市级即将建立的新型金融机构行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互联网金融、交易所、投资咨询类公司等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机制。对互联网金融严格按照“三个不准”要求进行监管,即不准自行设立资金池、不准乱集资、不准搞固定投资回报。对P2P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监管,实施P2P“十不准”管理政策,对未注册的要坚决取缔。

(四)切实降低工商企业资产负债率。积极帮助实体企业争取专项建设基金,补充企业资本金。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帮助企业扩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入股民营企业。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企业的贷款力度,帮助企业置换高息债务。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投贷结合等新型经营模式。

(五)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行为。提高“打非”工作常态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建立风险预警平台系统,深入排除潜在风险。避免非法集资与各类金融产品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形成更大的风险。

六、切实补强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短板

针对部分镇街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以及脱贫、教育、卫生等领域发展相对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分化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重点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基础设施补短板、生态环境建设补短板、社会事业补短板四大工程。

(一)巩固扶贫攻坚成果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综合施策强化产业扶贫。完善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提升脱贫人员自我发展能力和政府关爱服务水平。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创业小额信贷、致富带头人培训等精准扶贫工程,建立教育和就业相结合的长效帮扶机制,做到“扶一代、帮二代、优三代”,切实增强脱贫人群创业就业能力。深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重点保障智残体残脱贫人群的生活需要;建立健全贫困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解决好留守人员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二)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

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城区交通和“最后一公里”水电路气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完善城市主干道骨架路网,改善城市公交系统,改造现有人行车行道路,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站,打造畅通城市。

二是推进水电气等设施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及处理、公厕等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三级路网建设,促进撤并村通畅;完善饮用水设施建设,推进农村饮用水提质;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及光纤覆盖。

四是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特色文化村;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推动农业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实施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及治理,切实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五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农村信息资源与用户间的有效衔接,加强信息技术集成,实现农业资源、环境、生产、产后与服务信息的全流程覆盖,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

(三)实施生态环境建设补短板工程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严格执行禁投清单。抓好万利来等3家化工企业通过升级改造搬迁入园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琼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完善琼江流域10个镇污水处理设施及二、三级管网建设,并配备垃圾清运处理设施设备,琼江中和断面保持或优于Ⅲ类水质。实现全区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力争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土壤污染状况。落实“三控一防”措施(即控制交通噪声污染、控制社会生活及工业噪声污染、控制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开展噪声源头预防)。

(四)实施社会事业补短板工程

全面完成重点民生实事工作任务,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公平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创新教育模式,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到2020年,构建起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匹配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开放的学习型城市,成为教育强区。

二是全面推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全民健康”战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贯彻落实国家人口政策,提升人口服务水平,促进人口合理增长、结构优化,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到2020年,基本建成区域内医学中心,各项指标均达到城市发展新区平均水平,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均等化。

三是构建标准化、均衡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体服务一体化。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数字化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工程建设,以1+X”模式多点布局文化馆分馆和图书馆分馆,改造提升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以上。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积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加快数字新媒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全区有线电视通达地区完成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深入挖掘红色、绿色、金色文化,创作一批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加强大佛寺、双江古镇、千佛岩、陈抟故里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狮舞、连宵、车车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七、组织实施保障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实”工作要求,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要有定力、有思路、有办法、有作为,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区政府当前重点工作抓紧抓实,相关副区长按职责分工具体推进,日常协调性工作由常务副区长牵头成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席会议处理。

(二)落实专项方案,实施清单管理。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市级部门制定的专项方案,各项任务要按照清单方式管理,确保“见目标、见任务、见企业、见时效、见路径、见责任人”。

(三)协调稳步推进,确保社会稳定。条件比较成熟的改革要加快推进;对条件暂不成熟的,要做好方案策划和项目储备。要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探索建立新机制、新政策,不断完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制机制。要做好社会稳定形势研判,加强舆情信息收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早制定应对预案,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四)强化督查督办,抓好宣传引导。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年度工作任务和部门责任,强化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要加强督查督办,对未完成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责任人要予以问责。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引导和规范企业做好自律工作。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做好改革方案和措施的正面宣传和解释工作,引导和管理好社会预期。

推荐访问:潼南 重庆市 结构性 【发改方案】重庆市潼南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