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典型】县农开办有机产业发展经验交流

时间:2023-06-12 22:20:02 来源:网友投稿

农开办有机产业发展经验交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为当前“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典型】县农开办有机产业发展经验交流,供大家参考。

【农业典型】县农开办有机产业发展经验交流


农开办有机产业发展经验交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为当前“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强力支撑,是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经。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成为全球性两个重大课题的今天,充分利用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围绕“发展生产力”的主题,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1999年,我们在本县乡建立了生态农业有机食品示范园区,对发展有机农业进行了试点。试点的过程是一个坎坷不平的历程,广大群众经历了由抵制到理解再到支持的思想嬗变,乡村两级采取了一系列不得已的强制措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乡财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最终实现了有机农业的普遍推行,2003年乡被国家环保局授予“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称号。在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我县审时度势,总结经验,及时作出了进一步扩大有机农业生产的战略决策。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县有机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过去以花炮闻名的,如今以发展有机农业而出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原国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等领导相继来到视察有机农业,安徽、重庆等省市党政代表团多次来参观,铜鼓、宜丰、、新余等相邻县市也纷纷组团来考察学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求是》杂志《红旗画刊》、香港《经济导报》等媒体杂志先后对我县有机农业作了专题报道。20071117-21日,我县首次成功举办了“全国有机农业发展高层论坛暨技术研讨会”;2008418-19日,我县又成功举办了“2008有机农业及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高级研讨班”。我县发展有机农业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推行六项措施,实现规模化发展

在发展有机农业初期,我县有机农业开发主要局限在乡,而且采取的是千家万户式的分散小规模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一方面管理难控制,质量难保障;另一方面规模上不去,成不了气候,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些情况,我县推行了六项措施:

(一)宣传造势。有机农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传统耕作思想的回归,但又不是传统农业,比传统农业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发展初期,群众观念一时难以转变,有些人对发展有机农业不理解,不支持。特别是转换期内,由于传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往往造成减产减收,群众抵触较为强烈。因此,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我们以提高认识为前提,做了许多促进干部群众转变思想的宣传引导工作。一是通过邀请专家与干部群众面对面答疑、专家讲座、组织外出参观等形式,积极帮助干部群众提高对有机农业发展前景的认识,坚定他们发展有机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舆论工具,采取在国道、省道等重要地段树立大型有机农业宣传牌、在有机农业生产区设立有机农业宣传长廊、给农民送发展有机农业的公开信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大量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发展有机农业的目的意义,让发展有机农业的理念扎根民心。三是在反复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有机农业乡镇依据村规民约制定了《有机农业发展公约》,并在乡镇人代会上予以通过,政府与农户签订“有机农业发展协议”,充分尊重了民意。我县通过做大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工作,发展有机农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发展有机农业已逐渐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为规模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规划先行。为确保有机农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我们采取了“科学规划、稳步发展”的方针。2003年,我们在对有机农业的产生背景、生产特点及发展意义、发展前景等作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安排”的原则,组织专家制定了《县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2003-2007年)》,从基地建设到龙头企业、从品种选择到区域布局、从进度安排到经济效益等方面都作了全面的谋划。2006年,根据我县有机农业的发展进度,又适时对规划进行了调整,调整为从2006年开始进入第二个规划期(2006-2010年)。在搞好全县有机农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各基地乡镇也结合各自实际,作好了本乡镇有机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对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发展进度、实施措施以及投资概算等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我县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指导,指明了方向。

(三)政府助推。为把有机农业扶强做大,我们把有机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首要来抓,把有机产业当作“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增光”的大事来抓,把有机产业当作“建设和谐、造福人类社会”的一项事业来抓。在具体措施上加强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了领导。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有机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有机农业办公室,组建了“县有机农业监控服务大队”、成立了“县有机食品行业协会”,专门负责全县有机农业的协调、指导、监督和服务等工作。各有机农业生产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有机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有机办,加强了对有机农业工作的领导。

二是出台了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切块资金,在有机农业的农产品加工、流通、新品种引进、肥源培植、沼气池建设、农民培训、知名品牌的创建等环节上给予大力的扶持。八年来,全县有机农业基地的认证费用全部由县财政解决。为了加快有机农业生产乡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我们把有机农业基地乡镇优先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解决交通、排灌等田间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培训、技术示范、旱作农业推广等问题。为了加快有机食品龙头企业的发展,我们把龙头企业的一些项目建设优先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建设项目以解决有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项目建设、技术引进、和改造。在转换期间,政府向农民免费提供草籽种和植物农药,对建造沼气池的有机生产农户进行半价补贴,免费提供和安装诱杀灯,对有机木姜等主导品种的种植大户给予小额贷款贴息等等。有机农业生产乡镇对转换期有机农业生产经营也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乡对转换期间的农民半价提供有机肥,免费提供有机农药,赤兴乡对转换期间的农民每养牛一头补贴300元,等等。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我县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夯实了基础。

(四)多元投入。我县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资金投入上,采取了政府、企业、农民多元投入机制。坚持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开信贷投入渠道,激活民营资本,大力招商引资,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投资我县有机农业开发。

一是加大县乡两级财政的扶持力度。围绕有机农业的发展,政府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扶贫开发、测土配方、阳光工程等各项支农项目。每年整合各类支农经费1000多万元用于有机农业的中低产田改造、良种推行、技术培训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是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创新贸易和招商方式,加大有机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培育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订单企业,使企业成为有机农业投入的主导。今年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签订40000亩有机水稻、5000亩有机毛豆、3000亩有机木姜的合同。企业为农民每亩垫付180元的生产资料费用,仅此一项就增加有机农业投入800多万元。

三是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投入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全县有机农业生产农户已达到8000来户、带动农民30000余人。由于有机农业能有效地增加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全县涌现了一大批投入5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在大户的带动下,全县农民投入有机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多元投入机制的建立,为我县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动力。

(五)协会联姻。为了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的有效对接,我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和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在县里成立有机食品行业协会以及在村里成立分会、以地块为单位成立互助组,把企业与农民联结起来,真正实现“龙头企业+有机农业合作组织(协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协会实行统一购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认证、统一销售和统一产品定向发展五个统一管理,一方面,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严守操作规程,确保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为会员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提供技术、信息、管理等各种服务,代表会员利益与企业签订单,销产品。2007年,我县东江村13户农户通过协会种植草莓128亩,创收32万元。新竹村通过协会种植有机水稻500多亩,有机姜100多亩,为全村农民增收25万元。有机农业协会或组织已成为生产农户与企业联系的纽带,成为标准化操作规程推动的服务站,成为有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道,成为有机农业生产农户的依靠。农户参加协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统计,全县现有各类有机农业基层协会组织46个,带动7650户农户、34600多人。协会等组织的成立,提高了有机农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有力推动了我县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六)风险防范。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农产品市场波动的双重压力,承受着来自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为了规避和防范这些风险,我县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建立了病虫害防疫防范监测服务工作组,加强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提高了有机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二是完善了动物防疫体系。在有机农业项目区,通过加大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机制,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健全村级防疫网络体系建设等措施,增强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三是设立了水稻风险基金,我县在进行有机水稻开发时,从有机水稻监控费中按每斤0.05元抽取风险基金,用于对开发有机水稻减产、减收的农民进行补贴,确保每户从事有机水稻的农户受益。四是积极发展了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动作、农民自愿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积极参加农业保险,以降低风险。风险机制的建立,为我县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县有机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有机农业项目乡镇已由一个乡发展到高村、仙源、赤兴等10个乡镇。有机生产面积达23.6万亩,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专用山茶油——“金世本香”山茶油的产地,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葱、有机姜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有机产品已有有机水稻、木姜、小葱、百合、竹笋、蜂蜜、山茶油等30个。各类有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30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8家,具有自主进出口权的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我县有机农业从基地到加工企业都已有相当的规模,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二、抓好三项工作,坚持标准化方向

我县发展有机农业,坚持标准化方向,真抓实干,不搞“假有机农业”、“观光农业”,不做“名声工程”。

(一)国际认证,走标准化之路。有机认证是有机农业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有机食品只有通过有机认证以后,才能进入国际市场进行销售。所以,有机认证是有机食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唯一通道。我们采用是的欧盟2092/91标准,由BCSECOCERT进行认证。9年来,我们发展有机农业,坚持走标准化之路,扎扎实实地做好了有机认证工作。一是县财政每年都拿出15-25万元资金用于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认证费用;二是县有机办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抓全县的有机认证工作;三是建立了有机农业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每个生产区都有有机农业的质量负责人、内部质量检查员、技术指导员,建立了有机生产文档管理。四是加强了有机认证工作的培训。每年在农事生产前,我县都要举办一次有机认证工作培训班,就有机认证内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外业管理等内容进行培训。

(二)注重科技,规范操作规程。有机农业是一个标准化的农业,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而要严格操作规程,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此,我县把科技进步作为有机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环节来抓。与南昌大学合作建立了南昌大学有机食品研发中心,重点解决有机食品开发中的技术难题。与省农科院合作,就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有机肥开发、良种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有效地进行了生产与科技的对接。由县科技局牵头,先后进行了有机水稻、毛豆、木姜三个品种的有机标准化操作规程的研发工作。采取先试验示范,后予以推广的做法,先后进行了有机木姜、日本紫红薯、德国小葱等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和推广。我县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服务,不断提升有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通过建立有机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常年下到有机农业基地,实地进行了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干部群众的技术培训。先后聘请OFDC、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大学、学院等院校知名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到我县进行了有机农业培训和指导。多年来,举办了有机农业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训干部群众10000多人次,编印了《县有机农业(主导产品)生产技术规程》1万多份和《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办法和措施》6000余份下发到农户手中。县里每年都由书记或县长带队组织参加了有机认证机构举办的全国性的技术培训班。县委党校也应要求安排了全县有机农业培训班,特请了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作专题讲座。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培养了新型农民和有机农业管理干部,造就了适应有机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和管理者。为抓好有机农业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我县还从2004年起,开始了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按照环境生态化、农田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种田科学化、操作标准化、产品国际化的要求,准备把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造成为面向赣西、影响全省的有机农业体验中心,循环农业的示范基地,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农业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创业园。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也将在规范操作规程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监控,确保产品品质。农业生产独立性强,分散度大,加上有机农业对生态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客观上造成了生产过程中的监管难。为了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产品品质,我们一是县里成立了有机农业农业监控服务大队,对全县的有机农业进行全程监控。二是各有机农业项目乡镇均成立了有机农业监控小分队,对有机农业的生产进行全程监控。三是每十户农户组成了协作小组,民主选举有机农业监督员,并实行连保制度,一户违规,十户受罚,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有机农业监控网络。同时以村小组为单位,建立了有机农业监控卡,监控卡上每户农户的田块、面积、产量等均有记录,并实行全程追踪问责。另外,我们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立了有机农业检测检验体系,加强了各个生产环节的检测,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检测和监控,为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构筑起一道安全网。

通过坚持走标准化之路,我县经过有机认证的有机耕地面积达到6.5万亩,野生采集认证面积达到17.1万亩。经过有机认证的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有6个,有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进入国际市场,产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有机农业已成为继花爆产业之后又一出口创汇产业。同时,经过有机论证的农产品的价格有了大幅度提升,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项目区农民年人均从中增收超过300元,有机农业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成为我县的一个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三、坚持两个理念,向产业化阔步迈进

现代农业生产的过程既是自然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的过程。现代农业一方面要遵循农业本身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遵循经济规律。因此现代农业存在两个层面的产业体系,一个是符合农业自然规律的生物能循环利用的结构体系,二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化结构体系。我县刚开始发展有机农业时,整个有机农业以单一的基地生产为主,产业化程度很低。按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理论,我们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坚持用以下两个理念打造有机农业的产业体系:

(一)坚持用系统论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打造生物能循环利用的有机产业结构体系。我县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把有机农业开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坚持走综合开发之路。根据多年的开发经验,选择了市场前景好、群众有种植基础、效益较高的优质水稻、台湾75#毛豆、木姜作为开发的重点。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机土地的复种指数,我县利用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周期进行科学轮作,减少了季节性的土地闲置。如采用“有机毛豆+有机水稻+有机蔬菜(或绿肥)”载种模式,比常规农业每亩增收300多元。在抓好种植业的同时,我县注重多层次发展,立体开发总体推进。充分利用丰富的畜牧水产资源,大力发展有机畜禽水产品,大力推行“稻--畜(禽)”、“畜--菜”等生态立体开发模式,把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利结合起来,在发展有机水稻和蔬菜的同时,大力开发有机笋用竹、油茶、蜂蜜、食用菌以及有机畜禽水产品,实行农业资源整体合理利用。我县仙源乡仙源村350户农户,2006年在发展有机水稻、德国小葱等经济作物的同时,大力发展兔养业,全村兔出笼1万余只,给全村农民增收20多万元。

(二)坚持用工业化经营理念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有机农业产业化体系。产业化经营是实施生态有机农业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而龙头加工企业又是支撑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处于主导地位。为此,我县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有机农业,把产业链向着加工拉长,向农民拉近作为突破口,把政策扶持的着力点更多地从基地生产向精深加工延伸,力求使不仅成为全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更要成为重要加工基地。围绕上述战略构想,我县一方面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另一方面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使有机食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通过用系统论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谋划有机产业自然规律的结构体系,实行多品种开发、多层次推进,丰富了我县有机农业的内涵,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用工业化经营理念谋划有机产业经济规律的结构体系,把有机食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坚定了本地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经营者的信心,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外地企业的进驻。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客商纷纷来创办有机食品企业,锦江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青叶食品有限公司、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已扎根,南酸枣、木姜、毛豆、竹笋等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出口国际市场,年出口创汇达到500万美元,有机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福康栈、顶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已投身开发有机水稻,其中顶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工业园投资1500万元建成优质大米生产线,将生产的有机米推向了国际市场。富士康集团公司、中国环境资源集团以及一些生物制药行业的老总因看好这块没有污染的土地也纷纷到考察,有的已初步达成投资意向。我县有机农业已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我们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并一以贯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回首近9年的奋斗历程,我们也有一些深刻体会。我们认为:

(一)发展有机农业关键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有机农业规模化发展。

(二)发展有机农业一定要坚持标准化方向。只有这样,产品品质才有保障,有机农业才能在去伪存真的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保持健康有序发展。

(三)发展有机农业要紧紧依靠龙头企业。只有依靠龙头企业才能把农产品变为商品,提升农产品价值,最终赢得市场,从而实现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结近年来发展有机农业的历程,我们感到前景光明,信心百倍。20074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有机农业,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保障食品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坚决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壮大有机产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同时,我们也热诚希望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参与我县的有机产业开发,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 开办 经验交流 【农业典型】县农开办有机产业发展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