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69号)、省政府《关于落实粮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粮食意见】赞皇县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于落实粮食安全县长
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69号)、省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14号)和市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石政发〔2015〕42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做好全县粮食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粮食安全意识和责任
(一)切实增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意识。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充分认识确保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为保障民生工作的基本任务,常抓不懈,毫不动摇。
(二)明确粮食安全责任。县政府是承担保障我县粮食安全的责任主体,担负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落实和完善国家粮食扶持政策,抓好粮食收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县级粮食储备,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结构合理、储存安全;积极推进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提高粮食流通能力;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落实国家粮食调控政策,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大力推进节粮减损,引导城乡居民健康消费的责任。
二、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一)严格执行耕地保护。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切实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新区建设及新增各类开发区和建设用地规模。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实行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先补后占、以补定占”。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农牧局配合)。
(二)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继续抓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推进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等项目建设,按期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基础,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用好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保证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上要向粮食生产核心区、产粮大乡以及其他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乡镇倾斜。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认真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高效节水灌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2015至2017年,全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3万亩,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25.5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50公斤以上。(县农牧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农开办、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国土局配合)。
(三)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深入推进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集成一批粮食稳产增产技术体系。大力实施生产育种创新专项,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粮食品种。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领域,努力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优势资源整合。积极鼓励和支持研发、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快审定一批生产急需的高产、优质、节水、专用、适应机械化的优良粮食品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保障编制和专业对口以及人员经费运转,同时加大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力度。建立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和专家定点联系点,完善以服务实效和农民满意度为主的绩效考评机制,调动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切实抓好粮食高产示范(区)片建设,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行动”,集成示范机械化灌溉、机械化植保、化肥深施、中耕管理、秸秆处理、深松耕整地、精量播种、高效收获、作物烘干等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技术,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作物主产区全覆盖。(县农牧局牵头,县科技局、县财政局配合)。
(四)建立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体系。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对其直接用于或者服务于规模化粮食生产的晾晒场、粮食烘干设施、粮食和农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等配套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生产结束后,经营者按相关规定进行土地复垦,占用耕地的复垦为耕地。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面积1000亩以内的,配套设施用地控制在3亩以内;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配套设施用地可适当扩大,但最多不得超过10亩。鼓励集中兴建公用设施,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建立健全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将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在流转过程中,要避免“非粮化”,坚决禁止“非农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资金要向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倾斜,符合农机购置补贴申报条件的,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优先支持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对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县国土局牵头,县农牧局、县财政局、县农发行配合)。
(五)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积极支持开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措施,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严格地下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大力推广小麦节水品种等农业节水技术,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节水增粮机制,确保农业节水取得实效。积极开展农机深松作业,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搞好重大病虫害监测,结合实施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效”集成减灾项目,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应急防治,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危害,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县农牧局牵头,县水务局、县财政局配合)。
三、切实保护种粮积极性
(一)落实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粮食补贴公示制度,做到补贴方案、结果、发放过程和举报电话“四公开”,完善补贴发放“一卡通”结算方式,进一步规范粮食补贴面积增减变化手续,建立粮食补贴基础信息资料系统,利用信息系统发放补贴。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要向新型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农业发展银行要认真履行财政支农资金代理拨付职能,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做好补贴资金的全程监督拨付工作。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对粮食作物保险给予支持。落实国家粮食价格政策,确保粮食价格保持合理水平。(县农牧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农发行、县发改局、县物价局配合)。
(二)抓好粮食收购。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根据粮食种植布局和交通条件,统筹设立粮食收购网点,方便农民售粮;在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政策性粮食收购。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政策做好收购资金的供应管理工作,加大对符合贷款条件企业自主收购粮食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与粮食生产者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采取保底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让粮食生产者分享加工销售的收益。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严格核查粮食收购资格,查处无证收购行为。坚持开展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转圈粮”和“打白条”、压级压价等坑农害农行为。(县粮食局牵头,县农发行、县发改局、县物价局配合)。
四、建立和完善粮食储备制度
(一)加强粮食储备管理。按照《赞皇县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加强储备粮管理,进一步完善储备粮轮换管理和库存监管机制。要定期将粮食储备品种、数量、布局、财务等信息报送县有关部门。财政部门要落实储备费用和利息补贴资金,农业发展银行要落实储备所需贷款资金,粮食局要加强储备粮收购、储存、轮换、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监管。
(二)积极创新粮食储备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分梯次地方粮食储备新机制。地方政府通过运用财政、金融、投资等政策手段,建立政府掌控的社会粮食周转储备,作为地方粮食储备的有效补充。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粮食储备相关工作。严格执行粮食经营、加工企业最低最高库存制度,鼓励企业保持合理商品库存(县粮食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农发行配合)。
(三)建立储备粮保险制度。积极建立县级储备粮保险制度,所需费用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保证县级储备粮储粮安全。(县粮食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农发行配合)。
五、增强粮食流通能力
(一)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和管理。认真组织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将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作为重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好、维护好,尽快形成与粮食收储规模和保障供应要求相匹配、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仓储物流体系。进一步强化“粮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县域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能力。住建、环保、土地、规划、粮食部门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支持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建设带有烘干设备的储粮设施。建立国有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和组织均不得随意处置国有粮食仓储设施。如需处置要按规定报经省市、县粮食局批准,并按照减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确保区域内国有粮食仓储能力不下降。(县粮食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配合)。
(二)加大粮食物流网络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级粮食物流通道。将城乡粮油供应网络建设列为县、乡政府民生工程项目,纳入城乡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投资相结合的长效保障机制。加快联网竞价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各类政策性粮食购销、轮换网上交易,鼓励社会商品粮油入场联网交易。(县粮食局负责)。
(三)加强粮食产销合作。立足县域粮食产业特点,有效利用各种协作平台,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切实加强与周边县市及京津等粮食主销区的产销合作关系,搞好与北京和天津等地粮油批发市场的对接。对在我县建立粮源基地和异地储备的,要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我县企业到粮食主产区建立粮源基地,到主销区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和营销网络,促进区域合作,带动县域粮食经济发展。(县粮食局负责)。
六、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一)培育发展新型粮食流通主体。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围绕“一县一企”目标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扶持壮大骨干企业。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欠缴职工社会保障金、历史性亏损挂账等遗留问题。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持和督导国有粮食企业通过关闭、注销和破产等法律程序加快处置呆坏账。国有粮食企业改制中土地使用权转让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国有资产处置收益,要优先用于职工安置、补缴职工社会保障金以及确保区域内粮食仓储物流能力建设。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粮食经济,支持民营粮食企业、粮食经纪人规范发展,积极为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粮食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实现期现贸易有机结合。积极推动粮食类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县粮食局牵头,县财政局配合)。
(二)推动粮食产业升级。加大资金和政策的倾斜力度,大力培育壮大粮食仓储和加工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加大技改投资,大力推广储粮“四合一”升级新技术及利用仓顶光伏发电技术,提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集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实现跨越发展。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创新经营模式,将主食产业化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生产营销网络。(县粮食局牵头,县农工委、县财政局配合)。
七、保障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一)健全完善粮食调控机制和粮食供应保障体系。有效发挥粮食储备吞吐、加工转化的调节作用和财政补贴的导向作用,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政策,确保全县粮食市场稳定。2017年底前,要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确保严重自然灾害或紧急状态时的粮食供应。在居民区建立粮油、副食、早快餐等供应点。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个应急供应网点;主城区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也要建立应急供应网点。主城区的成品粮油储备要达到常驻人口10至15天的市场供应量。采取企业自愿、政府认定、签订合同的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粮食加工和经营企业承担应急供应任务并给予必要支持。(县粮食局牵头,县商务局配合)。
(二)加强粮食监测预警。健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调查统计体系,完善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制度,确保调查数据及时准确。落实粮食经营信息统计报告制度,督促各类涉粮企业按照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规定,建立经营台账,定期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统计数据。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在粮食监测预警中的作用,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分析和信息发布。(县粮食局牵头,县统计局配合)。
(三)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加快建立全县粮食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完善粮食经营者档案,建立粮食经营企业信用信息库;研究制定粮食经营企业信用标准和诚信评价体系。坚持分类监管,建立粮食经营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坚持依法管粮,粮食、工商、质监、发改、物价等部门要加快建立粮食市场监管协调机制,依法查处违法粮食经营活动。做好粮食行政执法监督,确保执法主体明确、行为规范(县粮食局牵头,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发改局、县物价局配合)。
八、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一)加强源头治理。选择重点区域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试点,从源头上防治粮食污染。建立农产品产地监测预警制度,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健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监督管理制度,大力推广缓控释肥等高效肥料和生物农药等低毒低残留农药,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建立和完善耕地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县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工作,定期向上一级农业部门报送监测数据。加快建成农村垃圾、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水等收集处理系统,有效解决耕地面源污染问题(县农牧局牵头,县环保局、县住建局配合)。
(二)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2018年年底前,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放心粮油”供应网络,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粮油产品。建立覆盖全县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强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超标粮食的监测和管控,对超标粮食实行定点收购、分类储存、定向销售等,禁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加强对库存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探索利用库存粮食识别代码技术,建立粮食识别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实现散粮可标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原因可查明、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根据粮食生产情况,积极组织申报和研究制定有关粮食生产和质量安全方面的县级地方标准项目。(县粮食局牵头,县质监局配合)。
(三)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实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县、乡两级监管责任,加强粮食购销、储存、加工、运输及进入食品生产企业粮食和进入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环节口粮监管。深入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治理整顿,完善不合格粮食处理和有关责任追究机制。(县粮食局牵头,县食药监局配合)。
九、积极倡导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
(一)全面实施节粮减损。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力度,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支持粮食企业为农户开展代储业务,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监管。将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储粮设施建设纳入粮食仓储设施支持范围。粮食、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引导督促粮油加工企业按国家标准和标样适度加工,合理控制加工精度,避免过度加工造成粮食浪费和营养流失,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县粮食局牵头,县质监局、县食药监局配合)。
(二)加强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引导城乡居民养成讲健康、讲节约的粮食消费习惯,营造厉行节粮的浓厚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爱粮节粮”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活动。开展文明餐桌活动,推行科学文明餐饮消费方式,加强对餐饮业和单位食堂等的引导和监督,大力倡导“光盘行动”,制止餐桌上的粮食浪费行为。餐饮等行业协会要制定反对浪费粮食的行规行约,引导餐饮企业自觉开展节约行动。(县粮食局牵头,县食药监局、县文明办配合)。
十、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赞皇县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粮食安全的领导工作。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县粮食局、县发改局、县农牧局、县国土局、县财政局、县质监局、县安监局和县考核办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县粮食局。(县粮食局负责)。
(二)落实粮食安全各项保障措施。县农业局负责做好全县粮食生产工作,县国土局负责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县粮食局统筹抓好全社会粮食流通工作,县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粮食生产、流通、市场监管等相关工作。县财政部门要继续支持保障粮食安全的相关工作。各部门要按照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落实农业、粮食等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县粮食局牵头,县农牧局、县国土局、县财政局配合)。
(三)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县粮食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意见和上级要求制定监督考核办法,定期组织对各部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对不合格的予以批评、责令整改并追究责任,重大情况及时向县政府报告。(县粮食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农牧局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