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医药健康产业是以高科技含量和刚性需求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药意见】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
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医药健康产业是以高科技含量和刚性需求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生物健康材料与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与制药检测仪器及设备、医药商贸与物流、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等领域,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药健康支柱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4〕47号)和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医药健康产业,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
确立“突破传统格局,引领健康需求,形成示范效应,确定领先地位”的战略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优化升级;突出特色,全面开拓”的发展思路,依托长白山特色资源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以建设国际化大健康医药城为统领,突出医药健康制造业和医药健康服务业两大发展主线,加快建设通化医药高新区、国家新药创制孵化基地和长白山药谷等特色产业基地,协调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生物健康材料与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与制药检测仪器及设备、医药商贸与物流、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七大行业板块。医药健康制造业构建以中药材种植生产为保障,以中药现代化为重点,以化学制药和保健食品为支撑,以生物制药为突破,以医疗器械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医药健康服务业突出以医药商贸、医药物流、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为发展重点。力争到2017年,把我市建成引领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医药健康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产业格局更趋合理;骨干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产业集聚水平大幅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成为在国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区域。力争到2017年,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630亿元,占当年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增加值的65%左右,医药健康产业各项经济指标综合排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医药健康制造业重点培育年产值50亿元的医药“巨人”企业集团5家,建设院士工作站和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医药中试中心5家、产学研合作基地5家。健康服务业初步形成以健康需求为引领,涵盖养生、美容、保健、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健康+N”发展格局。
具体目标:
(一)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到2017年,全市医药健康产业经济规模力争达到2450亿元,其中医药健康制造业实现产值2060亿元,医药健康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90亿元。
(二)取得一批突破性技术和成果。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0项;研发和转化医药新品种30个、高附加值保健食品30个。
(三)扶持一批重大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支持50个重大科技成果中试转化项目;扶持10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
(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若干产业集群。扶持核心竞争力强、行业领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户;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重大品种15个;国家医药创新产业集群试点工程示范作用明显增强。
(五)大幅提高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特色突出、城乡共享的健康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三、重点工作
(一)做强现代中药产业。立足长白山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增强优势,高端突破,加快以长白山特色中药材种植为主的医药健康农业发展,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优质原料保障。积极推进以长白山道地中药材为基源的新药创制,重点支持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推动现代中药产业的优化升级。到2017年,现代中药产业实现产值1720亿元。
推进重点:
1.中药材良种选育与示范推广。依托通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市园艺研究所,加强人参、五味子等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研究,建立良种生产示范基地,提高中药材生产的良种覆盖度。
2.中药材大品种规模化种植(养殖)与开发。重点围绕人参、西洋参、五味子、林蛙和梅花鹿5个中药材大品种,提高种植(养殖)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3.中药材资源普查与标准建立。依托吉林省人参研究院和通化师范学院,积极推进长白山中药材资源普查、动态监测及中药材指纹图谱检测工作,深入开展中药材重大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强化道地药材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中药材保护与开发。
4.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及深度开发。以长白山人参、林蛙、五味子等中药材为基源,重点开展多糖、蛋白、多肽等大分子,以及皂苷、黄酮、寡糖、生物碱等小分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研究。加快推进提取物、饮片等产品开发。强化以人参为基源的高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洗涤用品的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
5.中药新药创制。以长白山中药材为基源,以院内制剂和名老中医名方经方开发为重点,以产学研联合攻关为抓手,优先支持单体中药、组分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加快新药创制与孵化。
6.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围绕重大工艺改进、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药效机制、临床再评价和药物经济学等研究内容,推进肺宁颗粒、万通筋骨片和消糜栓等名优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加快40亿片感通片、2000万瓶参穹葡萄糖注射液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做优生物制药产业。坚持“创制”与“仿制”并举,保持和增强胰岛素研究开发技术的领先优势和产品优势,重点开展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等基因工程药物研发与产业化,推进多组分生化药物大品种技术提升,增强生物制药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到2017年,生物制药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
推进重点:
1.疫苗、蛋白质新品种创制与开发。依托东宝生物科技产业园、通化台湾生物科技产业园,着力引进国内外生物疫苗、蛋白质研究开发团队,加快推进新型疫苗及蛋白质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填补我市在疫苗、蛋白质药物领域的空白。
2.基因工程新药创制。加快基因重组葡激酶、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等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推进东宝120万瓶人血清白蛋白注射剂建成投产。
3.推动重组人胰岛素系列产品升级换代。突出重点,持续推进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的新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加快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新品种的产业化,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4.多组分生化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重点支持脑苷肌肽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等生化药物大品种开展以生物学方法为主要手段的技术升级与开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做大化学药产业。坚持以“仿制”带“创制”、以“制剂”带“原料”发展,一方面谋划“抢仿”一批国外专利即将到期的大品种化学药,尽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加大创新药物研制与孵化,推进老品种技术提升与开发,将化学药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17年,化学药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
推进重点:
1.化学制剂的“抢仿”与创制。加强国外专利到期药物的“抢仿”、非专利药物的仿制与开发研究。加快金马药业的口服人胰岛素制剂和修正药业的盐酸厄洛替尼片等化学创新药物的开发进程。
2.化学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为抓手,重点支持谷红注射液、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等化学药大品种开展技术升级,加快氯氧喹增加临床适应症研究步伐,提升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3.新型制剂开发。推进缓释、靶向、长效等新型制剂研发和关键工艺技术产业化。
(四)发展壮大生物健康材料、保健食品与用品产业。立足长白山资源优势和我市制药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生物健康材料,发展壮大保健食品,形成特色板块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7年,生物健康材料、保健食品与用品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
推进重点:
1.生物健康材料用品开发。以玉米等生物基材料为基础,开展输液袋、PET包装瓶等医药和食用包材,重点支持以玉米为原料的辉南文辉药用胶囊研发,加快联合胶囊公司260亿粒药用胶囊项目建成投产,完善产业链条。
2.高附加值保健食品、用品开发。按照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以人参、五味子、红景天和林蛙等大宗名贵动植物为原料,以明确的功能因子为基础,开发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等27种功能的高附加值保健食品。加快推进以人参为主要成份的高端美容护肤品开发与产业化。
3.营养素补充剂和生物技术保健食品开发。依托制药和科研优势,开发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素补充剂,以及活性肽、胶原蛋白等生物技术保健食品。
4.功能、营养性食品开发。重点以人参、林蛙、食用菌等长白山特色资源为基源,开发膳食纤维、特殊膳食、营养配餐药膳等特色功能食品。
(五)加快培育医疗器械、制药检测仪器与设备产业。借助我省光学、应用化学、精密仪器等领域的科研优势,立足我市装备制造业基础,坚持突出重点、特色发展,着力培育和发展医疗器械和制药检测仪器与设备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7年,医疗器械、制药检测仪器与设备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
推进重点:
1.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开发。重点加强以电子医疗仪器、体外诊断试剂及设备、医用诊断仪器及设备等医疗检测器械及康复用器械的开发。重点支持四环100万套电子医疗器械建设,海恩达牌“中医经络检测仪”深度开发与产业化。
2.健身器材的研制与开发。依托通化医药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健身器材生产厂家,推进大众健身器材的研制与产业化。
3.已上市产品技术升级与产业化。重点支持佳俊“生物降压仪”、海恩达“足底反射治疗仪”、辉南漫鹰“近视眼压疗器”等市场优势明显产品的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大,提升市场竞争力。
4.制药设备开发与产业化。针对我市中药产业优势,支持相关企业开展中药饮片生产设备、前处理设备、提取分离设备、制剂设备及生产线等研制与开发。
5.引进国内著名医药生产设备企业,重点加强制剂机械、药用粉碎机械、制药用水设备、药品包装机械、药用制冷设备等制药成套设备的开发与产业化,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六)加快发展医药商贸与流通业。统筹规划并制定医药商贸与流通助推方案,坚持规模发展和连锁经营,分类扶持流通企业发展。推动医药营销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优化医药健康商业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医药商贸与流通业。到2017年,医药商贸与流通业实现营业收入190亿元。
推进重点:
1.分类扶持流通企业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大中型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支持中小药品流通零售企业特色发展、做精做专。推动药品流通企业跨区域、多层次发展,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2.发展连锁经营,推动现代医药商业信息化建设。鼓励支持骨干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对现有零售单体药店进行整合,发展大型医药零售连锁业。重点支持通化医药高新区医药产品和紫鑫药业人参交易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发展现代医药营销模式。
3.加快医药流通领域的物联网系统建设。加快现代医药园区建设,建立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物流信息平台,完善北谷医药物流中心、通化县医药物流中心等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体系,推动以第三方服务为主的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体系建设。
(七)完善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坚持特色发展和整体推进,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强化基层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各类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健康养老、医疗保险、健康体检等服务行业发展步伐,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保险服务体系。到2017年,医疗与健康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
推进重点:
1.科学配置医疗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科学布局和整合公立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医师多点执业。
2.促进社会办医多元化。鼓励和支持企业、商业机构、基金会等社会资本开办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老年病、康复等各类专科医院,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
3.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加强对护理管理者的培育和专科护士的培养。结合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绩效考核机制,稳定医疗护理人员队伍。
4.提高中医药保健服务水平。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大力培养养生保健专业技能人才。
5.推动健康服务多样化发展。启动智慧医疗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通化市人口健康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实现医疗信息与资源共享与交换。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及咨询服务,培育发展大型健康体检、美容、咨询机构,不断提高专业机构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文化、健康娱乐的宣传与教育,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健康保险服务机制。加大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力度,为参保对象提供多样化选择。打造绿色健康旅游,加快振国药业健康养生谷等以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景点建设,推动健康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加快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合力。
1.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组,进一步强化顶层谋划,做到全市一盘棋。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由市科技局全面协调落实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各成员单位要把全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与部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集中、高效、合力推进建设的促进机制和工作体系。
2.实行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例会制度。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组每年召开两次例会,研究、决定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加强市、县两级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促进部门间形成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合力,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资金引导与政策扶持,引领多元资本参与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1.设立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医药健康领域新产品研制、关键技术应用与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安排落实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配套经费。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投资机制,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每年专项资金规模5000万元,其中市政府设立1000万元,县(市、区)政府和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各设立500万元。
2.贯彻落实国家、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加快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本市企业留在本市扩大生产规模和再投资,积极支持已来我市投资的企业进行二次投资。有针对性地引进投资机构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投资我市医药健康产业。鼓励和支持医药企业通过在主板、创业板、境外上市及场外挂牌交易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持续提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1.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中药材种植、新药创制、生物制剂研究、保健食品开发、医疗仪器设备研制等领域开展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攻关,取得一批重大突破性成果。
2.重点推进医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斯达舒、万通筋骨片、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等一批医药大品种具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产品工艺、提高质量标准和扩大患者人群研究等,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占领更大市场份额,争创一批国家驰名商标、吉林省著名商标和吉林省名牌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3.加速生物制药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胰岛素类似物和大分子蛋白质药物的研发进度,推动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尽早投产,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入驻东宝生物科技产业园开展生物药新品种开发,加速现代生物制品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四)加强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医药健康产业规模。
1.积极推进现有24户医药健康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在25户医药领域省级创新型科技企业中,再重点培育6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形成具有“资源集聚力、市场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医药创新产业集群。通过实施“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医药健康企业20家,持续提升医药健康产业规模。
2.加快推进国家医药创新产业集群试点建设,做好与国家科技部沟通衔接,争取国家集群建设试点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支持,壮大我市医药产业集群规模。
3.通化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争取列入国家第二批试点,组织申报实施一批生物医药领域重大专项,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五)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平台。
1.全面推进通化医药高新区建设发展。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强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吸引整合医药健康产业创新资源,推动通化医药高新区争创国家级品牌示范区,把通化医药高新区建设成为医药健康产业的承载区、创新成果的集聚区、创新服务的密集区、引领发展的示范区。
2.加快推进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长白山药谷和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产业承载能力和水平。突出园区主导产业特色,扩大园区集聚规模,引导园区企业抓好重大项目储备与投资,加快企业移地改造进驻园区进程,有针对性地引进域外企业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参与基地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依托通化县人参科技产业园,进一步加大对地产人参的科研、加工、仓储、物流和销售力度,着力把通化县人参产业园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人参研发基地、加工基地、流通基地,促进我市人参产业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4.依托通化东宝生物科技产业园,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创新人才,开展基因工程产品、蛋白质药物、植物组织细胞的培养以及多肽合成等生物技术研究,把通化东宝科技产业园建成引领我市生物制剂研发、孵化、中试和产业化的专业园区。
5.规划建设通化台湾生物科技产业园,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台湾医药健康领域的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合作交流,围绕现代中药、基因产品、生物食品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开展专业招商,持续引进大项目实现产业化,争取早日建设成为集现代中药、生物制药、保健与功能食品等医药健康产品生产基地。
(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1.按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标准,继续加大通化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科研机构和创业投资者,孵化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建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大型综合服务体。
2.建设一批医药领域专业中试中心,为科研成果孵化、熟化提供专业场所。重点建设通化万通药业中药中试中心、通化东宝药业蛋白质药物中试中心,围绕以长白山特色资源为基源的保健品、生物技术食品等领域,再谋划建设3个省级中试中心。
3.加快院士工作站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通化医药高新区院士工作站与更多医药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推动现有的中药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长白山药用植物研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通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围绕食用菌种植深加工领域再谋划建立1家院士工作站,依托吉林人参研究院围绕人参、生物技术再谋划建设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4.培育建设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培育和引进一批医学临床专家,加快市中心医院等三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争取尽早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质,为我市医药企业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提供便捷服务。
5.鼓励和支持医药健康领域企业加入现代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医药器械和人参产业等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借助联盟的技术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争取国家、省专项经费支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加快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七)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水平。
1.推进完善通化市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整合通化医药技术转移服务平台、通化市专利信息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等专业服务平台,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力量解决制约我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技术、成果、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医药企业流动,为优秀创新成果实现快速转化提供高效、便捷的全方位服务。
2.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整合我市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各类创新服务资源,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市情的开放共享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省重点实验室、中试中心、院士工作站等面向全市医药健康企业的公共创新服务效率,集中优质创新资源,加快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以第三方出资建设具有国家认定资质的大型医药动物试验中心、药品检测中心等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发展。
3.创新科技金融模式。综合运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医药健康领域企业的信贷支持。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业务。有关部门与通化市农业商业银行、吉林省担保公司通化分公司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申请、评估、担保、融资等具体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有效解决医药健康领域小微企业和专利发明人融资难的问题,加速专利成果转化。
(八)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1.多领域建立科技战略合作关系。巩固和深化与我市签订科技战略合作的吉林大学等11家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围绕医药健康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加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著名医药专业院校沟通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瞄准医药健康领域前沿,着力引进一批先进科研成果,加快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2.全方位推进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依托吉林通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吉林农业大学共建的通化国家农业科技园集安核心区产学研合作基地,依托通化医药高新区与沈阳药科大学共建产学研实习基地,依托万通药业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建立万通医药研发基地。围绕人参、食用菌等特产业再谋划建设人参生物制品产学研基地和食用菌工程中心食用菌产学研合作基地。鼓励和推进各县(市、区)与我市签约合作的高校院所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3.组建通化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家智库。围绕医药工业和健康服务业两大发展主线,率先依托与我市签订合作关系的高校院所,聘请两院院士、长白山学者及学科带头人等一批知名专家,为医药健康产业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独立和科学的咨询,助推通化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4.举办中国通化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通化论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成果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加强推介与交流,寻求合作与发展,提升我市医药健康产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