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上级气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江源气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保障民生、防灾减灾、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方案】江源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江源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上级气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江源气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保障民生、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切实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4〕44号)以及《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山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白山政办发〔2015〕5号)等文件的有关内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紧紧围绕气象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努力建立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特色鲜明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及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二、建设目标
从2015年到2020年,我区基本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气象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气象预警信息覆盖到镇(街)、村(社区),特产业气象服务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三、建设内容
(一)加快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各镇(街)、村(社区)建立完善延伸到镇(街)、村(社区)的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完善气象灾害防御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的气象应急联动规程,明确责任、任务;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常态化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完善区气象、水利、国土、环保、住建、林业、通讯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2.健全基层防灾组织。健全镇(街)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构,成立镇(街)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每个镇(街)选配一名气象协理员,每个村(社区)选配一名气象信息员,实现气象防灾减灾机构镇(街)全覆盖,气象信息员村(社区)全覆盖。每年对全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进行更新、统计,并定期培训,切实发挥气象信息员信息传递、避险常识宣传、现场指挥等积极作用。
(二)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1.提高气象预报预警精准化水平。加强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的本地化应用,加快无缝隙、细网格、数值化的中期、短期、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的本地化建设。发展气象要素定时、定点、定量精细化预报,提高灾害性天气分区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提前量,到2017年,城镇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8%以上,城镇气温预报准确率到达74%以上,强对流预警提前25分钟。
2.加快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设。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网,全面建成镇(街)、中小河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自动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到2017年,新建六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6个,更新老旧区域自动站4个,布设山洪监测站和多发易发区山洪地质灾害实景监控点3个。
(三)加快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1.提高预警信息覆盖率。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利用广播、电视、预警收音机等,实现气象预警信息全网发布。
2.提高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完善水文气象、环境气象、交通气象、旅游气象、能源气象、城市气象等专业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与区水利、交通、文广新等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高对不同行业的气象保障能力,加强气象数据分析处理研究,提升数据资料业务应用水平。
3.健全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体系。加快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建设,增加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影响面积。健全作业效果检验评估业务,大力开展人工增雨(雪)抗旱、森林防(灭)火以及生态蓄水、重大活动保障等人影作业服务。
4.提高“三农”服务能力。围绕江源特色农业,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建立农业气象服务基地,进行农作物特种观测,开发实效型农用天气预报,完善农业气象专家联盟,深化气象为农服务方式,开展直通式特产气象服务。
(四)加强气象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建设
1.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科技创新纳入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多部门合作,组织跨部门的科研攻关,加大气象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气象科技的应用效益,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贡献率。
2.加强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完成江源区气象局异地重建工作,并制定新站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并在当地规划部门备案。
3.健全地方气象事业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完善与国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气象投入体制,将发展地方气象事业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纳入地方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安排财政预算时通盘考虑,并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步加大对地方气象事业的投入。
四、进度计划
(一)启动部署阶段(2015年4月~5月)。完成《江源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编制。成立江源区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召开气象工作会议,统一部署并启动实施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7年12月)。根据《江源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合理安排项目,有序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建设过程中,对照上级气象现代化指标,参照气象科技新进展情况,结合江源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时间节点要求开展阶段性的评估,全面完成江源区气象现代化目标任务。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8年1月~2月)。按照气象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要求,组织做好江源区气象现代化工作总结与评估,总结经验,深化推进江源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气象局,区气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详见附件)。各有关部门也要把气象现代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重点工作目标,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工作,落实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二)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地方气象事业投入,使公共财政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形成稳定可靠、适当超前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三)强化气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健全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机构,根据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合理增配人员编制,不断满足公共气象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对气象事业人力资源投入的需求。
(四)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加强区气象、农业、民政、财政、发改、水利、国土、交通等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为农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建设,共享信息员队伍和防灾减灾信息,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