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规划】县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2 17: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略)一、“十二五”期间民政工作回顾“十二五”期间,我县民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建设大局,以打造“和谐民政、平安民政、阳光民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规划】县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民政规划】县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精选推荐】


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


(略)

一、“十二五”期间民政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民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建设大局,以打造“和谐民政、平安民政、阳光民政”为目标,以城乡民政事业统筹发展为民办实事为工作重点,着力改善民生,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救灾信息平台建设、社会组织管理、福利工作、基层政权建设、优抚安置工作、社会事务管理等10多项民政业务工作跨入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行列。

(一)城乡社会救助水平显著提高

五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低保政策,不断加强城乡低保的规范化管理,完善操作规程,实行分类施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保障范围逐年扩大、补差数额逐年增加,城镇低保人均月保障标准由245元提高到390元,人均月补差从152元提高到235元;农村低保人均年保障标准由的1300元提高到2250元,月人均补差从70元提高到13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人均年保障标准由2800元提高到5000元,分散供养人均年保障标准由1900元到提高到2600元,均达到了市定标准。累计支出城镇低保资金4131.6万元、农村低保资金24624.45万元、五保供养资金3041.87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196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73万元。保障了全县22.1万人次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救灾救济工作成效显著

加强了以“防灾、减灾、救灾”为主要内容的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每年对县、乡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和灾害信息员数据库进行更新,提高灾情反应能力;联合县财政制定印发了《赤城县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暂行办法》,进一步提高了灾民救助能力;加强灾害物资的储备,建立了10处应急避难场所,提高救灾保障能力。加强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广泛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活动,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开展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一元民生”保险的投保工作;认真开展雅安地震献爱心捐赠活动,共接收各界捐款45.8636万元。五年来,累计发放救灾款1345万元(其中:救灾粮180万斤),发放取暖煤5764吨,救助灾民23万人次,有力保障了灾民基本生活。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成绩突出

加大了优抚政策的落实力度,全县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制定了《赤城县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实施了“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基本解决了优抚对象治病难的问题,五年来累计发放优抚抚恤资金6604万元;通过档案考核和退役士兵自主选择的方式圆满完成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共安置274人;制定了《赤城县人民政府关于义务兵家庭优待和安置的通知》,对义务兵家庭优待标准进行了提高,五年来累计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资金1220.45万元;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累计投资914.4万元对全县8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维修维护,“十二五”期间共迁入县烈士陵园集中安葬的散埋烈士245名、就地保护立碑600多处,先后出版《赤城英烈》和《赤城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填补了我县文史资料的空白;投资1400万元建设的大海陀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被省政府评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

(四)基层政权和社会事务管理取得新进展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了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制度,第九、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十二五”期间共新登记注册社会组织34个,各类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卫生、扶贫、济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了全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共采集十一大类115个子类的地名信息2286条,现在正在进行成果转换;进一步改善婚姻登记环境,新登记场所占地214㎡,达3A级标准,五年来共登记结婚5498对、离婚2215对、补办证件1400对,合法登记率达100%;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制定了新的《赤城县惠民殡葬政策实施办法》,五年来落实殡葬惠民资金73万元,投资50万元完成了县殡仪馆火化炉技术改造项目;投资1.6亿元实施了凤凰山公墓二期改扩建工程;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档案规范化管理,五年来累计对391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5.6万元。

(五)养老和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引资600万元在后城镇二龙头建成一所床位150张的养老公寓,我县民办养老机构实现“零”突破;累计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300所,其中规模较大的示范性幸福院4所,总床位数1800,每千名老人床位数已达到35张,养老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建立养老服务呼叫中心,为县城236户独居老人安装了“一键”通网络服务电话,实现了县城“一键通”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全覆盖;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五年来共办理老年优待证234个,在全市率先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补贴资金,五年来累计发放高龄补贴资金724.3万元;2011年成立了县慈善总会,2013年将1016日定为赤城慈善日,几年来共接收捐赠款67.1万元。大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五年来共对245名困难群众进行了慈善救助;落实孤儿保障政策,将孤儿保障标准由600元提高到700元,将发放时限缩短到按月发放,五年来共发放孤儿保障资金198.17万元,保障了孤儿的基本生活。

(六)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稳步推进

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活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71万元,支持民族村经济发展。扎实开展了非法宗教活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了反邪教、反渗透和制止非法宗教活动,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当前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困难与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县民政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当前民政工作的主要矛盾,主要是广大民政对象对民政工作的需求与民政部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财政投入比例仍然偏低,民政事业经费与民政对象保障资金仍然不足,社会救助水平仍然较低,不能满足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基层基础工作薄弱

乡镇民政办普遍办公条件差、人手少、事务多,往往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导致工作头绪多,疲于应付,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的尴尬局面,影响了救助工作的执行和落实。

(三)民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工作手段、队伍建设与形势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民政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政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需要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民政干部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各乡镇民政工作发展不平衡。

三、“十三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为适应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携手联合举办冬奥会”重要机遇,进一步做好民政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县民政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四个全面建设”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民政业务工作,提高“三个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完善防灾减灾、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三大体系,提升社会管理、基层政权和民主政治建设、民政能力建设和民族宗教工作水平,依法管理民政事务,推进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思路

以服务大局为根本,以“惠民生、促改革、强服务、夯基础”为总体思路,重点推进民政管理法制化、民政事业社会化、民政服务网络化、民政工作手段现代化,全力保障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灾害应急救助及时有效;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政事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促进民政事业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赤城做出新贡献。

(四)重点工作任务

1、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中心,以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社会捐助、邻里互助为补充的综合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的保障标准,实现应保尽保,“十三五”末,城镇低保对象月补差提高到350元,农村低保对象月补差标准提高到24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年保障标准提高到960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保障标准提高到5000元。二是加大大病家庭的救助力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大病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进行生活救助,符合医疗救助的大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三是全面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发挥我县低保核查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救助、低收入家庭认定,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逐步实现社会救助信息化核对、网络化管理,实现核对信息资源共享。四是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加强临时救助与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对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以及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单生活确有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实施阶段性生活救助。

2、健全完善减灾救灾工作体系。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强化部门协调,完善县、乡、村三级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不断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创建2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完善避难场所设施建设,投资136万元新建1个建筑面积600㎡的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物资储备能力可满足5000名紧急转移安置人口需要,到2020年在东万口乡、云州乡、龙关镇、雕鹗镇四个中心乡镇建成4300㎡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3、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保障体系。落实军休干部待遇,建立军休干部活动室;加大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到“十三五”末,烈士遗属、抗战时期入伍的在乡复员军人、七至十级残疾军人补助比例100%,最高限额提高至15000元;194595日至19541031日入伍的在乡老复员军人、七至十级残疾军人补助比例提高至90%,最高限额提高至9000元;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1954111日(含)以后入伍的七至十级残疾军人补助比例提高至80%,最高限额提高至8000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两参退役人员补助比例提高至70%,最高限额提高至7000元;维护退役士兵利益,加大退役士兵安置和自主就业力度,使技能培训率达40%计划投资1000万元对县光荣院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后床位数达150张;对县烈士陵园部分房屋进行改造,为烈士家属祭扫期间提供客房服务。

4、完善老年福利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加强养老体系建设,实现养老服务新突破。一是加大五保供养机构管理力度,努力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十三五”期间,完成云州中心敬老院搬迁项目,提升五保供养服务水平;投资500万元对东万口中心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床位数达150张;投资500万元在样田乡新建床位数150张的中心敬老院一个,占地14520㎡,“十三五”末,全县床位数达到1050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达30%以上。二是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步伐,投资1.3亿元新建一所床位1000张床位、占地27000㎡的综合型老年公寓;力争“十三五”末全县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40张。三是加强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引进社会、企业资金投资兴办老年养老服务设施,实现社会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机结合。四是对高龄补贴标准进行提高,“十三五”末,80-8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提高到50元,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提高到100元,10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提高到500元。五是完善养老服务呼叫系统,“十三五”末,实现“一键通”养老呼叫服务覆盖率达50%。六是加大慈善事业发展,做好慈善救助。七是落实孤儿养育政策,“十三五”末,孤儿养育补贴标准提高到1000//月,投资500万元新建我县福利院,床位数150张,孤儿保障更加有力。

5、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及各乡镇继续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扩大救助范围,拓宽救助面,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到“十三五”末,投资500万元新建床位100张的救助站1所。基本形成制度健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体系。二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通过购买、改扩建、置换和共建等方式,切实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县城社区居委会由4个增加到6个,在龙关镇镇政府所在地新建社区居委会1个,打造一至两个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标准化示范社区。三是做好第二次全县地名普查成果运用工作,在县城镇主要街道路口设置电子触摸问路装置,印刷新版赤城县行政区划图和县城城区图,出版《赤城县地名志》,提高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在“十三五”末,全县440个行政村全部设置地名标志、街路标志和门户牌。四是加快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优先发展和重点培育公益类、服务类、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为其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力争到“十三五”末,每个社区均应有2个以上具有本社区特色的各类社区社会组织。五是鼓励支持乡镇、村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立多层次殡葬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殡葬服务需求,殡葬惠民政策实现全覆盖,力争“十三五”末完成占地20000㎡、总投资1500万元的县殡仪馆搬迁项目。

6、加强管理,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水平。一是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争取在“十三五”末,切实解决9个少数民族村的贫困面貌,达到全县富裕村水平;投资200万元对少数民族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改善;推进民族经济发展,投资100万元建设1个民族示范村,扶持好官路坊村和杨家窑村的合作社发展及肉牛养殖基地项目。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等政策,对现有的12所宗教开放场所和未被批复及恢复的场所,进行申报批复、管理,维护好民族宗教领域稳定。

7、推进民政网络化建设水平。“十三五”期间,对我县民政网络建设进行强化,完成“河北省社会救助和优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提升民政系统信息化工作水平。

8、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在认真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不断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升民政工作整体水平。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全程公示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打造阳光民政,廉洁勤政,不断加强行风建设。

四、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抢抓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全局

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民政工作随时都会遇到新的发展机遇,一定要把握好用好机遇,加快民政事业发展。

一是要准确把握民政工作发展趋势,找准民政工作与全县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及时通报情况,促进其对民政工作的了解,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理解支持。形成“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格局,通过政府、部门、社会、群众互动和共同努力,不断加强民政系统的上下联动,形成全方位推进民政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推动民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各项民政事业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要把加大民政事业经费投入、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加快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等主要保障措施作为保民生的重要方面,作为促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推动民政事业快速发展。

三是要推动民政工作融入民生保障的大局。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兜底作用。

(二)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

民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才能推动民政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一是要创新思维。始终坚持以创新的思维解决民政工作的深层次矛盾,做到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用思想的解放推进思路的转变,破解发展难题。

二是要大胆实践。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敢于实践,积极应对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要完善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低保分类救助、临时困难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救助制度,加强各类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衔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益。

(三)坚持求真务实,狠抓工作落实

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要转变工作作风。要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找准落实上级精神与当地实际、群众愿望的最佳结合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抓落实的操作性。要经常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加强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要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要尽力而为,在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定要量力而行。

三是注重抓薄弱问题的解决。要知难而进,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找准本行业、本单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分析原因拿出对策,逐步加以解决,不断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四)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认真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抓好活动成果运用和整改落实,继续抓好“八项规定”的贯彻执行,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首位,从制度建设入手,继续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积极推行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实行政务公开,纠正不正之风,强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领导,敢于担当,推进工作,努力实现民政事业快速发展,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推荐访问:县民 规划 政事 【民政规划】县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