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县农牧局“十三五”工作谋划(略)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协同发展”和市委“解放思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总结】赤城县农牧局“十三五”工作谋划【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赤城县农牧局“十三五”工作谋划
(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协同发展”和市委“解放思想、担当实干”总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稳粮、强菜、壮特、优牧” 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办冬奥会、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三大机遇,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设备、人才和体制支撑,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牧民生活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全县农业绿色崛起。
二、发展目标
立足我县农业资源禀赋,不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到2020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6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0万亩,包括玉米10万亩、张杂谷10万亩、马铃薯10万亩及杂粮杂豆,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万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高端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万亩,蔬菜总产量力争达到70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主要畜产品肉、蛋产量分别达到5万吨、1.5万吨,主要畜禽牛、羊、猪、禽出栏量分别达到7万头、45万只、30万头、400万只,水产品产量达到0.1万吨。创名牌产品10个,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20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50个,40%的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提高我县农产品在京津市场竞争力。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5%。农牧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测土配方施肥达到95%。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产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农业服务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升级,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完善。
三、工作谋划
(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根据我县生态涵养的功能定位,依托赤城县资源禀赋、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坚持服务北京、保障奥运、增收富民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积极培育设施蔬菜、中药材、食用菌、张杂谷子、生态养殖、新兴能源、农产品精加工等生态循环农业,提高我县农业资源利用效益。
1、蔬菜产业
全面推进设施化进程,提升装备水平,推广集成技术,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十三五”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力争2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4万亩。重点打造两条蔬菜产业带:以露地蔬菜为主的“独石口-赤城-样田-龙门所”和以设施蔬菜为主的“镇宁堡-田家窑-雕鹗-后城”蔬菜产业带。以富京、润农、利农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快龙门所、样田等乡镇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突出“季节差、名优特、无公害”三大特色,增加绿色有机菜、精细菜、错季菜、特种菜的比例,积极引进适生、高效新品种,提高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建成京北绿色蔬菜重要供应基地。
2、中药材种植业
坚持“巩固、提升、扩模、协作”原则,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0万亩,打造“全省中药材种植示范县”。以雕鹗镇万亩药材种植基地为核心,重点发展田家窑、龙关、炮梁、马营、三道川、大海陀、镇宁堡、独石口等乡镇中低产田,并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药间作”。同时,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冀对口帮扶的机遇,依托赤城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大力引进生物医药项目,打造生物制药产业孵化基地,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精品名牌,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3、食用菌产业
以德康和康绿达为龙头,以三道川、云洲、独石口等食用菌产业基础较好的乡镇为依托,重点种植白灵菇、双孢菇、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品种,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县食用菌生产达到畦栽20万平方米、袋栽1000万棒。
4、“张杂谷”产业
每年增加种植面积5000亩,到2020年,全县“张杂谷”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重点发展田家窑、龙关、雕鄂、大海陀、镇宁堡、龙门所等乡镇。同时,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
5、生态养殖业
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大力支持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生态畜牧水产养殖业,通过设施改造、良种引进和科学管理,在稳定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提质增效。以华田牧业、海川牧业为龙头重点发展三道川、白草、东万口、茨营子、独石口、云洲肉牛产业带,以弘基、二商、佳润为龙头重点发展雕鹗、龙关、大海陀、云洲生猪产业带,以恒通渔业、华誉黑兔为龙头重点发展云洲、东万口、后城、东卯等乡镇特种养殖业。到“十三五”末实现牛、羊、猪、禽出栏量分别达到7万头、45万只、30万头、400万只,水产品产量达到0.1万吨,并力争在畜产品深加工上实现新突破,延伸畜牧产业链,实现增值增效。
6、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
依托县域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及近京优势,将东卯、雕鹗、后城、大海陀等环京乡镇作为对接京津市场的窗口区,大力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产品物流业。形成以生猪、肉牛屠宰加工为主导的畜产品加工业;以蔬菜保鲜、除污、去毒、脱水、泡菜加工为主导的蔬菜加工业;以玉米、马铃薯、张杂谷子、杂粮杂豆、仁用杏、中药材等精选加工为主导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赤城绿色、特色品牌。
7、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遵循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原则,以设施蔬菜、现代化生猪养殖、中药材种植、食用菌为主产业,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集中力量创建现代农业园区,每个园区建成具有赤城鲜明特色、基础设施完备、生产要素集聚、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友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积极争创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8、新兴能源产业
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引导、企业主导”的发展思路,以结构调整为目的,以再造优势产业、推进装备制造、循环低碳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以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兴能源产业。“十三五”期间,要通过争资引项,依托养殖场新建大型沼气工程7处、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15000户、太阳灶10000户;要全力助推张家口英奥公司农光互补项目在我县的实施;要以“赤城县2016年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为示范,持续推进该项目,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96%和80%以上。通过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实现低碳环保和农业资源循环、永续利用,促进农牧业、能源产业和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张家口绿色转型典范。
(二)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从适应需求侧变化出发,以“稳粮、强菜、壮特、优牧”为主线,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安全、生态农业为核心,着眼于供给侧调整农牧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育设施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生态养殖四大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优质农产品。
1、稳粮
要着力调整农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按照“去产能、补短板”的要求,到2020年玉米面积压减到10万亩,重点要调减独石口、马营、镇宁堡等旱作籽粒型玉米,引导后城、东万口、茨营子、东卯等乡镇高产玉米向饲用型、优质专用型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的10万亩,重点发展独石口、马营、镇宁堡、云洲、龙关等乡镇,推广规模化种植,加强良种繁育;“张杂谷”面积提高到10万亩,重点发展田家窑、龙关、雕鹗、大海陀、镇宁堡、龙门所等乡镇,积极探索推广粮饲兼用“张杂谷”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加快推进“张杂谷”全程机械化进程。
2、强菜
按照强龙头、建园区、扩设施、优结构、创品牌、重节水、畅销路、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着眼于由粗放向集约、由分散向集中、由夏季向全年、由外延发展向内涵聚集转型,瞄准京津及其他大中城市高端消费人群需求,大力发展高端设施和高端品种,重点发展绿色有机菜、精细菜、错季菜、特种菜,以设施建设、生态防控技术推广、“三品一标”认证、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蔬菜品质,切实保障质量安全,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主动对接融入北京一小时蔬菜供应圈,建设2万亩绿色蔬菜供京基地。到2020年蔬菜面积提高到20万亩,设施蔬菜提高到4万亩。
3、壮特
重点培育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及冷水鱼、虹鳟鱼等特色渔业,延伸产业链,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示范工程。
4、优牧
要以规模化生产为突破口,着力培强生猪、肉牛两大产业,积极发展禽蛋业,以全产业链推进为重点,以推广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要用两年时间完成171个备案养殖场的全部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养殖设施标准化,环保、防疫全部达标;积极优化畜禽品种,肉牛重点发展西门塔尔、夏洛莱,生猪重点发展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肉羊重点发展小尾寒羊、杜泊、辽宁绒山羊。
(三)完善八大服务体系
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优秀农技推广人才,对基层农技推广骨干组织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建立和完善新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发挥基地技术引进、培训教育和辐射带动能力,保障我县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高到位率;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按照“一主多元”的原则,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导,组织和会同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发挥各方优势,相互协作,探索和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技服务新模式。
2、完善农作物病虫害与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体系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警体系建设,确保植保站专职技术人员、测报设备和规范化监测行动三方到位;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控水平,建立健全重大有害生物应急防控机制,大力开展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和宣传培训,加大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杜绝高毒、高残留等违禁农药的使用,提高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水平;加强植物检疫体系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做好检疫培训,提高质检人员技能,提升装备水平,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要求,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危险性病虫草害防控、扑灭工作,确保本地检疫性病虫草害不外传,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不入侵。
3、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进一步健全以行政监管为核心、综合执法为手段、监测检验为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监管体系,确保县级农产品质检站规范运行监管工作。一要做好农产品检测工作,不断扩大监测和监督抽查的品种和范围,对全县重点农牧企业、无公害认证企业等进行全覆盖监测;二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集中力量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突出问题;三要加强产地农产品收贮运环节的监管;四要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同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证明制度,将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登记、畜禽及其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等质量合格证明作为农产品产地准出的基础条件,把好产地准出质量安全关。
4、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确保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100%。一要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以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狂犬病等重大疫病为重点,加强疫情监测及报告,严防疫情扩散;二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控制主要人畜共患病和畜禽常见多发病,提高防治水平,降低疫情发生风险;三要加强疫情排查和防治技术培训,积极开展5月份、8月份“热季消毒月”活动和冬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安全月活动;四要严防动物疫病传播,强化跨地域和跨部门之间的协作及出入境检疫,加强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提高动物疫病风险防范能力,把好首都北大门。
5、完善畜禽良繁体系
加强种畜禽培育、扩繁、推广、利用和监督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良种繁育推广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建立畜禽良繁和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新模式。依托母牛扩群等良种繁育建设项目,加大西门塔尔良种肉牛普及推广力度,逐步淘汰低产牛,改良中产牛,扩繁高产牛,确保2020年全县良种覆盖率提高到85%以上,依靠良种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
6、完善饲草饲料保障体系
(1)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一要积极开展草场确权登记,稳妥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争取将我县238万亩草原全部纳入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范围;二要加大草原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力度,组织实施好京津风沙源二期草原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三要加强草原法治建设,充实执法人员,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
(2)加快发展现代草牧业。以“粮草兼顾”为导向,通过退耕还草、粮草轮作,推进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增加优质苜蓿、青玉米等专用饲料种植面积,延伸产业链,鼓励建设饲料加工企业,提高饲用量和饲用效率,保障养殖业饲草饲料供应。
(3)大力推进种养结合。鼓励龙头企业、大型养殖场推广“养殖+种植”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合理确定饲草料种类和生产规模,以种植业满足养殖业饲草料需求,以养殖业粪污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满足种植业有机肥需求,实现种养业有机结合、良性循环。
7、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主导、公益服务、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县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一是健全县级农业信息专职机构,确保农业系统信息网络安全;二是专职兼职相结合,县级设立农业信息中心,乡镇普及兼职信息员,增强农业信息化服务力量;三是社会参与、共建共享,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推动移动互联网、语音电话、短彩信在农村直接应用;四是充实农业技术咨询队伍,为提升全县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8、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按照依法治农、依法兴农的要求,一是重点推进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机构建设,细化分解法定职能,严格落实行政监管责任制;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充实行政审批、技术保障、行政执法队伍,严格执法人员资格认定,并强化依法行政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升依法行政意识;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四是加大执法力度,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围绕履行农产品质量、农业环境、农业投入品等法定监管职能,加强与公安、工商、司法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严厉打击危害农业生产安全的违法行为。
四、“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重点项目
(一)2017年重点农业项目
1、绿色蔬菜供京基地建设项目
与北京市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对接,建设高标准绿色蔬菜供京基地2万亩,其中以独石口-样田-龙门所为主露地蔬菜1万亩、以镇宁堡-田家窑-雕鹗-后城为主设施蔬菜1万亩,规划总投资2000万元。通过高标准基地建设,提高我县绿色蔬菜品质,增加供京蔬菜品种和供应量,缓解首都“菜篮子工程”压力,同时推动我县农民脱贫增收。
2、设施农业建设项目
建设日光温室200亩,蔬菜大棚1000亩,发展高端设施蔬菜,预计总投资2350万元,通过标准化日光温室和大棚建设,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我县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填补全国设施、错季蔬菜产品的市场空缺。
3、食用菌基地扩建项目
(1)赤城县康绿达菌业有限公司建设100万瓶的菌种繁育场一座,扩建发酵库5座,计划总投资900万元。
(2)张家口德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食用菌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基地规模,新建20栋温室(500平方米/栋),建设菌种养菌室一座,化验室一座,自动装袋机设备4套,计划总投资600万元。
4、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在2016年农作物秸杆全量化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基础上,通过市场运作、政府扶持、企业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争取国家专项补助五效结合的模式,持续推进该项目,通过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三量化”综合利用,辐射带动,将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巩固提高在96%以上,从源头解决秸秆焚烧和养殖业垃圾处理问题,打造张家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
5、草原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
计划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2101万元,重点打造分布于大海陀、龙门所2个乡镇22个行政村亮点工程项目区。其中:草原围栏封育投资700万元、草原改良投资260万元、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1141万元。
6、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项目
总投资1400万元,包括中央投资1120万元、省级配套280万元。项目地点涉及东卯镇5个行政村,分三个区域实施,通过围栏、优质牧草播种的措施促进草原植被恢复,达到已垦草原治理的目的。
7、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主要以设施蔬菜、食用菌为主产业,以现代农业装备和技术改造为途径,以集成和推广节水、低碳栽培技术为核心,推动种苗工程、循环农业工程、精致农业工程、互联网+市场工程、休闲农业工程、环境安全工程等七大工程有序实施,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二)2018-2020年重点农业项目
1、赤城县京北农贸市场建设项目
建设赤城县京北农贸市场,拟占地面积300亩,规划总投资2500万元,重点建设农产品实物交易平台、冷链储运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技术与管理服务平台四大平台,以及配套基础设施。通过项目建设,聚集本县农业资源,拓宽农产品深加工及销售渠道,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全县农产品商品化大流通体制的形成。
2、恒温库建设项目
在全县蔬菜种植重点乡镇,建设总占地面积240亩的恒温库12座,总投资600万元,年蔬菜储存保鲜能力达到12万吨,通过建造恒温库保鲜蔬菜,有效调节蔬菜市场供应,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实现菜农经济效益最大化。
3、屠宰场建设项目
拟在赤城、龙关两个乡镇,建设标准化屠宰场2座,拟总占地面积70亩,引进先进屠宰生产线及污水处理设备,总投资1200万元,年屠宰能力达到肉牛4万头、肉羊20万只、生猪10万头,通过标准化屠宰场建设,严格管理畜产品市场,杜绝私屠滥宰,保障供京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城乡肉食品价格稳定。
4、无害化处理项目
(1)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用于无害化处理厂土建工程和无害化处理设备购置。确保提升无害化处理水平,实现全县无害化处理全覆盖,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环境卫生安全。
(2)大型养殖场污水处理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土建工程和污水处理厂设备购置,设计污粪无害化处理转化为沼气、有机肥等新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
5、农村清洁能源项目
(1)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依托大型养殖场,新建规模化大型沼气池7座,预计投资5000万元。
(2)农村太阳能热水器工程建设: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15000户,内容包括集热设备、热水系统,预计投资2250万元。
(3)农村太阳灶工程建设:推广农村太阳灶10000户,预计总投资200万元。
6、蔬菜精深加工项目
规划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蔬菜精深加工厂,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线,主要应用蔬菜保鲜、蔬菜除污、蔬菜去毒、蔬菜精拣、蔬菜脱水、泡菜加工等工艺技术流程,年无公害蔬菜深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 使全县错季蔬菜及各种蔬菜品种得到充分利用,延伸蔬菜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种、产、销、送一条龙服务,打造成京津冀、晋冀蒙两大经济圈绿色蔬菜销售中心。
7、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建设赤城县农产品加工厂,规划总投资1000万元,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主要对玉米、马铃薯、张杂谷子、杂粮杂豆、仁用杏等农产品进行精选加工,打造赤城“绿色食品”,面向本地及京津市场,由原来出售原料变为出售成品,实现农产品再增值,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8、中药材深加工建设项目
依托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引进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建设中药材深加工厂,预计总投资500万元,实现中药材产业升级,打造精品名牌,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9、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
主要以设施蔬菜、现代化生猪养殖、中药材种植为主产业,以现代农业装备和技术改造为途径,以集成和推广节水、低碳栽培技术为核心,推动种苗工程、循环农业工程、精致农业工程、互联网+市场工程、休闲农业工程、环境安全工程等七大工程有序实施,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市级6个,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10、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创建
依据农业部等八部委《关于印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农办【2016】88号)、河北省农业厅等八厅《关于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冀农业计发【2016】34号)文件要求,整合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项目资金,向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倾斜,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创建工作,在我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典型模式,以推动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推荐访问:赤城县 谋划 农业 【农业总结】赤城县农牧局“十三五”工作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