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攀书山,寻找精神的原乡——以书香滋养人生③李舫2017年04月26日70余年前,一场考古正在山东临淄进行。伴随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石砖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刻有“稷下”二字的石碑。这里就是创立于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评论】登攀书山,寻找精神原乡,,——以书香滋养人生③(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登攀书山,寻找精神的原乡
——以书香滋养人生③
李 舫
2017年04月26日
70余年前,一场考古正在山东临淄进行。伴随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石砖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刻有“稷下”二字的石碑。
这里就是创立于2300年前的稷下学宫,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在这里,形形色色的门派、五花八门的思潮、林林总总的知识,从四面八方汇集交聚,学者们写作、阅读、交流、辩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崛起了人类文明的奇绝峰峦。当时的中华文化,正是通过这样的阅读和思辨,完成了人类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
中华民族自古有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古人说“开卷有益”“学而不倦”,在阅读中寻找心灵故乡,洵不虚言。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千百年来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不坠其志的智慧武库。
对于中华民族,阅读是一种治学习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然后方能自愚而明,自弱而强;阅读是一种文化愉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然后方能日月光华,星汉灿烂;阅读更是一种人生境界,贯通古今,通达天地,然后方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于谦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翻开书卷,心香与书香共缱绻,这不是自然界的任何一种味道、任何一种感受可以比拟的,它是历史沙漏里不会枯竭的丰满沙粒,是岁月绿洲中盛开不败的百花争艳,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永远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
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确然,不读书,无以言;不读书,无以思;不读书,更无以行。阅读,是我们在与祖先对话,在跟心灵对话,在向未来发问。即如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有人说,一个人终其一生是否留下遗憾,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身后是否留下精神财富,二是是否曾经挑战过自己的人生极限,三是是否具有向权威挑战的魄力和能力。而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必须通过阅读、通过思考来实现。唯此方能找到我们的生存法则和生命真谛,找到我们的文化使命和文明担当。正是沿着这样的问与答,中华民族有了“以有刑至无刑”法治观念,“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自然法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正是这些,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潜在动力,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内容。
阅读,是通往中华民族精神故乡的寻路地图,守护好这份地图,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根脉。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一地,我们终可骄傲地说,斯文苟不沉没,得之者方知你我昔日苦心。
推荐访问:登攀 书香 滋养 【评论】登攀书山,寻找精神原乡 ——以书香滋养人生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