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承德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完整版】

时间:2023-06-23 20: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承德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3年)为落实《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3年)》,加快培育我市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新动能,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划】承德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计划】承德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完整版】

承德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落实《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培育我市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新动能,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脱贫攻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质量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功能农业、美丽农业,加快构建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需要,为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20年,建成区域性农产品质量“高地”,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全省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市),构建完善的生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功能农业扶贫综合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实现“三节三提升”,品牌农产品数量年均增长10%,打造10个富硒农产品全国“单品冠军”,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3%

二、重点工作

(一)以标准、安全为准绳,大力发展质量农业

1.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全域开展国内国际标准比对行动,加快建立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牵头或参与制定省级标准,鼓励企业制定较高的企业标准,加快制修订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到2020年,取得境外农产品商标注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或生产规范认证的企业达到10;参与制修订市级以上农业地方标准20项以上。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加工基地,引导农户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生产。到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质监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市县两级检测机构“双认证”建设,着力提升检测能力,对主要农产品产地实施全覆盖抽检,年定量检测样品达到4000批次,全市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扎实开展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等七项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严厉查处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生产主体落实自检制度,把好产品出厂(场)关;督促市场开办者严查农产品证明文件,对无证明文件的批批检测;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到2020年,环京津县全部达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水平,省级质量安全县实现全市全覆盖,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有关规定,推行生产电子信息码,落实采购和销售台账制度,实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严格执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强化生产过程追溯,加施产品标识码,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生产档案,做好用户注册和基础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扩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覆盖面。到2020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品全部实现可追溯。(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委农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强化区域监管协同。落实京承、津承农产品安全协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强化农畜产品互检互认,深化重大动物疫情联防联控,实现联系会议制度和部门联系人制度常态化,借力畅通承德农产品进京津渠道,到2020年,主要“菜篮子”产品京津市场占有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委农工委、市商务局、市供销社)

(二)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1.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充分发挥李天来蔬菜、李玉食用菌、李德发生猪等产业院士工作站及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作用,抢占产业技术研究高地;持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换能力。到2020年,建设15个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平台,新建1个院士工作站,培育10个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壮大1个以上农业创新型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农林科学院、市发改委)

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借力京津冀农业技术合作平台和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围绕种质资源育种、产品质量效益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恢复、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等制约产业发展的一批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开展区域创新研发、试验示范、展示观摩活动,建设实践实训平台,加快重点科技成果的引进试验、熟化集成和示范推广;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支撑的育种育苗体系,加强与南繁高标准育种基地合作,重点推广蔬菜、优势果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等新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不断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支持科技人员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增值服务,分享成果权益;实施农技人员特聘计划,为贫困地区提供农业科技支撑。到2020年,年引进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0个以上,研发生态环境保育技术5项、食品加工新技术2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农林科学院)

3.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活动。完善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在外能人、复员退伍军人等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领办、协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电商、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落实好中组部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任务,重点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生产经营人才,到20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以上,培养20个以上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农村创新创业典型。(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科技局、市农广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以生态、节约为导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1.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药。以实施旱作节水技术推广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农艺节水保墒、标准地膜利用、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沟播种植等节水旱作技术,建设全区域旱作节水示范区,探索山区旱作节水和高效节水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发展节水农业100万亩,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47,种植业万元产值耗水量减少13%。全市推广药、菜、果等有机肥替代、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等科学施肥技术,到2020年亩均化肥施用量降低7%,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积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全程绿色防控,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特别是高毒农药使用量,到2020年亩均农药使用量降低6%,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行动,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支持养殖密集区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引导第三方粪污专业化治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秸秆源头减量,建立和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主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量化高效利用,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到2020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3.推进农业生态修复治理。实施耕地保护提升工程,推广农机深松(耕)技术,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农用地治理修复试点,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抓好植树造林,开展湿地植被恢复,修复湿地生态;持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奖补”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加大草原生态修复与退化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粮改饲”试点,建设草原生态保护示范区。到2020年,耕地质量有所提升,新开发耕地质量达到周边利用等别,森林覆盖率达到60%,全市湿地面积不少于86.9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500平方公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农牧局)

4.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坚持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推广“畜--果菜”“粮---田”等生态循环模式。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废弃物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县,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拓展多种功能、发展新兴业态,推动种养加有机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0年,建成2-3个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县,争创1-2个国家级种养结合循环示范县。(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市发改委)

5.推进农业生产领域散煤治理。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农业生产领域散煤治理的决策部署,坚持多措并举、分类实施,以洁净型煤替代为主,全面治理食用菌、蔬菜、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领域散煤。到2019年,全面完成农业生产领域散煤治理任务,助力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以优势、特色为定位,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1.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评选,各县区选择1-2个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集中力量打造知名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提升市场知名度,形成“一牌带一业”的统一对外销售态势;依托承德特有“皇家文化、山庄文化、红山文化、满蒙文化、渔猎文化”,大力挖掘品牌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故事内涵,加强品牌形象设计,实现全产业链开发;建立品牌持有者和生产者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主体,强化授权使用和品牌管理,实现“母子”品牌协同发展。到2020年具有引领作用的区域公用品牌达到2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质监局、市委宣传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实施企业品牌价值提升工程。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品牌价值;鼓励企业开发高端产品,增强企业品牌科技含量;鼓励龙头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名牌优质产品等;鼓励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品牌共建共享,打造品牌联盟。到2020年,打造“农业龙头企业30强”企业品牌,力争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达到15个,涉农商标注册总量达到450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工程。根据地域差异、品种特性,创建一批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着力培树知名富硒农产品品牌;挖掘农产品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支持承德特产、传统美食产业化发展;依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展“后备箱经济”;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到2020年,力争培育有机、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认证企业400家以上、产品450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达到25个。(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财政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

4.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发布品牌消费索引,实行动态管理;落实好省“冀产农产品品牌计划”,引导经营主体积极在全国性权威媒体开展宣传推介,安排专项资金,对进入品牌目录和在大型媒体宣传的给予补贴,依托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介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积极探索与国内一线电商品牌的广泛合作,大力培树本土电商企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农交会、廊交会等大型农业博览会及京津地区展览展销活动,借助展会窗口集中宣传产品;严厉打击品牌盗用、套用、滥用等行为,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切实保护品牌形象。(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农牧局、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质监局、承德海关)

(五)以高值、健康为靶向,大力发展功能农业

1.打造功能农业“单品冠军”。按照“优势单品,合理均衡布局”的原则,选择黄瓜、番茄、马铃薯、胡萝卜、香菇、黑木耳、水稻、谷子、苹果、梨等特色优势品种,建设规模合理、主题突出的富硒农产品试验示范区,打造一批功能农业“单品冠军”;深入开展富硒果蔬栽培技术、富硒谷物生产技术、富硒肥料应用技术等富硒功能农产品关键性技术研究,探索开展富硒食用菌功能保健品研发。2019年、2020年每年新增富硒功能农业种植面积25万亩,到2020年面积达到65万亩,共打造10个全国富硒农产品“单品冠军”。(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扶贫办、市林业局、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2.建立富硒产品标准体系。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相关数据标准,积极开展富硒黄瓜、香菇、马铃薯等单品的省、市级地方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编制工作,建立完善承德特色硒产品标准体系,助力“单品冠军”培育和产品品牌塑造;配套完善富硒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与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以我市与全国供销总社、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定的全国富硒农产品分类行业标准为基础,到2020年,制定富硒农产品种植地方标准5-10项,功能农业试验示范区全部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

3.强化功能农业基础保障。积极开展土壤富硒含量检测工作,前期重点对各试验示范基地土壤开展抽样检测,逐步扩大检测范围,形成支撑功能农业技术实施的土壤微量元素基础数据库;引进中国农业大学、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先进生产技术,联合本地肥料生产优势企业、社会资本、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开展功能肥料研发及本土化生产,逐步满足承德市功能农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承德功能农业扶贫产业基金,采取联合金融机构、吸收社会资本等方式扩大基金规模,重点支持承德功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功能农业特色小镇综合开发等。到2020年,打造1-2家功能肥料生产和销售服务企业,初步建立承德市土壤微量元素基础数据库。(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扶贫办、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

4.构建“一园多镇”功能农业发展模式。高质量编制《承德功能农业扶贫综合示范区发展规划》,选择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优势区域,启动建设功能农业科技园,建设双桥双峰寺功能农业特色小镇、平泉榆树林子富硒黄瓜小镇、滦平西沟满族乡富硒梨小镇等多个富硒农产品功能农业特色小镇,构建起“一园多镇”功能农业发展模式。到2020年,力争把承德打造成辐射京津冀、实现一二三产充分融合发展的北方功能农业发展高地。(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扶贫办、双桥区人民政府、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以融合、“扮靓”为重点,大力发展美丽农业

1.发展美丽休闲农业。围绕建设“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借力省、市旅发大会,全力打造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完美融合的“国家1号风景大道”,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突出区域特色和创意创新,挖掘特色农产品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打造一批民俗文化创意开发型园区及农庄、依山傍水逐草休闲养生型景观农业、民族风情乡土记忆型美丽乡村、特色休闲体验型精品庄园。到2020年,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园区)达到25个,最美休闲乡村达到15个,美丽田园达到6个,推出30条以“农业、农村、农事”为特色的高品质农业休闲观光线路。(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旅发委、市委农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促进农产品增值。着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深入实施“扶龙行动”,支持龙头企业提升加工和辐射带动能力,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倍增计划,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产地初加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设现代化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到2020年,打造产值超50亿元龙头企业3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20家、超亿元企业50家,争列国家级产业化联合体5家、省级14家、认定市级2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3%。(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农牧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提升园区综合景观。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美丽农业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大力推进国家级、省级各类农业园区创建和市级、县级农业园区认定工作;着力实施“引企入园、上档升级”工程,所上龙头企业原则上一律入驻园区生产;提升园区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对功能不全、外观老旧的设施大棚、栏舍进行更新、改造,引进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物联网+农业”精细管理;丰富园区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文化创意功能,打造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的农业园区;以发展食用菌、蔬菜、马铃薯、林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为载体,调整优化园区内种养业空间布局和种养规模,合理搭配品种色彩,做到“视觉美、内涵美、持续美”,实现农业园区“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景观”的目标。到2020年,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1-2个,省级园区20个,市级园区40个以上,入园企业数量增加60%,全市确定8-10个不同特色的美丽园区样板。(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旅发委、市委农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打造田园靓丽风光。积极谋划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光价值的特色种植业,把发展景观化农业与种植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在高速、铁路、国省干道沿线和重点园区、重点景区、重点项目周边可视范围内,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鼓励种植蔬菜、食用菌、干鲜果品、中药材、马铃薯、优质杂粮和高效经济作物。特别是在旅游沿线,倡导发展油菜、油葵、中药材等景观化种植,建设成方连片的万亩花海、精品果园、苗圃,打造景观节点,形成田园面貌景观带。到2020年,籽粒玉米面积压减100万亩,特色主导产业规模稳步壮大,田园风光更加靓丽。(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委农工委、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有效解决垃圾露天堆放、简易填埋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无害化治理、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确定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确保处理方式简便适用有效;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健全传统村落保护体系,推进村庄绿化,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到2020年,基本建成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体系;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力争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全市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所有行政村完成街道硬化、夜间亮化和村庄绿化美化建设任务,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善。(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住建局、市环保局、市卫计委、市交通局、市水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推动。市级成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建立承德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特优农产品提质增效为导向,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库,集中投入、轮动扶持。各县(市、区)同步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分年度组织实施,确保任务目标如期实现。(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制定落实文件。市农牧局牵头制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方案,市农牧局、市林业局联合制定全市特优农产品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全省特色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方案,选择1-2个特优农产品制定提质增效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落地。(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地、用水、用电等支持政策;加强金融支持,满足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担保需求,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保障。(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常态化督导考核制度,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组织一次联合督导检查,对各地、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并对结果进行全市通报;每年底进行工作考核,对抓落实成绩突出的单位通报表扬,对落实不力、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责任单位: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推荐访问:承德市 结构性 供给 【计划】承德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