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3-06-24 10:30:11 来源:网友投稿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泗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工业突破为主线,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发展新机遇,谋划振兴新举措,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供大家参考。

【调研】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泗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工业突破为主线,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发展新机遇,谋划振兴新举措,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200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各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省排名上升三位。被省命名为“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展望“十一五”,泗阳要做强特色产业,打造工业强县,争当宿迁突破和苏北振兴的先行军,必须将特色经济战略与特色人才战略相结合,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为重点,以盘活用好现有人才为着力点,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环境,以人才资源开发拓展经济发展之路。

一、人才开发: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发展。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经济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根据经济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最终成效要用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支撑发展。目前全县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泗阳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每万人口拥有人才243人,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4%,远远低于省内平均水平。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全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3133人,占人才总量的627%,各类高层次人才匮乏。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相对集中,企业人才比例偏低,只占企事业单位人才总数的186%。专业技术人员中,近60%从事教育和卫生工作,产业化发展急需的理工科专门人才严重短缺。四是人才工作制度和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队伍活力不足,现有人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优秀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高学历毕业生回归率低。

二、营造环境:破解人才工作难题的关键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发挥人才作用,就要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政策和做法,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土壤,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一是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直接影响人才能否脱颖而出。人才政策不完善,贡献与报酬不相适应,是目前人才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创新政策,出台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投入、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起了人才工作政策框架,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了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了“一把手”人才工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是优化人才激励环境。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完善“泗阳县优秀人才奖”、“泗阳县科技创新贡献奖”、“泗阳县科技进步奖”,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建立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对承担重点开发任务的,费用可在项目或课题经费中专项列支,县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通过政策引导,事业激励,利益驱动,有序竞争,使人才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三是优化人才保障环境。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投入的观念,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完善泗阳县人才资源开发资金,集中财力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引进、培养,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资源开发事业。完善福利制度,逐步实现福利分配规范化、制度化、货币化,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把多种所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在转岗和流动中的实际困难。

四是优化人才信息环境。建立经济发展与人才供给相匹配的信息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县内外各种人才资源。着眼于特色经济战略与特色人才战略的结合,建立网上人才市场,完善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信息网络体系。加快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和各类高级人才数据库建设,促进人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依托人才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公共培训、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人才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三、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

一是加大人才工程建设力度,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群体。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科研骨干为重点,以省333工程”、市“135工程”和县“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工程”为载体,培养一支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制定和完善县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加大人才工程建设力度。

二是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争取有关大学来泗阳创办分校;整合提升现有教育资源,创办以纺织、木业等专业为主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促使职教资源向职业技术学院整合,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定、技术等级认证的评定制度和办法。

三是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培养开发工作。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开发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人才开发的总体规划。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在参加培训、职称评定、评选专家、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人才资源在多种经济主体之间的优化配置。四是有效盘活存量人才,发挥现有人才作用。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限制,疏通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积极探索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鼓励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影响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兼职兼薪从事科技开发与推广。

四、构建平台:人才引进开发的现实要求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创业平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要条件是特色经济战略与特色人才战略的结合。依托泗阳纺织园、木业园等经济开发区以及现有的泗绢集团等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棉花原种场等良种繁育基地、来安等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等,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人才创业平台建设,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泗阳创业。

二是面向科研生产,吸引紧缺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采取调动、兼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着力引进高新技术、应用复合型、外向型和工科类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对重大工程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和技改项目,采取公开招标和招聘技术负责人的形式,引进人才和智力。

三是把握需求导向,引进国外智力。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坚持引智工作为泗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对我县引进国外智力的支持,在聘请外国专家、高层次人才出国出境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为来泗阳工作的外籍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围绕资源型产业发展和打造新兴工业基地的要求,对重点引智项目及引智成果等开展对外宣传;有计划地聘请外国专家来泗阳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派技术、管理人员出国出境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泗阳经济腾飞服务。

推荐访问:调研 强县 推动 【调研】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