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市创新完善人才政策问题研究【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24 16:30:06 来源:网友投稿

***市创新完善人才政策问题研究构筑人才政策优势,是赢得人才竞争主动权的首要之举。近年来,大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人才政策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着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市创新完善人才政策问题研究【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调研】***市创新完善人才政策问题研究【优秀范文】

***市创新完善人才政策问题研究


构筑人才政策优势,是赢得人才竞争主动权的首要之举。近年来,大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人才政策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着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快集聚各方优秀人才,在创新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对全市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总结、精心分析、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市积极推进人才工作政策化,运用政策逐步破解当前束缚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以政策创新带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为人才发挥作用、成就事业打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自2010年以来,全市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关键环节,从具体政策入手,着力解决人才成长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先后出台《关于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等30多项人才政策文件和制度规范,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创业、激励使用、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为引才育才留才和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实行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区域政策优势,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一是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对引进人才,分五个层面分别给予安家费、购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等政策。对高校毕业生,提供3—15万元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20—100万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100万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领军人才,提供120万安家费,每月5000元补贴;对两院院士,提供200万安家费,每月8000元补贴;对具备突破重大技术问题能力的创新创业团队,最高提供500万元的经费资助。二是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出台《大庆市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办法》,简化引进程序,专门用于引进产业发展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持大庆市引进人才审批单就可享受出入境、户籍、人事、工商、税务、住房、教育、社会保险等8项快捷服务,为特殊优秀人才进入大庆提供快捷渠道。三是实行灵活开放的户籍政策。放宽市外户口迁入条件,简化落户环节和办理流程,建立留学归国人员和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校毕业生(含技术工人)就业创业落户、原大庆户口高校毕业生返籍落户等16种落户渠道,并在全省首推租房也能落户新政,积极打破户籍壁垒,敞开大门广泛吸纳人才扎根大庆。

2010年以来,依靠政策引领,组织实施了千名人才选拨引进行动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连续5年开展人才引进高校行等引才活动,全市共引进各类各层次人才近2.5万人。其中,市县区机关事业单位引进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知名大学优秀毕业生1255人(硕士814人,博士6人);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1.9万人,为大庆各项事业发展储备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大庆引才模式和工作成效得到中组部人才局和省委组织部的肯定。

(二)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关键环节,不断加大对人才的激励扶持力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动力。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创业六条等政策文件,在市场准入、税费减免、金融扶持、创业培训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明确的优惠政策,取消创业贷款户籍限制,对大学生提供210万元财政全额贴息创业贷款,创办小微企业最高可获得2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全面降低人才创业成本,提供全过程支持和保姆式服务。2015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6万户。二是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出台《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兴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与高校合作创建大庆创客商学院、大学生创业梦工厂等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吸引和发展多种体制、多种形式的孵化器。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已发展到32家,孵化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774家。三是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支持。积极为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松绑,对达成合作意向的科研成果,采取个性化、一对一、保姆式跟踪服务。加强本地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交流合作,组织各类技术成果对接会34次,推介重点项目623个,促成各领域168个项目与我市企业达成合作意向,112项科研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

(三)探索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政策。围绕用好用活人才,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促进优秀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引导和支持人才向转型发展一线流动。一是强化市、校、企三方合作。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项目、基层对接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从2009年开始,以科技团队帮建项目为重点,连续从高校院所选派4261人次农业专家到县区、乡镇挂职,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600万元,支持专家开展科技兴农活动,推广实用技术460项,帮建科技项目242个,带动致富1.2万户。采取合作共建、联合研发等方式加快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在大庆落地转化,先后与哈工大、中科院长春分院等5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项目170多个,在土地、资金、厂房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启动建设石油化工中试基地5个研发平台,激光加工设备一体化项目已落地生产。二是积极发挥本土人才作用。着眼解决基层人才缺乏问题,自2012年始分4批组织开展千名人才下基层活动,采取人才与基层双向选择的方式,从市县区科教文卫农等领域选派优秀人才近4000人次,到乡镇、企业等基层一线服务,为基层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4100余个。三是强化引进人才选拔使用。创新人才选用方式,打破身份、资历、行业限制和人才流动体制壁垒,组织实施优秀年轻人才培养选拔工程,引导人才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流动。在不破红线、不越底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供政策支持,市委一次性拿出111个职位,包括10个副处、31个正科、40个副科和30个其他职位,采取跨级挂职、平级交流、提拔任职等形式,最大程度为年轻人才成长进步提供平台,有效改善了干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专业化工作力量明显增强。

(四)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支持政策。紧扣转型发展需要,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围绕产业项目建设系统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一是加强人才培养规划设计。出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大庆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全市人才队伍培养目标、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二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完善市级、人才队伍牵头部门、用人单位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化推进,着重培养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出台《大庆市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培养为方向,推动建立校企双元培育、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确定大庆职业学院、大庆技师学院等6所试点院校,与大庆沃尔沃、延锋江森、华唐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新型学徒制,采取校企联合、订单培训等方式,为企业培养紧缺实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几年来,全市先后投入9600余万元,开展清华大学现代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青春大讲堂等培训项目,培训教育、卫生、环保、规划等领域紧缺高素质人才1000多人次,青年人才、后备人才1.5万人次,技术技能人才2.1万人次,其他人才43万人次,全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五)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政策。通过生活上关心、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把人才服务延伸到人才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一是积极落实人才政策。及时高效兑现各项政策待遇,有效调动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2014年,为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杨晓明博士及其团队提供了475万元经费资助,全市已累计为引进人才兑现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补贴等3670余万元。二是加强人才居住保障。投资4500万元,建设273套高层次人才公寓,出台《大庆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按照只租不售、廉价出租、周转使用的原则,为引进人才提供可拎包入住的政策性临时用房。自2011年公寓投用以来,先后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莉莉娅、杜申和沃尔沃等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居住服务,累计办理入住620余人次。三是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逐级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级领导直接联系27名专家,33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368名高层次人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66个。关爱高层次人才健康,为25名高层次人才办理健康服务卡,建立健康服务档案、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疗养。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为高层次引进人才配备人才服务秘书,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服务,全方位关心人才,全力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二、存在问题

大庆人才工作起步较早,人才政策措施相对完善。但面对全市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抢夺人才,人才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大庆人才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一是对照中央、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精神要求,我市人才政策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人才评价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二是政策门槛偏高。比如在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上,以“985”“211”和副高以上职称作为享受政策的前提条件,标准较高,引才标准和人才需求之间有距离。三是政策覆盖面不够。目前大庆的人才政策主要针对的还是高层次人才,对于其他层次人才,如发展急需的产业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等缺乏切实有效的扶持措施。比如在人才服务上,对高层次人才有绿色通道等服务措施,但对其他层次的人才关心支持不够,部分企业发展紧缺的专业人才不在政策支持范围内,急需完善相应的服务保障措施,防止现有人才流失。四是政策待遇偏低。尽管从省内看,我市人才政策待遇相对领先,但与省外相比,在我市区位优势不够明显条件下,人才政策待遇竞争力不强。

三、对策

结合我市人才工作实际,针对上述问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人才政策精神,大胆改革探索,既要不断创新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又要加大人才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人才政策取得良好实际效果。

(一)丰富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围绕转型发展对人才智力的现实需求,遵循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推进全市人才政策改革创新,实行更积极、更有效、更开放的人才政策,构建系统全面、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重点是围绕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突出政策产业导向,丰富完善人才创新创业、评价使用、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优秀人才向产业项目和企业一线集聚。特别是聚焦人才创新创业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加快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制定人才入股、技术入股以及期权激励、分红激励等政策,让人才创新创业更有信心和保障。

(二)合理设定引才标准条件。紧密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引进人才标准条件、支持政策不搞一刀切,不唯学历,不唯职称,加大职业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考量权重,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标准和更加优厚的政策待遇,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切实提高人才政策竞争力。

(三)提高人才政策普惠性。坚持以用为本,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树立大人才观,无论是体制内人才,还是体制外人才,只要有利于推动大庆转型发展,都要给予支持。既要重视引进人才,又要重视现有人才,既支持高层次人才,也普惠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激发人才队伍整体活力。

(四)强化人才政策宣传解读。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活化宣传方式,多渠道广泛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各项人才政策,特别是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委对人才工作、人才政策的高度重视,将中央、省、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及时传达下去、宣传开来,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人才工作的关注度,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力,努力营造落实人才政策的良好氛围。

(五)加大人才政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积极调动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落实政策积极性,明确各有关部门在贯彻落实人才政策过程中承担的工作任务,规范和督促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将中央、省、市人才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探索建立人才政策实施的跟踪评估机制,将人才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制度化、规范化,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障碍问题和作用效果,形成经常性的互动反馈,以制度约束来推进人才政策的有效落实。

推荐访问:调研 完善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