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关于我市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调查与建议市政府研究室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是加快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百姓安居乐业。鉴于社会治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关于我市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调查与建议市政府研究室(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关于我市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调查与建议
市政府研究室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是加快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百姓安居乐业。鉴于社会治理体系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在总结我市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成果、学习借鉴南方一些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关键环节,抓住影响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根本问题,重点在审批集中、执法下沉、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寻求突破,着力从源头上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依法治理、增强社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创新,一些根本症结尚需破解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果。审批许可方面,实施以审批事项和人员集中进驻、审批流程再造优化、窗口充分授权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方式改革,市县两级均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42个行政审批部门、234项许可审批事项、33项关联配套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集中进驻率达87.4%,基本实现应进必进,审批事项得以集中,实行一口受理、一门办结。彻底取消了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承接省下放权力92项,市本级共保留行政权力3423项,其中审批许可事项326项。组建了中介超市,共进驻9大类281家中介机构,对服务收费、服务时限、服务行为等进行了统一规范。行政执法方面,加强事中事后执法,试点了“双随机”执法机制,规范细化自由裁量权基准1179项。铁锋区向街道下沉城市社会治理权限,将城管、住建、安监、食药监等10个部门执法事项和人员下沉到街镇,成立街道城市社会治理办公室,承接下沉职能,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开展综合性简易执法。社会治安治理方面,先后开展了二轮警务改革,推进警力下沉,成立信息采集辅警队和治安巡逻辅警队,做实做强派出所,做精做细社区警务,提高见警率,夯实社区警务工作基础。创新推动“社会天眼1+1”工程,推进视频监控向行业场所、单位和居民区延伸,实现对主要公共区域、重点单位、治安复杂区域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全覆盖,在应急处突、治安防控、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社区建设方面,社区公益用房变化最大,2009年以来,累计投资3亿元建设10万余平方米,从覆盖面不足30%发展到全面覆盖,平均面积由不足100平方米提高到790平方米,千米以上示范社区54个,500平方米以上精品社区77个。普遍设立了社区服务站,围绕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日益多元化,政府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事业单位的一些公益服务项目、企业的市场化经营网点、社会组织的社会化服务相继进入社区。龙沙区引进全国养老服务龙头企业三胞集团,在区政务服务中心e网通服务平台中嵌入居家养老呼叫平台,在社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安康通居家养老援助服务站,在空巢老人家中安装了呼叫终端,助老员定期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紧急救助、家务整理、买菜做饭、配医购药等市场化服务,实现了电话医生、心理慰藉、紧急援助等65项居家养老服务外包,推动了政府购买服务由单一的物质需求保障向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多元化保障跨越,填补了我市智慧养老的空白,解决了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的难题。城市管理方面,全面推行网格化,将每个社区按照100-200户为标准,划分为若干个社区居民小组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居民小组长,城市社区共设立网格4446个,建立起覆盖社区内全体居民的网格系统,把服务直接延伸到单位和家庭。龙沙区探索建立了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管理四级平台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热线电话、呼叫系统、网上服务等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社会组织方面,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扶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发展。2015年市政府用150万元福彩公益金,购买假肢矫形中心的服务产品,为400名“三无”、五保、低保、低收入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等康复器具。充分发挥社区的孵化器作用,在用房、用水、用电等方面提供支持,孵化社会组织。龙沙区红星社区通过建立兴趣小组的方式,孵化了舞蹈、书法、风筝等16个社会组织。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1301家,其中社会团体61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689家。
要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需要从源头上治理。一是审批壁垒犹存。虽然市县两级都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部门审批服务也都进了大厅,确实减少了一些办事环节,提高了审批服务效率,但这只是前台集中办公,后台还是多部门审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部门利益掣肘全局利益的弊端。二是社会治理资源和事项倒挂。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总体上是上粗下细,越往下权力越小、人钱物越少,而社会治理事项却越来越多地层层往街道压,街道权力有限,人钱物有限,根本承接不了,苦不堪言,也不利于一些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的解决,使一些社会矛盾难以及时化解。三是行政执法滞后。行政执法部门、人员、设备、技术、经费等都集中在县级以上,而且一个部门几个人或几十个人执法,难以全面覆盖,往往是一些问题在萌芽状态难以发现,也就难以被解决在萌芽状态,致使一些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有的演化成“三聚氰胺”、“天价鱼”那样的恶性案件,被媒体曝光后发酵成影响恶劣的社会事件。社区工作人员说,能看见问题的人不执法,执法的人看不见问题,对执法滞后问题的一语中的。四是信息资源碎片化。全市的信息平台很多,公安、人社、民政、规划、国土等部门都有数据库,但是这些数据库都是独立封闭的,信息很难共享。这是影响我市发展环境的根源问题,必须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以解决。
二、把握关键环节,实行重点突破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涵盖面广,内容繁多,涉及方方面面,应该把握关键环节,集成天津、南京、无锡、长沙、宜昌五市社会治理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重点突破。
(一)集中审批权。天津滨海新区实行一个公章审批,把直属部门行政审批权转移出来,成立行政审批局,实行集中审批,由18个部门216项109枚公章审批变为1个部门1个公章审批;制定审批标准,全部公开,规范操作;实行受理、审核、批准分离,行政审批局设立审批事项受理中心,并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居民需求为半径,在街道、社区设立审批受理服务窗口,打造二、三级受理平台,前台能审核的直接审批,不能审核的返回后台审批,审批受理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这种做法得到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上了央视《焦点访谈》,废止的109枚审批公章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一个公章审批,根除了政出多门、审批谋私、部门利益掣肘全局利益等乱象,倒逼政府相关直属部门转变职能,加强事后监督和行业监管,提高服务效率,由权力者变成服务者,也为以后精简机构、政府“瘦身”打下基础。
建议我市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审批事项,除双管、垂管部门外,推动审批与监管分离分治,将政府直属部门的审批权全部转移出来,成立行政审批局,集中审批权,实行一个公章审批。让编制、人员、经费随着事权走,促进这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由审批管理向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转变,简政放权,催生发展动力。部门审批权转移后,就没有必要向政务服务大厅派驻工作人员了,必须相应调整政务服务中心的功能,正本清源,恢复服务的本来面目。同时,向社区延伸审批事项受理服务,以居民需求为半径,打破行政区域限制,设立受理服务窗口,直接为居民服务,真正实现便民利民。
(二)下沉执法权。天津市滨海新区只保留治安、安监、环保等6支专业执法队伍,其他部门专业执法队伍的编制、人员、经费乃至权力清单全部下沉到街道,使街道变成行政执法主体,实行一支队伍执法,管全面,管到底。由三个街道合并而成、辖区人口60万的塘沽街道,2014年行政执法主体下沉到街道后成立综合执法大队,编制92个,行使13大类近300项行政执法权力。街道执法的特点,一是全面执法,环保、治安、城管、计生等等,什么法都执;二是前置执法,实行属地化执法,辖区内发生违法事件首先由街道处理,成为执法第一道关口;三是简易执法,对于简单的、容易判断的执法实行简易执法程序;对于疑难、复杂、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的执法,由专业执法部门提供支持或负责;四是权限执法,天津市政府11号令授予街道执法权,街道只能在授权清单范围内执法,并且由天津市法制办统一组织推进,搭建执法信息平台,对街道执法进行指导和监督。一支队伍执法,并没有剥夺和削弱部门执法权力,执法主体下沉后,不仅做实了属地化管理,执法向最基层延伸,厚植了微观法治,增强执法的及时性、刚性和有效性,制止违法行为于萌芽状态,也增加了执法力量,有效解决部门执法滞后问题,防止违法行为长期膨胀恶化,酿成重大事件。
建议我市推行执法下沉,促进人、钱、物、权四大社会治理资源向街道集中,做实街道属地化管理,核心是下沉行政执法权,把街道变成行政执法综合体。政府要赋予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资格,授予综合执法权。政府法制部门统一组织推进,建立执法信息平台,必要时成立直属执法队伍,加强指导和监督。合理划分街道和部门的执法权限,完善执法程序,明确执法流程,街道在辖区内全面执法、前置执法、简易执法、权限执法;部门进行横向执法,查处复杂、疑难、重大案件,为街道执法提供技术、政策等全方位支持,处理街道反馈的执法结果。除特殊情况外,部门执法力量要全部下沉,编制、人员、经费向街道集中。街道也要转变职能,由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向依靠法律手段进行治理转变,将群众诉求解决在街道,社会矛盾化解在街道,防止群体访和越级访。
(三)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南京在社区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设立1+1+X社会组织服务模式(1个载体即社会组织服务园,一个枢纽即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加X个社会组织)。社区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园,提供社会组织孵化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社会组织。将居民最关心、最需要的社区服务项目化,运行组织化,交由社会组织进行承接,多元主体参与,使社区服务更加专业,内容更加丰富。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效率,量化过程,量化结果,使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居民提供更多贴心服务,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玄武区锁金村街道创新管理服务体制,突出街道在社会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明确街道在服务经济发展、统筹城市管理、指导社区建设、组织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和维护和谐稳定方面的职责。将原来32个科室进行归类,设立五个中心,即区域管理中心、民生服务中心、城市建设管理中心、经济服务中心、政法综治中心,实现了街道去科室化。社区层面去行政化,街道回收本应该自己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社区服务开展项目外包,使社区实现了归本正位,自治能力得到加强。采取PPP方式,建立了智慧锁金数据集成中心,实现了全区域监控、医养e+等服务的网络化管理。明晰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范围,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确需社区居委会承办的事项,由区和谐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民政局)扎口管理,实行费随事转、契约化管理,不设相应机构,不挂专门牌子。
建议我市重新定位市区、街道和社区关系,市区重在审批,街道重在执法,社区重在服务。在完善社区、居委会、服务站三驾马车运行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建设,把社区打造成服务综合体。强化公共服务功能,集中审批权、下沉执法权后,促进低保、社保、人事、司法、统计等公共服务端口前移,延伸到社区,派遣工作人员,主要服务力量向社区沉淀,人员不足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社工。强化公益服务功能,鼓励医院等公益组织在社区设立服务点或出资建立分支机构,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破解社区医疗服务无法进家入户的难题。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进社区,开展心理咨询、慈善捐助、义务服务等活动;鼓励社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器,为社会组织孵化提供政策、场地、水电等必要支持,促进心理咨询等社会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强化市场化服务功能,引导企业向社区延伸经营触角,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电话缴费、金融理财等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等幸福指数。总之,只要是居民有需要,社区能承载,社会组织和企业有意愿,在法律框架内,什么服务都可以进社区。随着机关、事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单位人都将转为社会人,需要整合人社、民政、老干部等部门职能,成立社会服务局,畅通社会人诉求渠道,广州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社会服务局。政府应该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加投入,加强社区用房、服务设施等基础建设,确保社区提供好“两公两化”服务。为加强居委会建设、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对居委会委员给予适当补贴。
(四)强化网格化治理。宜昌市将每300户为一个单位设立一名专职网格员,将全市城乡划分为11000个网格,做到了网格全覆盖。网格员由市级统一标准,统一招聘,他们每天两次共3小时网格内巡逻,进行网格内居住人口、城市部件等信息采集,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及时通过手机终端向网络中心进行汇报,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向居民和外来人口提供社区服务。
我市已经推行了网格化治理,但对照宜昌经验,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强化。建议我市将县乡村全部纳入全市统一的网格化治理,城镇应以300到500户为一个网格,农村应以村屯为一个网格。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网格员,制定选拔标准,赋予网格员在网格内的简易执法权,建立一支覆盖全市的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网格员队伍,使网格员成为承载政府服务、信息收集、日常监管的触角,能够及时为百姓提供政策宣传,收集网格内人员信息,发现并上报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综合信息。
(五)搭建全市信息综合平台。宜昌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建立了全市综合信息平台,将公安、民政、人社等各部门的信息网络接入全市大数据库,打通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构建了全市综合信息平台。通过打造“全人群覆盖、全周期贯穿、全方位服务,网格化零距离”为特色的全生命周期网格化信息惠民“宜昌模式”,逐步推出了让所有市民都能够享受信息服务的“六个一通”信息惠民服务渠道,既加强了社会综合治理,又方便了群众办事。
建议我市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库,联通公安户籍、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教育卫生、民政救助等各个信息孤岛,建立全市综合信息平台,集应急指挥中心、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于一体,形成智慧城市网络中心。绘制全市电子地图,以户为单位采集全市人员信息,以城市部件为单位采集全市城市管理信息,最终形成覆盖人生老病死、城市各个管理部件的全方位信息系统。
三、在龙沙区先行先试,封闭运行
在关键环节搞重点突破,事关重大,影响深远,应该选择试点,先行先试,封闭运行,待经验成熟之后再全面推广。
去年,龙沙区被列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之一,是我省第三个,我市第一个。运行一年来,龙沙区以“e服务、新乡愁”为主题,在城市治理体系建设、街道综合执法、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创建了“e网通”平台,设立了区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议事会。以三级平台联动、执法力量下沉、街道职能强化、管理创新做实为目标,将各部门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成立了综合执法队,对私接滥建、消防安全、跑冒滴漏等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开通了e网通手机客户端,社区在完善服务功能的同时,以网格长、网格员为基础,将服务延伸至家庭。积极引入南京三胞集团“健康通”,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市场化服务,今年将正式投入运行。考虑到龙沙区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已经有一定基础,积累了一些经验,建议市政府在龙沙进行社会治理体系创新试点,与国家实验区同步运作,实行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联动。
(一)支持审批制度改革。市直部门要大力支持龙沙区剥离区直属部门审批权,成立行政审批机构,进行集中审批,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市直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不能以系统上下不对应为借口,制约龙沙区审批制度改革。
(二)赋予街道行政执法权。街道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派出机关没有行政执法权,市政府应授予龙沙区街道综合执法资格。由是法制部门统一组织推进,明确龙沙区街道执法主体地位和权限范围,并建立全市统一的执法信息平台,加强对街道综合执法的指导和监督,完善运行机制和流程,规范街道综合执法。
(三)支持信息资源整合。在没有建成全市综合信息平台之前,龙沙区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无论涉及哪个部门,都要积极支持,信息资源管理权限在上的,所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例如,公安信息共享问题,本市没有管理权限的,可以到公安部户政管理部门寻求政策支持,此项工作在宜昌市已经实现。其他部门也应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信息共享支持。这也将为全市大数据平台搭建打下基础。
(四)提供财力保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试点,需要一定的财力,虽然龙沙区已经打下了一些基础,但是在后续建设中,特别是大智慧网络平台建设上,投入将比较大。同时,网格员的增加、综合执法队伍的壮大,势必增加很多财力。因此,在试点工作中,市政府应该整合社会治理方面的资金,打捆使用,向龙沙区试点适当倾斜。
推荐访问:治理 社会 体系 【调研】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关于我市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调查与建议市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