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梅里斯区区长 王景喜按照区委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要求,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实际,进一步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梅里斯区区长(全文),供大家参考。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梅里斯区区长 王景喜
按照区委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要求,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实际,进一步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听取汇报和实际走访,形成此次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以2018年为例,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继续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新增亮化楼体5处,绿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6%,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完成了城管体制改革,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建设智慧城市和城管综合治理数字平台,将35栋老旧散楼全部纳入物业管理,实现了城区绿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营,在全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管理更加统一规范。启动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开展城乡综合整治“四季”行动,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栽植各类村屯绿化树木4250亩、花卉12.8万株。建设闪蒸矿化处理垃圾设施20处、垃圾暂存点276处、改厕334户、改灶1305户、灭迹垃圾房1060处。开展了“这家院子挺干净”“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文明村创建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气管线铺设实现城区全覆盖,入户安装1100户;投资1700万元改造城区低温楼10栋,874户受益,是全省率先完成低温楼改造任务的县区之一,改造后居民室内温度平均提升3-4度。投资2300万元建设标准化新水源地1处,采用全不锈钢过滤机,供水全自动化电脑控制的先进工艺,日供水量由4000吨提升至1万吨,31项水质检测全部合格,是全市唯一的一座高标准现代化水厂。改造老旧散小区化粪池56套。养护县乡级公路180公里,实施3座危桥改造和3条道路维修等工程,百姓满意度明显提升。我区民生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市委政研室对我区民生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市级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短板。 一是垃圾房灭迹进展缓慢。从上报数据来看,截止到本月20日,全区上报完成灭迹房49个,达呼店镇41个、雅尔塞镇8个,其他乡镇为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还是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垃圾房灭迹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灭迹了以后就没有了,整体形象就提升了。二是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各村屯还普遍存在将村内垃圾随意堆放到村外的现象,没有进行任何处理,风大的时候“满天飞”。农村垃圾主要是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完全可以分类处理,闪蒸矿化设备能够处理一部分生活和生产垃圾,每个村屯周边都有深坑,可以进行掩埋,不能堆放后就不管了。如果堆放后没人管理,效果和没整治是一样的。三是长效的管护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我区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与鸿林公司合作,村屯环境卫生实施市场化运营,但目前鸿林公司对接的只有17个村屯,比例不高。四是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目前人居环境整治是“村里干、群众看”,群众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要结合与鸿林公司合作的实际,选聘本屯的人负责日常的维护,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几点建议
要解决上述问题,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七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勤俭节约,务实高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风格,注重留住乡愁。二是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多规合一”,做到先规划后建设,用规划管建设,用规划管整治。坚持先易后难、典型示范、有序推进、逐步完善、整体提升。三是村民主体、社会参与。充分依靠乡村两级责任主体来组织实施,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态势。四是突出专业、科学指导。在农村村庄规划、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秸秆利用等各个方面,都要用专业规范和技术导则,科学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是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探索形成合理的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护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实现长期稳定运行。六是全面治理、注重实效。坚持整体推进、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从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之处着眼,坚决防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做表面文章,确保取得实效。七是抓共管,统筹推进。结合脱贫攻坚,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形成分工明确、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明确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垃圾专项治理。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综合体系建设,依据区位、人口、交通和经济状况,分类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户定村收乡(镇)运分片处理”“户定村收乡(镇)运区处理”“户定村屯就近就地处理”和市场化运营等村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二是强化污水专项治理。按照省编制《农村厕所卫生标准》和《农村改厕技术导则》,以不污染公共水体为目标,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合理选择升级改造原有旱厕、新建室外卫生厕所、改建室内水冲厕所等模式,努力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对散养畜禽要做到妥善迁出和退养,粪污排放量大的牲畜出村集中饲养,家禽粪污归集处理后资源化利用,引导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化粪污处理利用配套设施,对现有设施和装备进行改造升级。开展畜禽粪污与厕所粪污一并资源化利用试点,制定厕所粪污、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标准,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粪肥科学还田,逐步推广经验,扩大一并资源化利用范围。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向农村延伸,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延伸覆盖,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要提升向周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污水与城镇管网并网收集,有效处理。对村屯河塘沟渠开展清淤疏浚,集中治理在河湖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私建乱占等违法行为,落实河湖管理保护责任,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三是强化农村户用能源专项治理。重点推广能够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生物质土炉和锅炉,通过政策扶持、公共服务或市场化运作合理设置秸秆固化生产企业,解决农村秸秆固化燃料供应问题;创新推进方式,引导农民以秸秆兑换固化燃料,促进秸秆利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推动有条件的村屯使用电和天然气,提高生活标准。
(三)建立健全两个体系。一是完善规划控制体系。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精神,根据《黑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发展纲要(2018-2035)》和《齐齐哈尔市村庄规划指引》(2018.6—2020.5试行)等要求,完善编制我区村屯建设发展规划,科学划定未来村镇建设发展的任务目标和建设重点,加强对我区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指引,合理调控建设规模,有效避免盲目性建设。加快我区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统筹做好县域村庄布局优化调整,合理确定永久保留村,积极合并空心村,明确聚集区,对搬迁新建、改造提升、环境整治的村屯提出实施重点和步骤。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推进新建、改建房屋向聚集区集中,不断弱化撤并区,逐步向中心村、中心屯方向发展。二是健全村屯建设管护体系。强化村内物业服务,逐步建立村级公共物业管护服务站,明确专人重点负责村屯内垃圾收集、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等工作。经济基础好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村屯内外物业管理问题,也可以探索引进第三方治理机制,培育市场化的专业管护队伍,提高管护能力和水平。健全治理体系,建立区级指导推进、乡(镇)跟踪落实、村屯落实专人的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综合执法向乡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强化日常监管,坚持常态化开展春清、夏洁、秋净、冬扫四季整治会战,提高乡村净化、美化效果。加强农民自律,健全村规民约,增强村民遵守村规意识,履行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和搞好庭院绿化美化等责任义务。创新整治模式,有条件的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四个统一”模式;探索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办法,实现从“买工程”向“买服务”转变;探索村办、企办的方式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合理确定缴费标准,促进长效运营。完善财政补贴制度,对积极性高、效果明显的村庄和农户实行重点奖补。鼓励农村“工匠带头人”、返乡创业能人承接村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建设。
(四)提升村容村貌。一是推进村屯道路建设。在“村村通”基础上,向“屯屯通”努力,统筹考虑与通村公路连接的村庄环路、出村入村道路、村内主干路升级改造,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屯内部道路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要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路面宜采用柏油、水泥等材料,实现路面硬化;次要道路及宅间路铺装也可以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实用的原则,采用砖石、砂石等乡土生态材料。二是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推进绿色节能农房建设,推广适用、经济、美观的农房设计理念,加强农村住房建筑风貌规划指导,可以采取新建、改造和盘活闲置房等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全面完成“四类对象”危房改造任务。统筹考虑改房和仓房设置、院落美化、入户甬道硬化,就地取材,合理整修整饬。三是强化农村庭院建设。按照“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的理念,充分开发利用乡村农户庭院、房前屋后空地资源,开展果、菜、花、草、培育苗木等特色经济种植,打造和建设一批以庭院经济为主的特色村屯庭院。做好村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按照“一清理二拆除三整理”标准,开展清理庭院杂物、拆除残垣断壁和破陋旧(草)房、整理菜园粮囤柴草垛专项行动,定期组织村庄规划执法检查,坚决纠正私搭乱建、违规建筑行为。四是提高村屯绿化美化水平。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家园为目标,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庭院以及村口和公共活动空间等地的绿化,逐步实现村屯周围森林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村中绿地人性化。鼓励有条件的村屯合理设置街景、小品和地名标识牌,努力建设优美宜居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五是开展村庄公共照明示范。促进风电、光伏发电就地转化利用,推广使用新型节能路灯,开展常住人口规模1000人以上的村出入口、村内主干路、活动广场、学校等重要场所公共照明示范建设,逐步改善农村夜间出行条件。六是全面强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村级服务场所建设,健全村多功能活动室,配套建设休闲健身广场,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层次养老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条件的村要积极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农贸集市、旅游景点、邮政、储蓄、电商、超市、浴池等配套服务设施,便于群众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