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六山”行动“亮剑”贫困堡垒摘要:贵定县坚持产业扶贫和思想扶贫齐抓、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步,以“六个山”行动为抓手,精准发力,联动助力,“亮剑”深度贫困堡垒,全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验】贵定县“六山”行动,“亮剑”贫困堡垒,供大家参考。
贵定县“六山”行动 “亮剑”贫困堡垒
摘要:贵定县坚持产业扶贫和思想扶贫齐抓、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步,以“六个山”行动为抓手,精准发力,联动助力,“亮剑”深度贫困堡垒,全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近年来,贵定县突出脱贫攻坚“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同力”、“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进”、“思想扶贫与文明建设同步”、“贫困户扶持与非贫困户促进同抓”、“区域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推进同强”,以“六山”行动(即,山区公路组组通、山寨道路户户连、山间清泉家家到、山上产业村村有、山乡卫生寨寨美、山中危房栋栋除)为主抓手,“亮剑”贫困堡垒。
一、决心“山区公路组组通”,建设横到底、纵到边的便捷交通网络
(一)贯通村组硬化路。坚持“交通先行”,充分发挥交通建设项目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性作用,建立完善布局合理、标准适宜、出入便捷的农村公路体系,全面实施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的道路硬化工程,与全县城乡路网进行衔接,彻底打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路“最后一公里”。目前,新建改造国省道289.94公里、县乡道687.55公里;建成通村水泥(油)路519.1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建成通组路778.22公里,覆盖1272个自然村寨,占全县自然村寨总数的86.83%;今年8月向剩余193个自然村寨519.85公里(其中,30户以上390.72公里、30户以下129.13公里)的通组路发起总攻,确保年底前完成22个深度贫困村189.41公里通组路建设,2018年10月底前完成所有通组路建设,提前两年实现通组路硬化工程全覆盖。
(二)畅通产品物流路。完善村级物流配送体系,利用“电商+”模式促进贫困户“资源”进入市场,助推农货出山。目前,全县物流快递企业达36家,邮政村级配送实现100%全覆盖;到村物流总里程达1297公里,覆盖全县80%以上的村组;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建成县城电子商务产业园重点项目和 8个镇(街)级电商服务站、76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77家、农资配送中心和日用品配送中心共5个;引进广州奇码科技公司,在贵州昌明农产品大数据中心建成全国首个电商扫码超市;与黔南电信合作实施信息化三年会战建设,搭建“云上贵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县现有电商企业40家,网店、微店500余家,今年上半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3.81亿元、网络零售额640.07万元。
(三)直通政策帮扶路。按照每户贫困户均有一名干部包保、每名干部均包保一户以上贫困户、所有联亲帮扶干部每月到贫困对象家中走访一次以上的“111”原则,共选配117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各村(居)挂任“第一书记”,组建51个280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常驻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明确38名县级领导和111个部门分别挂帮95个村,3146名干部与126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大量的深入走访座谈,精准掌握了每户贫困户在就医、就学、养老、住房、就业等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找准了制约贫困村组发展症结,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帮助谋思路,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增进了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恒心“山寨道路户户连”,搭建密切干群关系、便民利民的连心桥
(一)连户便民行。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先干后补”的建设思路,坚持“农民自愿、筹补结合、逐村推进”和“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建设原则,整合“一事一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财政扶贫、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烟草援建示范村等项目资金,采取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群众自愿投工投劳投资、政府奖补扶持的办法,加快村寨连户路建设。目前,建成覆盖79个村739个自然村寨469.94公里的连户路建设;计划2018年1月底,完成具备条件的47个贫困村30户以上239个自然村寨146.77公里连户路的硬化建设,2018年9月底,全面完成其他54个行政村146.22公里的连户路建设,实现村寨连户路全覆盖。
(二)连产带民富。积极探索农村“三变”发展模式,按照“村村联建”、“村企联合”、“村居联动”等方式组建8个联合体,充分整合村域内的山、林、水、矿产等自然资源,通过联合土地、林地、种养殖等组建服务型经济实体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使村集体、农户、大户、企业(合作社)“抱团互助”发展,建立利益连接机制。积极引导村“两委”采取单独经营或租赁承包经营的方式,加大资源开发整合力度,通过发展种植业、乡村旅游业、养生休闲业和矿产业等方式,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目前,联合开发山林84550亩、荒地42244亩、水面25251亩、矿山170亩,仅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经营性收入268万元以上。
(三)连党暖民心。借助“一事一议”等民生工程项目,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最后一米”,依托大数据精准扶贫系统,搭建全省扶贫信息服务平台,设立贫困村定向投资渠道、贫困户定向捐助等平台,面向社会发布贫困村、贫困户困难现状和需求信息,让有爱心和捐赠意愿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贫困地区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培育、农民工用工需求等扶贫活动,实现外力帮扶与自我造血的有机对接,提高对口扶贫的“滴管”效果。目前,102家省州县级定点扶贫单位与全县95个行政村建立帮扶对子,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超过1亿元。同时,扎实推进“千企帮千村、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行动,积极引导鼓励全县77家非公企业到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协调项目资金5300余万元。
三、用心“山间清泉家家到”,建立科学治水、节水管水的安全用水体系
(一)水利工程覆盖到村。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紧盯自来水普及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及安全饮水率等达100%的核心指标,积极实施“百村千库”保安工程,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村村都有安全饮用水源。在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 “五小”工程建设,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病险水库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等项目154个,新建小(二)型以上水库8座,新增灌面2.74万亩,新增水浇地2.12万亩,改善灌面1.78万亩,恢复灌面4.64万亩,解决17.48万亩的农田灌溉问题,解决11.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河道19.51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 km2,保护3.8万亩农田及5万人的防汛安全。
(二)节水奖励覆盖到户。大力实施水价综合改革,出台《贵定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实施办法》,科学确定补贴对象、方式、环节、标准、程序等,确保奖补资金可持续。建立“协会+公司+水管单位”和“农户+用水协会+水管单位”的管理模式,通过末级渠系改造、完善用水计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培育用水合作组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改革,水资源利用率由原来的8.4%提高到目前的16.5%,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5%,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
(三)水源治用覆盖到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以关注水问题、提高水质量、改善水环境为核心,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已建成21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全面启动实施173个自然村寨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确保2018年8月底前所有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10436户4521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其中,30户以上129个9634户41609人,30户以下44个802户3601人,惠及22个深度贫困村和 29个一般贫困村2386户7342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无死角。
四、实心“山上产业村村有”, 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有扶贫产业开发。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以短、平、快增收项目为重点,突出发展茶、蔬、梨(刺梨)、菌、药、畜等特色产业。近年来,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6亿元,建成茶园22.61万亩、刺梨 13万亩、中药材1.5万亩、食用菌580万棒、蔬菜种植19.1万亩;2016年末,生猪出栏9.7万头,牛出栏0.71万头,羊出栏0.58万头,家禽出栏145万羽。带动3.13万贫困人口增收,实现9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25个贫困村出列,4658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9.69%下降到12.15%。计划到2018年底前,实现村村有产业目标,蔬菜种植20万亩次、基地30个,产值达7.7亿元;无公害或有机茶园面积18万亩以上,改造或新增7.8万亩;加工厂200家以上。
(二)有农业经营主体。以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以农业特色企业培育为重点,全面推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加快培育镇街产业园区、产业示范村、村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户改场、场入社、社联合,着力培育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与合作联合,造就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致富带头人,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95个行政村全覆盖,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州级20家、县级35家。力争到今年11月底,实现县级以上龙头企业81家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22个深度贫困村至少各建立1个运转良好、管理规范、独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有产业发展组合拳。大力推进“大数据+农业+旅游业”,促进农旅、林旅、茶旅融合发展,建成盘江到沿山一线金海大坝5000亩高标准油菜农业观光旅游区,“金海雪山”被评为“贵州十大最美油菜花农事景观”、“国家水利风景区”。同时,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地方特色农产品结合起来,引导困难群众参与特色食品加工包装和销售,推动云雾贡茶、百合贡粉、娃娃鱼面等特色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对23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建档立卡内的贫困户优先推荐参与务工增收,现已形成稳定的“企业+基地+贫困户+观光体验旅游”脱贫“传帮带”模式,带动全县景区周边农户6.5万余人进入旅游相关服务业。
五、齐心“山中危房栋栋除”,确保农村危房户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一)危房改造除险房。坚持把改善“农村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群众住房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同步实施改厨、改厕、改圈,解决农村危房户“居有所安”的问题,并保障基本卫生健康条件。同时,注重农村建筑与田园风光、乡土文化、自然生态相协调,建设独具民族特色的民居。2016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910户;目前,完成今年3357户改造任务的1706户;计划 2018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现有5852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二)易地搬迁除险地。把精准脱贫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生产居住环境差,房屋受损严重的农民进入城镇移民安置点,彻底改变以往贫穷落后的自给自足生产方式,在确保搬迁对象享有与迁入地原住户同等待遇的条件下,引导30%以上的群众搬迁到县城安置,60%左右的群众搬迁到重点集镇安置,10%左右的群众以其它方式零星搬迁安置。近年来,按照“通不了就搬”的原则,共建成移民安置点9个,共951户4514人,已搬迁入住906户4062人;今年计划搬迁1380户4560人,其中,贫困户1289户4161人,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8年6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
(三)优化布局除散居。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为目标,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因地制宜,编制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明确乡村布局以及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与建设标准。在满足大多数群众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村庄土地整理、经济补偿、扶贫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住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倡导节约用地,鼓励公寓式住宅。
(一)环境整治村寨美。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定”活动暨“整脏治乱”专项整治为抓手,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综合整治行动,充分利用新型水泥干法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线,积极探索“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实现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4座,农村生态污水处理系统56套。2016年共处理农村垃圾63360吨,今年以来处理5325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99%;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1.25%,乡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二)绿色生产生态美。加强禽畜养殖从农户分散型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提升处理禽畜粪便污染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施农村清洁卫生工程,改变农民生活方式,鼓励农民使用电、煤气、沼气等新型能源,减少秸秆、木、草等燃料的使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良性循环。深入推进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果—畜—粮—沼”生态循环农业,严控农药、化肥过量使用,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全县共有“三品一标”认证70个,其中,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66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地理标志认证2个。
(三)文明创建风尚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村民自治、卫生清洁、美丽乡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最美家庭等示范村寨和示范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21个,18个文明示范村寨,评选出1万户文明示范户,100个最美孝媳、最美寨老,1410户最美家庭。大力整治农村滥办酒席,滥办酒席之风得到有效遏制;集中治丧、遗体火化、集中安葬“三位一体”的殡葬管理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围绕“山山寨寨有敬句、村村组组树村规、家家户户明家训、老老少少颂党恩、人人时时争先进、事事物物是景观”的目标,结合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开展覆盖到户、触及到人的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展现村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乡风民俗、庭院家风和精神风尚,助推脱贫攻坚。
推荐访问:贵定县 堡垒 贫困 【经验】贵定县“六山”行动 “亮剑”贫困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