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扛起组织部门的政治责任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2.明责考责严督实查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任务落实落地3.紧扣现代社区建设目标奋力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4.以“三年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发言摘登8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目 录
1.扛起组织部门的政治责任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
2.明责考责 严督实查 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任务落实落地
3.紧扣现代社区建设目标 奋力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4.以“三年行动计划”为主抓手 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5.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 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6.强化整体统筹 突出平急结合 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7.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 扮靓居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8.网格连心 服务贴心 党群同心 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
扛起组织部门的政治责任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
北京市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市委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部署、高位统筹推进,组织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强化党建引领和组织保障,破解首都超大城市治理难题,努力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北京路径。
贯彻市委部署、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推动基层治理重要改革落实落地。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是首都基层治理的重大创新。我们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主动抓工作谋划、抓部门协同、抓责任落实,推动改革走向深入、见到实效。一是在组织领导方面承担统筹职责。市委深改委增设“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市委组织部会同市政务服务局牵头,每月召开例会、专题会,加强工作调度,研究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二是在制度建设方面牵头谋划设计。市委组织部牵头“接诉即办”立法工作专班,会同市人大、市政务服务局等部门,研究起草并推动出台“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制定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意见,建立“每月一题”工作机制,集中攻坚高频民生问题,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构建以市民诉求为驱动的超大城市治理格局。三是在推进落实方面从严督查考核。将“接诉即办”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述职和领导干部日常考核,建立“接诉即办”末位约谈制度,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对月度排名末位的区委书记进行约谈,由市委组织部对排名靠后的街道、市级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开展集体约谈,督促抓整改、促提升。紧扣大事要事、加强组织动员,充分凝聚迎接大战大考的坚强力量。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活动中,组织部门领命而动、带头攻坚,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中,市委组织部牵头北京市运行指挥部人力资源及志愿者工作组、火炬接力保障组工作,推动实施“冬奥先锋行动”,把党的组织建设嵌入办奥各环节,在冬奥村成立临时党委,下设11个临时党支部,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建在场馆里,引导党员广泛开展在岗建功、承诺践诺等活动,用微笑和汗水点亮“双奥之城”。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市委组织部牵头全市社区防控和核酸检测工作,加强市、区、街乡、社区四级组织体系联动,常态化储备一批下沉干部,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补充配备一大批社区工作者,推动党员干部担任社区防控网格员、核酸采样点点长。同时,注重在疫情防控中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党员干部冲锋陷阵、担当作为。三是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在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中,市委组织部牵头庆祝大会服务保障和广场活动指挥部工作,组织动员高校、社区、企业及社会各界的8.9万名干部群众参与代表服务、文艺演出、交通疏导等工作,为庆祝活动的圆满成功贡献力量。聚焦难点热点、主动识变应变,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参与治理。按照中组部的部署,我们开展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试点,推动新就业群体由“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一是分类推进组织覆盖。指导成立市委互联网企业工委和快递行业党委,直接管理指导6家大型平台企业和11家品牌快递企业党组织,灵活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在平台企业和快递龙头企业开展“总部直建”,在外卖站点、快递网点和司机车队开展“点队单建”,在新就业群体数量较少的区域开展“属地联建”。二是整合资源提供服务。推动市人力社保局出台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市总工会投入1000万元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专项服务,市委组织部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暖心服务13.3万人次。三是搭建平台发挥作用。组织25万名新就业群体劳动者到属地报到,争当交通文明遵守员、问题隐患报告员、文明实践宣传员、社区防控守护员、服务群众代办员等“五大员”。在今年5月的疫情防控中,全市近2000名快递小哥响应号召,参与封管控区的物资配送工作,涌现出海淀“小甘哥”、昌平“大白”等一批感人典型。
明责考责 严督实查 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任务落实落地
山西省委组织部
山西省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中组部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的政策文件,部署开展为期2年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3月18日召开省市区街社五级书记参加的动员暨培训会,9月19日再次召开五级书记参加的工作交流推进会。省委组织部认真抓好有关工作落实。
构建明晰责任体系,五级联动抓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重大改革任务,责任不明确,书记不上手,推不动也抓不好。省委研究制定《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考核办法》,建立覆盖各类治理主体的责任体系,做到“人人有责、事事明责、精准定责、严格追责”。一方面,推动五级书记齐上阵。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动员部署、辅导政策、批示督办,带动市区街社书记把抓好城市基层治理作为重要职责,摆在突出位置。将城市基层治理作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点内容,要求市区党委书记每月、街道党工委书记每周至少研究调度1次,关键节点、特殊时期随时研判推动。另一方面,细化各级党组织责任。对区级党委,确定了选优配强街道班子、落实基层干部待遇、拓宽社区干部成长渠道等70项具体任务。对街道党工委,确定了履行“吹哨派单”职责、扩大新兴领域党建覆盖、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等20项具体任务。对社区党组织,确定了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使用效率、引导各类主体参与网格管理和服务等14项具体任务。每项任务都提出明确要求,做到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价。同时,对党员实行积分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项目管理体系,系统攻关抓落实。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借鉴抓经济工作的方法抓党建工作,以项目化方式推进重点任务。一是科学立项。指导各市根据中组部文件要求,对照省委确定的责任指标,系统梳理、细化分解出具体项目,每个市平均50个左右,由区、街道、社区分级承办。逐项建立计划书,明确目标、内容、举措、进度等,实施立项、运行、达效、评估、推广全过程管控。二是聚力推动。每个项目都确定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及相应责任,形成一方牵动、多方共促的推进格局。比如,“党建引领网格治理”项目,组织部门牵头,政法、民政、人社、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有效提升网格治理效能,经受住了疫情大考。三是示范引领。鼓励基层从体制机制上大胆探索创新,省级推出《探索》专刊,推荐各地破解“三无”小区管理难题、提升村改社区治理水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特色做法,让基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四是比学促干。把成果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主要标准,指导各地采取观摩评比、擂台比武、媒体推介、评选典型案例等方式,比进度、晒成效、找差距。目前,所有项目均已破题动工,一些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比如,全面清理违规借调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配备达到规定目标,所有街道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消除“三无”小区1529个。
构建全程督办体系,久久为功抓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坚持集中推动和常态管理相结合,发挥组织部门“主引擎”作用,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一是设立工作专班。省市区三级成立由组织部长任主任的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办公室,建立调度、督导、督办等工作机制。专项行动以来,省委组织部对各市组织部长进行了6次工作调度,与区、街、社三级书记4次座谈,与117个区级党委书记一对一谈话;市、区两级组织部长分别与所辖街、社书记一对一谈话,层层传导压力,督促推动工作。二是全覆盖调研督办。省委向11个市派出专项督导组,由组织、政法、编制、民政、住建等相关部门实职副厅级干部任组长,每月对所督导市区进行排队,发现正反典型。省市区专项办全面调研指导,省级覆盖所有区,延伸到重点街道、社区,市级覆盖所有街道,延伸到重点社区,区级覆盖所有社区。三是建立常态化考评机制。省委出台《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办法》,对照既定的责任指标,通过定量考核、组织评价、群众评议3种方式,确定年度考核结果,结合任职年限等确定基础星级,以后每年视业绩增减星。星级较高的可纳入街道事业编制;表现不优的退出事业编制或取消待遇,并诫勉谈话、责令改正。
紧扣现代社区建设目标 奋力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浙江省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社区建设,2003年亲自主持召开全省城市社区工作会议,鲜明提出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党的建设等“八个进一步”要求。20年来,我们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深化拓展社区建设。去年以来围绕贯彻中央新部署,省委谋划推进现代社区建设,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明确要求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全过程。按照省委部署,我们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现代社区建设的有效路径,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百花齐放,分类探索不同形态社区的治理路径。我们坚持既把握共性、又突出个性,根据不同社区实际精准施策,实现“一条主线穿、各种放光彩”。对中心城区、配套较为完善的居住型社区,重点在统筹资源、提升服务上下功夫。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协调运行机制,推动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向一些情况复杂的社区派驻第一书记,广泛整合力量参与共治。对企业集聚、生产生活一体的工业型社区,重点在园区统领、家企互动上下功夫。全省134个开发区园区、1300多个小微企业园普遍建立党组织,制定工业社区党组织服务清单,建立社区吹哨、部门合力助企机制,双线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对外籍人士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型社区,重点在强化引导、共建共融上下功夫。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聘请国际“老娘舅”调解纠纷、开展“洋打更”巡逻,不少外籍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社区的事由“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一起商量着办。对城中村和拆迁户集聚的过渡型社区,重点在优化环境、推进转制上下功夫。推动党组织把重心放在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开展无物业管理小区“清零”行动,加强出租房等整治工作,完成4000多个经合社改革,加快推动村庄向社区转型、村民向市民转变。强化风险意识,构建平急一体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总结社区疫情防控经验,积极构建平急结合、转换迅速、动员有力的应急处突机制,确保社区党组织关键时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一是加强网格党建,织密织牢防控网。适应基层治理新形势重新定义网格,以小区为单位细化网格设置、覆盖300至500户,全省设立网格8.5万个。建立网格党组织,由书记兼任网格长,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1名兼职网格员、1名网格指导员,整合基层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力量,形成“1+3+N”网格团队。强化矛盾化解、风险排查等8项网格职责,健全日常巡查走访机制,遭遇突发事件快响激活,推动工作无死角、管控无遗漏。二是推动干部下派,有效充实基层力量。今年新增社工2.2万名,年底达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16名社工,情况复杂的社区达到18名。建立常态包社进网机制,推动2900多名区县领导、7800多个区级部门、2.5万名镇街干部全覆盖包联社区,经常性开展“组团服务”,应急时下沉“组团作战”。三是实行分级管理,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在全省5200多个社区开展风险大排查,根据防控风险程度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采取差异性防控举措,出台社区党组织防控责任指引,加强社区党员干部应急培训演练,提升应急处置精度效度。激活关键变量,集聚推动现代社区治理的新优势。浙江数字经济、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业群体和社会组织,他们活跃在城市、落脚在社区。我们把握趋势变化,着力推动新群体、新力量、新手段这些关键变量成为社区治理的最大增量。一是聚合城市基层新群体。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试点,成立省委互联网企业工委、省快递和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建立7200多个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平台(站点)、400多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引导新就业群体人员到社区报到服务。二是激发社会组织新力量。建强各级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全覆盖推进党建进社会组织章程,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养老、托育等服务。连续10年开展万名会计师、律师、税务师进社入企行动,其中近四成是党员。三是用好数字技术新手段。开发省市区街社贯通的“红色根脉强基”系统,实现统计、研判、预警、评价全链条管理。打造党建引领社区建设智慧服务平台,聚焦生育、就业等52项民生实事,集成多个便民应用程序,帮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掌上办理,广大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以“三年行动计划”为主抓手 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山东省委组织部
近年来,山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以纳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重点突破省份为契机、为动力,深入实施全域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年一主题、年年有突破”的既定目标,稳扎稳打,引领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从整体上谋划,构建全域推进体系。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设计,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点题调研,省委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全周期推进。一是制定“施工图”梯次推动。省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会同政法、民政、住建等6部门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20项重点任务,逐一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限,挂图作战。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每年聚焦一个主题开展攻坚,先后就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网格治理等印发指导意见,召开会议作出安排,专项推进、逐项提升。二是拧紧“责任链”上下联动。推动市区两级全面建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协调机制,创设书记“直通车”,街道每年向市区提报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问题,由党委书记牵头重点突破,省委组织部跟踪问效、“亮晒”成果,推动解决体制性政策性难题500余个。三是培树“排头兵”示范带动。建立组织部门直接联系制度,省市区三级分别联系部分区、街道、社区,培育标杆、抓点带面。实施“一事一品牌”创新引领工程,省里确定17个重点事项,指导各地实行项目化攻关、品牌化打造,筛选50多个示范案例在全省推广,推动比学赶超、全域争先。
在关键处发力,破解治理瓶颈难题。深入研判基层“急难愁盼”,找准治理难点堵点,以破解难题带动整体跃升。
一是在建强“关键节点”上攻坚突破。把建强街道社区治理枢纽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制定街道职责任务和属地管理事项“两张清单”,全面落实赋予街道“五项权力”,全省共向街道下沉编制1.3万个、“区属街管”执法人员1万余名,街道权责不对等、“小马拉大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聚焦解决“没人干、不愿干、不会干”问题,选配社区工作者7.1万名,全面建立“3岗18级”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建立300余个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挂职交流、结对帮带、应急演练等实战实训,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能打硬仗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在抓好“关键小事”上攻坚突破。全域开展“齐鲁红色物业”建设,专项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党建规范提升、“红色业委会”扩面提质、无物业小区动态清零等工作,业委会组建率提升近40个百分点,消除无物业小区4300余个,各地物业问题投诉率普遍下降15个百分点以上。疫情防控中,组织引导65万名物业从业人员坚守抗疫一线,助力筑牢社区防控“安全墙”。三是在补齐“关键短板”上攻坚突破。聚焦村改社区深入开展集中攻坚行动,摸排确定930个攻坚对象、梳理4类典型问题,“一社一策”制定方案,重点抓好资产改制、队伍转型、保障转轨,推动村改社区有序健康发展。
向最末梢聚能,夯实精细治理基础。着眼提高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持续推动组织体系向末梢延伸、治理力量向末梢下沉、平台阵地在末梢筑牢。
一是在抓实基础单元上持续用力。结合推进“多网融合”,建立小区网格党组织3.8万个,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制度,与4.2万名专职网格员“组团”进楼入户,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二是在壮大一线力量上持续用力。完善平急结合的干部下派机制,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至少建立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疫情防控中115.5万名在职党员就地转化为抗疫力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7.2万个,引导4万余名快递外卖小哥担任兼职网格员,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三是在强化实体支撑上持续用力。全面构建街道、社区、小区网格“1+N+X”党群服务中心体系,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和帮办代办等措施,依托“灯塔”党建平台打造网上党群服务中心,在小区网格建立群众“家门口”的党群服务站点2万余个,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 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湖北省委组织部
湖北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下沉社区,作为答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答题的重要内容,组织全省1.1万家机关企事业单位、104万名党员下沉4835个社区,极大充实了基层治理力量,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全覆盖下沉,切实为基层治理增活力、添动能。针对疫情防控实际和补齐基层治理短板需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沉,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
一是全员有序下沉。单位党组织一般到所在地社区报到,每个单位组建联系社区工作队、应急工作队。在职党员一律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编入社区网格党支部,联系服务10至20户居民,“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成为常态。二是精准科学调度。坚持县级统筹、街道协调、社区调度,动态调整下沉力量,做到分批下沉、减多补少、调强补弱。对岗位职责、身体状况特殊的党员,不作硬性要求。三是注重示范引领。省委常委带头到社区报到,带动县以上党政班子成员建立社区联系点1888个,14万名非中共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909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市治理最前沿。
坚持全方位服务,真正让居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在为民办实事中增强下沉党员的成就感、居民群众的获得感。
一是实行“三单”管理。建立“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党员)接单”服务模式,社区全面收集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需求,根据联系单位职能和下沉党员特长确定承办主体,限时办结。围绕党建联建、社区治理、政策宣传等服务内容,下沉党员踊跃接单,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二是推行“认岗认事认亲”。17万多名下沉党员认领网格党组织成员、楼栋长、业委会成员等岗位,为社区协调解决加装电梯、增加车位等1.8万多项民生实事,7万多名下沉党员与孤寡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认亲结对。三是鼓励自主服务。下沉党员主动寻题解题,采取自荐服务、组团服务等形式,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涌现出青和居“天天敲门组”、东湖新城“老东湖巡逻队”等服务团队,在走巷串户、访民问需、排忧解难中走进了群众的心门。
坚持全周期管理,努力使党员干部受教育、提素质。把下沉社区作为锻造新时代好干部的有效举措,加强日常管理,确保身入心到。
一是跟踪管理服务事项。对联系单位和下沉党员领办事项实行公开承诺,定期公开践诺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下沉信息平台,实行党员在线登记、服务事项在线领办、工作数据在线汇总。二是定期报告服务工作。推行“双报告”制度,单位党组织每年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一次联系服务社区情况,在职党员干部每半年向所属党支部报告一次下沉社区情况,并在组织生活会上开展对照检查。三是严格考核服务表现。赋予社区党组织评价考核权,定期向单位党组织反馈党员干部下沉表现情况。将下沉工作作为党建责任制考核、基层党建述评考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定期评选共建先进单位、最美下沉党员。
坚持全领域融合,推动协同共治提效能、上水平。注重发挥下沉工作的杠杆作用,推动各类组织、力量和资源有效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一是融入大局大势。引导下沉党员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献智出力,积极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等活动,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应对大战大考。建立平急转换机制,发生突发事件时,6478支应急突击队迅速从“平时战备队”变为“战时尖刀班”。两年来,应急工作队助力打赢多轮局部疫情防控。三是推进共建共治。对口联系单位全部吸纳为社区“大党委”成员,帮助社区解决活动阵地等实际困难。2.3万名下沉党员担任小区业委会成员,推动建立社区物业协调共治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智苑社区组织下沉党员参与“共享客厅议事会”,带动社区群众说事议事主事,共建美好家园、共享治理成果。
强化整体统筹 突出平急结合 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深圳市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深圳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关于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城市基层党建系统建设整体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做到平时运转顺畅、服务优质,急时反应迅速、管理高效。
健全统筹有力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做实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区两级基层治理领导小组,构建“一把手”高位推动、“一盘棋”全面统筹、“一贯到底”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是推动单打独斗向一体协同转变。组织部门牵头基层治理办,健全常态长效统筹协调机制,对基层治理政策一体研究制定、一口指挥发令,防止政出多门、各自为战。二是推动单向传导向上下联动转变。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建设直连直通一体化信息指挥平台,市级部署直达街道社区,基层情况实时反馈汇总。三是推动单点突破向全域提升转变。建立“抓点促面提质增效”工作机制,重点工作由区街先行试点,探索成熟后市级总结推广,两年共实施社区综合网格、民生诉求服务“一网统管”等22个重点改革项目。疫情期间,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市委组织部牵头全市社区小区疫情防控和集中隔离管理工作,统筹政法、卫健、住建等部门力量,对社区防控一体化指挥调度、扁平化动员部署,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上下步调一致。
完善平急衔接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运行机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健全共建共治共享、平急衔接顺畅的基层治理常态化机制。
一是让街道社区聚得起力量。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跨层级向街道下沉编制资源。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实施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实行社区党委书记事业岗位、事业待遇,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改革,打造一支3.7万名听党指挥、执行有力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疫情防控中,街道社区统一指挥、统筹调度各方力量联勤联动,广大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成为社区防控中坚力量。二是让党员干部沉得下一线。建立市直单位“一对一”联系街道,区直单位“一对多”联系社区机制,党员干部“常报到”、服务群众“面对面”,应急时机关基层协同作战。今年8月,针对疫情紧张形势,持续开展“堡垒·先锋”行动,1.2万名机关党员干部2天内迅速集结下沉,近20万名党员主动报到亮身份,就地参与防控工作。三是让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推进“支部建在小区上”,完善“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机制,把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建立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党群联席会、居民议事会等协商共治机制。疫情防控中,全面设立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开展“健康家园·无疫小区”创建,开发“深圳先锋”志愿服务小程序,推动服务项目供需精准对接,两年来累计近716万人次参与服务168万项,使理解配合、主动参与防疫成为市民群众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建强集约高效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体支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1个市级、10个区级和1800多个街道社区、园区企业、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基层阵地体系,努力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党组织关爱服务就在哪里。
一是打造便民利民“综合体”。融合党建、治理、服务、文化等功能,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疫情防控中,将党群服务中心即时转为“抗疫服务中心”,为物资保障、资源调度、防疫宣传提供关键支撑。二是架牢民生需求“连心桥”。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设立群众诉求服务窗口,搭建全市民生诉求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诉求“收集、办理、反馈、评价”全闭环运行机制。疫情防控中,中高风险区开通足量24小时热线,群众诉求全天候及时响应、高效办理,建立物资保供直供机制,为急需就医群众设立绿色通道。三是构筑心灵关爱“微港湾”。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691个安心驿站,配备782名专业心理社工,推出“倾诉陪伴”等20项安心服务措施,开展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危机干预等心理关爱服务,构建全方位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 扮靓居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成都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成都市委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把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书记工程”,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积极创建“蓉城先锋·暖心物管”党建品牌,切实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组织嵌入,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成为党的群众工作队。着眼社区物业服务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及时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物业服务行业企业中。
一是健全物业行业党建工作体系。在市本级和23个区县依托住建部门全部成立物业行业党委,承担推进“两个覆盖”、统筹行业发展等8项职责。定期召开物业行业党建联席会议,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谋划推动物业行业党建工作。二是加强物业服务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广泛开展“双找”活动,采取单独建、挂靠建等方式,推动1500多个物业服务企业和项目部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在社区成立物业协会党组织进行兜底管理,实现有物业服务企业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开展。
强化组织把关,提升业委会为民服务的履职能力。针对一些业委会失管脱管、“瘫痪停摆”等问题,加强党组织对业委会组建、履职全过程的指导监督,引导形成认真履职、用心服务的良好氛围。
一是规范业委会组建。加强对业委会筹建、换届的政治把关,由小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筹备组组长,鼓励党员业主作为候选人,建立候选人行业党委、街道社区党组织联审制度,把有违法记录等人员“挡在门外”。加强对选举全过程把关,街道社区党组织抓牢业主登记、选票统计等关键环节,督促严格履行选举程序,确保公开透明。二是推动业委会健康运行。建立业委会向社区党组织作年度履职报告、定期通报工作等制度,明确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动用大额维修资金等23类重大事项,须向社区党组织报告。建立监察员制度,社区党组织选派监察员对业委会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去年以来依法调整履职不到位的业委会成员90多人,全市业委会不规范履职投诉量同比下降近20%。
强化组织引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各方协同共管物业工作机制。针对物业管理涉及主体多、跨条块协调难的实际,以党建联建聚合各类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变物业服务企业的“独角戏”为多方协同的“大合唱”。
一是开展组织联建。完善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加入。推动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业委会成员,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全市70%以上的社区实现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二是加强工作联动。广泛开展服务联动、安全联防、发展联促等物业“十联”活动。建立政策出台、行业评价听取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意见制度,定期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居民代表评议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业委会的履职情况,评议结果与信用评级、履职评估挂钩。三是推动问题联管。建立“居民呼、部门应”工作机制,街道社区党组织动态收集群众反映的物业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认领、限时解决,去年以来共解决违法搭建、小区排污等物业难题2.1万个。
强化组织推动,以高质量物业服务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通过党建赋能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推动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相融互促、相得益彰。
一是以党建助力企业壮大。对党组织作用发挥好、群众满意度高的企业,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优先承接社区文化建设、环境卫生、群众宣传教育等70余项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项目,深度参与1200余个特色街区改造、社区微更新项目。二是推动物业服务扩面提质。做细做优老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将服务拓展到养老托幼、健康餐食、社区商业等领域,为群众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服务,去年以来全市物业服务满意度从82%上升到87%。三是在大战大考中凸显物业作用。通过党建联建将物业行业纳入社区疫情防控体系,普遍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带动近20万物业服务人员做好风险人员排查、特殊群体服务、小区卡口值守等工作,有序组织完成23轮3.3亿人次居家核酸检测,构筑起小区防控的“铜墙铁壁”。
网格连心 服务贴心 党群同心 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
仙林街道成立不到20年,面积33平方公里,集聚了12所高校、28万人口,“一个街道就是一座城”,基层治理任务繁重复杂。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积极打造以“强党建、优服务、聚合力、解矛盾”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呈现出“党旗红、治理优、生活美”的仙林景象。
强党建,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党组织强,基层治理就有“主心骨”。我们积极构建“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党组织链条,以严密的组织体系支撑网格化管理体系。
一是发挥好街道社区党组织“治理枢纽”作用,认真落实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各项任务措施,持续为社区赋能减负,不断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推动网格化管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二是发挥好网格党组织“神经末梢”作用,以小区楼院、驻区单位等为单元把辖区细分成285个网格,全部建立“常青树”网格党支部,并在5个商业综合体新建爱心服务驿站,引导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向网格党组织报到。三是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亮服务、亮成效“五亮”活动,引导党员在小区网格治理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56支党员先锋队奋战在小区网格中,唱响“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主旋律。
优服务,善用干部下沉“一线法”。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们推动干部扎进网格、服务嵌进网格,真正做到“网格零距离、党群一家亲”。
一是坚持人到网中去。街道干部全员下沉网格,每人认领一块“责任田”并上墙公示,让居民群众全天候看得到党员、第一时间找得到干部。二是推动事在网中办。把街道各项工作任务归并为群众工作联做、城市管理联抓等网格“十联”职责,下沉干部对网格事务包干负责,将“千条线”聚拢到网格这根“针”。三是实现情在网中结。常态化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四万走访”活动,干部身穿黄马甲、携带民情本,一个黄马甲就是一个流动服务站。很多街道社区干部讲,以前因为陌生“进不了门”,现在聊着家常“出不了门”。
聚合力,实现多元共治“一盘棋”。十指抱拳力千斤。我们通过开展区域化党建,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形成“共同体”。
一是使驻街单位成为“合伙人”。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网格“一家亲”协会,56个单位出资650万元,连续8年评选“仙林最美奖”,把驻街单位拧成一股绳。今年疫情防控中,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9800多人次主动请战核酸采样,让仙林居民在家门口完成39轮全员检测。二是把物业服务企业建成“红管家”。及时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全面推进社区、物业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星级评比”并纳入信用等级评价。今年60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时,43家物业服务企业上门做工作、全程陪同接送。三是让居民群众争当“主人翁”。在所有小区普遍订立“居民公约”,先后组建“万家欢”“搭把手”等56支志愿者服务队,6000多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
解矛盾,铆足攻坚克难“一股劲”。不解决问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发扬硬着头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四皮”精神,在化解矛盾问题中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是创新矛盾化解“四步法”。通过广开渠道收集信息、就地从快处理问题、跟踪问效事了人和、健全机制源头预防,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突发事件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2021年5月,大成名店商业综合体整治启动后,街道6个工作组13个月连轴转,没要一分钱赔偿、没有一个人上访,乱窝子旧貌换新颜。二是办好基层治理“年度大事”。每年围绕居民最关心的难题列清单、强攻坚,2016至2017年,完成仙林新村1056间地下室整治;2018年,彻底消除辖区内劣V类水质;2019至2020年,完成餐饮油烟综合整治;2021年,推动5家电力电信公司出钱出人,彻底清掉仙林新村北区“杆线蜘蛛网”。三是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围绕城建城管、市场管理等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网格第一时间收集诉求,吹响“集结哨”,推动职能部门下沉,让“看得见的”和“管得了的”汇聚在网格,共同解决顽瘴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