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1、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平台建设。2、创新机制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运行。3、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4、以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旅游发展。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繁荣农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对岳阳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调研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1、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平台建设。
2、创新机制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运行。
3、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
4、以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旅游发展。
二、制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力度。
2、加快文艺人才引进的步伐。
3、加强乡镇文化站人才的配备和涵养。
繁荣农村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对岳阳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调研与思考
近年来,岳阳县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有效改变了农村文化逐渐荒芜的态势,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凝聚力量推动了乡村振兴。最近,我对岳阳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岳阳县作为中国一个县的缩影和样本,在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中,既有繁荣农村文化的丰富经验,也有进一步发展的困惑和探索。
一、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1、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平台建设。岳阳县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思路,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平台建设。一是精心打造县域文化中心,构建“县城十分钟文化圈”。投入400多万元,改建岳阳花鼓戏传承剧院。投资800多万元,新建县博物馆。投入500多万元,对县文化馆、图书馆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投资3亿多元的厚德文体休闲广场、荣湾湖文化休闲广场公园,投资6000万元的10个文化休闲小游园已经竣工并向百姓开放,构建起了以荣湾湖文化休闲广场为主体“县城十分钟文化圈”,为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全力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民家门口文化圈”。岳阳县投入800多万元,对全县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提质升级;针对行政村调整合并后村级公共文化设施或无或破的状况,整合资源,结合村民服务中心建设,按“七个一”标准,投入2亿多元,新建改扩建193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构建起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文体休闲广场为一体的“农村十里文化圈”,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为主体的农民“家门口文化圈”。三是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构建社会力量参与体系。筹建岳阳县文化发展基金,积极支持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捐资、捐物等方式,岳阳县大部分乡村都建起了文化礼堂、公益堂,如黄沙街镇黄秀农耕文化园、荣家湾镇贺耕九文化活动中心,同时积极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在每年的“欢乐潇湘”、“全民广场舞大赛”和农村其他自办文化活动上,采取冠名、植入广告等激励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出资出力支持活动的开展。初步统计,近三年,岳阳县共从各种社会渠道筹集文化发展资金6000万元,用于新建基层公益文化设施50多处,受益群众达20万多人。
2、创新机制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运行。岳阳县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方式改革步伐,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坚持管理机制与惠民文化服务同步创新。实行业务馆长聘任制、项目负责制、专业人员聘用制,面向社会和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公开招聘29名专业艺术人才,长年聘请了8名省市文艺专家进行专业辅导,以传帮带的形式进行规范化训练和定向性培养。优化业务培训模式,先后选派多名业务骨干参加各种省市创作研修班、舞蹈编导班、志愿服务活动培训班等,全面提高业务人员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水平,较好的适应了基层文化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凭借丰富的群众文化基础,积极发展舞蹈、合唱、戏曲、器乐等群众文艺协会20多个,发展会员3000多人,会员们分布在全县各地,他们定期不定期在公共文化设施里,接受培训,研习文艺,切磋交流,成为活跃全县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引擎。二是完善运行服务机制。公共文化服务贴近基层贴近生活,利用公共文化场地与设施,开展各种公益演出、展览、讲座和交流培训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文化服务,年均免费接待群众达20万人次。每年都组织文艺业务骨干包片进村、下基层开展群文辅导活动,指导农村文艺爱好者策划活动方案、布置活动场所、开展文娱活动。先后举办多次农村文化辅导培训班,受训者达1000人次,建立农村群众文化辅导阵地300多个,积极发挥阵地温室连锁效应,催生出800多个文艺小分队。通过面对面文化辅导培训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群众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如今广大农民自编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已成为岳阳县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的文艺汇演中,半数以上节目由基层辅导员自行创作编排,乡土节目登上了大雅之堂。2017年,岳阳县文化馆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3、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在长期的基层文化活动中,岳阳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服务品牌。一是“欢乐潇湘·幸福岳阳·秀美巴陵”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成为岳阳县文化名片。欢乐潇湘活动全省都在开展,但岳阳县却用心将该活动打造成了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张文化名片,该县坚持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群众唱主角、草根当明星,连续举办5年,做到“村村出节目、乡镇有演出、片区大汇演、县城集中赛”,成为城乡群众的一道文化大餐。二是“文化百姓”服务品牌引领百姓文化生活。推出百姓剧院、百姓大学、百姓教化、百姓讲堂、百姓展厅和百姓大篷车等纯公益性文化服务样式,两年来开展各类型活动130多场次,惠及农民20多万。创造性地开展“文化百姓∙一元剧场”岳阳花鼓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群众只需花一元钱,就能在每周星期五晚,欣赏到精彩的戏曲演出。活动开展以来,每年演出60场以上,被誉为湖湘文化新气象、湖南省委宣传部将其列入《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案例》。三是“文化养老”服务品牌面向特殊群体。2014年,依托岳阳县文化馆文化服务资源,创办了“老年艺术大学”,实行场地、教学、演出活动全免费,严格保证每周20小时以上的教学时间。目前,老年艺术大学已从第一期开设5个专业班级的100余名学员,增加到现在每期12个专业班级的1000多名老年学员,已成为文化养老新品牌,2017年成功获批第二批全国文化系统老年大学试点单位。四是志愿服务品牌扮靓农村新貌。坚持“走进基层,服务基层”服务理念,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群众语言、本土文化、鲜活方式,把文化志愿服务送到社区、街道和村庄及群众家门口。近三年,组织文化志愿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建设”“两学一做”“精准扶贫”“城乡环境卫生”“禁毒禁赌”等内容,把紧贴时代的文化元素融入新农村建设,创作了100多个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在各乡镇、社区、学校和企业进行巡回演出200多场次,受惠群众超过20万人次,真正把思想阵地搬到田间地头,把文明新风送到百姓心中,深受基层群众喜爱和欢迎。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新墙镇清水村、筻口镇西冲村、张谷英镇张谷英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岳阳县被评为全省城乡环境十佳县、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4、以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旅游发展。岳阳县组织专家学者、民俗文化顾问以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全县文化资源特别是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全面梳理,建立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并在张谷英镇张谷英村、公田镇港口村、黄沙街镇三和村等地率先建起了乡风民俗馆。对岳阳花鼓戏、皮影戏、大云山高腔山歌、甘田牛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创新。对民间民俗文化,特别是湘北习俗、张谷英油豆腐、邓谷村皮粉等传统食品的制作、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婚礼习俗、传统节日文化,开发成旅游者可参与的互动型、体验型旅游产品。努力发掘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宗亲文化、宗教文化资源,吸引游客对同根同源文化的理解、认同。融入文化元素推动旅游转型升级,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张谷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相思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旅游接待总人数、综合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50%和160%。
二、制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瓶颈
乡村文化设施、文化人才和文化管理体制上与老百姓日益蓬勃的文化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已成为农村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岳阳县基层农民对文化发展和文化活动有旺盛需求,基层文化工作者富有激情和干劲,但在文化设施、文化人才和文化管理体制上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调查中,我们发现,岳阳县一直不断完善文化设施,但仍然存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排练场地,县城和乡村几乎没有能容纳上百人的排练场地。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缺乏有科技含量、创意性、能带来聚集效应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不能支撑文化事业的长效发展。尤其是专业文化人才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如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服务中心需要大量文化人才,但文化站要么是站长和专干身兼数职,要么无文化专干;一些关键岗位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特殊人才引进困难,一些关键岗位长期缺岗或少岗,严重制约了事业的发展。老百姓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趋势,他们不再满足于政府统一配送式的文化服务和重复单调的文化服务内容,而是更加追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特别是农村群众,渴望得到更加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力度。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进一步重视、关心和支持基层,建议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加强对基层工作的分类指导、精准推进,把更多的工作资源、经费投入向基层倾斜,推动基层宣传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设计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程项目。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增强财政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2、加快文艺人才引进的步伐。实施基层宣传文化人才建设工程,鼓励专业文艺工作者、大学生本土人才投身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充实县(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人才。多选拔基层优秀人才赴省市文化单位进修培训班深造,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注重引导文艺创作者从基层生活实践中提炼精品,管理者要重视发挥乡土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将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分级分类培训力度,通过全员轮训、专项进修、上挂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本领。加快出台完善文化专业人才引进、扶持、奖励等意见办法,强化文化人才建设政策保障。
3、加强乡镇文化站人才的配备和涵养。乡镇文化站人才是乡镇文化的召集人,组织者,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优化配置、发挥效益、避免闲置浪费”。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乡镇领导对文化事业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乡镇文化站的功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建议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由县文旅广新局和乡镇双重管理、双重考核,每个乡镇在建成1所综合文化站的基础上,配齐配强文化专干2-3名,岗位可采取政府购买的形式进行,如县财政担负70℅,乡镇担负30℅,并将财政负担的购买计划纳入财政预算,切实解决人员经费问题,将最适合的人才放在该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