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坪易地搬迁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二、当前易地搬迁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优势(一)党的政策贯彻落实最充分,群众思想基础更加扎实。(二)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立,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抓机遇,保民生,促发展,,奋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易地搬迁社区(完整),供大家参考。
一、兰坪易地搬迁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
二、当前易地搬迁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优势
(一)党的政策贯彻落实最充分,群众思想基础更加扎实。
(二)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立,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三)群众增收途径进一步丰富,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把易地搬迁安置点创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
(一)进一步推进党建与创建双融合,在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上作出示范。
(二)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上作出示范。
(三)进一步丰富文化生活,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作出示范。
(四)进一步筑牢物质基础,在新时代新居民新生活跨越发展上作出示范。
(五)进一步抓牢社区治理基础,在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上作出示范。
抓机遇 保民生 促发展
奋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易地搬迁社区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为云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更加鲜活的兰坪经验”为根本遵循,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当前重点工作之一,到2025年力争把兰坪县易地搬迁安置各社区新创建为国家级示范单位,不断巩固和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示范带、示范圈、示范联盟。
一、兰坪易地搬迁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
“十三五”期间,兰坪县易地扶贫搬迁11877户44774人,搬迁人口占全县乡村人口17.44万人的26%,占全县建档立卡104406人贫困人口的40%。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兰坪县把最好的位置、最好的资源让位给易地搬迁,确保搬迁群众一出门有组织,一出门可上学,一出门可看病,一出门可购物,一出门可乘车。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通过市场行情调查,召开群众评议会等方式,制定征迁补偿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群众应享受的政策和利益。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实力强大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云南建投集团,采取EPC总承包、“交钥匙工程”模式,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的工程建设目标。抓就业,谋产业,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实现了进城安置的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发展,社区各项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2019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2020年全县广场舞大赛,傈僳族民歌民舞培训汇报展演各种活动中,展示了新时代新居民的崭新风貌。兰坪县各易地搬迁社区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 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开展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逐步由空间嵌入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嵌入,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到了更高的阶段,形成了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宝贵经验。
二、当前易地搬迁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优势
(一)党的政策贯彻落实最充分,群众思想基础更加扎实。兰坪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人口多,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过去,大部分群众出行靠走路、过江靠溜索、运输靠人背马驮。如今,在易地搬迁政策的推动下,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告别了封闭落后,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方式,贫困的代际传递得以斩断,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对口协作开展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更是让远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群众真正感觉到了中华大家庭的温暖,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成为各族群众共同的内心信念。
(二)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立,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兰坪县易地搬迁社区在安置过程中,采取了各乡镇各民族居住区重新组合随机抽取的方式,实现通过引导性的相互嵌合,主动性的相互包容,互惠互补,形成新型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社区不再是各民族的聚居区,最终形成各民族彼此紧密连结的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相互嵌入式”是各族群众在彼此平等尊重互信基础上的互相包含、互相依靠,是生活上的高度包容、感情上的深度融合、联系上的广度沟通,在社区,各民族开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程。这种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立,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三)群众增收途径进一步丰富,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当前社区齐抓共管,采取“社区党总支+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站+就业小分队”的方式,着力抓好就业和增收致富工作。目前,城区易地搬迁社区建档立卡搬迁家庭劳动力有7759户17647人,就业率达91%。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已初步实现,群众得实惠最多。搬迁建档立卡户医疗、养老保险全覆盖,按照应保尽保、应纳尽纳,确保特殊群体生活无后顾之忧。
三、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把易地搬迁安置点创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
(一)进一步推进党建与创建双融合,在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上作出示范。坚持党建与创建工作“双推进”,加强易地搬迁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推动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机融合,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着力培养民族团结进步的“明白人”“带头人”,提高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社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能力。加强党群共建,强化“三支队伍”,引进社会工作服务站、物业管理等社会组织,层层压实责任,合力攻坚,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作用,为搬迁群众提供便捷的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社保、法律咨询等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互助服务,确保搬迁群众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二)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上作出示范。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贯穿到社区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各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阵地建设选树典型发挥引领作用。总结推广一批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奉献社会公益事业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好经验好做法,让社区各族干部群众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有榜样、赶有标杆”。
(三)进一步丰富文化生活,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作出示范。充分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社区建设“非遗”传习馆,培养“非遗”传承人,培育“搓搓”、“四弦舞乐”、“摆时”、“优叶”、“唢呐演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基地。推进创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强化全体社区居民日常行为规范,完善居民公约、引导和帮助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开展群众性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增进各民族间感情交流。开展少数民族参观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等活动,使各族干部群众实地感受祖国发展变化,亲身体会同为中华民族的温暖和荣耀。办好“民族节庆”主题活动,运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自治地方成立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推进各民族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四)进一步筑牢物质基础,在新时代新居民新生活跨越发展上作出示范。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工作,积极落实搬迁群众的各种政策红利,扎实做好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双达标”。把对口协作等打造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如期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通过扶贫车间、劳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方式丰富群众增收渠道,抓配套建设、抓环境卫生、抓社会治理、抓民生保障提升社区整体氛围,提升群众幸福感。
(五)进一步抓牢社区治理基础,在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上作出示范。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引导干部群众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加强民族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坚决反对和纠正针对特定民族成员的歧视性做法,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