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有什么讲究_禁忌【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30 17:4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有什么讲究_禁忌【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夏至节气有什么讲究_禁忌【优秀范文】

夏至节气有什么讲究_禁忌

夏至节气有什么讲究?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表示炎热的夏天来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夏至节气有什么讲究,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夏至节气有什么讲究

1、一祭

从天文学角度来看,夏至时节,太阳运行至黄道90度,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夏至过后,此消彼长,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对应《易经》12消息卦的“天风姤”卦,“阳气至极,阴气始至”,因此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古人根据这一天象,在夏至日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地和山岳仪式。

《尚书》 记载“地祇,大地之神,以其阴,故五月一阴生之日,当阴气升而祭之”。

《周礼》说“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至晚在周代,夏至就有祭神仪式,用以消除疫疠、荒年与饥饿。

如《周礼》记载:

“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

所谓“皇天后土”,对大地的崇拜源自黄帝《归藏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天的祭祀属于阴性的皇地祇,要用“牺牲”和跳专门的祭祀舞蹈来显示对地祇的尊重。

在清代,祭地礼仪依次为“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读祝、亚献、终献、受福胙、彻馔、送神、望瘗、礼成”12个篇章,祭地不用燔燎而用瘗埋,皇帝主祭,全过程要跪拜70次,礼仪复杂,庆典隆重,场面宏大,耗时约两小时。

2、二吃

民以食为天,在我国,过节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吃什么?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粽子最初的名字就是“角黍”,由此可见,古代夏至与端午的饮食风俗是相似的。

先秦的《吕氏春秋》记载,农历五月,黍子丰收,天子要在夏至日举行尝黍仪式。

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提升,百姓的节日饮食花样也增多,比如夏至就有了烤鹅、醪糟煮酒、馄饨、面条等等美食。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

“夏至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饺子夏至面’。”

又有民谚“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夏至开始昼夜时间此消彼长,民俗用“夏至面”来形容“长长久久”。

正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岁除扁食待三更”。

在无锡等地,有在夏至吃馄饨的食俗;在广东,有在夏至日吃狗肉的习俗,“夏至烹狗,以扶阳气”,据说来源于先秦百越族的食俗。

夏至是丰收的季节,人们度过了繁忙的芒种,即将迎来消暑的日子,而阳极之时,火气强旺,丰收的新麦正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功效。《本草再新》中说:“小麦,养心,益肾,和血,健脾”,可见夏至吃面,不无道理。

《汉书》还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刨羔,斗酒自劳”。

所以夏至美食,民间还有“夏至吃蛋,石板踩烂”,“夏至狗,无处走”,“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夏至食荔枝,一年都无弊”等说法。

古人常以食物来“以阳制阳”,“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在夏至这天食荔枝、吃羊肉狗肉、煮鸡蛋都是源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热制热,排汗排毒”的传统智慧。

3、三不做

夏至有“不同房,不剃头,不久卧”的三不做习俗。

所谓不同房,主要是古人认为农历五月为五毒月。

《黄帝内经》通过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的方式,指出了五月中性生活的忌日。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特别是性欲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阳,真阳一失,命不久也!”

《伤寒论》也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

房事消耗阳气,容易冷邪入侵,所以古人有在次月斋戒的习俗。

《礼记·月令》记载:“夏至,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生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以定晏阴之所成”。

《清嘉录》中说:“夏至日为交时,居人慎起居,戒剃头”。

另外在夏至节还有不盖房,不修造,不搬家,要躲午等习俗,其源头都来自“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易经》思维和《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中医养生理念。

夏至的“至”,是什么“至”

这里的“至”指的是“极、最”,强调的是天文意义上的极致。

“极致”,其中又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北半球白昼时间在一年中最长。夏至当天,除海南等地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为一年中最长,且昼长均大于夜长,越往北昼越长。如哈尔滨日照时间在16小时左右,南京可达14小时,即便在海口,也有13小时。

第二层含义是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球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大。日晷,是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夏至这天,太阳光直射日晷的晷针,无法形成影子以在晷面上指示时刻——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此时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区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至这天,太阳高度角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

事实上,整个二十四节气都与太阳高度角紧密相关。古人发现,随着太阳的移动,物体的影子也会相应移动。利用仪器,他们还慢慢发现了日影最短的夏至和日影最长的冬至,并通过测量相邻两年的冬至时刻,确定了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接着,又利用日影长短变化规律,结合气候寒暑变化规律,确立了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逐渐勾勒出一年四季的图像。

日照时间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那么夏至是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呢?其实,因为光照时间长、地表太阳辐射充足,夏至时气温确实会比较高。但夏至之后,因太阳光照将向南再次“扫描”北半球,热量还会继续积蓄,之后我们才会迎来夏季最热的两个节气——小暑和大暑。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气温的高低,气象学给出了标准: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35摄氏度时称为高温,达到或者超过37摄氏度时称为酷暑。

夏至的传统习俗活动有哪些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食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民谚还曰:“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热汤面,而是过水面,古时候从井中打来清凉的并水,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待面拔凉,捞入碗中,再浇上事先做好的调料和小菜。古人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间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白昼时间长,正如人们在过生日时也吃面一样。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3.食夏至饼

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4.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5.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6.吃补食习俗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古时民间便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古代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7.吃馄饨

夏至这天,古代有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习俗。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古人吃过馄饨之后,开始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长,身强力壮。

8.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消暑避伏。

推荐访问:有什么 夏至 节气 夏至节气有什么讲究_禁忌 夏至节气有什么讲究_禁忌 夏至节气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