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内容(范文推荐)

时间:2023-07-02 19:4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内容(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内容(范文推荐)

2023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内容

综合学习既符合语文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内容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烛之武退秦师》

1.贰: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

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币:持千金之资币

(古义:礼物。今义:货币)物

7.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8.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9.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0.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11.股: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2.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

13.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

2023高考语文科目应试技巧归纳

选择题:第一感觉很重要

选择题要七分细心三分果断。浙江高考语文选择题一般9至10题,每题3分。这部分试题大多涉及基础知识,在考前充分复习的前提下,主要看考场的细心判断。当遇到部分较难的选项时,迟疑不决既浪费时间,又会降低答题准确率。此时第一感觉较为主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语用题:若遇微文,按点答题

近年来语用表达题的考查都以“微文”形式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语用表达题有可能继续向“微文”方向发展。

微文题没有固定格式要求,但要紧扣一个“微”字。形式短小精悍(字数一般不超过100字),考点综合体现(考点一般有三个以上),信息高度浓缩(必要时包括情感道德要求),作用以小见大(在短小的篇幅中体现博大的思想和深远意蕴),效果精妙绝伦(形式精巧表述灵动)。“微文”题答题,不求结构完整,但求合情合理。

语文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1、词语理解选择题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选择题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句子理解选择题

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

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如果是判断句子正误,要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3、信息筛选选择题

找出选择题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4、要点归纳选择题

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择题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5、推断想象选择题

找出推断的根据。选择题选项的内容可能是原文中没有的,是根据原文的句子或段落推断出来的,所以要特别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14.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

15.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

《鸿门宴》

16.婚姻: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7.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

18.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19.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20.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21.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今义:略)

22.再: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3.山东: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肴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4.细说: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指详细地说)

高考语文复习必背文言文知识

第一,古今异义

文言文词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的“智力”是“智谋”和“力量”的意思。“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中的“妻子”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智力”“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一般都是单独使用的。

学过的文言文中,这样的词汇比比皆是,同学们要善于搜集和整理。如,中国、江河、亲戚、非常、绝境、无论、无日、殷勤、更衣、豪杰、往往、何苦、鱼肉、肉食、不过、其实、春秋、垄断、美人、左右、约束、大风、一切、烈士、牺牲、交通、宣言、扶老、秋天、留意、举手、老子、鞠躬、小生、一毛、怠慢、口舌、丈人、痛心、不好、风流、操持、学者、开张、妖怪、有意、地方、山东、人情、把握、致意、从容、便宜、无赖、慷慨、故事、南面、老大、可怜、小子、逢迎、斗争、同志、活人、束手、知道、指示、行为、祖父、会计、作文、晓畅、具体、前进、即使、或者、作息等等。

以上列举的词汇,可以分类记忆,也可笼统记忆。分类共有6种:1、两个单音词组合,如“智力”、“妻子”;2、词义扩大,如“中国”、“江河”;3、词义缩小,如“亲戚”;4、词义转移,如“婚姻”;5、词义弱化,如“痛心”;6、偏义复词,如“作息”。无论采用哪一种记忆,最好的方法是用例句形式。同学们将带有这些词汇的句子抄录下来,并注明其“古义”,记在脑海里,久而久之,便形成能力。

第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中的普遍现象,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更多,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如何掌握一词多义呢?

一要“因文定义”。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阅读古今文章的准则。比如,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书:1、乃丹书帛曰(书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盛:1、西湖最盛(华美)2、今春雪甚盛(多)。等:1、公等遇雨(各位);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或:1、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有的`人);2、一食或尽黍一石(有时)。苟:1、苟富贵,无相忘(假如,如果);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只要)。易: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改变);2、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谢:1、为我谢曰(致意);2、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二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如,负、亡、见、从、令、让、权、夷、迁、多、伐、行、休、观、寻、序、极、事、奉、被、齿、服、图、尚、使、货、备、经、审、将、居、顾、封、修、信、适、复、拜、度、除、绝、贾、乘、称、造、资、案、疾、朔、唱、售、断、旋、率、属、绳、朝、策、善、靡、微、引等等。

第三,假借义

假借,六书之一。音同而义异的借音字。许慎《说文解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就是说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中学语文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假借与通假等同起来,不再细化。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本无其字”,后者“本有其字”。这里我们姑且统一使用教材的提法。

教材中的这种情况很多。如,1、“不”通“否”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2、“禽”通“擒”。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4、“反”通“返”。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列传》)5、“见”通“现”。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6、“具”通“俱”。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7、“要”通“邀”。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8、“受”通“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9、“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0、“生”通“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11、“菁”通“精”。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2、“逝”通“誓”。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硕鼠》)等。

第四、虚词。

虚词是同实词相对的一些词。它在汉语语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实词,主要辨别它的意义;对于虚词,则要辨别它的用法。文言虚词有几百个,使用频率很高。常见的文言单音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耳、故、或、既、然、遂、已、矣、安、但),这里所列举的虚词比《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多10个(斜线后)。

高考的文言文知识点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 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 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 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絮青缭白(青山, 自水)

4、 自远而至(远处)

5、 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 穷回溪(走到尽头)

3、 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

2、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 以……为友.)

5、 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 古今异义.

1、 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
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

4、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 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
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 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 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 表示 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喝, 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 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 表转折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3)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4)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5)惑而不从师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7)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8)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0)悠悠乎与颢气俱, 而莫得其涯

(11)而不知其所穷

(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3)小学而大遗

2、 连词, 表修饰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吾尝跂而望矣

(3) 登高而招

(4) 顺风而呼

(5)则群聚而笑之

(6)倚歌而和之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8)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9)攀援而登, 箕踞而遨

3、连词, 表递进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连词, 表并列

(1)蟹六跪而二螯.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侣鱼虾而友麋鹿

5、 连词, 表承接

(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吾从而师之

(4)择师而教之

(5)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

(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

(7)卧而梦

(8)觉而起, 起而归

(9)自远而至

6、 连词, 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7、连词 , 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 “己 ”运用,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 焉

1、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兼词, 于之, 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 于之, 从这里)

3、积善成德, 而神明白得, 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 了)

(三)之

1、代词.

(1)青, 取之于蓝 (代靛青)

(2)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 “冰” )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 道理等)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 这)

(6) 郯子之徒 (代词, 这)

(7)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 他, 指代李蟠)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 它)

(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 它)

(10)取之无禁, 用之不褐(代词,它们)

(11)始指异之(代词,它, 指西山)

(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 它, 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13)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

2、助词.

(1)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 无实义)

(2)彼童子之师(的)

(3)非蛇蟠之穴, 无可寄托者(的)

(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7)则凡数州之土壤, 皆在任席之下(的)

(9)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10)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推荐访问:知识点 备考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内容 2023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内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