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关于全区在基层人大工作中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论,为社会主文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阵地、主渠道,各级人大组织围绕“如何在根本政治制度运行中更好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创新探索,不断深化冠职实践。在此时代背景下,**区人大常委会聚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初衷,统筹考虑民意诉求表达、代表作用发挥、监督成果转化、社会传播影响等方面因素,决定将乡镇人大代表“问政”作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并在**镇进行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现结合工作实际,做一些粗浅的研究与思考。
一、关于人大代表“问政”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考量
人大代表“问政”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监督方式,因其在保障民意表达、提升监督质效、推动工作开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经成为了基层人大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利器”。但由于缺少清晰的法律界定,社会上对这一监督方式运用的合法性、合理性依然存在疑志,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代表“问政”工作向更高层级拓展
(一)代表“问政”的法理依据。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议案的时候,代表可以向有关地方国家机关提出询问,由有关机关派人说明”;
代表法第十三条规定:“代表在审议议案和报告时,可以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派负责人或者负责人员回答询问。”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询问是人大和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的法定形式,但如何开展询问并无具体规定。现行代表“问政”模式,其问答主体、指向内容、应答方式、权限范围均符合上述法律规定,争议之处在于问政时间不再局限于会议期间,向政实施不再以议案为前置条件。我们认为,现行“问政”模式可视为询问的一种衍生形式本质上还是人大在法定权限、法定框架内行使监督权,争议焦点正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更加贴近党委政府中心重点、发展基层民主政治作出的创新突破,应该看作是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不应轻易作出否定。
(二)代表“问政”的现实参考。从当前各地基层实践不难看出,代表“问政”工作主要融合了人大专题询问和电视问政两种监督方式的成功经验,兼具了人大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媒体的互动性、传播性。一方面,它增强了人大与代表、选民的联系互动,让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更有参与感代人感,开醉了讲好“人大故事”的百姓专属锁道:另一方面,它运用法定职能,解决了问政对象难协调、问题处置缺刚性、工作开展不连续等问题,有力彰显了人大权威,促进了工作开展,形成了“1+1>2”的综合效应。
(三)代表“问政”的兴起原因。代表“问政”之所以能够在基层迅速兴起,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时代呼唤更多科学高效的民主实现形式;
二是基层治理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重大问题,党委关注群众关切,需婴各方交换意见、达成共识,代表“问政”顺应了这一要求,有利于促进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
三是问政模式设计科学,体现了党委领导、保障了民意表达、提升了监督质效、促进了工作开展,实现了多方共赢,在组织意图和坚实民意双币加持下,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二、**市**区**镇人大代表“问政”的创新实践
在镇人大代表“问政”试点过程中,**镇人大主席团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扎实推进“问政”试点各环节工作,切实做到了民意表达客观化、代表参与全程化、问政流程规范化、问政结果公开化,真正问出了人民心声、问出了人大权威、向出了施政新风向出了发展成果。
(一)坚持党的领导,凝聚推进合力。代表“向政”工作伊始,镇人大就专门向镇党委作了汇报。镇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代表问政“为什么问”“怎么向”“问什么”等重婴问题,将“问政”工作功能定位在破难题、补短板上,镇人大迅速最进,细化制定《**市**销人大主席团关于开展人大代表问政工作的实施办法》,并及时做好与镇政府的沟通对接和代表的先期动员培训,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将群众、代表、政府、人大各方力量,更好地聚合在党委领导之下,体现在重婴工作、重点议题的推进之中
(二)构建监督闭环,提升问政实效。打破时空限制,构建渠道闭环。镇人大探索开展了以“会议向政、现场向政、网络向政”为主的三种向政形式会议问政主要在人代会期间进行,现场问政和网络向政主要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开展,这样既实现了会议与闭会期间的无缝衔接,也促进了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让选民群众反映向题全天候、无死角,保证了“问政渠道畅通无阻。规范工作开展,构建程序闭环。根据镇人大“问政”工作实施办法,“问政”活动主要分为工作准备、动员部署、问题梳理、活动组织、工作评议五个阶段,这样既有党委把方向、更有各方齐动员、还有群众来评判,尊重了各方的民主权利,保证了“问政”的过程民主。强化跟踪督查,构建责任闭环。镇人大将“向政”活动中收集的问题梳理形成“向题清单”,向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并适时开展整改落实情况的督查,将督查结果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开,对满意度测评低于80%的被问政对象,启动二次整改,确保“问政”的结果民主。
(三)注重成果转化,打造履职标杆。2022年以来,**镇人大先后围绕河长制落实、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治理等主题开展了网络问政、现场问政和会议问政活动,共收集固废偷排、扬尘污染、秸秆双禁、河道保洁等方面问题建议33件,已推动解决问题建议24件,剩余9件正在落实中。通过代表“问政”,辖区内朝阳河面貌为之一新,秸秆焚烧乱抛人河现象大幅减少,农田废弃物回收更加及时便民,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经过“问政”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更加深人人心,人大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代表监督意识、冠职能力得到锻炼,工作荣誉感成就感明显增强;
政府留门工作效能大幅提升,面对公众更加积极主动,
**镇人大对问政活动实践进行了总结提炼,归纳出了人大代表问政“33455”工作法,即,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乡村振兴的难点三大领域选题,采取会议问政、现场问政、网络问政三种向政方式,运用“会议+现场”“定+随机”“集中+分散”“线上+线下”四种模式规范工作准备、动员部署、向题梳理、活动组织工作评议五步工作流程,抓实抓细形成向题清单.做好问题反馈、强化问题整改、注重跟踪问效、接受群众监督五项监督闭环,确保代表“问政”能够问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三、乡镇人大代表“问政”工作存在的问题短板
乡镇人大代表“问政”试点工作虽然在**区得以顺利实施,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些矛盾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代表“问政”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主要是:
(一)代表愿职素养有待提升。作为“问政”的主体力量,部分乡镇人大代表虽然有为民展职的意愿,但受冠职能力制约,往往事前调研不全面、问题症结找不准,现场尺度难把据、不敢问不会问对政府工作和相关法律政策不熟悉,容易被貌似专业的回答搪塞应付过去,这些都会削弱“问政”的实际效果。
(二)政府的表达权被忽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平等协商的民主,各方表达权都应该被尊重。现有的代表“问政”模式,乡镇政府的表达权被弱化.体现为被动应答、作出承诺,其实乡镇政府工作中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如人代会闭会期间代表提出建议的办理,或“问政”活动梳理出的一些问题解决,有的受制于市区管理体制,有的受困于乡镇财力,这些问题乡镇政府不好讲不便讲,否则容易被认为谁卸责任,态度不主动不积极
(三)人大自身力量欠缺。目前,乡镇人大只设1名人大主席、1名人大秘书,实际工作中又未能真正实现专职专岗,人员少、力量弱,再加上数字技术、媒体应用等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承担议题征集研究、调研活动组织、代表培训指导、政府沟通协调、现场问答引导、问题跟踪督办、媒体宣传报道等一系列任务较为吃力,未能完美实现“问政制度预期效果。
(四)后续环节与公众互动性不够。代表“向政”反馈问题转人办理环节后,仍然沿用传统方式,没有适时公布进展情况与公众形成互动,虽然公布了办理结果和满意度测评结果,但公众关心的工作带后原因、采取何种改进措施、有无追究相关责任人等信息,依然无从得知,一定程度上也能响了代表“问政”的实际效果
四、深化拓展代表“问政”工作的几点思考
乡镇人大代表“问政”,对于改善基层治理现状县有积极意义,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代表“问政”工作,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联通“两方”主体,提升“问政”沟通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加强人大代表的履职培训,通过专题培训让代表全面了解监督议题的相关工作内容和重点要求、重点方面,引导代表在走访群众接待选民时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集中视察、问政活动动员布置会等,帮助代表分析矛盾症结、进行问题提炼、熟悉问政程序、做好问政准备;
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乡镇政府的沟通,讲清楚“问政”目的不是让政府难堪,而是帮助政府找问题促整改,并通过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方式帮助政府查摆问题、分析不足、研究对策,让政府变被动接受“问政”为主动应答。
(二)完善机制流程,增强“问政”推进的互动感。代表“问政”正式提问前,可播放相关现场视频作为“问政”依据,既可让询问权行使更符合法理规定,又可间接引导询问的方向和尺度;
代表“问政”过程中,应尊重代表和政府双方诉求,列出两张问题清单,只要是有助于问题解决、工作开展的,都应一体推进完成;
现场问答结束后,乡镇政府提出解决方案时,应与代表或利益相关群众进行协商,同步向社会公开;
代表“问政”满意度测评后,对测评结果不满意的要加大追责问责力度敏到督事与督人相结合。
(三)加强宣传引导,放大“问政”活动的影响力。要认真分析工作中的问题不足,及时提炼总结成功经验,积极争取上级人大关心指导,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履职成果,努力提高“问政”品牌在人大系绕的知名度;
要注重群众“口碑效应”在议题征集、间题排查中更加注重听取民声,在现场问答、制定整改方案中更加注重体现民意,在实施督办、验收测评中更加突出为民实效,让群众通过代表“间政”真正解决好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居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内心认可度;
要加强与媒体记者的沟通联系,将人大创新成果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直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就在身边、有事就找代表,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进一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