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实践与思考【优秀范文】

时间:2023-12-25 09:2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实践与思考【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实践与思考【优秀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近年来,**区锚定一流目标,聚焦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弱项,着力营造优质有序的市场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攻坚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进入全省第二方阵——20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在*个市辖区中排第*位,比上年攀升*位,其中,*和*两项指标分别居全省第*位、第*位。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机制汇合力,变“散沙砾石”为“握指成拳”。上下协同、全链联动,咬紧咬实每项指标,落实落细每项任务。一是建机制。完善领导小组,实施“一办四组”工作机制,建立处级领导分包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坚持现场办公、周例会、月总结等推进机制,以强有力组织、超常规举措、高强度执行,推动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二是齐参与。区人大持续开展“两条例一决定”专题视察,区政协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监督力度,区纪委、督察局全程专项督导提升,政法机关提供坚强司法保障,齐抓共管营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营商环境。三是聚优势。聘任*名特邀监督员,由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媒体记者、群众代表等组成,定期会谈协商,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聘请第三方公司入驻,全方位指导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研究制订专项方案,扎实优化提升。

(二)精准助企解难题,变“等企上门”为“主动服务”。省委书记**指出,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全区坚持深化“万人助万企”,着力破解涉企服务“中阻梗”。一是力抓重点,入企送服务。开展全员包联,为全区**家企业提供“店小二”式贴心服务,深入走访送政策。建立动态问题库,立足企业需求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提升企业满意度。借力“企业码”惠企纾困,推广营商环境优化措施,畅通市场主体诉求渠道。目前,全区“企业码”注册使用率达**%以上。二是打通堵点,纾解融资难。打造特色信贷产品,提高普惠金融覆盖率,累计授信*万户、放贷*亿元。拓宽政银合作,成立“政银一体化服务网点”,推广“科技贷”“知识产权贷”等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因扩建新厂房,周转资金出现缺口,**银行为其开辟绿色便捷通道,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万元,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三是连接断点,宣传全方位。多渠道推介宣传,编发营商环境信息简报*期,人民网、凤凰网、**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登亮点做法*多条,大力宣传工作举措,提高市场主体知晓率和满意度,营造浓厚的营商环境氛围。202*年*月,**区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三)优化流程智便民,变“愁眉蹙额”为“喜笑颜开”。聚焦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一是坚持线上线下融合。高标准建成新政务服务大厅*㎡,*个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大厅,规范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帮办代办区、老年人服务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多功能区,建立网上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改革,为全市政务服务“就近办”提供成功经验。二是坚持精简便民高效。聚焦“多次跑”“跑多门”等问题,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变“多头盖章”为“一枚印章”,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完善窗口人员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开展流程再造,网上办理整体时限压缩70%以上,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三是坚持执纪监督检查。开展营商环境测评,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公布举报二维码、邮箱、电话,及时受理,跟踪问效,架起营商环境纪法“高压线”。目前,全区共印发通*期,通报批评*个单位,政务警告*人,政务记过*人,诫勉谈话*人,约谈*人,作出检查*人。

(四)法治护航保权益,变“壁垒重重”为“高效化解”。扣准时间点,案件再提速,提升企业安全感,“以变求优”打造优质法治营商环境样板区。一是减时间减成本。开设立案快速通道,大力推进网上立案,涉企案件当天立案、当天分案,专人办理,限定*日内完成立案,一月内审结。目前,合同类案件平均立案耗时*天,平均结案用时*天,首次执行案件平均结案用时*天,诉前调解成功率*%,平均调解时长*天。二是强队伍强专业。公开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名,设立*个速裁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全流程、全要素监管,实现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截至*月底,共受理涉企案件*件,审结*件,结案率*%,执结涉企案件*件,执行到位金额*亿元。三是精细化智能化。积极探索法治护航营商环境新举措,建立繁简分流智能识别分案系统,推进智慧法院应用建设,精准管控数据,积极开展在线调解,助力当事人“跨时空”解决矛盾纠纷,实现调解“全域通”,实现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五)深耕创新补短板,变“慢踱方步”为“迭代升级”。积极打造“双创”平台,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营造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一是抓平台建设,促创新体系完善。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目前,全区共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个;
国家级双创载体*个,省级双创载体*个,市级双创载体*个。二是抓科技企业,促创新主体培育。走访调研高新技术企业,宣传高企申报新政策,指导企业归集研发费用、申报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家,位居全市县区第一位。202*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家。三是抓出彩项目,促创新环境提升。围绕“**”建设目标,扎实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打造**、**、**等一批亮眼项目,夯实创新创业“硬支撑”,增强城市吸引力,打造美好生活目的地。

二、存在问题

虽然**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与省内外先进实践对比,在以下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惠企政策宣传不到位。*月初,对全区*家样本企业进行电话调查发现,惠企政策宣传工作缺少广度和深度。一是不了解。不少企业对惠企政策不了解或了解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二是找不到。政策宣传针对性不强,指导不到位,未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三是读不懂。“官话”多,“干货”少,语言晦涩难懂,操作流程不明,企业难以领会。

(二)产业扶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区对于传统企业之外的新型*产业企业尚未出台相关的扶持和鼓励政策,没有将产业发展与营商环境优化有效整合,加之受限于我区生态红线和经济发展水平,一些企业仍存在用地、审批、融资等方面的困难,从而进一步制约了大企业、大项目的落地和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法治营商环境不足。我区是老城区、主城区,非法集资、问题楼盘、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量大面广,万人成诉率达*件/万人,全市排名后位。由于营商法律体系不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致金融风险增大,涉银行业纠纷增加,诉讼量持续攀升,企业对未来缺乏稳定预期,投资信心不足。

(四)科技人才支撑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少,新兴产业占比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家,企业生产整体仍处于中低端,成果技术质量低,价值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两大主体研发投入不足,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引进不达预期,人才发展活力不足,营商环境建设仍有待加强。

三、对策建议

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宣传推介,塑造营商环境“金招牌”。一要常态化推广。持续打包推介宣传“一揽子”政策措施,促进市场要素加速集聚,真正把我区*产业、*产业、*产业三大产业打造为在全省全市有影响力的产业发展高地。二要多角度挖潜。深入宣传报道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和亮点成效,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做法、先进经验、模范人物等积极挖掘,跟踪宣传报道。三要全方位展示。多渠道向企业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新进展、政务服务创新举措、惠企利民各项政策,让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我区营商环境建设的新变化、新作为、新形象。

(二)畅通机制堵点,按下流程再造“快进键”。一要加强智慧政务。让“一网通办”加速迈向“一网办好”,形成协同高效的政府运作新模式,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办事便利化。二要优化市场环境。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快推进不动产权证办理和动产登记,拓宽企业知识产权质押、动产抵押等融资渠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直接、更高效的融资信贷支持。三要提升服务保障。加速审批制度便民化,为客商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全流程服务。对引进项目建立跟踪服务机制,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建得快、发展好”。

(三)强化司法保障,注入权益保护“强心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着力解决监管覆盖不全、失信及多头执法问题,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深入推进分级分类监管,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和跨部门协同监管,加快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以法治为保障的社会诚信制度,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和招商优惠政策审慎承诺、刚性兑现机制,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力争202*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四)补齐人才短板,厚培创新创业“营养土”。人才是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要集思广益出台更加开放、灵活、务实管用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为引进和培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搭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积极培育“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等创新主体,壮大产业创新生力军,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描绘浓重的营商环境“科技底色”。

推荐访问:全区 优化 实践 关于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