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工作情况汇报(完整文档)

时间:2022-11-23 21:20:4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工作情况汇报(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工作情况汇报(完整文档)

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全区认真贯彻中央“健康中国战略”和省市有关精神,按照“1551”总布局,紧紧围绕四大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扎实推进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全民健康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面建设“健康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区政府将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作为公开承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创建工作,召开协调会、推进会等8次,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各级各部门也成立了专门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健康促进工作。区委将健康促进内容列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标准,区政府将健康促进区建设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召开了全区创建全国健康示范区动员会,制定了我区《全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2020—2025 年)》、《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实施方案》等文件。区政府与各部门、镇街单位签订了《区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责任书》,将创建工作纳入对部门、镇街的年度考核。区文明办也将“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列为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十大行动之一,并纳入文明单位年度重点考核内容。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卫生先行、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区委组织举办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领导干部大讲堂专题讲座。将健康促进、卫生防病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区级出台支持政策60余件。制定了《公共政策审查制度》,成立了多部门组成的健康专家委员会,区政府将健康融入相关领域,与规划、住建、环保、国土、农林等政策进行有机衔接,在城市规划、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生态提升、精准扶贫、社会帮扶等各方面都将健康融入其中。民生事业投入占区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3%。今年为困难群众免费发药3.4万人次,救助金额36.9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0.8万人。另外列支健康促进宣传专项经费310万元,建立了卫生、财政等多部门监管的健康促进经费监管体系,确保了专款专用、规范管理。

三是健全网络保障体系。区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领导小组抽调20余名专业骨干组成了创建办公室,下设综合组、材料组、督导组、档案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成立了区健康教育所,配置健康教育工作人员18名。各部门单位也配置了分管领导和健康促进联络员。各镇街卫生院设立健康教育工作室,在一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各村(居)卫生室成立了健康教育工作站,确定了760名健康教育监管员。实行“三级管理三级考核”工作模式,明确区镇村健康教育职责,制定考核细则,定期检查考核,全区形成了“统一领导,三级联动,覆盖城乡,运转高效”的健康促进网络。

四是完善督导考评机制。成立了健康促进专家组,相关部门开展经常性技术指导。完成基线调查2240人,完成村居、学校、机关等健康促进区评估人群450人。对全区健康促进场所进行了评估,命名健康促进场所373处,健康家庭219个。区委、区政府针对创建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次进行专题督导和催办,区政协对健康主题公园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各牵头部门联合开展健康促进场所督导20余次。针对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每年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传播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提高了健康促进工作的认识和工作能力,推动了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二、建设健康环境,夯实健康促进基础

一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把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气质”、提升“水质”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坚决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完成气代煤、电代煤1.13万户、清洁煤推广10.9万户。完成了13.15万户农村厕改任务。农村健康环境大为改善,农民健康素质不断提升。全面禁放烟花爆竹,大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0天。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启动垃圾分类收集。投资5.7亿元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创新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每天生物处理餐厨垃圾15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强化水污染治理,集中供水率、饮水安全率均达到100%。大力实施农村厕改,完成13.15万户农村厕改任务。建成三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100%。

二是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南部保护明山秀水,中部彰显泉水特色,北部打造田园风光的定位,科学论证,统筹推进,组织实施保泉增绿、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规划建设“两横五纵”城市生态水系,实现保泉、景观双赢。投资20亿元,打造南北全长约二十公里的绣源河风景区,被授予“全球低碳生态景区”荣誉称号。华侨城、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启动建设。城区建设了8处山体公园和湿地公园,都融入了健康主题元素。在原有眼明泉公园、桃花山公园2处健康主题公园基础上,新增林荫公园、小东山公园、唐王山公园健康主题公园3处。以全民健身为轴线,将海绵城市与绿色生态有机结合,新建开放式全民健身中心。实施体育场所改造提升、农村体育健身等工程,建设体育健身场所892处、健身站点1000余个,市民实现了“5分钟健身圈”目标。建设慢行交通体系,全区投放公共自行车4000余辆,平均每年累计骑行407万余公里。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1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区城市公园绿地达124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7.56平方米,构筑起一座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被誉为“一座住在公园里的城市”。

三是强化卫生健康基础建设。当前,全区有区直医疗卫生机构8处,其中三级甲等以上3处,总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开设病床750张,年门诊量30余万人次。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645处,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今年,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东部医疗中心、北部医疗中心,实施眼科医院扩建和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项目,新建建筑面积28.89万平米,新增床位2000张。投资150万元,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健康科普馆,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大健康产业。成立了区养老服务协会,启用了区医养中心,全区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区财政每年列支1亿元专项资金对基本药物进行补贴,公立医院支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医疗报销比例和上限不断提高。

四是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每年列支2000万元用于食品安全、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强化源头追溯建设,严格农药准入。投资近千万元建成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开展农兽药饲料市场清理整治行动,净化了农业投入品市场环境。开展特色农业品牌示范引领,不断加大“三品”认证力度,目前“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36个,7个产品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大葱品牌价值达到33.5亿元。创建了115家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50家“食安山东和食安”示范单位、4家省级示范学校食堂和19家“省级清洁厨房”餐饮单位。同时,制定了“食品小作坊十项管理规范”,实施“五统一”模式,全区256家小作坊实现了产品二维码追溯。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等荣誉。今年又被评为省食品安全区。

三、打造健康场所,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一是强化医院健康教育。创建健康促进医院28家,评选健康促进示范医院12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将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居民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各医院开设健康教育咨询门诊或咨询台,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资料,开展电教宣传。在临床科室开设健康管理俱乐部、健康之家、中医养生堂等各具特色的健康服务。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2.4万人。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在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受教育群众达150余万人次。

二是深化社区健康教育。创建健康村(社区)183个,健康家庭219个,评选健康促进示范村(社区)31个,健康示范家庭155个。开展健康宣教“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超市、进家庭”六进活动。规划建设了唐王山路“健康教育一条街”,结合“科普赶集”、“科技三下乡”活动,点对点、面对面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咨询,增强了“我行动,我健康”的健康理念。全区设置健康加油站76处,建成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322个。“义工协会”、“团区委青年先锋队”、“区妇联巾帼志愿宣传队”等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健康干预活动。

三是开展行业健康教育。创建健康促进机关71个,创建健康促进企业17家。评选健康促进示范机关18个,健康促进示范企业7家,健康促进公共场所6家。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累计印发各类宣传材料70余种、200余万册。开展“播撒健康惠万人”健康巡讲活动20场次。大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及健康知识,尤其注重劳动者岗前培训、有毒有害工作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知识培训,尽可能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降低职业病、常见病和与工作相关疾病发病率以及工伤事故的发生。

四是加强学生健康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学生学习环境,系统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创建健康促进学校68家,评选健康促进示范学校8家。实施“三课、两操、两活动”,落实“体育大课间”,组织健康知识“进校园、入课堂”和“阳光体育运动”,通过全方位、多领域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素质明显提升。

五是打造健康文化阵地。在电视及报纸开设专栏,每周播发健康知识。开通“绿色强区微健康”微信平台,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围绕“健康中国行”,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健康理念。宣传、文化、教育、卫计等多部门联合举办健康促进专场文艺晚会、健康促进摄影及书画作品展及各类专题文化活动。活动期间,通过设立健康教育咨询站、发放宣传材料及健康知识有奖竞答等形式,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推动全民共建共享。

六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健康强区”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社区(村居)健身载体和健身站点建设,目前,各类健身活动站点近1000个,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971个。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定期举办运动会、篮球赛、健身操、广场舞、职业人群健走等健身活动40余场,参与人数达10万,激发了群众参与健康运动的热情。投资150万,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健康科普馆,让观众在互动和参与中获得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通过建设健康促进场所,开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和干预措施,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1.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40.86%,科学健康观素养36.13%,传染病防治素养29.57%,基本医疗素养27.23%,健康信息素养25.98%,慢性病防治素养14.73%。居民成人吸烟率为16.9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3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4.1%,学生体质合格以上等级占95.7%。

七是创新互联网+健康工程。建立了全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大健康”为依托,整合和共享全区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实现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形成跨医疗机构、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向智慧卫生、智慧健康迈出了一大步,促进了全民健康水平大提升。

下一步,我区将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引,全面落实“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方针,切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八大行动”为抓手,不断完善健康促进长效机制,精心打造“健康强区”品牌,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推荐访问:创建 工作情况汇报 健康 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工作情况汇报 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工作情况汇报 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