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范本)

时间:2022-10-30 09:40:1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范本),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范本)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范文)

带着对习总书记的敬仰之情,我翻开了这本书,别具一格的记攥方式,也着实令我产生浓厚兴趣。全书通过编录19篇关于“他人眼中的总书记”式的访谈稿,从“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全息再现了习总书记在7年“上山下乡”时期的艰苦生活,从字里行间,让我感受到总书记曾今那“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与成长的过程。

从“年龄最小”到村民口中的“好后生”、从一个人“搬砖添瓦”到带领乡亲“携手共进”、从“踏实肯干努力干”到“思想进步再升华”,这些无疑不让我感受到一个伟人的本身所独有的个人魅力:习性、近情、平天下。

习性。

此“习”乃“刻苦学习”,此“性”乃“物质本性”。“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他知道唯有变成事物的本身才能更好的理解事物,做好事物,改变事物。无论是与乡亲聊天、地质考察,还是筑基建楼、改革创新,年轻的总书记,永远走在奋斗第一线,坐实大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高干子弟”生活习惯被彻底摒弃再脑后,与知青努力克服“四大关”,骄傲成就“我就是黄土地的儿子”,并将这种“困难险阻走泥丸”的豪迈与豁达,带给其他上山下乡的知青和乡里的百姓。“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在变成事物本身的过程中学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了解当地环境的过程中,有遇到困难、不解和疑惑,年轻的总书记,通常用别人晚上休息的时间去充电,加快自己的融入,当上书记后,更是如此,通过不断的学习,把先进的思想带到村里,到四川学习如何办沼气、学习如何打灌溉井、学习如何改善产业社团等等,将落后贫穷的村子,带领得红红火火、盎然生机。

近情。

此“近”乃“平易近人”,此情乃“人之常情”。融入百姓,变成百姓,与百姓之间毫无距离感。年轻的总书记能够吊唁祭奠素不相识的党员老母亲,能够拿出知青的粮食分给百姓、能够脱下自己的御寒衣服赠送给百姓、用县城奖励的摩托换取全村的“讨生活”的磨面机,真正做到思百姓所思,想百姓所想,没有一点“高干子弟”的架子,没有一点“咱们城里人”的娇气。乡亲们都说“近平就是咱们村里人”,对于年轻的总书记来说,这是何等的荣耀,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乡亲有难我支援,邻里矛盾我调解。穷困苦难我争先,富裕亨达我心甜。

平天下。

此“平”乃“公平、太平”,此“天下”乃“眼下、当下”。“我现在就是个普通农民”,他从不以“知青”自居,在总书记的心中,从来就没有贫富贵贱的分别,从来不信“人微言轻”,认为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体谅的。在成为地方书记后,他更是如此:“再糙的饭近平也吃的香”、“近平干活就跟咱农村人一样”、“近平帮老汉拉车”、“近平帮我医腿”等等,多么质朴的语言,却处处体现了一个“北京娃娃”的伟大。年轻的总书记,总是放眼于未来,着手于当下。为了响应“上山下乡”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决绝地放弃城里生活;
为了进一步搞好村里的发展,放弃了前往县城发展的好机会;
为了改善村里的贫穷状况,他更是舍弃了休息、舍弃了“知青”待遇、舍弃来原本可以“更好”的前景,此时他的眼中,只有当下,当下百姓们的生活现状。

读完这些感人故事,确实是一次心灵上的冲击和震撼,是一次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更是一次自我思想与总书记的对表和看齐。

《易经》记载“见群龙无首,吉”,群龙相聚,却没有人以首领自居,这是一个非常吉利的现象。总书记用自己的能力始终凝聚着乡镇、县城、省市和国家,但却位用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人民自发的爱戴他、尊敬他,我们也为有这样的总书记,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同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扪心自问是否能够也像当年总书记那样不断学习、踏实肯干,融入环境、引领群众,用公平、公正的超然态度的对待周围一切,放眼于未来,着手于眼下,不好高骛远,不心浮气躁,踏踏实实的服务于群众,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世界,服务于未来……

推荐访问:学习体会 知青 范本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