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党支部特色亮点工作总结汇报【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一、近年来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一)突出“三个注重”,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注重教育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通过邀请专家开设讲座、班子成员下基层讲党课、播放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对“两委”干部、议事会、监委会成员、全体党员进行培训,覆盖X万余人次。二是注重选人用人。积极探索对现任村“两委”干部的村大生实行工资报酬双轨制、延长服务期等激励政策;
采取“定人定向压担子”培养新模式,努力在转业军人、优秀企业家、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培养、发掘人才,现有X人已担任“两委”干部。三是注重党员干部管理。建立健全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机关工作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执行力度,强化日常监管。注重培养和吸收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逐步解决党员年龄老化问题。通过组织关系排查,进一步摸清失联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制定管理办法。
(二)狠抓“三个落实”,构建风清气正新常态。一是落实集中学习教育。先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集中学习、党课教育、专题研讨、专题反思、交心谈心等活动,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整治“庸懒散浮拖”“走读”等各项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对土地管理、征地拆迁、公共服务专项资金使用等高风险领域的严惩和监管力度。近年来,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和上级交办案件近X件,调处成功率、报结率均达X%以上。三是落实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通过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纪律作风督查,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干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近年来,通报批评街村干部X名,党纪处分村(社)干部X名。
(三)实施“三项举措”,重拳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一是抓班子建设。选派机关X名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到各后进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切实提高整顿转化实效。二是抓典型引路。召开现场推进会,挑选X社区等X个先进党组织实行“一对一”对口帮扶,组织X个后进党组织到X、高架等先进村居参观学习、登门互访,提高帮扶效果。三是抓经费保障。先后投入X余万元重点支持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包括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完善基础设施等。
(四)落实“三个确保”,着力夯实基层党建保障。一是确保有人干实事。严格书记管理,坚决调整群众意见大,长期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支部书记。着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个村居常年配备3-5名后备干部,对书记年满58周岁的村居,配备1名副书记。加强示范型党组织书记培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确保有钱办好事。近年来,给每个村居拨付办公经费X万元;
按每个党员每年70元的标准拨付党员教育培训经费;
对年满60周岁和80周岁的老党员分别按每人每年X元和X元标准拨付党员慰问金。三是确保有场所议民事。近年来,投入X余万元,通过改建、扩建、国调剂等方式,全面完成X个需提档升级的阵地建设,完成全区近一半的目标任务,2020年街道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尽快完成余下X个建设目标。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探索“党建+公益”模式,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典型案例:X社区X社工中心公益组织。X社区党委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加强党建对社会组织公益活动的引领,不断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增强社会组织生命力。一是打造社区公益组织品牌。为更好发挥党组织服务功能,社区整合优势资源,成立新都区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称中心),以青少年儿童、特殊困难群体、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承担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满足居民需求,形成社区党委与社会组织的双向互动。二是加强院地合作,提升社工素质。与西南石油大学建立友好合作,邀请X大学社工专业专家每月对中心人员进行社工专业知识培训;
参与X市社工协会督导培训班和社工人才种子计划培训班培训;
引进社工专业本科毕业生,充实社工人才;
鼓励中心人员积极考取社工证,不断增加专业技能。目前,中心共有社工员X名、中级社工师X名、社工专业本科生X名。近年来,中心荣获新都区十佳社工组织称号。
(二)探索“党建+系统治理”模式,实施农民集中生活社区综合治理。典型案例:X社区系统治理。X社区是典型的农民统建安置小区,社区人口规模大、社会关系复杂,居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城市社区融入难度大,社区党组织以解决“农民变市民”观念转变为突破口,构建起了党组织领导、民主化自治、管理全覆盖、活动全参与、服务全方位的系统化社区治理格局。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实施网格化管理。将社区X栋住宅楼分成X个院落,建立“社区—小区—楼栋”三级网格,将党员落实到每个网格中,确保管理全覆盖。二是培育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成立社区老年协会、文艺演出宣传队、太极养生协会等社会组织,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帮残助老、扶幼助弱等特殊人群关爱活动,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社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三是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水平。推进“大调解进社区”,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建立流动人口公示制度,实现流动人口有效管理;
建立社区城管工作站,实现社区院落管理与城市市容管理标准统一、管理同步、无缝对接。
(三)探索“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找准老旧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典型案例:X社区网格化党建。一是优化组织网络“瘦身型”。按照“地缘相近、属地管理、边界明确、信息完备”原则,将街巷院落、居民小组、驻地单位划为X个网格,“一院一档”逐一核实记录院落住户信息、诉求等相关情况,绘制社区网格管理示意图,录入数据库综合管理。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强骨干”。推行党员分类量化管理,在网格支部建立四类党员量化管理台账,细化标准要求和分值权重,即居民党员突出参与治理、离退休党员突出发挥余热、在职党员突出认领岗位、流动党员突出亮明身份。三是引导多元参与“汇合力”。社区党委主动对接电力局、公安分局、国税局等驻地单位,邀请其加入党建网格,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构建服务导向型、利益链接型的共建模式。四是拓展服务平台“聚人心”。每个网格设立建言献策栏,定期开展建言献策等活动,对科学合理的建议及时采纳;
社区成立扶贫济困、纠纷调处等X支志愿服务队,采取认领岗位、定期服务等方式,开展公益服务活动X余次。近年来,X社区荣获X市勤廉兼优先进集体。
(四)探索“党建+多方参与”模式,打开城中村治理新局面。典型案例:X社区X小区X城中村治理新模式。针对X小区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治理不成体系的问题,社区党组织以改善硬件设施为基础,提升服务水平为抓手,创新135城中村治理新模式,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一个主体是指以社区为主体,全面负责管理服务工作。社区通过规范秩序管理,协助落实上级的各项工作措施,最终全面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政府管理变社会管理”的战略诉求。三种模式是指“统筹供给模式”“授权管理模式”和“统一经营模式”。通过逐步完善医疗、通信、金融、教育、就业、文化生活等社区配套功能,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最终促使村民通过意识形态的转变与城市化完全融合;
与此同时,政府向专业管理机构授权,由专业管理公司行使部分城市管理职能,对“城中村”进行系统性管理,使政府职能真正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研究及落地的职能,节约管理及服务成本;
另外,在整个区域的策划包装、整体推广和商业管理中,逐步实现核心区域的统一经营,打造整体品牌,并从中实现小区物业管理的自我造血功能。五方参与是指政府、社区、社会化管理公司、居民和高校共同参与,相互监督,提升社区城市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