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办汇报】生态县建设工作汇报

时间:2023-05-19 10:10:06 来源:网友投稿

生态县建设工作汇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地处赣西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府办汇报】生态县建设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

【府办汇报】生态县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县建设工作汇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地处赣西的××县,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优势与产业特点,提出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来抓,并使之与工业发展、农民增收、城镇建设、武功山旅游开发实现良性互动,全县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类标准,河流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在加快生态建设的同时加速经济发展,2007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亿元,同比增长14.6%,财政总收入2.663亿元,同比增长2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24元,同比增长16.8%

一、发展思路不断完善

从建设富有江南特色的旅游生态县到建设全国电瓷强县、全省旅游大县、赣西生态名县思路决定出路。有了清晰准确的发展思路才能指导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2年,我县提出了以主攻工业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城镇化为契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武功山开发为着力点,突出农业抓基地,工业抓项目,城建抓改造,商贸抓市场,旅游抓开发的工作思路。2003年明确了“四化联动、五抓并举”的发展思路,即以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旅游产业化为契机;农业抓基地,工业抓项目,城建抓改造,商贸抓市场,旅游抓开发。2004年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把××建设成富有江南特色的休闲旅游生态县的目标不动摇,坚持“四化联动、五抓并举”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的比较观、正确的政绩观不动摇),把建设成为富有江南特色的旅游生态县作为××的发展定位。2005年,把大力实施兴工强县、兴农富民、三产带动、项目拉动作为××的工作举措。2006年至今,在发展的基础上,我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和“工业强县”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高度关注民生,注重协调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构建活力××、实力××、魅力××、繁荣××、和谐××,努力把××打造成为全国电瓷强县、全省旅游大县、赣西生态名县。这是××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由于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二、“生态强农”初具规模:从“以粮为主”到粮经作物并重,农业产业化强势发展

××是农业大县,全县28万人有23.6万属农村户口。近年来,我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以粮为纲、产业遍地开花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化经营企业为龙头,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粮经作物并重的特色发展道路。结合各乡镇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突出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了“一带四区”的发展格局,即以宣风镇为龙头的花卉苗木生产带,以银河镇为龙头的良种繁育区,以××镇为龙头的特色规模种植区,以银河、上埠、长丰为龙头的特色规模养殖区,以宣风、新泉为龙头的观光休闲农业区。大力发展优质稻、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农业“五大工程”,全县共建立各类产业基地245个,总面积达38万余亩。按照“大规模、创特色、增效益”的要求,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19月实现产值2.95亿元,共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500余人,带动3.6万余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和经营,拉动农民人均增收近200元,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并促成了宣风栗湾花卉苗木、银河墨溪奶牛养殖、乌石生猪养殖、源南章家陂榨菜、新泉颜家坊药材等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引导企业积极树立产业品牌。目前,全县有经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3个;有8家企业通过了9000国际管理体系认证、14家企业获得了qs食品安全许可;“大富康园”鲜奶被评为“中国名优品牌”;“鹤寿”杜仲获得国食健字批号;“武功山”牌榨菜、“鹤寿”牌杜仲茶、大富鲜奶获评“江西名牌产品”;“鹤寿”、“武功山”商标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特色农业的加快发展,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空前高涨,以生态文明家园为主题的“三清七改”大力推行,“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能,上卫生厕,住洁净房”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追求。目前,全县农村建成休闲场所58个,发动群众在村庄周围植树2.9万余株,栽种花草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镇更田村有90%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同时,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竹林低改、长江防护林、世行贷款造林等政策和工程,全县林地面积达97.58万亩,活立木蓄积183万立方米,竹林面积2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2%,为广大农村构筑了一道有力的生态屏障,营造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

三、工业产业素质提高:从“黑”“白”“灰”“红”高耗低效传统工业格局向全国电瓷强县迈进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命脉,是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的传统工业集中在煤炭、电瓷、水泥、烟花爆竹等领域,被称为“黑(煤炭)、白(电瓷)、灰(水泥)、红(爆竹)”四色经济,这些产业基本都是资源型产业,并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破坏生态等影响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我们在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同时,坚持把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努力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企业科学发展。一是打破原有“四色经济”的结构,突破资源型制约发展瓶颈。在原有电瓷、水泥、煤炭、烟花爆竹传统产业基础上,壮大发展化工、电子、纺织、小水电、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工业道路越走越宽。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调整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电瓷产业重新洗牌,由“小而全”向“专而精”、“专而强”发展,由小打小闹,到集中优势资源做大主导企业,组建了强联、怡源等大型电瓷企业。水泥产业实行“关停并合”,由原来的近10家,到现在只有一家大企业、两家小企业,同时加大投入,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日江水泥”由原来的年生产能力不足30万吨发展到100万吨。三是推进传统企业治污改造,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开展清洁生产。电瓷业,加速窑炉改造,拆除倒焰窑,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寻找替代能源,成功引进了质优价廉的天然气。对煤炭生产要求一律洞采,杜绝“揭盖”式破坏生态植被行为。烟花爆竹业,切实改善厂区和作业环境,建设了源凤花炮、武功花炮等一批花园式企业。引导江西日江水泥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将机立窑改成了日产2500吨熟料的干法旋窑,产品质量和环境质量均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走高效、集群、循环发展之路,深入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品牌,着力打造全国电瓷强县。一是致力发展电瓷产业,做大做强品牌。电瓷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至今已有100余年的生产历史,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县电瓷产品就出口亚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曾占全国电瓷出口总量的35%,成为全国电瓷出口产品基地之一,“萍乡电瓷”成为世界享有盛名的畅销品牌。近几年来,抓住全国城农网改造机遇,我县电瓷产业乘势而上,得到进一步发展,2006年,全县电瓷产业完成产值8亿元,上交税收5000万元。长期的积累与发展,使××具备了发展大型、强势电瓷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对此,我县提出打造全国电瓷强县的发展目标,致力做大做强电瓷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工业竞争优势,强化发展后劲。为构建电瓷特色支柱产业板块,规范行业行为,加强产业管理,20063月,由我县发起组建了江西省电瓷行业商会,之后,又成立电瓷工业管理局。如今,我县电瓷行业初步形成了相互依存、分工明细、产业关联度高的集群发展模式,正朝“规模型、环保型、科技型、效能型、专业型、国际型”方向发展,并力争三年整体包装上市,朝“全国电瓷强县”坚实迈进。二是依托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电瓷业的做大,进一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条的延长,同时加快了相关产业的配套和集聚,形成以产品生产为中心,原材料、燃料等相关产业集聚圈。为构建好产业链发展平台,我县相继在县工业园西区南部建设了总面积达1000亩的工业瓷城,在县城西北部规划了面积10000亩的工业瓷新城。三是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路行工业小区,积极探索培育“生态工业链”,该小区华亚焦化产生的煤气供给周边20多家陶瓷企业,所产生的废渣供给砖厂生产环保砖。江西永泰化工投资1.1亿元,利用pta废料生产对苯二甲酸,成为全国首家该类型企业,并被列入国家火炬项目。日江水泥利用废渣做水泥掺料,还计划利用余热发电。

四、生态旅游乘势发展:武功山从名山隐名到摘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金字招牌”

旅游业目前是全球发展最快、提供就业机会最多、前景最为广阔的朝阳产业。我县具备发展大型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位于县东南部的武功山,具有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的独特资源类型与特色,自古与庐山、衡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历史上曾声名远播,文化底蕴深厚,远自汉、晋起,被道、佛、儒三家择为修炼福地,宋、明时香火最为鼎盛,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和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的名家名人络绎不绝,徐霞客等众多名家留下了无数珍贵墨迹。但由于重视、挖掘、投入开发不够,使得这座江南名山一直待字闺中,鲜为人识。

为使这一旅游胜境早日得到更好开发利用,实现后来居上,我县托管武功山管委会后,决定大打旅游牌,做到“大旅游、大开发、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更好发展壮大,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县和“长株潭”、“长珠闽”的后花园。按照“完善规划,做强基础;创新管理,严格保护;整合资源,增强引力;挖掘潜能,整体提升”的发展思路和“抓开发、重保护、强营销、创品牌”的工作要求,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及规划单位编制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各景区控制性详规,为景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切实做好景区资源保护工作,制定了景区分级保护实施办法,聘请中科院专家进行植物资源大调查,加强对重点景区、景点和巨型活体灵芝、中华小鲵、中华伯乐树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造册、挂牌保护。到目前为止,景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先后建成了金顶客运索道及配套设施、武功山文化园、武功大庙等设施,修建旅游公路50公里,游步道20公里,建成宾馆3家,并取得温泉勘探重大成果。在2005年底摘取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三张“国家名片”。后陆续将武功山申报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江西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等。

为提高景区知名度,做好宣传促销,我县先后举办了cctv走进萍乡•武功山《军民同唱一首歌》大型文艺晚会、武功山登山全国邀请赛、2006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产生较好社会效益。目前,我县正按照“规划为本、文化相融、道路先行、主攻景区、配套开发、快速推进”的指导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立足自主开发,举全县之力,争取早日将武功山建设成为休闲度假型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

五、旅游生态新城展新貌:从功能单一、面积狭小的“灰姑娘”到功能日臻完备、居游俱佳、富有江南特色的宜居县城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是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城区面积小、设施落后、功能单一,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据新修的《××县志》记载,至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尚不足2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县立足生态旅游开发,以宜居、宜游功能为立足点和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定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题鲜明、生态优良”的构想,策应武功山旅游开发和山口岩水库建设,重点围绕“生态山水、绿色家园”、“旅游休闲之地、度假宜居之城”,切实推动城市开发建设,着力把××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富有江南特色的宜居省级园林城市。

在城市发展规模上,由最先的“一心(老城区)两翼(东扩西连)”,到“东提西连、北接南展、显山露水、集中连片”,再到“两大中心(即行政中心和武功山旅游接待中心)、三大广场(即武功山广场、电瓷广场和站前广场)、四大公园(即城市湿地公园、古城公园、儿童公园和老鸦山公园)、五条路(即站前路、北环路、南环路、武功大道和高速挂线)”的整体布局发展。利用投融资,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进行城市改造建设,建成了金鹰广场、河滨公园、狮山公园、文化艺术中心、中心小广场、袁河西岸景观路等一批市民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城区绿地面积达3.6万平方米,有力地提高了城市景观生态水平,完善了城市功能,形成了“城中有园、城在河中、城在林间”的良好格局。

为策应武功山旅游开发,按照“旅游生态县”的建设定位,我县在袁河西岸上游段规划了一个占地3000亩,融信息咨询、教育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住宿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区域,将其打造成山口岩水库下一条靓丽的水上长廊。项目建成后,××的城市空间、城市品味、城市功能将大幅提升,“生态宜居”必将成为××最大的一张城市“名片”。

在搞好县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快交通公路建设,使便捷的交通网络覆盖全县,并深入推动上埠与县城一体化建设,使其与县城浑然一体,不断扩大城区覆盖面,让进入××的人,觉得整个××是一个整体,城乡浑然一体,处处生态优良,风景优美,来往方便,真正成为宜居宜游的江南旅游新城。

推荐访问:工作汇报 汇报 生态 【府办汇报】生态县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