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上讲话(全文)

时间:2022-12-07 14:10:2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上讲话(全文),供大家参考。

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上讲话(全文)

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上的讲话

 

大家好!

古人云:“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
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
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在这青春洋溢、莺啼燕语的五月,我们在这里举办“传承华夏文明,筑牢精神家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以雅言传承文明,用经典滋润人生,确是乐事一桩。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遂宁市委、市政府向出席本次大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参赛选手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为本次大赛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各部门、各学校以及各位专家评委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名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经典不但是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更是人类文明宝贵的财富。读千古美文,可以感受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粹;
颂经典诗篇,必能感知生命长河的厚重永恒。

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分享三点感悟。

一、与经典相伴,对话先贤,承袭千年文脉书香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遍布这个城市大街小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句话。中国是一个诗情的国度,初春的微凉中,我们品味“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模样;
夏夜的星光里,我们乐享“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秋日的夕阳下,我们静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恢弘;
寒冬的清晨时,我们惊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玄妙。遂宁是一座诗意的城市。诗客词人蜂起辈出,歌赋散曲光辉灿烂,名篇佳作典籍充盈。一代文宗陈子昂,开盛唐诗风之先河;
蜀中诗冠张船山,存青莲少陵之风骨;
才冠女班黄安人,胜易安淑真之才思。遂宁人有幸生活在这千年文脉滋养的诗歌沃土上,时时与经典相伴,常常与先贤对话,代代翰墨书香。

二、与经典相伴,浸润心灵,锻造一生气韵悠扬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并不为大部分人所熟知,但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其绝妙地阐述了诗书积淀与个人修养的关系。腹中有诗书,胸中自然有丘壑。诗书之中,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骄傲,也有“丹青不知老将尽,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淡泊;
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豪情;
也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刚毅;
有“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潇洒,也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高尚。这些经典,带给人的是浩然的正气,是正直的操守,是宠辱不惊的气度,是不卑不亢的人生。与经典相伴,就是要用经典浸润自己的心灵,锻造出自己气韵悠长的美妙人生。

三、与经典相伴,传扬文化,奠定万世自信流芳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毛泽东主席诗词中,最展露自信的一句!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源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较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让国人自信的文化,首屈一指的便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华夏儿女鲜明的精神烙印,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应该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我们与经典为伴,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深入发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与经典为伴,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从根本上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增加中华民族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

同志们、同学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以这次比赛为起点,让“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融入生活,融进血脉,将传统文化引向深入,让中华经典历久弥新。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华文化、中华经典对于滋养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利用传统节日创新举办经典诵读、全民阅读、文化讲堂等活动,鼓励更多的干部群众加入到诵读中华经典的行列中来。希望各学校、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把诵读中华经典纳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必修课程,通过“课前吟诵”、“社区教育”、“学校讲堂”、“亲子诵读会”等多种方式,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大家遵从经典的引领,勇挑历史重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诵读 中华 讲话 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