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在全市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调研信息宣传工作总的思路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以争创全国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七连冠”为目标,以深化平安法治和谐**建设“三城联创”为主线,努力在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上下功夫,在拓展信息渠道、丰富信息内容、提高信息质量上见成效,在拓宽宣传阵地、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成效上提水平,为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和谐**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决策依据和舆论保障。工作中,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
一、调研工作要突出一个“高”字,进一步提升科学化水平。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群众路线、实现科学决策的优良传统和传家法宝。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条实施办法中,第一项都是改进调查研究。可以说,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什么时候也不过时。各级各部门要大兴调研之风,夯实谋事之基,探索成事之道,着力做到“三高”。一要高起点把握。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法工作“三大任务”、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特别要围绕实现“六连冠”后如何推动政法综治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七连冠”,确定一批重点调研课题,高起点把握,高层次思考,高标准推进,切实从更高层面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二要高质量调研。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对政法综治调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作为调研工作者,要“身在将位,心为帅谋”,主动增强调研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及时发现研究政法综治工作中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善于把握宏观大势,善于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善于把上级精神、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群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调研质量和水平。对于一些紧迫性问题,要敏锐感知,快速反应,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在关键的时候提出可行建议、拿出有效对策,真正参到点子上、谋在关键处。三要高效能服务。文贵在用。要把调研成果能否进入党政领导决策、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推动工作开展作为衡量好坏的根本标准,通过文字综合、政策文件、项目督查等多种方式,将调研成果转化为领导决策和工作措施。要拓宽成果转化渠道,将具有参考价值、指导作用的调研成果,以内部交流等方式上报下发、横向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果共享。
二、信息工作要把握一个“精”字,进一步提升服务决策水平。信息工作是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重要纽带,是领导及时了解情况、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各级交流工作经验、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方式。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工作,着重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一要把握时效,突出“快”。一篇信息再好,如果不及时报送,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呈频发常发态势,对信息工作的敏锐性、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时效意识、超前意识,及时发现信息线索,及时跟进了解核实,及时撰写情况信息。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紧急信息,必须随时报告,最迟不得晚于事发后6小时,其他比较重要的动态、事件信息不得晚于事发后24小时,并及时续报事件动态及处理情况。这方面,要作为一项政治纪律严格执行。二要挖掘亮点,突出“准”。一篇高质量的信息,首先要做到选点准确,这也是对信息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领会和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善于对分散的、零碎的初级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善于从中发现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找准切入点,打开突破口,使之形成既有独特视角和见解,又具普遍指导和借鉴意义的信息,确保达到“眼前为之一亮、心中为之一动”的良好效果。三要用好阵地,突出“深”。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既要善于做工作,又要善于通过各种信息平台积极推广我们的工作。**市委政法委是中央政法委的调研联系点,也是连续多年全省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在信息报送渠道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最大限度地缩短信息上报路径周期和中间环节。四要统筹把握,突出“实”。去年,市委政法委对信息简报作了进一步规范,市级政法综治简报调整为两个:一个是《情况通报》,主要刊发政法工作、队伍建设等有关情况,由研究室负责;
一个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简报》,主要刊发社会治理、三城联创等有关情况,由指导科负责。各地各部门要注意调整重心方向,既要报送重要动态性信息,更要加大经验性信息、问题性信息、建议性信息等综合性信息的主攻力度,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深层次、全方位的信息,不断打造政法综治工作新亮点、新品牌。
三、宣传工作要力求一个“活”字,进一步提升鼓动性、感染力。过去我们讲“说到做到”,现在我们还要讲“做到说到”。这就要求必须把政法宣传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最大限度地弘扬“主旋律”,传递“好声音”,汇聚“正能量”。要做到“三个强化”:一要强化立体宣传。新形势下提高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必须创新宣传的方法手段,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强化立体宣传,形成铺天盖地的舆论氛围。要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作用,积极培育一批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频道或栏目,大力宣传政法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公正执法办案、亲情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感人事迹,巩固扩大政法宣传的影响力。要注重研究和掌握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努力使其成为传播政法工作成绩的前沿阵地。要办好政法单位自有媒体,加快平安**网专业网站建设,不断丰富更新网站栏目和内容,加强网站之间的链接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扩大政法新闻信息的覆盖面。二要强化品牌宣传。一个典型、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集中体现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水平。近年来,我们在培树先进典型、打造特色品牌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说:创新推出的“法德共进”品牌、社区网格化“4433”服务管理品牌、“同住平安城市、共建美丽**”社会参与机制品牌以及去年新树立的“全国十大最美检察官”王家强等先进典型,得到了中央和省委有关领导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但是,我们抓典型、创品牌的力度还不够大,无论是层次还是数量都不能很好地与“六连冠”的地位相匹配。下步工作中,各地各部门要精心筛选确定一批品牌亮点和先进典型,加强与宣传部门沟通联系,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宣传推介,努力打造一批全省叫得响、全国有位置的品牌典型。三要强化社会宣传。如何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问题,运用人民群众最容易理解的语言,把政法工作说清楚、讲明白,让广大群众听得懂、信得过,始终是政法宣传工作应着力把握和不断努力的方向。工作中,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摒弃“高大上”的宣传方式,组织新闻媒体把政法工作宣传视角聚焦到基层一线,在为群众服务中介绍政法工作,在与群众沟通中树立队伍形象,在与群众互动中密切警民关系,积极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广接地气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不断增强政法宣传工作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四、舆情引导要注重一个“疏”字,进一步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政法工作面临空前开放、高度透明、全程监督的舆论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任何一点问题都有可能被放大扭曲,办理的案件稍有瑕疵都有可能掀起一场舆论风暴,甚至诱发社会危机。***公安分局连续两次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事件警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媒体沟通和社会沟通工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对新媒体的舆情引导工作,掉不得半点轻心,来不得半点马虎。对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遵循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政法工作规律,善于运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善于运用人民群众信服的内容和方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努力提升新媒体时代舆情引导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对一旦发生的网络舆情案件,要善于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善于引导、疏导、制导,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要做到“三个第一”:一要坚持“第一时间”发出声音,迅速抢占舆论“制高点”。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在迅速改变着公众阅读习惯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同时,往往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抢占舆论的“制高点”。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兴网络媒体的建设和应用,进一步加强政法政务微博建设,着力打造以官方微博为龙头,以为社区论坛主体,以QQ群、微信、干警个人微博等为辅助的新兴媒体“航母群”,一旦发生突发性案事件,要坚持“第一时间”主动发布官方权威信息,主动倾听网民呼声,主动回应网民质疑,最大限度地减少舆情隐患,防止公众误读误判。二要坚持“第一时间”更新信息,始终把握话语主动权。对发生的各类突发性案事件,要坚持实地处置工作进展到哪里,信息更新发布就跟进到哪里,始终做到信息更新与处置工作同步开展,既不抢跑也不越位,既不隐瞒也不虚报,牢牢把握话语的主动权。三要坚持“第一时间”研判舆情,确保对外口径一致性。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走势,深度开展科学研判。对网络舆情出现的负面声音,要注重发挥主流媒体权威性强、公信力高的特点,加强与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的联系沟通,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和便利条件,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形成强大的舆论反击,增加舆论“正能量”。
此外,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和政法干部应对媒体的意识和能力,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和基本功,善于在舆论监督中工作,学会在网络曝光中生活,特别是对一些突发舆情和网络舆情,既要闻风而动、快速回应、把握主动,又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稳中求胜;
既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网民,又要注意在与网民互动中引导网民;
既要用正面发声最大限度地挤压负面舆情的空间,不被其所左右,又要注意吸纳舆情中合理的成分,不一味地“删、堵、捂”。
推荐访问:宣传工作 调研 讲话 在全市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