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佳木斯市产业项目建设拉练检查总结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三年来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情况,及今后产业项目建设工作谈三点意见。一会儿,兆力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讲话】市长在佳木斯市产业项目建设拉练检查总结会议上讲话(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市长在佳木斯市产业项目建设拉练检查
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三年来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情况,及今后产业项目建设工作谈三点意见。一会儿,兆力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一、我市产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1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产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的有关要求和部署,突出发挥现代农业、工业基础、中心城市和沿边开放四大优势,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和建设产业拉动性强,产业链条关联度高,为长远发展打基础、攒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产业项目建设总体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速度持续加快的良好态势。
1、产业项目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开工数量和投资规模快速增长。2011—2013年9月末,全市开复工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42个,完成产业项目投资610.5亿元,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3.1%。其中,新开工产业项目1008个,完成投资597.8亿元;投产产业项目580个,完成投资295亿元。预计2013年全市可完成产业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是2010年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的3倍,年均增长44%以上。2011-2013年(三年)产业项目投资额将相当于“十一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额(含抚远)。
2、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集群效应开始显现。三年来,我市立足市情实际,遵循发展规律,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依托优势资源合作开发,依托产业基础做大做强,集聚集群发展态势正在形成。在2011年以来开复工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中,农副产品加工项目232个,占全市开复工产业项目总数的22.3%,完成投资127.8亿元,占全市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的20.9%;现代服务业项目228个,占全市开复工产业项目总数的21.9%,完成投资192.3亿元,占全市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的31.5%;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项目117个,占全市开复工产业项目总数的11.2%,完成投资74.7亿元,占全市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的12.2%;对俄进出口贸易及加工项目154个,占全市开复工产业项目总数的14.8%,完成投资104.2亿元,占全市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的17.1%;新兴及特色产业项目145项,占全市开复工产业项目总数的13.9%,完成投资66.9亿元,占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的11%;其他项目共计166项,占全市开复工产业项目总数的15.9%,完成投资44.6亿元,投资占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的7.3%。
3、产业链条延伸完善,战略协同效应凸显。三年来,我们积极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条,坚持引龙头、补链条、育集群、建基地,产业链条趋于完善。如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已由2010年的130户发展到目前的160余户。在种植业调整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粮食、畜牧养殖、经济作物、山特产品、酒饮和果蔬等七大类精深加工体系及市场、物流基地建设体系,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装备制造方面,围绕“三机”龙头企业的升级改造,配套企业已由60户发展到120户,其中规上企业户数由25户增加到38户。特别是农机产业已形成集研发、生产、配套、销售、市场博览、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等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4、产业项目拉动作用大幅提升,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三年来,产业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有力拉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2012年,全市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9.8%,比2010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了9.8个百分点。今年1—9月份,全市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达到79.6%,预计2013年全年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将达到70%以上。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2010年增长81.3%,年均增长34.7%。2011年至今年9月末,我市建成投产的产业项目已上缴入库税金39048万元(包括投产后入库税收32081万元、当期建设期税6967万元,不含享受政策减免税金);产业项目带动就业和再就业4.24万人,占新增就业总人数18.4%。同时,产业项目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趋强劲。2011年以来,全市县域累计开复工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01个,占全市开复工产业项目总数的69.3%,累计完成产业项目投资330.9亿元,占全市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的61%。2012年,我市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2010年增长77.3%,年均增长33.2%。2011年、2012年、今年1-9月末,工业增加值中县域占比分别为49.2%、51.8%、52.2%,分别比2010年增加3.2、5.8、6.2个百分点。
二、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凝神聚力抓项目促发展,各级各部门抓项目力度大、劲头足,形成了各级干部群众围着项目转,一门心思抓发展、千方百计上项目的良好局面。
一是找到了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并达成共识。大家普遍认识到,产业项目特别是优势主导产业项目是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优化产业结构、带动投资增长的有效载体,更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各级各部门按照全市产业项目推进的总体要求,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增税源、增财源,转方式、调结构,增就业、保民生,遏下滑、稳增长,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和主攻方向。全市上下人心思上,人心思发展,一切给项目让路,一切为项目服务,“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抓项目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形成了领导重视抓项目、部门全力促项目、企业主动上项目、全社会凝心聚力招项目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一大批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成为行家里手。各级各部门立足自身优势,认真研究分析国家政策指向,广泛收集信息,将其作为谋划项目的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对产业项目怎么谋划、怎么招商、怎么落地,都有自己很好的招法,一大批干部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工作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遇到大项目、好项目,能够躬下身来到厂家、到外地,亲自去和投资者洽谈项目,礼贤下士,用诚意、用感情、用智慧落实项目;需要省里和国家审批的大项目,能够广寻门路,亲自跑项目审批;从项目洽谈建设到投产达效,能够全程跟踪问效,亲自抓项目落地,用一件事抓到底、抓出头的态度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在产业项目如何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完善产业链条、加大对城镇化产业支撑等方面,各级各部门的领导都表现出应有的眼界和深度,能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落到长远,保证了项目进展顺利。
三是进一步深化了对省情、市情、县(区)情认识。通过对项目的谋划、招商,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对省情、市情、县(区)情的认识比以往更深刻、更具体。这种认识不仅是以往定性的认识,而且具有定量的认识,并对产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对本县(区)的市场、全市的市场、全省的市场乃至全国的市场形势了解的更加透彻,对项目的谋划、招商、摆布更加得心应手,在推进项目建设中逐渐提高了对经济工作认识和管理水平。特别是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不断高涨,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积极有效地推介自己、推介城市,不畏难、不抱怨,敢于面对、敢于担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四是作为项目落地载体的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园区建设按照集约用地,集群发展,体现特色的总体要求,加快了建设步伐,承载功能不断增强,为项目落地奠定了良好基础。2011—2013年9月末,全市重点建设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同江经济开发区和木材加工园区、桦南工业园区等10个产业园区,共获批面积64.7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5.8亿元,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62个,完成产业项目投资180.1亿元,有7个园区列入省级重点产业园区。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干部的忘我工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外地的佳木斯人热爱、支持家乡建设的情结。我们在实践中积累并被证明正确的做法,在今后工作中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务求取得新的成效。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个别地方和部门抓项目建设热情很高,但科学客观地认识研究还不到位,对经济工作、产业发展、项目内容了解不透,把握不准,对国家和省新出台的一系列含金量丰富的政策措施研究不深不透。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对招商引资的各种信息反应慢,抢抓意识不强,不善于研究梳理,从中提炼出与本地发展相关的信息,往往错过了许多上项目、项目落地的恰当时机。二是从招商到项目落地,工作简单化,工作不细致,造成个别客商不满意,失去许多典型引路项目聚集、项目裂变生成等机会。三是工作急于求成,缺乏脚踏实地的干劲,有的地方和单位为完成指标应付检查,为要结果搞形式主义,凑数量、假签约、假开工,冒名顶替,搞假数字。特别是对有些项目建成后,没能给予必要的扶持,缺少“扶上马送一程”的精神,项目难以投产达效。四是强调客观理由多,对照检查主观少;对投资者求全责备多,换位反思、横向比较少;沾沾自喜,自我满足多,立足长远、高标准严要求少。五是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在项目建设整体摆布方面主次不分,造成土地等要素的浪费。目前,我市大部分园区仅仅是解决了项目集中落地、企业集中发展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做到围绕主导产业选择项目,围绕延伸产业链条集聚项目,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内在联系,产业集聚度还不高,产业关联带动能力还不强。六是团结协作不够,缺乏全市一盘棋的整体责任和意识。我们强调竞相发展,但更需要区域、部门分工协作、协同合作,这既是项目本身发展需要,更是完善产业链条需要,但目前存在项目摆放还存在散、乱、杂的问题,导致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项目做不大,事倍功半。七是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个别部门服务意识差,衙门作风严重,审批意识强,审批时间长,审批手续繁琐,执行监督不够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的的产业项目建设中重点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党抓发展,重点抓经济,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的总体部署,继续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是党的要求,人民的需要,更是佳木斯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要求,总结经验,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奋力开拓,全力抓好新一轮三年产业项目建设工作,加速构建全市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现代产业体系。
1、明确方向,抓住重点,全面推动产业项目建设。一方面,要抓好现有项目的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牢牢抓住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帐率、项目开工率、建成投产率,做到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达实效。要对前三年的项目认真梳理,兑现承诺,专人负责,主动服务,缩短产业项目的建设周期,加快工程进度,力争建成一个投产一个,运行稳定一个,达产见效一个,并高度注重项目的裂变效应和典型聚集示范效应,以此作为项目升级或招商引资的有效抓手。各有关项目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既定的目标,对还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都要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与把握,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把眼光放远,眼界放开,不要轻易以今天的认识判断明天的结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压紧逼,倒排工期,交叉作业,环环紧扣,保证工作进度,做到认识到位、安排到位、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抓好项目引进。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长、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对地方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好项目,做高产业层次,做优产业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同时,不一定每个项目都必须是高层次、高科技,也不是不要初级简单的项目,只要是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符合产业链条关系、成长性好的项目,我们都要积极引进扶持。在新一轮项目建设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一是既要看项目本身对税收、就业的带动作用,更要看项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其综合拉动力;二是既要研究其产品市场的近期需求,更要看到市场预期需求;三是既要符合环保、税收、能耗等国家政策,更要促进实际资源优势的发挥;四是既要有主导产业做主攻,更要有战略新兴产业填补;五是既要依靠“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等国家战略实施的氛围和政策,更要找准契机,以抓项目丰富发展内涵,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
2、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当前,我市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制约、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最根本的途径是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特别全省上下全面招商抓项目中关键在科技,更需要把科技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一是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要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器,引导企业对接科技成果,促进产品升级、工艺改进,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要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二是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紧紧围绕我市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大科技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和交流合作,选择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项目,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扩大领域,刺激项目裂变,真正让需求变成技术,让技术转化为成果,让成果转化成产业,切实提高我市企业科技含量、竞争能力。三是制定落实好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促进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平台,给科技成果“找婆家”,既要招商引资,更要招商引智力、引技术,整体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解决科技、经济“两层皮”的问题。
3、突出载体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园区是项目落地的载体,抓项目建设,必须提前做好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明确园区的发展重点、规划定位、规模定位和产业定位,完善园区功能,做好“筑巢引凤”文章。一是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定位。要富有远见,综合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协调好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严把企业入驻关、企业建设关、企业生产关,确保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使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要有大局意识、整体思想和合作精神,树立“异地经济”的发展理念,只要对全市发展有利,不分地点、区域,以最佳方案为根本,把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把优势的产业集聚起来,实现园区共建、产业共育、税收共享。二是加强特色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要在特色上多下功夫。目前,市农机产业园和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已被列为省重点支持园区。同江、桦南、汤原等县(市)区要进一步在特色园区建设上加大力度,突出差异化,避免同质化。不能为完成任务凑数,把园区搞成“大杂烩”,虽然我们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尚处在发展期,但优势已经显现,不能装到筐里都是菜,要有选择性地引导项目向园区摆放,优先保证投资大、拉动力强的项目进入园区。入驻项目选择不一定以大小为取舍标准,要把关联性作为基本条件,促进产业上下延伸配套,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争取更多园区纳入省重点支持园区。三是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要根据园区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推进建设服务向生产服务转变、项目配套向生活配套转变、发展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为项目入驻和产业集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要加大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对生活区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土地等资源的浪费。要在园区内部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人才、供应、销售、咨询等各种网络建设,增强配套能力,降低成本,促进创新,共同发展。
4、促进产城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各级各部门要把项目建设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走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的路子。要坚持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组团捆绑、联动开发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区与产业集聚区建设,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加快特色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离土不离乡,全面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要充分利用在地价、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供应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向资源初、精深加工项目倾斜。尤其注重引导农产品加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心村镇集聚,形成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产业,带动城镇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形成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
5、放大区位优势,打造对俄加工物流基地。当前,在中俄全面提升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全面实施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正在编制我省与蒙东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带规划,加之俄方毗邻州区与我们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愿望,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已具备开工条件。我们要抓住这些难得的机遇,进一步放大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强化配套政策措施,积极落实“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工作要求。要利用农机展上升为国家级展会的平台,充分发挥沿边开放优势,着力推动对俄经贸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要紧紧围绕中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谋划项目、引进项目,以跨境物流带动对俄经贸合作、基地建设和加工业发展,努力扩大进口,提高外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真正将末端变成枢纽。
6、强化组织领导,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以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责任感,克服厌战畏难情绪,在推进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改进,继续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工作力度。一是要坚持靠前指挥。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做推动项目工作的表率,继续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机制、一套方案、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包保推进机制,在投资强度、资源环境等方面强化管控,对每一个重大项目,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保证项目按既定规划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二是要创新工作思路。要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既要立足当前抓一些投资规模大、拉动作用强的项目,更要着眼长远上一些对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做到招商引资有针对性,入园项目有选择性,产业布局有战略性和前瞻性。要坚持吸引增量和盘活存量相结合,既要注重新上项目,抓好新增投资,更要抓好现有企业技改扩能,增加有效投资,既要注重引进新项目,又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嫁接重组,尤其是通过招商引资或与本地企业协作,启动处于停滞状态的项目,并整合盘活资源,扶持有增长潜力和空间的好项目。三是要增强工作合力。引来一个项目不容易,建成一个项目更不容易,做成一个项目就更需要韧劲和责任。要坚持项目服务与项目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办事效率。对在建和新建的产业项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大服务扶持力度,解决好企业资金周转、原料供应及煤、油、电、运等成本方面问题,保证按时投产,尽快达效。要以全党上下反“四风”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对在服务重点项目过程中工作不力甚至不支持、不配合并影响项目建设的单位及个人,将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同志们,新一轮项目建设的任务已经开始,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全面完成既定各项任务,全力推动富裕文明和谐幸福佳木斯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