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召开的,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挂牌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市性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社讲话】黄石副市长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上讲话工作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召开的,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挂牌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市性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和全市“两会”精神,总结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并对201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晓波市长今天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全面总结“十一五”、科学谋划“十二五”的承启之年,是我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推进资源城市转型的关键之年。2010年以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双迎”为契机,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一手抓机构改革,一手抓业务推进,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突出抓好创业促就业,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成立了最高规格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放、二贷、四减免、五补贴”扶持政策,深入开展“七个接力棒”、“五大工程”、“四级联创”等创建活动,命名首批市级创业示范园(街)8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亿元,扶持成功创业4693人,带动就业3.2万人。围绕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用工,为企业招工1.3万人。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三支一扶”等就业援助活动,安置城镇就业困难人员6000人,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5000余人。201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7%,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4.3万人次,城乡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二)扩大社保覆盖面和受益面,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开展扩面征缴专项行动,全市社会保险参保总数达239万人次,净增参保12.2万人次,征收社会保险费19.4亿元,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首批新农保试点综合参保率达96%居全省首位,大冶市被列为新农保第二批试点,铁山区自筹资金解决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问题。筹资3000万元解决了2.5万名关破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门诊费问题,将1.2万名集体工、“家属工”、“五七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一批社会保障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2010年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增加155元,职工医保大额封顶线取消,居民大额医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6万元提高到22万元,医保个人账户门诊住院打通结算,《药品目录》范围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待遇水平超过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稳步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启动实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
(三)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资源优势转化。全市引进博士后科研人员9名,新冶钢、东贝被国家人社部批准增设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全市推荐上报“国贴”、“省突”、“省贴”专家19人,选拔市级农村乡土拔尖人才20人。开通企业“人事人才直通车”,创新人才评价服务,为新冶钢、三环锻压等骨干企业和新上市民营科技企业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评审中、高级职称1000余人。整合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资源,开展黄石“首席技师评选”、“中职学生服装设计大赛”等活动,组织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4.13万人,其中新增技师800人,技能鉴定发证1.2万人。
(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全市参公单位人员登记,公务员档案规范清理,科级以下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公务员队伍的规范管理。全年新录用公务员78人,完成全市30名公安特警招录任务,组织考官赴江西开展公务员录用面试,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会同组织部门选拨机关中层职位领导干部65名,面向基层公开遴选科级干部和工作人员42人,我市行政机关公务员竞争性公开选拔制度不断完善,公务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2010年5月,我市行政机关公务员竞争上岗工作经验在全国公务员大会上交流。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市组织7个系统30家事业单位供岗225个,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96人。全市批复岗位设置方案事业单位1206家,完成了41183个岗位人员的聘用工作,岗位设置完成率达96%以上,居全省前列。完成全市6655名“两类单位”人员和津补贴清理任务,出台了“两类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两类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深入推进。妥善完成了全市21名企业军转干部和6名随调家属的计划安置任务。
(六)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信访维稳态势总体趋好。大力推行企业职工名册制度,开展劳动合同专项检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重点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最低工资标准落实等专项行动,全年追讨农民工工资1047.2万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79件,仲裁结案率达98%以上。建立企业军转干部联责联保考核奖励机制和重点企业群体信访专班工作机制,全年共受理各类信访458件,化解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8起,稳慎化解了各类信访矛盾。
(七)统筹推进各项基础工作,部门建设有了新提高
通过拟订“三定”、挂牌组建、人员安排三步走,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机构整合和队伍融合。全市新招聘139名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基层劳动保障队伍人员力量进一步充实。“金保工程”成功上线运行,“12333”咨询热线对外开通服务,首批社会保障卡试点发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系统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以创先争优、“三比一推进”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结合机关党建和效能建设,机关作风明显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树立了新机构、新面貌、新形象。
二、“十二五”形势与任务
当前及今后五年,是我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加快资源城市转型、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我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创业型试点城市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政策导向、改革驱动、经济发展,将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增多并趋于复杂化、多样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几个老牌重点企业,过度依赖矿山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濒临枯竭,城市发展亟待转型。随着“三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一批矿山企业相继关停,一批高能耗的落后产能相继淘汰,劳动要素的市场配置作用明显体现,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状况和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要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我市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资源型企业转岗就业的关键期,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依然繁重,新的就业形势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推进,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国家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政府福利性支出规模,连续七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而作为老工业基地,我市离退休人员比重高,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严重,社保基金支撑能力面临严峻考验。随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加快转型,不同利益群体增多,一批涉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遗留问题相继突显,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困难企业退休人员老工伤问题和企业军转干部等问题都给社会保障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大批农民将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的二、三产业,这些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政府部门职能加快转变,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是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主导,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行政效能、转变部门作风,对完善我市公务员管理制度、强化公务员能力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政府部门职能的加快转变,事业单位职能出现分化,部分事业单位直接面向市场和群众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建立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正常增长和激励、约束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努力。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以科技研发、技术应用和管理创新为突出特点,加快培植核心竞争力的新形势下,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快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因素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是不同主体利益矛盾日趋显现,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30年的改革实践,我市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机制基本形成,劳动要素流动性明显增强,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关系更趋复杂化、多样化。劳资双方权利不对称导致劳动力市场价格扭曲,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不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恶意拖欠和克扣工资、超时加班加点等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劳动侵权案件不断增多,企业改制和军转干部安置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暴露,劳动关系调处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劳动维权的新形势对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市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加快资源城市转型、推进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创新举措,迎接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新辉煌。“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扩大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大就业、大社保、大平台”的新格局,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跨越。
一是促进大就业。按照创业带动就业、培训扩大就业、维权稳定就业的路子,全面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坚持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促进充分就业的重要引擎,加大财政投入,依托创业园(街)培育更多的创业实体,完善创业服务,实施更加积极的税费减免、场租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全民创业。坚持把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加大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建设力度,重点加强返乡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城乡劳动者素质,积极做好企业用工服务,缓解我市“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坚持把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调控和权益维护作为稳定就业的定海神针。重点建立健全生产一线企业职工工资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适时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维护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用工环境,不断完善稳定就业的劳动保障机制。
二是健全大社保。按照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提高统筹层次横纵两条线的思路,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与老农保、农低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坚持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稽核清欠,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固本强基。稳步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加快实施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逐步实现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逐渐向省级统筹过渡,增强基金调剂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强化依法行政,对拒绝参保、瞒报漏报缴费基数、参保人数的用人单位,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为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完善大平台。围绕公共服务、人才服务、人事服务三大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劳动人事争议调节等基层服务为重点,不断完善劳动保障基础平台建设。重点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城乡三级网络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就业供求信息发布、社保信息缴费查(咨)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卡通”等信息化建设。以服务传统产业改造振兴为重点,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以服务新兴战略型企业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根据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创新方式方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事业单位急需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突破人才身份、学历、资历限制,创新人才评价服务,拓宽人才评价工作领域,改善人才的培养、成长和发展环境。
三、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继往开来、改革发展的标志性节点,做好今年的工作关系当前,影响深远。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抓好以下七项任务的落实。
一是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目标,着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围绕“五大体系”、“三大指标”、“一个问卷”,全力做好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绩效评估验收,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深入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要切实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创业补贴等各项鼓励和扶持创业的优惠普惠政策,突出抓好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年底实现帮扶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5000人,带动就业1.8万人。拟定出台解决我市企业结构性缺工的政策文件,以招商引资企业和项目建设为重点,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做好我市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突出就业导向,围绕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加强劳动预备制培训,强化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就技能,推进素质就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努力从根本上化解我市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
二是以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为契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照《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全面清理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开展好“一法一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依法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加强养老保险规划编制、基金预算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逐步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按照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的要求,年内要实现三个统筹区域医保政策和经办流程统一,设立市级医保统筹调剂基金,7月份市本级启动实施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全面完成“老工伤”人员的调查摸底和清理登记工作,今年4月份要将5万名统筹外工伤人员、工亡供养遗属和职业病人纳入工伤保险政策范围。巩固扩大新农保试点,认真做好西塞山区、大冶市新农保试点地区参保续保工作,确保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参保率达85%以上。做好2011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支付工作。
三是以落实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实施《黄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城市转型和跨越发展,突出抓好高层次专技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围绕我市重点骨干企业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型人才、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完善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和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开展多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切实落实关于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做好“农村乡土拔尖人才”评审表彰工作。抢抓黄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机遇,“双百计划”开展武汉城市圈人才一体化合作,加快黄金山开发区“人才特区”建设,完善企业人事人才直通车服务。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拓展职称工作领域,做好全市2010-201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为有特殊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和非公经济组织人才提供更好地人才评价服务。
四是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以开展纪念公务员法实施5周年为契机,修订完善我市公务员管理的相关配套政策,配合市人大开展公务员法执法大检查活动。严把公务员“进、管、出”三关,坚持面向基层和一线考录,完善民主推荐、公开遴选、竞争上岗的选拔任用制度,不断健全我市公务员考录、选拔和管理制度。研究出台实施我市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建立“确责、履责、问责”的责任体系,启动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完善各级公务员奖惩退出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分级分类考核的评价体系。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四类”培训,深入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
五是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国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要求,今年年底要全面完成县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工作。尊重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提前招考时间,下放选聘权限,实行网上报名缴费,改革笔试方法,精心组织好2011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继续做好“两类单位”绩效工资兑现落实工作,完善激励事业单位人员干事创业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调控和监督,坚持企业工资指导线发布制度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企业落实情况的审查力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职工真正得到实惠,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六是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重点,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扩大劳动合同签订覆盖面,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组织开展整治非法用工的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坚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深入开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快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整合和实体化建设,充实企业和基层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队伍人员力量,努力将各类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调解在萌芽状态。对冶钢、黄棉、矿务局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的缠访、群访要实行领导包案制度,认真研究解决改制企业的社会保障历史遗留问题。同时突出做好部分事业单位、企业军转干部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七是加强基层基础信息建设,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充分运用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推动场地设施提档升级。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各项业务资源和需求,在去年充实基层人员队伍力量的基础上,抓好人员培训,拓展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整合,逐步建立统一规范、上下贯通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继续以实施“四个一”(一卡、一号、一网、一频)项目为重点,统筹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全覆盖,重点联通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业务网络,年内县(市)区“两大应用软件”全面上线。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发放进度,完善“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热线功能,建立全省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门户网站和省、市、县(区)三级视频会议系统。
同志们,经过一年多的机构改革和职能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就业、社保、人才、人事、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六大板块的总体布局已基本形成。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来谋划工作,以更强的合力来推动工作,以更好的制度来规范工作,以更实的作风来落实工作,以更优的服务来促进工作,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突出重点,改革创新,拼搏奉献,确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为黄石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