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浩特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盟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对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过去一年全市农村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农村会议讲话】副市长在乌兰浩特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在乌兰浩特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盟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对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过去一年全市农村工作,认真分析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今年的农村工作任务。会前,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就会议的内容、形式多次做出明确指示,提出具体要求。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这都体现了市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一会儿,市委马书记和政府朱市长还将分别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安排如下。
一、2013年农村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农口战线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和气象、农电、农行、信用联社、安华保险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全市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全面理顺农业发展路径,抓改革促创新,打基础促发展,兴产业促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2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21元、增长13%。回顾去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农村经济运行进一步提质。首先从农民收入层面看,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个百分点、达到13%;净增幅近千元、达到981元,是增幅较大的一年;农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缩小趋势,收入比从去年的1: 2.3缩小到今年的1: 2.1,农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构成更趋合理。其次从农村经济层面看,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3亿斤,家畜存栏达到28.4万头只,农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明显增加,农牧业基础更加巩固;农村非公经济稳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经济活跃、达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0%以上,农民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再次从农业产业层面看,粮食、蔬菜和畜牧等重点产业呈现出单产提升、总产增加、收入大幅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通过创建水稻和玉米高产示范引领,推进鄂尔多斯援建设施农业投产达效,建设奶牛、肉羊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园区带动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了以水稻、蔬菜、奶牛、肉羊为主导的产业构架,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础已经夯实。
(二)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速。在设施农业建设上,胡力斯台、阿古营子、羊场子等18个设施农业园区建成温室2374栋、落实到户1512栋,鄂尔多斯援建项目效益初步显现,万元保护地面积不断扩大。在经济作物推广上,深挖传统高效品种种植优势,种植有机水稻、绿色蔬菜、瓜类、花生等超过7万亩,粮饲兼用作物种植比重超过60%,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在养殖业发展上,瞄准产业基础好、投资风险小、发展潜力大、回报见效快的奶牛、肉羊养殖,启动团结、五星、曙光、五七沟等一批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园区建设,养殖业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积极争取货款贴息、产业化项目等政策和资金,继续扶持鼎旺、万佳、蒙牛、蒙犇等企业做大做强,新培育盟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3500万元,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三)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启动万亩经济林和千亩樟松林“两林基地”建设,栽植果树6.1万株、樟子松 5.5万株,营造经济林1350亩、樟松林500亩。利用春季造林时机,开展规模空前的义务植树活动,共出动11万人次,整地6500亩、植树65万株。依托植被恢复、三北防护、巩固退耕等项目,造林及补植2.8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23.2%。实施城市出入口及周边可视范围内山体绿化732亩,我市被评为全区重点区域绿化先进单位。持续实施东北黑土地水保治理项目,实施苏木特项目区白音花和狼洞沟小流域治理,完成水保治理25.3平方公里,新增生态保持面积10万亩。坚持建管并重,加强森林草原防火,严格实施禁牧舍饲,生态建设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和巩固。
(四)为农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农口科技人员承包挂项28个,落实区级重点项目2个、盟级项目1个,培训农民2万人次,农业科技支撑力明显增强。累计落实各类惠农补贴11项,直补农民资金规模达到6457万元,农民人均政策性收入超过800元。养殖业政策性参保能繁母猪4140口、奶牛2500头,种植业政策性参保面积54万亩,认定受灾面积2.8万亩,灾情理赔116万元。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到114家,盟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达到13家,农民组织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完成农村“三资”清理,顺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千亩以上规模流转土地近5万亩,土地规模化集约经营面积不断扩大。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改造农家店15个,泰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具备营业条件,农资和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入手,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水源建设,新打机电井260眼;组织实施2012和2013两个年度“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新增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实施水田末级渠系衬砌节水改造8000亩,水田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工程控制面积新增8000亩;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等工程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3000亩,发展膜下滴灌1000亩。启动运行防汛信息自动化平台,新建山洪易发区自动雨量站42个、自动水位站3个,自动墒情站4个,灾害预警预测能力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用发挥良好。
(六)扶贫攻坚力度进一步加大。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积极争取、多方筹措,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努力使困难群众走出尽快走出贫困线。注重造血式产业扶贫,实施五丰、金星、古城、前公主陵、腰乐和哈达那拉等6个贫困嘎查村整村推进发展肉羊养殖。厅局定点帮扶成效明显,3个厅局单位为合发、国光、五星累计投入定点帮扶资金821.58万元,新打机电井47眼、新建温室36栋、新建住宅楼1栋,修路3.2公里、治理山洪沟5公里、改造电力5公里,227户贫困户、828人直接受益。投放扶贫微贷款800万元、落实国光村和前公主陵嘎查2个嘎查村互助金项目,极大缓解了贫困群众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完成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我市32个嘎查村被列为区级贫困嘎查村,为下步实施扶贫“三到村三到户”做了良好铺垫。
(七)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坚持集中建精品、以点带面的思路,整合涉农项目集中投入,胡力斯台等9个区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成效明显,义勒力特镇、葛根庙镇被列入区级重点镇,胡力斯台嘎查被列为区级美丽乡村。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葛根庙至卫东大桥建成通车,建设通乡通村道路180公里,乡村道路通达水平大幅提升。结合村容村貌治理和郊乡沿线沿路村屯治理,启动生态移民、移民扩镇工程,改造农村危旧房1840户。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一事一议项目作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主推手,市本级配套200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964万元,实施村屯道路、小型农田水利、环卫设施和文化室项目122个,惠及全市61个嘎查村,村屯面貌明显改观,我市被列为自治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重点市。
过去一年,可以说我市“三农”工作取得了“三改”的显著成效,农业生产指标不断改写,农民生产生活持续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明显改观。在总结成绩、坚定工作信心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仍然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关联度越来越高。由于我市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都处于爬坡阶段,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不强、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尚不具备,越发突显了城乡公共资源和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均衡;同时“乡下不如城里”的城乡分割意识长期地积存于多数人思想中,要想从根本上破除思想障碍、释放农民农村发展的原动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二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很差。尽管近些年扶贫开发力度和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但是贫困嘎查村和贫困群众的落后状况并未彻底改善。根据此前贫困状况调查,目前我市认定的贫困嘎查村32个,贫困户5082户,贫困人口17790人。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差、收入低、增收难,要实现到2017年彻底脱贫的压力很大。三是设施农业入户使用率低。全盟中,我市的设施农业温室入户利用率最低。表面上,是因为农户对设施农业的购买积极性不高,对从事温室生产缺乏理性上的认同。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我们的工作有很多没做到位,尤其是在宣传引导、培训服务、技术支持上做得很不够。四是部分乡村干部禁牧工作紧迫感不强。禁牧政策事关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成果,必须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由于受传统放牧观念的影响,在野外放牧的思想根深蒂固,偷牧、夜牧现象时有发生。而我们部分乡村干部对禁牧重要性认识不高,形成了“上紧下就紧、不问就放松”的工作状态;有时甚至禁牧干部很少与农民做思想工作,禁牧就是逮羊,造成农民抵触情况,影响干群关系。五是部分农技工作方法已经滞后。目前我市农牧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生态、高效、现代农业转型”阶段,发展“精准、高效、休闲、观光”型现代农业的目标,对我们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在新形势下如何去有效地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更好地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而由于知识更新跟不上,部分农技服务人员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农业适用技术知识面不宽,深入田间农户家中少,实践指导能力差,农技服务向产前、产后延伸不够。这些不足和困难,需要仔细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14年农村工作
2014年,全市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发展目标,锁定发展城郊型高效精准休闲观光农业,以推进重点项目和 “十个全覆盖”为抓手,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培育专业村为载体,坚持多元化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牧业结构,加速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养殖业向标准化园区型转变,突出乳、肉、水稻、蔬菜“四大产业”主导,着力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建设以产业基地为基础、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专业村为支点的城郊经济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打造亮点、示范带动,全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2014年,全市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1.2亿元、增长10%,正常年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亿斤以上,牧业年度存栏超过30万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以上,突破1万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设施农业、绿色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精准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一是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通过捆绑项目等措施,重点完善鄂尔多斯援建设施农业园区配套和改扩建作业间工程,提高温室可入住性。要确保7月底前完成胡力斯台设施农业园区管理房改扩建工程,积极申报2014年度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项目,争取年底项目落地,解决葛根庙和卫东部分设施农业园区管理房小的问题。各镇要采取强有力措施、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建成的温室百分百落实到户、百分百投入使用、百分百见到效益。同时,要加快推进胡力斯台智能工厂化育苗及温室生态园建设,切实抓好全市“菜篮子”工程。二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围绕水稻、蔬菜、奶牛、肉羊“四大产业”,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和产地认证力度,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支持岭南香米业发展绿色有机水稻基地,推广水稻覆膜技术,重点打造义勒力特万亩绿色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扩大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支持典型设施农业园区创建国家和盟级“蔬菜标准园”,加快蔬菜生产向绿色有机转化;鼓励现有奶牛养殖小区进行牧场化升级改造,提高奶源品质和价值;大力推行舍饲精养,新建种羊繁育场,加快肉羊向有机品种改良。三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启动胡力斯台生态观光采摘园建设,今年重点实施千亩果园和阿木古郎河老河道景观工程,打造市民近郊观光休闲新去处。各镇也要根据自身优势挖掘资源,结合设施农业园区、林果专业村、民族特色村建设,发展采摘体验、观光休闲农业和农家乐,搞活农村服务业。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湿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旱改水、增加人工湿地,力争3年内新增水田2万亩以上、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本着先易后难原则,启动舍林、公主陵千亩旱改水工程;利用秋冬季农田基本建设黄金期,启动部分嘎查村旱改水工程,力争年内新增水田3000亩以上。同时,要加快推进小六队湿地公园规划编制工作,确保3月份通过盟级评审、4月份通过区级评审,力争6月份完成国家级湿地公园申报评审,年内启动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生态郊游新亮点。
(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村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推进农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打造现代农牧业产业群。在基地建设方面。突出打造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和专业村,激发示范园区核心引领和专业村支点带动作用,推动农牧业集中连片发展。围绕“为养而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其中粮饲兼用作物要保持在60%以上;坚持向调整要效益,扩大瓜类、花生、陆地蔬菜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规模力争突破10万亩;重点打造胡力斯台、阿古营子、羊场子、明星等典型设施农业园区,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围绕“为工而养”,全力支持蒙牛万头奶牛牧场建设,重点打造团结、五星、友谊、金星等奶牛专业村,新增奶牛存栏7000头以上;大力发展羊产业,启动建设和平、查干、合特、腰乐、太平、白音塔拉、白音哈达和哈达那拉等8个肉羊专业村,实施五七沟和曙光育肥羊养殖园区二期工程。年内10个养殖小区新增基础母羊3.5万只、出栏10万只以上;推进养殖小区标准化改造,出栏生猪2.6万口、肉鸡百万只,壮大产业基地规模。在龙头培育方面。依托盟内优势农畜产品资源,发挥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延伸乳肉、水稻、蔬菜、花生、林果、中药材生产加工产业链,加快农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带动产业升级,促进结构优化。加大对全国知名农字号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动海亮集团绿色有机食品加工项目落地,建设种养加一体封闭式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核心区,培养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领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技改,推进鼎旺粮油米糠油生产线、蒙犇畜牧3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雪峰面粉日处理500吨小麦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鼓励龙头企业研发,支持万佳、荣大、大民、奥特奇、九州大地等龙头企业培育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相配套的产业化基地,提升农牧业产业化质量和效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力争突破20亿元、创税5000万元。在市场营销方面。坚持向品牌要效益,实施品牌化发展,把品牌创建贯穿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帮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挖掘品牌综合效应,推进品牌资源整合,加大地理标志认证力度,提升草原金谷、岭南香、蒙兴等品牌影响力,着力催生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高绿色农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应用,以信息化导向搭建市场平台,扶持泰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做大做强,建设农产品营销体系,搞活农畜产品流通,让我们的农畜产品尽快走向盟外、区外。
(三)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保障农业增产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一是加快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新建机电井120眼,在斯力很朝阳、金星、五星、火星等4个村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在乌兰哈达合特嘎查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实施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改造乌兰哈达灌区末级渠系29.2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9万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三合村1万亩水田渠道衬砌节水改造,发展朝阳村种粮大户膜下滴灌试点1000亩。二是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大江大河支流治理项目洮儿河治理工程建设,新建堤防13.1公里、穿堤建筑物4座,疏浚河道3.9公里,修整护岸4.9公里,力争年内完成骨干工程。实施和平山洪沟治理工程,重点疏浚山洪沟、治理险段、两侧筑堤,彻底解决多年来两侧耕地水患。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利用2010、2011两年度工程结余资金,新建饮水安全工程4处,解决腰乐、关店、西白音等3个新村和朝阳村高格营子屯221户、864人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推动力,科技含量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科技含量越高则比较效益越好。坚持向科技要效益,整合技术要素,抓好2万亩水稻和4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搞好5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田,推广1万亩秸秆还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旱作田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确保全覆盖,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增效。加大推广示范,每个镇至少创建1处50亩以上的旱作农业高效示范田。四是加强农业灾害预警。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保障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提高农业减灾避灾预警水平。加快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预报预警机制。尤其是今冬降雪少,加强病虫监测和面上普查,要提前做好越冬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防治。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防汛信息自动化平台,加强春季墒情、夏季汛情监测,准确把握墒情、水情变化,全力做好抗旱防汛工作。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在促进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为子孙后代留下好山好水好生态。一是加快生态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和中幼林抚育等林业重点项目,完成营造林2万亩以上;重点推进胜利林场万亩经济林、千亩樟松林建设,今年栽植经济林2000亩、樟子松500亩,启动千亩种苗基地建设,力争4年规划3年内完成,到2015年形成经济林1.5万亩、樟松林及种苗2千亩规模。大力发展经济林,启动百万果树进红城工程,在城郊结合部、村屯周边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果园;除此之外,结合乡村绿化,在道路两旁、村屯周边、农家庭院、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净地留绿,重点培育3至5个林果专业村。积极围绕城市出入口、城市周边可视山体实施重点区域绿化,结合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力争3年绿化荒山1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方面,重点是东出口、北出口,要高效率运转、高标准要求、精细化施工,既要绿、又要美,向城市园林绿化靠近,尤其是把北出口两侧山体绿化打造成为样板工程。二是加大生态治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以项目为依托,推动面上治理。重点组织实施东北黑土区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分别治理苏木特项目区葛根庙小流域和民生项目区团结小流域,新增水保治理面积7.5万亩。结合罕山森林公园延伸绿化,组织实施北山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封育治理5.4平方公里,新增生态保护面积8100亩。三是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市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总体上和谐发展,但生态整体上很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很大,有些甚至不可逆转。我们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舍饲养殖、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就是为了有效减少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让透支的环境逐步休养生息。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按照“强化禁牧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执法检查、实行常态化管理”要求,实行全年全时段禁牧措施。要建立以乡镇为主体,农牧业、林业等部门联合执法的预防惩处机制,全力抓好禁牧封育工作。要制定出台更加严格禁牧措施,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各种乱开荒、乱垦草原和偷牧的违法行为,保护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五)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在构建经营体系上实现新突破。改革和创新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要积极探索走土地流转换资金、换项目、换发展的新路,提高农牧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让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按照“试点先行、稳妥推进、逐步推开”的要求,开展土地草牧场和林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特别是要探索设施农业用地经营权流转和温室产权确认形式,真正让进驻设施农业园区农民吃上“定心丸”。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市级流转服务市场、镇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引导、规范土地流转入市交易,健全流转价格评估制度,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今年,各镇要继续积极探索新型农牧业经营模式,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选择土地集中连片、群众认可程度高的嘎查村,再通过合作社发展集约化经营土地面积5000亩以上,加快推进土地资源向农牧业优势产业集聚,推动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二是要加强合作社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要坚持以建设示范社为抓手,重点落实乳泉奶牛、三合大米、都仁肉鸡等7个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扶持政策,推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各镇要在现有合作社基础上,加强规范引导培育示范合作社,争取示范社扶持政策,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转型升级。三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依托乌兰浩特地区相对集中的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采取送科技下乡、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结合“阳光雨露”工程,年内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农业战线广大技术服务人员要按农时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对农业核心示范户实施主体培训,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六)推进扶贫开发攻坚,着力在加快脱贫致富上实现新突破。继续把扶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因应扶贫政策调整,启动新一轮扶贫攻坚,加快转变扶贫方式,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彻底脱贫。一是要抓好扶贫“三到村三到户”。按照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要求,今年将全面推开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所有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嘎查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生态环境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所谓规划到村到户,就是对帮扶的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分年实施。所谓项目到村到户,就是按照“旗县整合、盟里指导、自治区支持”的原则,以整村推进项目为平台,每年为每个贫困嘎查村投入导向性扶贫资金50万元,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50万元,集中财力办大事。所谓干部到村到户,就是实行区盟市三级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3月5日,盟里已经将驻村蹲点工作队下派;近期自治区及市里工作队也将下派。干部到村到户后,即开展针对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镇村两级要积极对接,安排好帮扶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二是要抓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从2013年开始,自治区连续5年每年给我市注入担保补偿金500万元,农业银行放大到5000万元规模投入贷款。市里结合自治区这一金融扶贫政策,市政府计划注入担保补偿金500万元、将贷款规模放大到1个亿,解决农民发展起步难题。我们要充分利用贷款资金撬动农村产业起步,重点围绕乳肉粮菜“四大产业”集中投放,其中5000万元投放到贫困户中支持产业起步,5000万元投入到有一定产业基础产业的大户、支持其产业规模扩大。三是要抓好嘎查村集体经济。各镇及各嘎查村要认真思考、科学谋划,尽快制定切合自身实际、操作性强的嘎查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推进集体经济实体化,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在农产品集中产区,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仓储、销售等各类实体,打造本地特色品牌。在生态环境较好的乡村,要大力挖掘各类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徒步郊游、登山探险、垂钓采摘、滑雪等周末经济产业;在这方面,三合村、国光村、义勒力特嘎查、胡力斯台嘎查要示范引领作用。在个别民俗优势突出的村屯,试点发展民俗风俗体验、农家乐等产业,增加服务性收入。在自然资源相对富足的嘎查村,可以依托荒山、荒地、荒滩等资源,通过租赁、发包等方式,多渠道创建经济实体。嘎查村还要以村组为主体,组织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创办劳务队、运输队等,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在改善农村面貌上实现新突破。继续投入支农资金1200万元,推动“三农”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一是实施好“十个全覆盖”工程。自治区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开展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基本涵盖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主要领域,这是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们要积极对接这一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全力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一方面各镇要高度重视,摸清自家底数,分别向相关业务科局和发改委沟通,争取更多的建设内容列入市、盟、区的大盘子。另一方面,按照市里统一部署,由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业务科局配合,尽快编制完成我市“十个全覆盖”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我市“十个全覆盖”工程有序推进。再一方面,各相关业务科局要盯紧政策,主动对接上级对口部门,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合力推进我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确保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之前如期完成任务。二是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巩固现有9个区级示范村,着力打造义勒力特重点镇,积极申报国光村创建国家美丽宜居村庄,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对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重点推进旗县项目,市财政配套资金2000万元以上,力争年内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资规模达到6000万元以上,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提升年”活动。各镇要结合一事一议项目实施,集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绿化美化村屯,每个镇要至少集中打造2个“村容村貌”典型村示范引路,建设美丽乡村。三是要全力打造农牧业亮点工程。经过不断的培育和发展,我市农牧业的主体产业框架已经初步形成,种植重点发展水稻、蔬菜,畜牧业重点发展奶牛、肉羊。为突显比较优势,给农民打造亮点引路、树立典型带动,今年我市将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项目建设,提高档次和品位,重点打造10个农村亮点工程,即:义勒力特万亩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胡力斯台设施农业园区、阿古营子设施农业园区、乌兰哈达失地农民育肥羊养殖园区、曙光育肥羊繁育基地、葛根庙千头奶牛标准化牧场、胜利林场“两林基地”和种苗基地、城市北出口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国光村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北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各镇也要依托自身优势,深挖潜力,力争打造3到5个农牧业工作新亮点。
三、切实抓好当前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春季备耕生产工作。农时不等人,即将到春耕季节。农口各部门、各单位要以服务农民春耕生产为大局,深入乡镇村屯开展春耕生产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各镇和相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维护,搞好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金融信贷部门要抓紧下摆支农贷款,为农民备春耕提供有力的金融信贷支持。农牧业、供销等部门要组织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储备调运。工商和农牧业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二是抓好畜牧业疫病防控工作。当前,新疆、甘肃省部分地区和我区巴彦淖尔市先后发生多起小反刍兽疫疫情,并迅速蔓延,给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防布控,加强疫情排查,防止我市发生或传入疫情。要严格落实动物疫控责任,提前启动春季动物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操作,免疫羊要加施耳标,做到可追溯,并限制流动;视疫情发展,要设立临时堵卡站,加强检疫监管,强化外购畜禽及其产品的检查检疫力度。会后,农牧业部门要组织专门会议,统筹安排春季集中免疫工作,确保口蹄疫、猪蓝耳病、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布病、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传播。
三是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由于去年雨水充沛,可燃物载量剧增,随着气温升降不规律,高温、大风等天气可能会持续出现,极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鉴于严峻的防火形势,盟里统一将防火期提前10天、已经于3月5日正式进入春季防火期。为此,大家要高度重视,切不可松懈。会后,市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要立即筹备召开全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各镇要从现在长鸣警钟,全面强化措施,做到预警及时、处置及时,防止大的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四是落实好农民增收的各项措施。各镇要围绕市委、政府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以上,突破1万元”目标,认真研究,找准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强化落实,把增收任务分解到粮食增产增效、高效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劳动力转移输出等各项措施中,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积极谋划全年的各项工作。目前是申报项目的关键时期,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了解、掌握项目信息,吃透项目扶持政策,做到了然于胸,才能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工作。各镇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针对每个所属嘎查村要拿出发展思路,尤其要结合当前扶贫攻坚,认真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深入思考、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抓紧安排年度相关会议,确定全年重点工作,抓紧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中,决不允许打折扣、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要实实在在做事情。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苦干,为开创我市农村工作新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