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州灾后重建示范村建设检查验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州委副书记、州长吴泽刚(2009年12月13日)为全面推进我州灾后新农村建设,上个月,州委、州政府组织大家,对今年牧民定居示范点进行了现场验收;这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住建讲话】州长在阿坝州灾后重建示范村建设检查验收工作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全州灾后重建示范村建设检查验收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州委副书记、州长 吴泽刚
(2009年12月13日)
为全面推进我州灾后新农村建设,上个月,州委、州政府组织大家,对今年牧民定居示范点进行了现场验收;这次,又组织大家实地考察灾后重建示范性村庄,通过现场观摩,让大家开阔眼界,增加直感,相互交流学习,更好地助推工作。两天半时间,共走了6个县,看了15个村,相信一路上大家深受启发、收获良多。刚才,赵平同志通报了对各村的考核评分情况,尽管排名有先后,但都赢得了高分,可喜可贺。待会儿,侍俊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务必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全州首批灾后重建示范村建设的总体情况
开展灾后重建示范村建设,是州委、州政府利用灾后重建机遇,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牧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也是推升全州灾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促进乡村宜居化、农牧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将起到极大助推作用。为了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州委、州政府多次研究部署,各县乡村行动迅速,相关部门深入督导,各援建省市大力支持。短短一年时间,我们按照“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要求,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受损农房重建,集中打造了一批体现水平、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示范性村庄,充分展现了灾后重建的新变化、新气象,形势令人鼓舞,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首先,从这次查看的15个村看,尽管只是全州首批45个示范村的一小部分,但其推进之有力度、打造之有特色、冲击感之强,让人耳目一新、精神大振、信心倍增。
其一,汶川此次推出三个村——映秀老街村、银杏东界脑村、绵篪三官庙村,都是从震中废墟上打造出来的,克服了土地缺乏、次生灾害频发等极大困难,象东界脑村还因高速公路规划调整,经历了二次搬迁。但通过短短一年的努力,不仅实现了户户有新房,解决了基本居住问题,还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现了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风貌打造的同步到位,人居环境较灾前有了质的飞跃。此外,应该说,这三个点还不是汶川最好的,像水磨长寿街、三江水乡藏寨等,水平更高、特色更浓,由此可见其力度之大、成效之巨。
其二,理县的两个村——木卡村和官田村,都是地震后高半山的搬迁村。新建之后,较之过去有了天壤之别。特别是木卡村,其布局错落有致,村庄轮廓厚重简洁,外观色彩自然和谐,内部构造精致有度,加之配以庭院流水,彰显了羌山农家特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其匠心独运,几乎无懈可击,令人叹服。在发展定位上,积极融入藏羌民族文化走廊大格局,为发展特色农家旅游添措施、做准备,群众积极性高涨。其中一家农户投资60多万元,对房前屋后进行美化装饰,并购置高档家居设施,以供接待游客之需。相信汶马路改造后,象木卡村这样的村庄,不仅是一道亮丽风景线,更将为群众带来更大经济收益。
其三,茂县的三个村——牟托、坪头和杨柳村,这三个村前靠九环国际黄金旅游线,背依羌民族文化核心腹地,其定位起点高:就是要通过精心打造和机制创新,促其脱胎换骨,成为星级农家旅游村庄,实现从生活居住到生产生计的全方位转变。其规划和创意设计,历经反复论证推敲,吸纳了各家精华,深挖了羌民族文化精髓。从打造效果看,木托村山水灵动、环境清幽,建筑古朴雅致,文化传承久远,观览居住两相宜。坪头村临闹市而取静、寓现代于古旧、藏精致于朴拙,富含羌民族文化意蕴,充满时空反差的张力,置身其中,无论是游是居,都让人心游神移、流连忘返。杨柳村从高山下搬,临江新建,取材钢木、结构独特,管线入地、设施完善,民风醇厚、闲适优雅,自驾游前景尤为光明。
其四,黑水的两个村——子母河村为高山搬迁,铁别村为旧村改造。这两个村都能结合实际,重在基础设施到位、公共设施配套、家居条件改善和周边环境整洁,村落内户户道路硬化、家家太阳能洗浴,房前屋后整洁干净,村容村貌整饬一新,有效解决了群众当前之急需,实现了群众多年之盼望。
其五,松潘的三个村——-新民村、佑所屯村和上磨村,三村着力通过风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突出民族特性,树好九环线形象。过去,这些村庄大多人畜共处,村中牛羊充斥,环境杂乱;通过整治改造,让牛羊出村,让游客进寨,堂前屋后花草葱茏,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旧习变新风。尤其是上磨村,依托九环线,着力打造藏民族民俗风情村,就外墙涂料、门窗样式、文化符号等细节精心用力,构思精细,尤为美观精致,就是接待国际高端游客团队,也不失品位。
其六,九寨沟的两个村——中查村和芝麻家村,这两个村地处国际旅游精品区核心地带,虽然都是高半山迁建新村,首要的是解决群众搬下山、住下来的问题,但其着眼长远,按照下一步打造国际精品旅游项目的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规划,超前建好基础设施,实现了村中管网入地,外观风貌自然和谐,土地整理富有成效,为下一步转型发展打好了基础,预留了空间。
总之,这15个点都各具特色、各有亮点,对本区域、本县乃至全州具有重要示范效应和指导作用。通过这15个点,纵观面上工作,至少有如下几点值得充分肯定。
一是规划意识极大增强。建设的成败,首先源自规划的好坏。实事求是地讲,过去,除了县城和重点旅游集镇外,对一般乡镇、特别是村落这一个层次,我们的规划意识是比较淡薄的,想建就建、想怎样修就怎样修的情况普遍存在。但通过灾后重建,大家的规划意识空前增强。所到之处,各种规划设计图纸一应俱全;包括一些农户在建房时,也都知道预先搞个设计,按图施工,不像过去按习惯办事、凭经验修建。
二是建设水平极大提高。“因山就势、依山傍水、自然布局、错落有致、彰显特色” 的理念得到彰显,有力突破了“夹皮沟、军营式、火柴盒”等惯性思维,大气之作、大手笔之作不断涌现。各种新设计、新材料、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建筑抗震安全性能大大提升,配套功能大大完善,风貌特色更加凸显。
三是群众生活极大改善。从地震到现在,不但解决了群众居有定所的问题,更让群众享受到了生活的舒适、现代。比如:通过“四改两建”,道路硬化连通到了每家每户,“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已成为历史;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洗浴这些过去想都没想过的高新科技产品,正走进群众日常生活; 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接受培训咨询等都在成为现实。群众得实惠,党和政府添威信,党心民心心心相印,倍增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产业调整极大推进。享受新生活、谋求新生计、发展新产业,成为干部群众的共同目标。建生态示范村、民俗旅游村、观光农业村、科技示范村,对各种发展路子的探索方兴未艾。由农转旅、由农转商、由农转工(如手工羌秀工艺)的产业大调整和就业大转移正在形成,由放养转饲养、由粮食转水果、由粗放转精细等农业间小调整也在加快推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灾后重建示范村建设的巨大成效,让很多村庄的发展大大提前了十年、甚至二十年,初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也鼓舞着各族群众奋力前进,加快建设美好家园。
二、关于进一步树好示范标杆的问题
树立标杆、抓好示范,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通过努力,包括这次检查的15个村在内,全州首批45个村,走在了全州前列。要认真总结吸收其中的宝贵经验,再接再厉、精益求精,进一步完善提高,带动更多的村庄加入创建行列,建成更多全方位、综合性的示范性标杆。
一要坚持质量安全第一,打造百年、千年村庄。所谓灾后重建示范村,意味着我们是在大灾之后这个特定历史时段兴建的村庄,是在各方面爱心援助下兴建的村庄,就更要经得起社会的品评,经得起历史和后人的评判。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今天的努力,认真总结那些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的内在规律,吸收和发扬其间的成功元素,努力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百年村庄、千年村庄。在建设中,一方面要强调进度,但进度必须服从于质量,没有质量保证的进度是不负责任的进度。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管理,从民房到公共设施,都要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尤其要将建筑安全性放在一切要求之首,决不能出现任何形式的豆腐渣工程。
二要精心实施风貌打造,真正彰显特色魅力。利用灾后重建时机,重点对公路、旅游沿线城镇和村落实施风貌打造,是我州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客观需要和重大举措。对此,大家要站在全局高度,统一认识,加强宣传引导,赢得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要坚持民族特色和现代性的有机结合。分清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和糟粕,有所鉴别而不是全盘接受,在扬弃中得到传承。优秀的元素要继承创新,落后的成份要回避摒弃。对民族文化元素符号的选择和设计,不能凭个人好恶,不能一厢情愿,自己说好就是好。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充分考虑观者的看法和感受,做到精挑细选、少而精当,避免人为堆砌、画蛇添足。不能把村庄的风貌改造当作文化展示墙和广告宣传栏。
要讲求成本,花尽可能少的钱办高水平的事。要将高水平的创意设计作为先导,尊重专业眼光,广邀文化名士、吸纳民间人才,共同参与规划打造。要制定多种方案、精心比选、细致斟酌,做到一次成功,不能反复折腾、重复投资。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要尽可能就地就近取材,做到经济实用又能美观出彩,不花不必要的冤枉钱,更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三要完善设施功能,发挥设施效用。要组织抓好“四改两建”,缺什么、补什么;大力发展新型绿色能源,积极引入太阳能照明、太阳能洗浴等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完善家居功能,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要坚持实用够用、适度超前,建好村民活动中心,配属好卫生、文化、农牧服务、治安警务室等服务机构和设施,不能一味地相互攀比、求大求洋。要发挥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加强人员培训,确保各项设施得到妥善管理和维护,使其发挥持久效用,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
四要强化环境整治,优化人居环境。要加强次生灾害监测和治理,及时消除危险隐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快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着力搞好公路旅游沿线和示范村庄周边生态修复。既要发展生态林、速生林,也要选用特色水干果、三木药材、蔬菜等经济物种,做到环境改善和群众增收两不误。要坚持不懈抓好卫生环境整治,建章立制,完善村规民约,养成群众文明习惯,房前屋后自觉搭理,公共区域常清常扫,周边道路周周清理,避免反弹。要完善垃圾回收、污水处理等设施,增加环境卫生投入,建立环境保持长效机制。
五要加快产业培植,培育殷实人家。要坚持安居和乐业相互支撑、有机统一。从一开始,就要将生计问题纳入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协调推进。不能为打造而打造、为风貌而风貌。要处理好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使村庄建设的定位、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要重视科学布局,合理节约土地,集约使用土地,尽可能不占用或少占用生产性用地。民居建设既要体现现代性、舒适性,也要方便群众生产经营,不能简单把城市的东西复制到农村。包括村庄风貌的改造,也要与生产发展相统一,有所区别和侧重,不能搞成一种标准、一种样式,不能仅仅是为了好看,而是要将其变成可以吸引游客观光、消费的旅游资源,实现“向好看要收入、向美观要效益”。
要加快培植产业,使其成为群众固定、长远的生计来源,增强村庄的内在生命力。对不少地方,特别是高半山来说,基本的支撑点仍是要围绕土地、立足农业、调整结构、搞活生产经营。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药则药,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甚至一乡或几乡一品形成适度规模。要优化种、养结构,加强对加工业的培育;只要能赚钱增收的项目,就要抢占先机、大干快上。要抓好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强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储备和推广应用,吃好市场信息饭,走好科技致富路。要加大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合作生产经营的力度,发展好集体经济。
要深挖资源优势,培植新兴产业。要对自身拥有的资源禀赋心中有数、认真算账,科学制定产业调整和转移的具体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增强可操作性,不能不切实际、好高骛远。要利用比较优势,走特色化、精细化路子,在产业链上找准自身位置,在求特、求精、求深上狠下功夫。同样是发展旅游业,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在吃、住、行、游、购、娱的链条中,选准一个主要的切入点,做精、做深、做出特色和品牌,不能照抄照搬、简单模仿。
总之,与抓好安居相比,如何乐业,是当前和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希望各示范村起好带头作用,走出一条既符合自身实际、又富有指导意义的成功之路,做到村村有核心产业,户户能可靠营生。
三、关于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当前,已有示范初步成型,已有经验可供借鉴。要以此为指导,全面推进全州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促进全州农村面貌大改善。
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着眼灾后旅游二次腾飞的需要,根据全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节点要求,在全州范围内科学选定一批有条件、有潜力的村庄,有序实施百座旅游示范村庄打造工程,力争在明年五一时推出一批成熟村庄,在年底前完成大部分重点旅游村庄的打造。
要适应建设国际精品旅游线路的需要,在明年国庆前,对全州范围内,所有公路干线和旅游环线视线范围内的村庄进行风貌改造,使其成为和谐亮丽的风景线。
要结合干半山和边远乡村实际,着力抓好““四改两建”,帮助群众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在引导群众就近、就地致富上做足文章,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二要发挥好群众主体作用。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政府的任务主要是抓好规划的制定和监督执行,抓好公建项目建设,对风貌改造予以合理补助,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帮扶。在民房建设、产业发展以及其他方面,要更多地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不能一厢情愿替群众做主,避免产生新一轮的“等、靠、要”思想。当前,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极少数人对党和政府的关心,不是表示感谢,对别人的援建支持,不是表示感恩,而是将其当作理所当然,面对蝇头小利,贪不知足、斤斤计较、煽风点火、制造矛盾,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此风决不可长。对于合理诉求,当然要妥善解决,但对于无理要求,决不能有所妥协。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在建设优美村庄的同时,加强对群众的政治思想教育,搞好正面宣传引导,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要确保建设工程廉洁、透明、优质进行。要进一步健全工程管理责任制,从严规范工程招投标,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要加强项目资金公示,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监督部门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加强对重点环节、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制度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要继续完善目标管理考核、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统计监测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