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讲话】温州市委书记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暨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上讲话

时间:2023-05-24 17:50:05 来源:网友投稿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暨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12月27日)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2011年度召开的最后一个大型工作会议,非常重要。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1+9”政策文件,今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讲话】温州市委书记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暨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教育讲话】温州市委书记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暨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上讲话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暨国家民办教育

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11227日)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2011年度召开的最后一个大型工作会议,非常重要。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1+9”政策文件,今天会上又下发了5个文件,这是温州贯彻落实国家民办教育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支撑性配套文件。“1+9”文件的出台,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有关方面特别是国家教育部的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冲破中国教育体制领域一些原有观念、制度禁锢和政策局限的开拓性文件。如果前面能再考虑得周全一点,把今天这些文件都纳入到“1+X”的文件体系里,可能会更好一些。这也恰恰说明我们的思想和工作要与时俱进。

一定意义上说,政府是生产制度的组织,制度和政策的表现方式就是文件。过去政府出台文件往往缺乏系统性,由于出台的部门不同、时间有先后,经常会出现文件相互之间矛盾打架,最后导致实施起来无所适从。所以,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从加强顶层设计的角度来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采取“1+X”文件形式出台政策举措,充分体现顶层设计与具体操作的有机结合。民办教育体制改革就是加强顶层设计的产物,通过1个《实施意见》加9个《实施办法》的统盘研究、一起考虑,最终实现相互衔接平衡。今后对政府出台的重要政策文件,要按照ISP9000贯标的理念,每年对文件进行升级,就像电脑系统软件升级打补丁,形成文件升级版,以此来推进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政府工作的整体性和权威性。

推进温州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在相关文件中都已经非常明确,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牢固树立教育优先的理念,切实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改革开放30多年,温州人凭借勤劳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温州人名声在外,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给人家最突出的印象是温州人有钱、敢闯,蕴藏着一种血性和激情。有人说,世界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世界上没人的地方也会有人,但那个人一定是温州人,这体现了温州人创业创新的精神。

但是,可能一些领域的创新走在前面时间长了,久而久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温州发展远不尽如人意。2009年温州人均GDP列全省第10位,经济发展速度更是全省第11位,而全省只有11个地市,温州是在全国并不领先的省份排在最后面。过去讲温州人比较有钱,老百姓的收入比较高,原来的统计评价是以最中心城市的城市居民收入作为代表这一个区域的老百姓收入水平,但最近国家统计局变更了统计评价办法,以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的所有城市居民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此体现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按照新的统计办法,温州的人均收入水平仅列全省第5位,已经不是全省最富裕的地方,只处于中游水平。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状况,关键是发展没有转型。如果原有的温州模式不进行创新,而现在温州发展速度已经处在全省的后列,那过不了多久温州就会被边缘化。

对一个国家或区域来讲,30年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从五四运动到建国是30年,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是30年,从改革开放到2009年又是30年,以本轮世界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中国又进入一个新的30年。温州能不能在新的30年中仍然引领潮流、立于潮头,就取决于温州的发展。一个地方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经济,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现在温州的经济基础仍然处于低小散状态,传统性和草根性特征非常明显,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落差越来越大。过去温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在市场经济的早期,在全国其他地方都没有醒过来的时候,温州人醒得比较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温州人掘到了第一桶金。但其他地方不会一直昏睡,因为温州原来的先发优势主要是市场机制灵活、民营经济活力和民间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一套体制机制后来人家也都学会了。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产业企业就需要转型升级,但温州没有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相应的制度条件和公共环境。创造制度条件和公共环境的主体责任,就在各级级党委政府。

现在温州有912万常住人口,在全省列第1位,在全国列第16位,但经济总量在全省只排第3位。实际上,现在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都列在后面,所以我们要醒醒了,不要老是对镜作揖,自己恭维自己,那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把这面镜子打破,穿过了这面镜子,才能大踏步前进。过去说温州人聪明,温州人凭脑袋赚钱,但现在温州的劳动生产率在全省列倒数第1位,说明温州人是全省最凭苦力赚钱的群体,当然有相当一部分是外来的劳动力,这就形成了温州产业的低级化。温州空间非常狭小,但单位土地产出效益是全省倒数第1位,所以温州有全省最多的违章建筑,都是低小散的产品,产出效益非常低。温州的新产品产值率也是全省倒数第1位,说明创新也不行。这些主要经济指标都反映出,我们占用了最多的劳动力,消耗了最多的资源,但产出效率非常低,环境还被污染了。最关键的就是产业低小散,没有转型升级,没有从过去依靠资源消耗、规模扩张走向依靠创新、提高单位产品价值。

企业家资源是创新最主要的主体,但温州恰恰是企业家资源流失的城市。温州有200多万企业家走向全国各地,进来的是300多万外来的劳动力,形成的是人力资源的逆向淘汰,温州人靠脑袋赚钱的优势在流失。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现在温州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环境问题。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地而居。温州的公共环境不好,城市脏乱差、基础设施配套低小散、房价太高,这样的环境没办法吸引人才。现在温州每万人拥有的人才数是1044人,比全省平均少228人,由于没有相应的智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就滞后于全国全省其他地方。二是教育问题。人才既有流动问题,也有培养教育机制问题。一方面人才出大于进,是逆差,所以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市委给组织部和人力社保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明年实现人才进出平衡,后年实现顺差。另一方面要加大培养教育力度,现在总体的教育供给不足。像美国新泽西州只有800多万人口,但有高等学校58所,温州只有7所。美国之所以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就是靠人才、靠教育,他们有非常完善的教育体制,同时环境比较好,人才一直都是顺差,流进的大大多于流出的。

温州产业低小散是一种表现形态,本质内涵是人才环境和教育供给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才的提升,就没有温州的未来。同时,教育发展也是老百姓生活的需要。人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人力资源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发展的目标也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老百姓生活已经从物质品消费逐步走向精神品消费,而教育既是提升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人的品位和体验世界基本技能的平台。人作为手段推进经济发展,需要环境和教育;人作为发展目的,也需要提高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二、以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类生产的产品,可以分为物质品与精神品,也可分为私人品与公共品。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在物质品供给方面已经大为丰富,除了极少数低收入群体还有温饱问题外,对一般老百姓来讲,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一般的物质品消费也不是问题,关键是精神品消费需要难以得到满足。从私人品与公共品角度看,私人品领域已经极大丰富,包括服装、家电等私人品消费不存在太大问题,主要问题在公共品消费。现在老百姓意见最大的是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公路、公共交通,甚至包括公共厕所,而带“公”字头的生产者是政府。概括起来讲,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精神品和公共品领域难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教育作为体验型、精神性的公共品,显得尤为突出。

现在社会上涉及教育问题的请托找关系之风比较严重,一方面说明温州人重视教育,另一方面更说明优质教育公共品供给能力远远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多年来的顽疾。教育作为最大的短缺公共品,分析其原因和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体制总体比较封闭。由于过度强调公共品属性,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政府垄断体制,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财力办好这样的产品供给,又因为这种封闭导致社会化、多元化的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带来了整体生产能力的不足。二是公办与民办的二元结构。这与前一个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封闭的体制不让人家来办,即便让人家来办,也是另眼相待,实行带有歧视性的政策。比如:在土地供给上,民办学校必须招拍挂,公办学校是行政划拨的;在经费上,民办学校要全额收费,要靠学费解决,而公办学校的生均经费和教师工资都是全额拨款的;在保障上,民办教师是没有社会保障的,公办学校是有的。二元结构形成了不公平竞争,使得民办学校的竞争力远远低于公办学校,这是不公平的。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在公平正义上,现在在教育领域还没有体现出这样的公平正义。三是公办学校政事合一、管办合一。公办学校都是政府的附属物,市教育局长俨然是温州学校的总校长,没有建立起法人财产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学校的自主权利,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现代事业单位体制。四是教育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滞后。在教育中,教师是主体,是最核心的人力资源,但没有形成市场化配置方式,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教师是不能流动的,也不愿意流动,因为社会保障和身份不一样,所以教师的自由意志不能得到充分表达和实现。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本质就是要素的自由流动。现在在教育领域,最核心的人力资源的流动是不自由的,根本原因是体制不公平、制度有障碍。这些问题构成了整个教育领域的制度性缺陷,这种不公平、不自由和封闭性的二元结构带来了全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扭曲和低效率,带来了整个教育发展与老百姓要求的巨大落差。

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教育公平,如果教育本身不公平,那怎么可能为老百姓提供满意教育?当然这些问题不是教育领域所独有的,而是公共品生产领域的普遍问题,包括文教卫体等领域都存在这些问题,无非是教育领域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有改革的勇气、魄力和胆色,率先在教育领域推进改革。2012年其他领域改革也要同步推进、全方位推进。就教师来讲,从身份管理到资格管理,促进教师的自由流动,必须有不同所有制学校之间的公平环境,同时要有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基础性改革,这些基础性改革对文教卫体等各个公共品领域的改革都是适用的。教育领域推进这些基础性改革,对面上的整个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改革都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教育体制改革重点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实行法人财产所有权与运营管理权分离,破除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实行开放办学,鼓励各类办学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股份等多种方式参与办学,支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开展校际合作,鼓励优质公办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支持民办学校办学。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让家长和学生“用脚投票”,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

(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改变政府过去“大包大揽”模式,放开教育投资、生产、供给领域,变过去的财政投入为资本金和项目投入,以国有投资引导民间投资,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大幅提升教育产品的生产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完善教育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教育信托投资,支持民办学校设立教育基金,鼓励登记为企业法人的民办学校探索创建教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吸引更多民间资金参与教育发展。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对教育公共品生产的管理理念,探索政府花钱买教育服务的方式方法,逐步实现对公民办学校的平等的政府财政拨款,形成公办与民办公平有序的竞争态势,以竞争提升效率、激发活力。推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管办合一转为适度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尊重学校作为独立法人主体的财产权和管理权,建立健全不同办学主体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分类考核、按质论价,切实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产品。积极探索教育公共治理机制,更好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四)深化内部运行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事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实行校董会、校监会和管理班子的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建设,推行监事会或监事制度,健全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创新内部运行管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学校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职称评定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真正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五)大力发展教育产业。教育兼有事业和产业的属性,既是重要的公共事业,也是重要的产业门类。教育不能产业化,但教育产业一定要加快发展。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是温州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而在现代服务业中,教育产业的层次更高、效益更好、正外部性更强。推进教育产业发展,不仅会带来教育自身的振兴,也必然会带来高端要素的集聚,形成智力溢出效应,从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有机更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动力,更多地把人力资源、资本和土地投到教育上来,使教育既成为满足老百姓需求的公共事业,又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教育产业的关键是改革开放,充分发挥民间的力量,尊重老百姓的创造性,引导鼓励民间推进温州教育的整体发展。

三、强化创先争优,努力开创温州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为目标,形成比追赶超态势,以有力举措支持教育改革,以实际行动体现教育优先,进一步强化教育发展保障,全力推动温州教育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一)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最基本的一条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教育摆在最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当教育的资源配置,当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发生矛盾的时候,你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市委市政府一定会表扬你,但你把教育放在第二位,一定会受到市委市政府的批评。

(二)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教育的投入是产出效益最大的投入,而且是长线投资。教育要舍得投入,教育优先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的优先上。如果一个城市教育办得好,就会有很高的美誉度,就会让人情有独钟。像波士顿,一个哈佛、一个麻省,两个世界一流的大学在城市当中,比什么都强。如果哪天人家一想到温州,就想到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温州商学院等等,那就是温州城市和温州教育的成功。小地名,大指向,关键要实实在在,真正把学校办好。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要深化相关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投融资、行政管理、公共财政、土地供给、社会保障等政策配套体系,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共政策环境。

(三)着力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文明风尚。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书育人能力。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力度,切实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过去温州靠改革赢得了体制先发优势,引领了全国市场经济发展。今天我们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也一定会赢得教育发展的先发优势,开启温州教育大发展的新篇章,推进“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以今天的会议为契机,加大改革、加快开放,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以温州教育的发展来推进温州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促进温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最终推动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实现。

推荐访问:讲话 温州 大会上 【教育讲话】温州市委书记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暨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