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重点产业项目观摩推进会上的讲话这次项目观摩推进活动很重要。重要性首先体现在时间节点上。已经进入下半年,能不能完成全年目标,关键看产业项目支撑是否有力。产业项目抓实了、抓出预期成效了,完成目标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话】市委书记在全市重点产业项目观摩推进会上讲话会员分享(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重点产业项目观摩推进会上的讲话
这次项目观摩推进活动很重要。重要性首先体现在时间节点上。已经进入下半年,能不能完成全年目标,关键看产业项目支撑是否有力。产业项目抓实了、抓出预期成效了,完成目标任务才有足够的底气。所以,这次活动是对全市上半年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的一次集中检阅、一次现场督查、一次相互比拼。重要性还体现在新的发展背景上。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刚刚起步,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新一轮产业变革加速向更深层次演进。这些都将对产业投资和项目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敏锐把握、积极应对,及时深入地加以研究,进一步调整思路,切实提高新形势下的项目工作水平。
上午,我们分四个组,现场观摩了16个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三次产业和每个辖市区,体量较大、层次较高、进展快、具有代表性,看了令人振奋。刚才,发改委作了全面的通报,我们还看了一部综合反映各地项目建设情况的电视片,成绩总结很充分,问题分析也比较到位。总体上看,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项目投资突破年”,工作抓得非常有力,氛围进一步升温,成效进一步显现,涌现出了很多亮点。但我们对已取得的成绩不可过高估计,不能盲目乐观,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尤其要保持足够的清醒,更多地看到挑战和压力,看到问题和不足。
一要清醒认识“增幅第一”背后的结构性矛盾。1-5月份,我市工业投资增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苏南首位,这说明我们投资的总量上去了,抓项目的力度明显加大了,值得肯定。但必须看到高位增长掩盖下的产业项目层次不高等结构性矛盾。20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相当一部分是“老面孔”,即使是新兴产业项目,也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低端,有些现代服务业项目实质上就是房地产。点这个问题,就是提醒大家在大干快上项目的同时,务必防止“项目浮躁症”,把精力集中到解决深层次问题上。
二要清醒认识“项目热潮”背后的主观性欠缺。在全市上下明显升温的项目建设氛围下,我们仍然存在主观努力不够的隐忧。现在确实需要审视和反思,比如责任落实不到位,105个新上项目开工率到6月底没有达到80%的要求,固然有客观因素,主观上的松懈也是主因。比如工作的创造性不够,令人振奋的新亮点、新举措不多,这个问题,一方面源于一些同志存在“项目无为论”的消极思想,总认为好项目到不了镇江,镇江干不了大项目,另一方面还源于我们缺乏对产业发展的深度研究、前瞻性谋划,特别是对产业变革的前沿不够敏感,像电商、碳排放交易、大数据、3D打印、金融创新等等,我们要反问自己:究竟关注了多少、主动研究了多少?(最近全国首个电商支行落户无锡,将为无锡提供10亿元专项融资。)
三要清醒认识“宏观变化”背后的深层次挑战。当前宏观形势一定要“两面看”,既要敏锐地捕捉和把握积极的信号,比如放宽和下放审批权限、金融新政、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等,更要清醒地看到,微观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外部风险更为复杂。主要是美元走强的汇率风险、大宗商品的跌价风险、资本市场的下跌风险。二是经济下行的趋势更为明显。这方面的压力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三是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凸显。我们抓项目投资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理性选择。四是银根抽紧。新一届管理层正在严控流动性泛滥,不出台刺激措施,强调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今后一个时期,项目建设“融资难”将进一步加剧。五是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的约束将进一步提高门槛、增强刚性。现在点供项目必须是省发改委立项,投资门槛也提高到了外资1.5亿美元、内资10亿元。对这些形势变化,我们一定要积极应对,切实增强项目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四要清醒认识“战略机遇”背后的高平台竞争。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政策红利,更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苏南五市对高层次、龙头型产业项目的争夺必将更加激烈,镇江面临的压力最大。我们能不能跟上苏南现代化这趟车,同步到达目的地?关键要毫不动摇推进“产业强市”,全力拼抢机遇,始终紧抓项目,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上狠下功夫,进而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常州高新区提出了到2015年打造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5家超百亿企业,这种态势远远超过我们各个辖市区。还有我们的邻居扬州,这几年抓项目的成效也很惊人,特别是他们“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措施值得学习。)
面对新的形势,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项目工作怎么抓、怎么实现更大突破?关键要在已有的项目建设体系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形象地说,就是要形成“链条式”推进的格局,环环相扣、步步咬合,持续高效运转。这样一种工作格局,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不仅项目工作需要,我们推进每一项工作、推动镇江的整体发展都需要。下面,围绕这个主题,我讲五点意见,强调抓好五条“链”:
一、抓项目要强化“责任链”
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仍然是镇江发展最主要的矛盾。既然是最主要的矛盾,我们就要强化最重要的责任。何为“责任链”?管理学当中,就有一个“责任链模式”,横向纵向、上下左右的关联者相互依存、互为责任、精诚协作,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到最大的责任,都不能“掉链子”。我们抓项目,首先要把工作责任层层级级落实到位,把目标压力方方面面传递到位,让“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分析当前项目工作已经形成的“责任链”,需要进一步强化的是这样几个环节:
一是各辖市区主导推动的责任。辖市区是镇江发展最重要的支撑,要真正把产业项目的建设放到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真正确立“项目为王”的意识,真正实现产业项目建设的力量聚焦、政策聚焦。这里要突出强调一下,必须坚持全年“产业投资1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辖市区全覆盖”三大目标毫不动摇,各地要认真对照序时进度,扎实有力补短补缺。
二是各部门服务保障的责任。这方面我们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服务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效能、效率不够,仍然存在“卡”、“拖”、“扯皮”等等现象,重点要针对要素保障服务和项目审批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切实巩固去年简政放权的成果,进一步健全联审会办制度,重点项目坚持“绿色通道”办理,凡是10亿元以上的市级重点项目,涉及到对上审批的,相关部门“一把手”要包案协调、限期办结。
三是领导干部调度督查的责任。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用到抓项目上,坚持走到项目一线抓调度、抓督查、抓招引和抓推进,特别是挂钩项目的市级领导,要切实负起牵头协调的责任,及时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的难题,为全市各级干部集中精力抓项目当好表率。
四是广大企业的主体责任。这是当前项目责任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产业项目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主体力量不调动起来,我们的项目工作光靠行政推动,就容易走进死胡同。要高度重视做好三件事:第一,通过强化政策激励、优化服务扶持,充分激发现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上项目、抓投入的积极性,形成“行政推动+市场化推动”的互动格局。第二,把企业潜在的项目资源充分挖掘出来,我市有很多企业和企业家掌握着比政府还多还好的部委关系、人脉资源和信息渠道。要加强政企联动,更大力度向上、向外争取优质项目。第三,必须密切关注本土企业投资外流现象,从深层次上找原因、拿对策,有效防止一边招引外来项目、一边流失本土项目的“怪圈”。
五是全社会全力支持的责任。就是要切实加强舆论宣传,把项目建设的责任传递到各级各层、方方面面,真正形成支持和服务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抓项目要聚焦“产业链”
项目是产业成长的“细胞”,产业是承载项目的“土壤”。抓项目必须聚焦产业链、聚焦产业集群,切实通过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努力催生新的产业,推动已有产业的“点”加快串成“链”、连成“片”。重点要着眼于四个环节。
一是产业链的龙头环节。就是要全力突破龙头型、基地型、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这方面抓成一个,胜过一打中小项目,我们最缺的也正是龙头项目,必须坚定不移、千方百计尽快取得新突破。当前,尤其要把飞机整机及核心部件,和汽车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全市一盘棋推进,尽快实现镇江的“飞机梦”、“汽车梦”,把相关产业的链条真正带动起来。
二是产业链的特色环节。就是要紧紧围绕产业的细分与深耕招引项目。前段时间,经信委对全市工业经济产业链作了调研筛选,提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高性能合金、海洋工程等15条产业链。下一步,要深化、细化每一条“链”的发展规划,更加注重产业细分和特色发展,更加重视融合型、跨界型的产业,主攻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环节,大力招引关联配套项目,向上下游延伸拓展,加快做强做大镇江的特色产业。
三是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紧紧盯住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的高端,引项目、抓项目。市政府发布了六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计划,明确到2015年销售突破5500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销售140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销售1700亿元。这些产业都要突出高端化攀升,着力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大力提高产业层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产业链的载体环节。就是要围绕产业“三集”发展集聚项目。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是下个阶段转型升级的重点,也是项目工作的重点。要以产城融合理念规划建设80个特色产业园区,凡是符合条件的新上项目必须向园区集中。同时,要深入思考怎么把政策优势、载体优势转化为项目竞争力,加速集聚自主创新型、生态环保型、节约集约型项目,提高亩均投入产出比。
三、抓项目要完善“工作链”
“工作链”实质上就是工作的流程和制度。流程要顺畅、高效,制度要健全、管用。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的机制。我们项目工作的不足,十分突出地表现在产业规划导向不明晰,确实存在“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无序性。我们产业布局散、乱的源头就在于此。项目工作同样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特别是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形势下,这方面更要树立战略眼光,增强项目工作的理性。这个问题要作专题的研究和部署。
二是强化跟踪推进的机制。对重大产业项目,从签约开工到竣工投产,实行全过程跟踪推进,强化调度、督查和考核。这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一整套的运作模式,仍要进一步增强科学性、有效性。调度要解决突出问题,督查要查出更大压力,考核要考出争先动力。特别要防止批而不动、开而不建的表面热闹,一定要在实物工作量、形象进度上紧盯不放。
三是强化梯次建设的机制。按照洽谈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着力形成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的格局,重点要抓好源头,在项目储备上下功夫,在招商上再发力,尤其要拓宽项目工作的视野,高度重视“四招四引”与城市营销的融合推进,切实解决项目源不足、后劲乏力的问题。
四是强化分类推动的机制。就是要区分三次产业、不同类型和不同推进阶段的项目,分门别类抓推进。成熟项目抓报批,在手项目抓落户,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这些都是我们娴熟的做法,关键是要区别不同的着力点,形成项目推进的联动态势。
四、抓项目要构建“人才链”
这一条,是项目工作的根本支撑。为什么我们的项目层次老上不去,重大的突破总是难以实现?归根到底是缺少抓项目的行家里手,“人才链”没有构建起来。
首要的是大力培养项目工作的领导人才。突出抓好干部项目工作的能力培养,外派、上挂、交流、培训等管用的老办法继续运用,并进一步拓宽思路、丰富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抓项目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同时,各级干部也要主动加强学习研究,对新领域、新产业、新项目始终保持敏锐性,对项目工作始终保持一股激情。有的同志说得好,抓项目要有想象力,要有创意。想象力和创意从何而来,主要来自于学习研究。
其次要大力招引和培养项目工作的专业人才。项目工作是个“专业活”,专业的事一定要让专业的人来干。必须看到,我市项目工作各个环节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要显著加大对项目策划、包装、推介、服务和资本运作等人才的招引力度,尤其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要有一批走得进世界500强和央企直接对话沟通的高层次人才。人才的引进要注重多种形式,包括柔性用人机制。镇江新区按产业链细分专业园区、把项目人才整合使用的方法值得推广。
第三要强化从项目工作一线选人用人的导向。更多从项目建设主战场上发现干部、选拔干部,多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项目建设第一线去锻炼。组织部门要研究从用人导向和制度层面,让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的人才脱颖而出。
五、抓项目要打通“要素链”
现在,大家普遍感到要素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怎么来有效破解?既要全力抓好当前的迫切问题,又要着眼于长效性、整体性、根本性解决,增强要素的持续供给能力。关于土地制约,要一手加强项目包装和对上争取,确保用地指标拿得到、拿得多、拿得早,一手狠抓内部挖潜,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科学配置资源、耕地占补平衡和规划管控调整,重点加大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处置和盘活力度,大力推进万顷良田建设,把腾出来、挤出来、争取来的土地资源更多地向产业大项目倾斜。这方面,一定要强调产业项目优先的鲜明导向。关于资金制约,也是“两手抓”:一手加强政银企对接,千方百计加大对产业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优化项目信贷服务,一手开辟新路,深化金融创新,切实解决企业负债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短贷长投问题,引导和支持更多企业走上市融资、资本经营之路,形成破解融资难的系统方案。要素问题包括环境容量硬约束的解决,根本上还要靠大力提高项目本身的质量和层次,真正是优质大项目,这些难题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