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龚正(2019年9月24日)“小厕所、大民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厕所革命”,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话】在全省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现场会议上讲话,,龚正,,9月24日,供大家参考。
在全省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
长效机制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龚正
(2019年9月24日)
“小厕所、大民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厕所革命”,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对农村改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积极探索、身体力行。4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川当知青时,就建了赵家河村有史以来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后来,从河北到福建,从浙江到上海,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解决群众如厕问题、推动“厕所革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在农村来一场“厕所革命”。2017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农村改厕。我们这次现场会,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践行初心使命,总结交流农村改厕工作,安排部署下步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持续解决好改厕中的各种难题,坚决把小厕所这件民生大事办实办好。
省委对农村改厕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按照省委安排,专门把“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调研专题,花了较多的时间精力,进村入户调研,可以说,到农村必看厕所,看到了群众生活的新变化,也基本摸清了改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更重要的是,拜群众为师,感受到群众无穷的创造智慧。省委常委会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时,专门就改厕规范升级进行了研究讨论。
7月4日,我们来滨州无棣调研,发现无棣的改厕做法,很有示范推广价值,和有关领导同志商量后,决定在这里召开现场会。8月30日,省政府专门召开专题会,研究了《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应当说,我省改厕工作,到了一个整体规范、提质提效的关键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必须紧紧扭住“规范升级”和“机制建设”,集聚各方力量,坚持结果评价,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扛牢扛好“厕所革命”重大政治责任
全力办好“小角落”里的“大民生”
2015年下半年,我省启动农村改厕试点,2016、2017、2018年全面发动、整体推进。在进村入户调研中,对这项工作,我们感到有三点判断,就是:成效初显、问题不少、任务艰巨。
所谓“成效初显”,就是要认识到,改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带来乡村的新气象新变化。这个变化是实实在在的,通过调研观摩,都能看得到。一是农村卫生条件持续改善。不用说改厕改水一体化,即使较低层次的三格式、双瓮式,只要管护到位、正常使用,也比过去旱厕有了根本改进。有的老乡讲,原来就因为厕所,在外上学的大学生,出去两年就不愿意回来,更不愿意带同学回来,改厕之后,现在愿回家了,有的还带同学到家里住。搞乡村旅游、农家乐饭馆、民宿等,也具备了基本条件。很多群众说,气味小了、蚊蝇少了,过去常见的拉肚子等疾病也少了。二是群众卫生习惯持续养成。改厕带动了草堆、粪堆、垃圾堆的清理,净化了环境,潜移默化改变了乱扔、乱放的习惯,卫生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村民,从开始嫌麻烦不愿改,到看到效果主动改,积极性显著提高。三是产业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农村改厕促进了厕具、卫生洁具、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农业“新六产”发展。据统计,改厕之初,全省本土相关厕具生产企业仅十几家,2018年底,已有近百家,产品不断销往全国各地。四是基层鲜活经验持续增多。这方面,大家发言中也介绍了不少,可以说,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借助乡村旅游、改厕一步到位,有的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管护办法,还有的在冬季冲水、除味、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创造了不少“土办法”,既经济、便捷,又管用、好用。总起来讲,“厕所革命”作为新生事物、民生之急,得民心、顺民意,群众从内心里是拥护的,对此要客观认识,坚定“规范升级和长效机制建设”的信心。
所谓“问题不少”,就是一些地方还存在质量不高、管护不好等问题,“管用、好用”上还需攻坚突破。就是说,问题客观存在,是前进中的问题,是从“量”到“质”的过程,解决好了,“厕所革命”就会实现“质”的提升。调研发现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一是,有的设施“不好用”。有些贮水桶踩踏板出水较为费力,老年人和儿童使用不方便,出水量少、冲不干净;部分贮水桶没有埋入地下,没有做防冻措施,影响冬季使用;有的厕屋简陋,部分农户厕所仅有围挡,门也闭不严实,顶部未覆盖或覆盖不全。二是,有的服务“不到位”。维修服务不及时,保修期外出现厕具损坏,有时难以买到合适的配件。专业管养队伍不健全,有些地方没有配备专门的抽运队伍,没有建立起覆盖到村到户、随叫随到的抽运体系。终端利用市场相对缺位,一些地区尚未建立起市场化的粪污利用机制,未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有些环节“不衔接”。改厕与乡村旅游、村居建设等衔接不够,改厕工作本身,部门之间协调也不通畅。我在调研中看到,有的村搞乡村旅游,建了污水管网,但厕所没有接入,改厕是住建部门管,污水管网是生态环境部门管,各管各的,缺乏统筹。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改厕正处在过渡期,还没有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纳米”问题,亟需深化提升。有的同志讲“有些群众不愿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主要还是“不好用”,要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不能想当然。
所谓“任务艰巨”,就是“小厕所、大民生”,必须克难攻坚、把好事办好。“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农村改厕表面看事不大,但事关农民生活质量,事关农村卫生环境,事关群众身体健康,也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直接回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包括农村改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践行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要求我们从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起,“改厕”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一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农村改厕是重要一环,这件事抓好了,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各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图”,都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不仅会带来健康效益、生态效益,也会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迸发出城乡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首要一条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对我省生态环境工作,包括农村改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抓实“小厕所”里的“大变革”,提升“小环境”里的“大文明”,让“厕所革命”照亮每村每户的“小角落”,让改厕这件“天大的小事”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助力跳板。
明确改厕规范升级路径
因地制宜推行“4+N”方式
前不久,省政府印发了《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厕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重点举措、长效机制。分“三个节点”推进:今年11月底前,确保完成1010万户农村改厕任务,年底前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市、区),率先实施农村厕所规范升级;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配套建设公厕,全省85%的县(市、区),实施规范升级;2022年底前,所有纳入改造计划的厕所实施规范升级,基本建立稳定运行的后续管护长效机制。总的是要按照“城边接管、就近联建、鼓励独建、资源利用”的原则,根据前期改厕情况、各村地形地貌地质、村民居住分散程度、污水总量、经济状况等因素,按照“4+N”方式,因村施策,分类规范提升。
第一类,对于城市近郊、集体经济强的村,厕所粪污通过敷设生活污水管网,纳入城镇管网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前期的投入比较大,但总起来看,是最有效、最彻底的改厕方式。比如,我调研的牟平蛤堆后村,距离城区10公里,这个村集体经济发展也比较好,污水管网与城区连在一起,厕所与城市居民家的一样。再如,胶州市对距离城镇驻地较近的76个村,在村内单户设立沉淀池,再通过地下管网,将厕所粪污和其他生活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排了一下,目前具备条件的,全省有2600多个村,今年年底前,争取50%的村启动升级。各地要统筹考虑这些村庄规模、投入成本、管网线路等因素,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有序将厕所粪污纳入城镇管网体系,实现设施的城乡一体化。
第二类,农业“新六产”发展较好、发展旅游的村,将厕所粪污并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这种类型,大体分两种,分别有800多个村,一种是,已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可接入厕所粪污的村。比如,淄博博山区的中郝峪村,典型的山区旅游村,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敷设管网12.2公里,将包括厕所污水在内的生活污水,全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和苗圃灌溉。这一类要“应接尽接、全部接入”。另一种是,未建设但具备建设条件的,要因地制宜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探索“以商管厕、以商养厕”等新模式,鼓励联建,实现区域统筹、共建共享。比如,可以将旅游厕所管护,纳入乡村旅游、特色景区等,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第三类,有一定集体收入、对粪肥需求不大的村,通过建设单户或多户的分布式、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这样的模式也有不少。比如,济南南部山区,落差比较大,敷设管网比较困难,6—9户,多的几十户,建立分布式的处理设施。再如,荣成俚岛镇烟墩角村,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数千只大天鹅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人与天鹅和谐相处,下雪的时候,景色格外优美怡人,这个村发展旅游,规划建设相对集中的户型污水处理器,敷设排水管道,实现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目前,全省已建设单户或多户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约16.8万户;其他有一定集体收入、对粪肥需求不大、具备条件的村,大约还有近千个。要结合村庄人口集聚程度、地理地形条件、目前改厕方式、污水产生规模等,科学分布、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厕所、厨房、洗浴等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
第四类,采取三格、双瓮、粪尿分集式改厕模式的村,实施厕所改造提升和粪污资源化利用。这种模式占大多数,这次现场会,重点是解决这方面问题。据统计,全省采用这三种改厕方式的村6.15万个,改厕总量超过900万户,占比超过90%,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多还是这种模式。算了一下,“4+N”方式中的前三类,造价从户均3000元到1万元不等,第四类方式,户均成本只需要1000元左右,现在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可能都采用前三类,更多的还是第四类。这次现场会为什么选择在无棣召开?就是因为无棣主要采用三格、双瓮、粪尿分集式改厕模式,具有普遍性、典型性。从全省看,无棣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基本处于普通水平,无棣能做到,其他地方也能做到。无棣的经验,主要是“四化”:规范化管理、整体化提升、智能化运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一举五得”:一是解决了粪污资源利用难题;二是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三是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投入,促进了“四减四增”,也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四是缓解了供气压力;五是群众通过出售秸秆,还能获得一笔收入。借鉴无棣经验,对三格、双瓮、粪尿分集式改厕方式规范提升,要害有四点:一个是,质量要过关,各类设施要达标,部件损坏能够及时维修,确保厕具“能用”;第二,设计要科学,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研发适合农村、经济实惠的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对贮水桶踏水板、压力喷水器,要进行改造升级,确保厕具“好用”;第三,服务要到位,维修、清运、管护,方便快捷,让群众“放心用”;第四,粪污“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以无害化还田、循环利用为重点,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生物质制气等项目。这四点做到位,量大面广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就会走出一条新路子。
另外,除了上述四种方式,还鼓励“+N”管护方式多样化。调研中,发现很多冒着“泥土气”的群众创造,管用好用,应当积极鼓励。比如,淄博有的地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向化粪池中投入菌类,经过厌氧发酵,变成液体肥料,流经湿地,自然消解。再如,有的山区村,地下是岩石、不好挖掘,可建立公厕、化粪池,由村委会统一负责保洁。同时,也满足了乡村旅游建公厕的需要。还如,泰安有的农户将打药的喷雾器改造后,进行冲水,用水量少,冬天也不会结冰;有的用盖子解决气味问题,类似的群众创造还有很多。确实是:群众最有创造力。对群众的创新做法,企业标准化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标准化产品,就会带动形成一个新产业。
这里强调,改厕方式,不是固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什么方式好用、什么方式管用、群众愿用什么方式,就采用什么方式,不搞“一刀切”。前面讲的“4+N”方式,是基本思路、主体方式,是方向性、指导性的,其落地过程中,还要具体化、特色化,嫁接一系列“土办法”,真正接地气,好用管用是“王道”。
强化日常管护
健全完善“五有”长效机制
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整体来看,建管脱节、后续管护不到位,是目前最突出的短板,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改厕成效就会大打折扣。要搞好建管衔接,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护,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五有”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要有制度。我们看到的无棣“四化”经验,之所以运行效果好,关键是建、管、护、运、用等环节,都有完善的制度规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去淄博的朱台镇调研,他们的管护机制也很完善,看了一个农厕服务站,由夫妇两人承包,可以提供抽粪、维修等服务,收集的粪液粪渣,经过处理作为农家肥,销往各地有偿使用。镇上配发专用抽厕车、统一制作农厕服务联系卡,农户打个电话就去服务,费用不现场结算,村民满意、填写满意卡,到镇里统一结算。当时,我讲,“服务好的,可以奖励”。刚才,朱台镇发言中介绍,按照群众满意度对服务站排名,群众满意度95%以上、排名前两名的,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这些做法都很好。“4+N”方式,每个方面都要有后续管护制度,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比如,纳入生活污水处理体系的,要完善农村污水管网、泵站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制定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规范。比如,采用三格、双瓮或粪尿分集式等方式的,要完善维修服务、清运服务、利用处理等管理制度。
要有标准。在前期改厕中,我们坚持标准引领,颁布实施了厕具产品、施工验收、使用维护等地方标准,规范了改厕流程。在规范升级中,也要统一设计标准,对“4+N”方式,分别制定标准体系。比如,农村改厕服务站,要有运行管理指南,怎么维修、怎么抽运、怎么利用,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要统一施工标准,加强培训指导,确保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技术、进行专业操作,力求“既卫生、又舒适”。要统一验收标准,厕屋卫生、抗冻性能、污水管网配套接入等,都要列明验收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升级一个、验收一个、好用一个”。
要有队伍。就是要建立专业化、稳定的服务队伍,确保“厕所坏了有人修、厕所满了有人抽”。这方面,各地探索出不少好经验。比如,无棣县汇报,组建17支清运维修队伍,运维人员有76人。比如,威海将两个镇的改厕长效管护,融入城乡环卫一体化,依靠现有的保洁队伍,提供日常服务。建立什么样的管护队伍?各地基础不同,改厕模式也有差异,要从实际出发,能市场化的市场化,能并入环卫的并入环卫,也可以鼓励规模化种植企业、农业合作社、沼气服务组织等,按照农户实际需求,设立改厕服务站。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要注意专业化,加强专家指导,培养专业队伍,提高专业水准,提供专业化服务。
要有资金。这方面,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多管齐下:省级补一块,地方拿一块,社会投一块,农户出一块。省里已将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纳入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工作效果好的地方给予奖补,市县也要相应安排资金。刚才发言中,不少地方讲到运用市场手段的鲜活案例。比如,齐河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优质第三方企业,成立运营维护公司,主管部门督评公司履职,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这种做法值得鼓励。要积极探索用好市场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推进厕具维修、粪污收运和处理的市场化运作,提高管护质量和水平。
要有监督。农村改厕规范升级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必须不断完善监督机制,让改厕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关键有两条:一个是,扩大“同盟军”,创造条件让群众参与、监督,改厕本身就是老百姓的事,要变“要我改”为“我要改”,这对提高工作实效至关重要。要畅通监督渠道,支持群众、媒体、社会各界全方位监督,公开曝光数据不实、质量不高、推进不力、弄虚作假等问题。再一个,强化科技支撑,借助大数据,实现管护的信息化、智能化。我们上午看的智能化管护系统,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大数据手段,车辆管理、人员调度、预警提醒全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了实时监控、闭环监管。要坚持“线下”和“线上”结合,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改厕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监督实效。
“五有”机制是一个总体要求,具体工作中,情况千差万别,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结果评价相统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常态长效。
统筹推进协力落实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村改厕规范升级,是惠民利民的实事,来不得半点“虚头”,必须实打实。现在,第一批主题教育刚刚结束,第二批正在扎实开展,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数字造假,坚决反对“造盆景”,坚决反对“面子工程”,真正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抓贯彻、抓执行、抓推进、抓见效。
高效协同推进。健全完善省、市、县、乡、村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省里已经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我总牵头,具体由于国安、刘强同志负责。省直有关部门,包括住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根据任务分工,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各市县也要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体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靠上抓,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办。这里强调,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扛起改厕工作的主体责任,可以县域为单位整体推进,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改厕任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挨家挨户做细群众工作,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有的地方把农厕管护工作纳入“党员联系户”体系,每名党员联系5—7户,要通过这样的细致工作,让村民改得顺心、用得舒心。当前较为紧迫的是,冬季越来越近,各项工作要抓紧开展起来,比如,摸清底数、排查问题,比如,贮水桶保温、粪液清运等具体事,能做的,尽快做到位。有关方面要跟进常态化的督导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让群众感受到改厕工作的温度。
鼓励基层群众首创。“4+N”方式、“五有”机制,都来源于基层创造,落实好这些任务,更需要群策群力,发挥群众的创造性。要大张旗鼓地激励基层自发探索,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对发现的好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形成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持续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要鼓励各地搞一些试点,聚焦改厕的关键环节、难点问题,大胆创新、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对率先突破、成效明显的,可以在用电、用水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也可适当给予物质奖励。新闻媒体要“眼睛向下、脚底踩泥”,对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要及时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始终从实际出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省地形地貌多样,人口众多,既有沿海又有内陆,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洼地,气候条件、经济水平、文化习俗,差异都比较大,各地改厕基础、工作进展也不尽相同,不管是确定改厕模式,还是建立管护机制,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急于求成,把握规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拿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来讲,就有生产有机肥、生物质制气、无害化还田等多种方式。仅生产有机肥这一种方式,也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况:有机农业、林业、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与苗木培育、林果种植、有机农作物种植等企业对接,将收集后的粪污作为有机肥使用;有机农业不发达、粪肥需求不大和偏远地区,可将粪污收集后,运送到污水处理企业进行集中处理;有使用需求的农户,可以配发小型抽液设备。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办法。
注重工作统筹。农村改厕虽是一项具体工作,但连着乡村振兴方方面面,“五大振兴”都紧密相关,必须搞好统筹,整体推进。要与脱贫攻坚、乡风文明、乡村旅游、美丽村居建设等衔接好,统筹抓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等工作,实现集成集效、综合效益最佳。这当中,集体经济是重中之重。所谓“兜里有钱好办事”,集体经济强了,对农村改厕、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都是有力保障,而且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也能增强。这方面,抓手有很多。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村,可以扶持他们加快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稳定增收渠道。对于形成扶贫资产的村,可以通过“四权分置”等方式,明确所有权,把扶贫资产放进村集体的篮子里,同时放活经营权、落实监督权、保障收益权,确保“保值增值”。应当说,方式多种多样,要指导每个村找准路子,把集体经济发展好。我省有的地方,将培养良好健康卫生习惯,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固定下来,与村民福利挂钩,形成了良好导向。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抓好文明如厕、厕所日常管护、卫生防疫知识等宣传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促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形成“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不需要提醒的自觉”。
“厕所革命”,关系民生福祉,映照初心使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以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长效管护的实际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