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典型】乡镇环境保护与生态绿色建设经验材料(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27 15:50:07 来源:网友投稿

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扎实推进生态、绿色新XX建设——乡镇环境保护与生态绿色建设经验材料XX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生态立镇、产业兴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典型】乡镇环境保护与生态绿色建设经验材料(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乡镇典型】乡镇环境保护与生态绿色建设经验材料(范文推荐)



多措并举 标本兼治 

扎实推进生态、绿色新XX建设  

——乡镇环境保护与生态绿色建设经验材料

XX镇党委、政府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生态立镇、产业兴镇、经济强镇”这一总体定位,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抓手,始终坚持整治、防控与循环发展并重,严格按照《市长环保责任书》与《生态市建设责任书》各项指标要求,落实规划、统筹发展,较好地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双赢”。特别是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以来,镇党委、政府没有松懈止步,而是瞄准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这一更高的目标,持续用力、加压奋进,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营造出了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统一思想,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地处矿区的优势,围绕煤矿搞配套产业、围绕增收富民抓经济,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建设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破坏。河流污染、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良性循环发展。镇党委、政府较早地认识到这一点,及时地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了“保护环境也是生产力,生态建设就是经济工作”的发展理念。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污染综合整治与生态建设工作

我镇从综合整治、根除污染源入手,连续运作了地瓜淀粉加工厂关停、汇河治理等几个大动作,全面铺开塌陷地治理开发、村镇环境卫生整治、道路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彻底解决地瓜淀粉加工业污染问题,打好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我镇地瓜淀粉加工企业技术含量低,且投资小、见效快,但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粉渣等污染物无法集中治理,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恶化了人居条件,损害了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必须集中整治、依法关停。在经过多次调查研究,争取到市委、市政府和环保部门大力支持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从20056月份开始,把关停地瓜淀粉加工企业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两名副局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公安、工商、供电、土管、工办等部门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在机关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协调调度、宣传发动、后勤保障、联合执法、考核评比五个工作小组,迅速铺开了集中整治、依法关停工作。具体工作中,我们算时间帐、打时间差,抢先机、抓主动,进村入户、走访座谈,引导广大地瓜淀粉经营业户主动停产停业。对有地瓜淀粉加工企业的党员干部,责成他们带头关停,先期拆除设备、清理场地;对普通群众,则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讲解关停地瓜淀粉企业的政策依据和重大意义,争取使他们能够主动停产停业。为促进工作进度和质量,我们把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将整个关停工作划分为宣传发动、集中关停、巩固扫尾三个阶段,绘制成形象进度图,标明每一处地瓜淀粉加工企业的位置及包保责任人,实行挂帐消号法,分期推进,分阶段考核,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奖优罚劣。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众损失,保护群众利益,镇党委、政府还明确规定,2005年 91日前,主动停产停业,并拆除加工设备和机械平台的,补助农户机械拆除费用1000元。并积极帮助这些加工业户谋求新的发展门路,争取早日转产转业。通过实施以上措施,不但彻底解决了加工业户的思想顾虑,而且充分展现了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好形象,得到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和支持,确保了整个关停工作的顺利进行。截止059月底,全镇97处地瓜淀粉加工企业全部关停,共拆除加工设备128套、机械平台近7万平方米,并且没有出现暗自经营现象,更没有出现一起信访上访事件。 

2、以塌陷地综合整治为突破点,持之以恒地搞好生态综合治理开发XX境内共有塌陷地3.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 %,人地矛盾非常突出,为此,镇党委、政府树立早抓早主动、早抓早受益的发展意识,把塌陷地综合治理开发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坚持“自愿、有偿、规范”和“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承包、转让、入股、租赁、互换等多种形式,相继治理开发了董庄铺旧村址、老泰临路以北和平阴矿、陶阳矿、国庄矿等片的塌陷地,累计争取国家、省、市各级无偿资金4000多万元,治理开发塌陷地2万多亩,受益群众3万多人。同时,在塌陷地治理项目区内,我镇利用闲置场地或厂房引进密度板、制鞋、铸钢等项目14个,发展速生丰产林8800亩,开挖渔池1600亩,发展上畜下鱼养殖模式的小区45个,建设高效高产田6250亩,发展特色种植300亩,构建起了集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发展大框架。

在搞好塌陷地综合治理开发的同时,镇里投资400万元,全面铺开了大、小汇河清淤治理工程,对1.2万米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加固堤防,并沿河道进行浆砌,搞好美化、绿化建设,还沿河群众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该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已完成了全部工程量的80%以上,4月底就可全部竣工。

我镇立足北部陶山自然风光和商圣范蠡人文资源的优势,聘请资深专家作旅游开发规划,成立专门班子抓集中治理与开发建设。连续实施了西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北部山区农业生态综合开发2个项目,栽植侧柏、火炬等绿化树木16.5万株,发展干鲜果经济林6000亩,修建小型水库2座,使清水上山、绿树缠腰,彻底改善了当地的植被生态环境,为进一步搞好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我镇以陶山小流域为依托,开始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策划论证,并通过了初期预审,近期联合国专家将到实地进行验收。

3、突出抓好城镇环境整治,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坚持用全新的理念建设城镇、管理城镇,取得了明显成效。城镇规模迅速扩大。以泰聊铁路和湖王公路、泰临公路这两条省级干道为轴心,相继投入近2000万元,铺筑了镇驻地南北、东西两条大街和友谊、陶阳、文化三条道路,构建起了“两纵三横”的城镇路框发展格局。积极引导李寨、涧北、北王等搬迁村向镇驻地集聚,并且顺利启动了驻地中湖、东湖东两个村的“城中村”改造工程,使城镇建设的人气、商气进一步提升,城镇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填。目前,镇区面积达到了2.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4万人。到2015年,镇区面积将达到4.7平方公里,镇区人口5.3万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镇不断加强水电路、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共硬化道路18.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68盏,仅20032012两年,就完成了17条、50公里的村村通公路建设,使道路硬化率达到了85%以上;建设日供水量1680吨的自来水厂9,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00%;建设35千伏的变电站1处、水冲式公厕4处、垃圾箱台45个。2000年,投资150万元,在镇驻地建设了一处占地15亩的文化广场公园,安装雕塑1个,栽植各类绿化树木近300株,并安置了各类体育健身器材。目前,镇区内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了4.8公顷,绿化覆盖率26%以上。功能分区日益合理。目前,我镇形成了以镇驻地为中心的商贸服务区,以市五中和镇中学为中心的文化教育区,以泰聊铁路为中心的工业园区,以搬迁新村为中心的居民商住区等“四大功能区”,商贸、居住、休闲娱乐、就医就学等功能一应俱全,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收到的几点效果和下一步打算

通过这几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中的不懈努力,促进了我镇各项工作的提高。一是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以良好的生态环境稳定地吸引了外商投资,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2005年,共引进兴盛彩钢复合板、鲁化再生材料、金城机械等项目28个,实际到位资金突破了1.5个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232万元,工商税收899万元,均比04年翻了一番,发展后劲有了更大程度地增强。二是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工作中,我们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范围,尤其是注重镇村两级的环境综合整治,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提升了镇村两级的生态文明水平。通过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生态市建设责任书》,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而且推动了群众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和传统观念的更新,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在全镇营造出了解环保、认识环保、重视环保、支持环保、狠抓环保的氛围。 

总结几年来的环境保护与生态绿色XX建设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比,仍有不小差距。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支持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落实好领导班子成员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镇村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确保《市长环保责任书》与《生态市建设责任书》的各项指标都落到实处。特别是要采取 “强化领导‘保’、宣传发动‘引’、规划先行‘推’、政策驱动‘激’、考核奖惩‘促’”五项基本措施,在防止地瓜淀粉加工企业反弹、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生态恢复、小流域治理等工作上集中用力,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开放的现代化强镇!

                                      二00六年五月

 

推荐访问:乡镇 环境保护 典型 【乡镇典型】乡镇环境保护与生态绿色建设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