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乡镇是党和政府最基层的政权,是党和政府事业的基础和根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农民心声的了解、具体问题的解决,都要靠乡镇来完成。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调研】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
乡镇是党和政府最基层的政权,是党和政府事业的基础和根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农民心声的了解、具体问题的解决,都要靠乡镇来完成。可以说,乡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前沿指挥部。当前,乡镇一方面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农村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乡镇又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历史使命。因此,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新形势下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公权力有所弱化
一是自主的生产经营方式,使群众对乡镇的依赖性减少。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由政府统一组织和安排,人们习惯于钟声、哨声的统一指挥,干什么、怎么干都由政府说了算,钱、粮、物都由集体统一分配,有什么问题大家也习惯于找政府,政府很有权威。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深化,农民现在逐步走向分散经营和市场,乡镇对农民的控制力、影响力大大减弱。二是村级自治体系的建立,使乡镇行政推动力度减弱。1998年,全国人大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揭开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改革的新篇章。村民自治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民主进程的发展。但是,村级自治也给乡镇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过去村委干部可以由乡镇直接任命或免职,现在不行。三是机构改革,乡企改制等,使乡镇公权资源减少。一方面,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七所八站”的撤并,部分部门的上划,使乡镇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缩小。另一方面,乡镇企业改制使乡镇的经济控制力大大减少。改制前,乡镇一级几乎都有自己的企业,集体经济的收入相对可观。改制后,乡镇绝大部分企业走向了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集体企业,既使有,数量少,规模也小。集体企业的匮乏,使乡镇经济失去了长期稳定的支撑。乡镇财政增收困难,资金缺口大,除正常的“人头”费和维持机关正常运转外,可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财力非常有限。
(二)生产方式多样化带来的思想多元化,使乡镇管理难度加大
一是村级干部难管理。由于部分村民对村委换届不重视,或受一些眼前利益的诱惑,致使选举出的村干部良莠不齐:有的是老人当选,工作习惯于老办法、老套路;有的是老好人当选,工作局限于推推动动;有的是家族带头人当选,维护自己一家的利益;有的是恶人当选,工作专门跟村“两委”对着干。对这些干部,乡镇是管不了、免不掉。二是群众思想难统一。生产方式的多样化、利益分配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思想的多元化。由于利益不同,现在要使群众在某一问题上思想统一起来,难度越来越大。即使像修路、修渠这样的公益事业,有的人出于自身眼前利益也会设置障碍或阻扰。三是党员队伍难组织。随着外出务工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多,党员队伍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过去是党员找组织,现在是组织找党员,农村党员队伍出现了“找不到、靠不拢”的情况。
(三)体制与机制的不对称使乡镇工作难度加大
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机构精简了,人员变少了,部分权力实行了上划。但是,乡镇工作内容却没有相应得到精简,大到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性的工作,小到环境卫生等一些突击性、临时性的任务,仍然需要乡镇来组织完成。同时,在依法行政的情况下,由于乡镇不是执法主体,在具体工作中,只能采取协商、说服、教育等方式来推进。乡镇工作不干不行,干不好也不行,出了问题还要负责。“责任大、权力小”的矛盾使得乡镇综合管理和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制约。
二、克服困难、不断创新,把乡镇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面对困难和挑战,乡镇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通过改革和创新,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努力把乡镇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突出工作重点
乡镇工作头绪繁多,任务繁重,叫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因此,乡镇在抓工作的时候,要学会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对事关政策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点工作要时时记在心上,全力以赴去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逢先必争,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突出重点弹出最强音。当前,乡镇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思路,引导经济快速发展。具体讲,就是围绕比较优势上项目,围绕优势产业上规模,围绕优势产品创品牌。围绕比较优势上项目,就是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确定一个正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围绕优势产业上规模,就是不断把产业做大做强,时时引导成熟的企业通过技术革新、产品更新和服务提升等形式,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合资、融资、上市等形式,不断增强企业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围绕优势产品创品牌,就是努力引导企业把自己的优势产品做成知名品牌,从而形成品牌效应,带动企业快速发展。
二是积极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进入1000-3000美元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既是一个加快发展期,同时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在农村,过去的矛盾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村干部身上,叫作分配不公、账目不清、恶劣作风。现在,由于分散经营带来利益的多元化,农村矛盾也出现了多层次化,有干群之间的矛盾,群众之间的矛盾,还有群众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因此,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基层矛盾化解和稳定工作,需要我们切实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知道群众在想些什么、真正需要解决什么,做到早预防、早知道、早解决。要及时化解矛盾。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在基层工作的同志都知道,农村很多矛盾和问题,其实是拖的时间太长,把小事养大,大事变难了。农村很多事、很多矛盾,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多少金钱,付出多少气力,关键是做到及时化解。化解不及时,可能是花钱、费事没效果。化解及时了,可能是不花钱、费小事、大效果。
三是关注民生,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民生连着民心。民生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关系着人心向背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作为基层政权,乡镇必须把关注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要积极增加和改善公共设施。通过向上争取、自己努力和多方募集的形式,解决农村水、电、路、气等硬件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中存在的资金困难。要认真搞好村庄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从所辖村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产业基础等实际出发,科学规划,有序实施,坚决防止放任自流、乱拆乱建等现象的发生。对各村的建设,要合理定位,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作为政府,我们一个是管方向,让大家知道往哪里走;一个是帮助弱者,让他们跟上队,差距不要拉的太大。锦上添花意义不大,雪中送炭终生怀念。现在,真正富起来的人,不需要我们多管,我们要管的是弱势群体。要认真解决好农村五保户、困难户等的吃饭、穿衣、住房、医疗等问题,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同时,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子女,也要认真关照好、帮助好。
(二)改进工作方法
一是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任何人、任何事都在法律的约束范围之内。因此,乡镇工作的同志,必须学会依法办事,做到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法律规范权力运行的方式和手段,防止出现“以言代法”、“以权乱法”、“以权压法”的现象。要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
二是支持鼓励经济合作组织和群众团体发挥作用。过去,政府包揽一切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和弊端:本来不该我们管的事情,由我们直接来管,与农民发生了碰撞;本来应该由法律解决的事情,由于行政的干预,与法律发生了碰撞。现在,在机构改革、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乡镇不能再事无巨细全部站在台前,不仅要学会做演员,有时候还要学会做导演,学会引导和鼓励经济合作组织和群众团体来发挥作用。比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我们要求农民去种什么、干什么,往往负有很大的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充分发挥经济合作组织在产业机构调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它们来引导而不是命令农民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是引导和帮助村民组织体现乡镇党委的意图。要结合村民自治,把“组织意图”转化为“村民意愿”。就是把我们乡镇“相中”的意中人,通过培养、宣传和锻炼,使他们在群众中逐步树立威信,得到群众的认可,从而进入村“两委”班子。要运用村民自治,把“政府意图”转化为“村民决议”。就是把我们要办的事情,不是通过红头文件,而是通过认真做群众的工作,做村干部的工作,转变为村民决议来实施。要结合村民自治,把政府的部分规定融合到村规民约之中。现在农村一些工作,靠说服教育是不行的。有些是上级硬性规定的,不强制不行,强制不力不行,强制过头更不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靠村民自治组织在村规民约中把这些问题写进去,通过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的行为。
(三)提高领导艺术
一是谋全局。古语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谋全局,能不能从宏观的高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是对一个领导者水平高低的最好评价。谋全局,首先要知全局,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知道政策的走向、发展的方向;其次,要有全局意识,有长远观念、政策观念,不能鼠目寸光,不能一叶障目,急功近利,盲人摸象,摸住什么就是什么;最后,要有驾驭全局的思路,像下棋一样,该用车的用车,该用马的用马,该丢卒保车的丢卒保车,做到谋势而不是谋子。
二是抓关键。古语讲:“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这就是抓关键,抓根本的意思。作为乡镇这一级,关键点就是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在这方面,我们鹤壁市从2003年起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改善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鹤壁市已面向社会公开选拔5批1320“大学生村官”全市一半以上的村有2名以上“大学生村官”。这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农村干部队伍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使原有村干部中一些自恃无人可接替、不思进取的“太平官”有了危机感,他们和“大学生村官”明争暗赛,使农村干部队伍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求特色。现在,有些乡镇,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也不可谓不劳累,整天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也不能说没干事,也干了很多事,讲起来是“一二三四”。但干了这么多事,却没有什么影响和成效。究其原因,是因为工作平平,没有什么特色。因此,干工作,求特色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首先,在比较中发现特色。要找准工作的切入口,这个地方适宜干什么,干好什么,就集中精力干什么。或者说在这么多的工作中自己有什么优势,就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其次,在工作中培育特色。特色,有些是天然的,像自然景观;有些是苗头,需要培育,在培育中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最后,在创新中打造特色。在现实工作中,既要做到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同时又不能局限于小天地,不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创新是社会动力的源泉,也是我们工作干出特色的重中之重。一个人,如果整天不想着创新,工作就不可能有进步,也不可能有特色。创新,其实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有一个案例,讲的是某管理学院要求三个学生把梳子推销给和尚。第一个人正好碰到和尚挠头,就告诉他用梳子比手好,卖给和尚一把;第二个人看到拜佛的人有的蓬头垢面,就对和尚说这对佛不敬,应该给他们发把梳子梳梳,也成功了;第三个人告诉和尚,这么多人来进香,目的就是想落一个好名声,如果把梳子做成一个“慈善梳”,谁来了送给他一把,时时提醒他做善事,进香的人就会更多,结果卖给和尚一千把梳子。因此,思路决定出路,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思维变了,就有可能。一些事情,不是做不到,关键是想到想不到,思想开窍不开窍。
推荐访问:乡镇 新形势下 如何做好 【乡镇调研】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