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乡村振兴党课(仅供参考)

时间:2023-06-26 20:30:05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党课根据镇党委要求,下面,我结合结合近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围绕“深学悟透党史内涵、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以赴奋力谱写新时代湘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一主题,就如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乡村振兴党课(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党课】乡村振兴党课(仅供参考)

乡村振兴党课


根据镇党委要求,下面,我结合结合近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围绕“深学悟透党史内涵、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以赴奋力谱写新时代湘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一主题,就如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与全区同步一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新时代X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党课形式与大家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体会。

一、关于对学党史、学讲话的几点思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回顾党的历史,从南湖起航的“小小红船”到新时代劈波斩浪的“巍巍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高度重视学习总结党的历史,传承发扬党的成功经验,善于从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历史自觉,把学习党史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既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集中教育重视理论武装、全面精神洗礼、树牢宗旨意识、突出自我审视的主要特征,又彰显了重大节点、重大主题、重要任务的鲜明指向,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我们要把学习领悟党史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切实将党史作为干事创业路上的“清醒剂”“正身镜”“导航仪”,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坚持政治高站位,深刻认识学党史、学讲话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而我们农村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之关键,我认为就在于是否能从严从实学党史、学讲话。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深远、意义重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党史和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是这一教科书中尤为关键的内容和必修科目。第一,学习党史是牢记初心使命的必修科目。从红船初心到井冈星火,从抗战硝烟到解放凯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从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转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新时期的开启,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必须坚持从党史和新中国史中汲取力量、补钙铸魂,在矢志不渝奋斗中认真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第二,学习党史是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党史记录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足迹和伟大成就,铭刻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实践智慧。新时代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从党史中汲取经验和能量,正确把握规律,清醒认识阶段性工作实情变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丰厚滋养。第三,学习党史是自我革命斗争的正身明镜。10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守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指引着一代代的共产党人砥砺斗志、奋勇前行,这些革命斗争和宝贵精神,始终是我们推动自身革命斗争的铮亮明镜,必须始终如一坚守。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站位大局审视基层党建,着眼长远谋划基层党建,立足实际定位基层党建,保证基层党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严格落实村党支部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学党史、学讲话纳入党建工作年度主要内容,建立党员干部带头为群众办实事的头雁机制,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党员干部和村委会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自觉把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

(二)坚持保障高要求,持续夯实各项工作推进基础。今年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开展学党史、学讲话、开新局这一活动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淬炼灵魂、不改初心,以新使命引领新作为。红旗村党支部站位新起点、聚焦新要求,该怎么做才能保障农村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这是每一名党员应该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关键点还是在于学习和作风两件事情。一方面,要强化思想武装。我们要始终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健全完善村党支部学习制度,严格按照党建工作要点制定支部理论学习计划,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简史》等重要理论书籍和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着力提升学习的广泛性、系统性、深刻性,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还要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培训等学习教育,有计划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持续推动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严明纪律红线。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要求,坚持严要求高标准,制度化规范化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切实保证党内组织生活的纪律性和严肃性,持续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初心使命,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进一步推动工作。

(三)坚持工作高质量,锚定新时代乡村工作路径。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最终还是要落脚于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群众满不满意、放不放心作为检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衡量标准。我想,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还是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对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同动员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结合起来,坚持高标准推进工作。一是统筹推进民生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立足点,把实践活动与农村治安综合治理、便民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工作结合起来,办好一系列实事好事。同时,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关键一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工作一线,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围绕群众提出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难点堵点,针对性进行解决处理。这一工作,我要带头开展,以后,每月我都会在群众家里现场办公几次,当然,村委会班子成员也要全程参加。二是持续狠抓组织建设。党组织建设是党史学习教育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要注重建章立制,深化标本兼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作风,强化制度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履职,把党的组织工作和农村经济工作捆在一起抓、结合起来建,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带头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各项重要决策部署安排,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各类工作任务。三是突出群众导向。基层治理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方面,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这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其中党中央就鲜明地提出“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明白,做好基层治理的工作需要党委政府、农村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履行各自权利义务,更需要紧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群众导向,才能够把准基层治理的方向,找准农村治理的着力点,努力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和能力,才能够让农村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够对农村治理有更多的认同感,成为农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深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力以赴抓好农村网格化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落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千方百计推动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高效、精准对接,进一步丰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活动载体。

二、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关键点

“乡村振兴”这四个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个词汇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词汇和关键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举旗定向、高瞻远瞩,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和新举措。其中,针对稳定全局的““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产生背景。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底,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同年12月,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17年及过去五年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2018年2月,党中央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我们从乡村振兴战略的产生过程来看,不难发现党中央对乡村振兴是高度重视的,也是严谨慎重的,那么为什么要在现阶段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来呢?我认为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一方面,农村繁荣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将开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农村发展现状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和问题短板。一是我国现正处于农村巩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脱贫工作形势大好但后期巩固任务依旧艰巨。二是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但劳动力大量外流,产业空心化问题更加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三是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四是农村社会的聚合功能不断退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松散。五是农村生态环境整体好转、局部恶化趋势仍在继续,农村增绿任务艰巨。这些问题既制约了新时代农村高质量发展进程,又对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另一方面,党中央对实现农村发展有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当时也对农村建设提出过总要求,分别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们对比来看,这两种表述字数一样,但是在内容上出现了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生产发展变成了产业兴旺,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实,农村产业不仅要发展,还要达到兴旺的更高要求。二是村容整洁变成了生态宜居,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需要建设的内容更丰富。三是管理民主变成了治理有效,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更高、更全,更注重结果导向。四是生活宽裕变成了生活富裕,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更高,农民生活水平要从过去的宽裕上升到富裕。如果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的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话;那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是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说明,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是党中央对农村现代化发展做出的新判断,提出的新思路。

以此来看,切实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滞后问题,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农村发展的新要求新理念新举措,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背景,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历史对党和人民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以解决好““三农””问题为根本重点,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原则,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基本任务,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为途径对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拟定的战略发展思路和做出的重大工作部署。

具体来说,乡村振兴战略有5点主要内涵。一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二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三是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四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五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在这里,我们要重点掌握3个时间节点和7项基本原则,这是我们落实落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3个时间节点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所以说,在今年我们就要有配套性的制度政策和工作架构,这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重中之重,镇村的党员干部要多下功夫进行思考。

7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这里,7项基本原则我就不一一展开说了,但是,我认为我们对7项原则的学习把握,我要弄清楚3个问题。

第一,理解基本原则要明确“为谁干”的问题。村党支部是一个村的“主心骨”,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初心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本村群众做好服务,竭尽全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自觉地将初心和使命体现在为民服务上,体现在落实低保、临时救助、防汛救灾、耕地地力补贴等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上,体现在处理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在基本原则上,这次明确提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理解基本原则要弄清“干什么”的问题。基本原则里提出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已经为我们定下了工作任务目标,就是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三,理解基本原则要搞懂“怎么干”的问题。村干部是群众眼里的官,村两委是群众心中党和国家的一级基层组织,村支部和党员的所作所为直接关乎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红旗村支部的班子成员是有战斗力的,所以,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一定要紧扣基本原则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既要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又要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四)从三个层面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集中论述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分量非常重。怎么理解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怎么把握它深刻的内涵,怎么弄清它提出的新要求,怎么读懂它的核心要义和历史意义?我认为,不能简单就文字来理解文字,必须站在时代的新高度,联系起来认识和领会。至少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把握:

一是从新时代现代化强国战略布局来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一部分的主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部分中,集中部署了七个重大战略,强调“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其中,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提出来的,且排在第四位,这就表明,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二是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特别重视,先后作出来一系列重要指示。他反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习近平关于“三农”的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的集中体现。

三是紧密联系我村“三农”工作实践来把握。红旗村近年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取得了不小的变化,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红旗村的喜人变化是“四个南郑”建设过程里农村发展变化的缩影,这主要是依靠镇村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追赶超越的工作目标不断奋斗取得的,这些都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一致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需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发挥独特优势,体现具体特色,才能各美其美。

)关于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的重点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具体落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与新农村建设相比较,内涵与外延都有很大的提升。省委省政府对标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这是我们省各级党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蓝本。这份意见涵盖的内容很丰富、表达的视角十分专业,具有极高的政策含金量,我一直考虑在适当的时候,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我们村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专题辅导教育,所以,我就不进行全面解读了。在这里,主要围绕几个重点与大家交流。

第一方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基础。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见》明确指出,要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促进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推动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都知道对于农民而言,土地是他们的心头肉,《意见》提出的这几项措施是落实土地承包法的集中体现,能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这样才能让农村的产业兴旺有坚实的制度基础。二是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农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关键问题是集体建设用地能否入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然而,过去几年,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措施进展缓慢,其涉及的问题和矛盾是全局性、深层次的。本次《意见》指出,要系统总结西安市高陵区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调剂机制。可以看出,《意见》内容已经涉及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等关键性问题,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体现。

第二方面,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是对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深入阐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创新确保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收入的思路和政策。近年来,由于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倾向于购买进口农产品,造成了“进口入市,收购入库”的现象。政府制定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传递的价格信号逐渐扭曲了资源配置,背离了市场规律,造成供求结构性失衡。以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收购的农产品无法顺价销售,大量粮食压在库里,仓储费用和贷款贴息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新形势下,我们正处在粮食安全政策重大调整的节点上,《意见》指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粮食产能,确保关键时刻产得出、供得上。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从这几项内容上,我们看出,《意见》已经在确保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收入方面有了创新思路和政策,切实改革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二是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着农村改革的持续深化,我们现在有很多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到非农领域,从事非农产业。除了以老人、妇女为主体的小规模兼业农户之外,以农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兴起,比如,汉山街道办养殖土鸡的屈昊、脱贫攻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农村合作社、金正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他们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商品性农产品的主要提供者。现阶段,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城镇化进程大环境没变,所以农业经营主体将长期呈现多元并存的格局。

《意见》指出,要围绕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把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与带动小农户的数量挂钩。开展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直接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完善土地入股、订单带动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这些政策的落实,将推动农村把那些离土离农的农村人口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过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不仅能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夯实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

第三方面,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乡村振兴战略用“生态宜居”替代“村容整洁”,是乡村建设理念的升华,是一种质的提升。“生态宜居”四个字蕴含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一是关键在于思路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意见》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等都有具体的安排,但是在本部分的开头就指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就说明我们已经明白,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当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但首先要更新观念,重点解决思路问题,在思想上要更多地注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关心的是如何将农耕文明的精华和现代文明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和生态宜居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二是生态宜居的乡村需要城乡资源和要素的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绝不仅仅是农村的要素流向城市,城市的要素(资本、技术、管理)和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也要流向农村。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部分村庄的消亡不可避免,但一部分村庄仍然要长期存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意味着农村不能再延续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状况,改造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仅靠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必须引进先进生产要素。

《意见》指出,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把农村公路建、养、管经费纳入市、县政府财政预算,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建设“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和移动4G网络覆盖工程。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农民不仅可能分享到深化改革后产生的红利,城乡的良性互动也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力保障。

第四方面,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意见》指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为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方向。一是在法治的框架内创新自治制度。村民自治要有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制定村规民约是对传统农耕社会制度遗产的扬弃和继承,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乡村基层制度安排。无论是村规民约的制定,还是村委会及各类村民自治组织开展的活动,都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民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这为村委会今后开展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村民自治也要有组织作为保障,要大力发育多元化的农村基层社会自治组织,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没有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村民自治就无从谈起。我们现在的农村基本架构是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中的群众往往具有相近的血缘地缘关系,他们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关系比较密切,管理半径较小,群众对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监督较易操作。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已经成为现在农村基层富有生命力的一种自治组织形式。去年,区上大力推广的“院落问政”就是村民自治与法治紧密结合的重要体现,我在思考我们村是否也可以推行“院落问政”这一方式并进行突破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我要思考,在座的各位更要思考,最近,我也会带领大家到汉山街道办的汉山村进行学习。二是狠抓乡村治理的道德重点。任何制度都可能存在缺陷和漏洞,要防止乡村基层一些人或群体在制度变迁中利用制度的漏洞谋一己私利,就必须狠抓乡村治理中道德建设这一重要环节。《意见》中提出,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要。要加强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建设,健全“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同时也提出,要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我理解,德治是要点重点和关键点,抓德治就是要把党建摆在首位,抓住了村党支部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为今后农村的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结合镇村发展实际,要从以下几方面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一要强化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以科学的规划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我们镇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谋划,从思路上、规划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好方向。统筹考虑各村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域文化和村民实际等要素,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规划、生态规划、公共服务规划等,建立起特色鲜明、相互衔接、操作性强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体系。但是,在制定规划时,各村各单位都应主动参与进去,特别是红旗村要深入分析乡村发展潜力,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衔接配套其他规划,既要分清层次、形成体系,也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更要有操作性能够执行,并且得到群众的认可。

二要突出特色产业支撑,以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持续致富增收。我们要明白只有产业兴村,乡村发展才有支撑和后劲;只有特色兴村,乡村发展才有活力。在这里,我提几点思路: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根据本村地形地貌和气候因素,充分发挥菌类种植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菌类种植面积,加强菌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按照“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方式,推广订单种植,实现订单化、集约化生产,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要加快特色养殖方式转变。我们村有部分村民还是在搞个体养殖,比如前段时间我了解到的村户养牛,但是不成集体规模,我觉得我们可以探索村集体养殖的路子,积极发展养殖专业户,扩大规模存量,形成品牌优势,提升竞争力。要加快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开展技能培训认证,努力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不断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增加群众劳务收入。鼓励有思想、有特长、懂经营、挣到钱的人群回乡创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致富。这一块,是今后乡村振兴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村党支部要加强与镇党委、宣传部、科技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强优质培训资源的倾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技能培训。要加快农村电商培育。现在,村子的通讯条件有了质的提升,网络全覆盖已经基本实现,我们搞发展不要总盯着线下经济,更要注重发展线上经济。现在网络媒体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有可能推动经济效益呈几何倍数扩大,比如说红庙镇的土蜜哥刘天普,他就经常利用抖音、微信等软件搞直播,久而久之,他经营的崖蜜也就广为人知了。所以,我们村要广泛利用特色优势资源,以此来加快农村电商培育,发展线上农业特色经济。特别是,加大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支持力度,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在本地创业。

三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过硬的基础设施铺平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我相信我们镇党委肯定会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时机,高起点规划,快速度建设,硬措施管理,认真对接争取各领域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通村道路及村内巷道硬化,完善道路管网、供水排水、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基层政权、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而红旗村要立足长远,思考谋划一批发展项目,组建项目库,夯实发展后劲,村两委要紧盯关键环节、加强争跑力度,尽早让项目开花结果。

四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要持续抓好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建立完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机制,总结推广户用污水处理工艺,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要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强化对村内河道、水库、林地的日常巡查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确保河道行洪畅通和河流、林区生态环境安全。要持续加强荒山荒坡植被管护力度和执法巡查整治力度,安排护林员、巡河员队伍定不定期开展巡山巡河工作,突出农村生态文明和生活环境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农村,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尽量保持乡村优美独特的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的乡村意境。

五要培养“三农”工作队伍,以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带动乡村振兴。要完善乡土人才的培养体系。村两委班子要充分调动乡土人才的积极性,鼓励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品种养植,放大乡土人才的发展空间,注重培塑刘天普、屈昊这类的优秀农业人才。要打造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用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各类教育活动载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农村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乡村振兴发展的领头人,指导农户不断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引进有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队伍,南郑这类的企业不是没有,主要还是需要村多下功夫去联系去沟通,用资源换市场,让其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有效组织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成功进行农产品市场营销。

六要构建乡村治理体系,以健全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领推动乡村振兴。要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村民自治为根本的原则,着力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村两委要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本要求鼓励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法治框架下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要强化监督管理,不仅是要按规定落实村务公开,更要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增强村民法律意识,真正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型乡村秩序。要加强乡村德治建设,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重要教化约束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道德评议、树立典型等工作,持续深化“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形成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良好风尚。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借这次讲党课机会,我重点讲一下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方面的总体要求中,乡风文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坚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优秀文化引领乡村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的思想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因此,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抓住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是抓导向。坚持正确导向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群众思想道德建设。一方面,深入实施“弘六德·展六美·建设四个南郑”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和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另一方面,以院坝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庭院问政为重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进诚信建设,使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是抓阵地。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方面,通过新建、改造、置换等方法,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努力实现“文化活动人人参与、文化产品送到身边、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成果人人共享”。“三农”题材是很多的网络媒体关注的重点,比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今日头条、百度百家号、趣头条等自媒体。区融媒体中心也在打造符合南郑特色的融媒产品,村上的党员干部要多思考“三农”工作成效的宣传展示,加强与融媒体中心的对接,制作反映红旗村乡村振兴的优质文化作品。另一方面,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我看村上也是有懂知识、有文化的乡贤群众,针对这类群体,村两委要积极开展文化结对帮扶,与镇党委和区文联充分协调,引导全区文艺界人士投身我村的乡村文化建设,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三是抓培育。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首先,以塑造良好的家风家训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活动,以此培育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弘扬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良好家庭新风尚。其次,注重培育新型农民,利用道德讲堂、三下乡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类政策理论宣讲等载体,邀请志愿者深入我村,开展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开展好学党史、学讲话、开新局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保障

开展好学党史、学讲话、开新局及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一名党员就是一张名片,一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身处基层村居一线,与村居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五里沟村要想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绝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参与和带动。

一是讲政治,树牢大局意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政治思想、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无处不在,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方面,在组织上讲政治。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同镇党委保持一致,坚持做到令行禁止,行令畅通,决不歪曲和变通。个人利益服从大局利益,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同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进行斗争,做党的理论的忠实实践者,方针路线的坚决执行者,政策原则的坚定维护者,确保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在工作上讲政治。在工作中要积极拥护执行镇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必须严格按程序、按规矩办事,该沟通沟通,该请示请示,该汇报汇报,不能随心所欲,乱了章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是决不允许的,要严格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积极帮助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二是讲规矩,坚持遵规守纪。所谓讲规矩、有纪律,就是要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首先,要带头遵守党纪条规和制度要求。村两委班子要通过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弄清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用纪律和规矩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其次,要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实践证明,村规民约制定得好、履行得好的村,村民自治程度就高,村级集体经济和社会事业就发展得好。反之,一些村级集体经济落后、村级民主管理混乱的村,村民发展的整体水平相对要低,村级公共事业也难办。而村规民约履行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的作风怎么样,我们党员一定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好的作风带出好的村风民风,实现党风与民风的良性互动。最后,要带头遵守镇党委的部署要求。我们常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两委班子成员要不打折扣、无条件地执行各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尤其是对镇党委做出的决策要坚决的贯彻执行,不能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如果遇到有些决策与本村实际不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向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

三是讲道德,全力崇德向善。要做一名合格党员,就必须上好道德修养这一人生必修课,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这里,我只强调一点,就是要热情为民服务。老百姓是从一件一件实事中认识我们党的,我们党的事业就是通过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办一件又一件实事,不断凝聚人心,发展壮大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大工程,其中涉及的面很宽广,群众需要我们服务的地方很多,村两委的全体党员干部要总结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转变作风和服务方式,带着更加深厚的感情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及时化解群众的所忧所难,以勤于想事办事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得到群众的认可。

我今天就讲这些。

推荐访问:党课 振兴 乡村 【党课】乡村振兴党课